《李卓吾批评本西游记(上下)》读后感精选
《李卓吾批评本西游记(上下)》是一本由吴承恩著作,岳麓书社出版的816图书,本书定价:66.00元,页数:2006-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李卓吾批评本西游记(上下)》精选点评:
●现在刚读完上册
●叶昼有过度解读之嫌,且偏见太多。吴承恩想象甚奇,但仍未脱离孔孟之道。
●借李卓吾之名点评,无甚新意。时隔多年重读西游记,读的不再是热闹过场,书中明代佛道儒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辛辣讽世的游戏文字跃然纸上。
●每晚睡前看一小段。李卓吾的评注经常让人忍俊不禁,观点口气在今天看来仍颇前卫。
●西游记最大的问题是作为说书人的底稿来写,使人物没什么成长性,逻辑也不够自洽。
●托名李卓吾的所谓批评本,泛泛之谈。
●点评没啥水平,聊胜于无罢了。
●每一个妖怪背后都有一个大靠山..敢明目张胆作恶的背后都不会简单.乱棒打死的都是没做过什么大恶但是得替老大顶缸的小罗罗. 其实社会生存法则永远就没有变过,弱肉强食嘛.
●叶昼托名李卓吾,点评的没什么水平,每回最后的总批大概看看就可以,总体来说,没什么用处。
●读之解頤,俱是人。
《李卓吾批评本西游记(上下)》读后感(一):游戏之中 暗传密谛
知道这部书的人其实不多,
多的是看过每个假期都在热播的电视剧<西游记>.
能在数百年过后被评为我国古典4大名著, 可不是仅仅因为她的有趣,她的精彩
但这也同时可见什么叫真正的雅俗共赏,什么叫真正的白看不厌.
我要引用 书中第一页的话来揭示一些深意:"文不幻不文, 幻不极不幻. 是知天下极幻之事, 乃极真之事; 极幻之理, 乃极真之理. 故言真不如言幻, 言佛不如言魔. "
不仅是佛教的一些积极的教义也文中有充分流露,
人生 世事 之终极道理 也均在书中有所表白.
隐喻之深, 非常书可比也,
用词之妙, 非常人可至也.
再加上"李卓吾"的 泄露"天机", 和良好的装订,纸质,
真可谓是一部佳书
《李卓吾批评本西游记(上下)》读后感(二):乱读西游 之 菩提童子
人不知咋搞的,很容易就被伟大的东西带跑,譬如我对菩提祖师着迷,他身边有的好东西,我就视而不见了,忘了老人家说,红花虽好还得要绿叶扶持。
好在有李卓吾先生(李贽,1527-1602)提点,叫我去思索“此童子是什麽人?”才没错过《西游记》这绝妙处:
明代刻本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日本内閣文庫藏本|https://www.shuge.org/ebook/li-ping-xi-you-ji/忽回頭見崖頭立壹石牌。約有三丈餘高。八尺餘闊。上有一行十個大字。乃是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美猴王十分歡喜道。此間人果是樸實。果有此山此洞。看勾多時。不敢敲門。且去跳上松枝梢頭。摘松子吃了頑耍。少頃間。只聽得呀的一聲。洞門開處。裏面走出一個仙童。真個豐姿英偉。像貌清奇。比尋常俗子不同。但見他髽髻雙絲綰。寬袍兩袖風。貌和身自別。心與相俱空。物外長年客。山中永壽童。壹塵全不染。甲子任翻騰。而猴王怕死,才暂停了花果山上的好日子,跑来这里求不死法门的(详见 ☛ 孙悟空求学无量寿),这菩提童子既然都修成“永寿童身”,足以做孙悟空的老师,那菩提祖师就更不在话下了。
《李卓吾批评本西游记(上下)》读后感(三):乱读西游 之 菩提童子
人不知咋搞的,很容易就被伟大的东西带跑,譬如我对菩提祖师着迷,他身边有的好东西,我就视而不见了,忘了老人家说,红花虽好还得要绿叶扶持。
好在有李卓吾先生(李贽,1527-1602)提点,叫我去思索“此童子是什麽人?”才没错过《西游记》这绝妙处:
明代刻本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日本内閣文庫藏本https://www.shuge.org/ebook/li-ping-xi-you-ji/忽回頭見崖頭立壹石牌。約有三丈餘高。八尺餘闊。上有一行十個大字。乃是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美猴王十分歡喜道。此間人果是樸實。果有此山此洞。看勾多時。不敢敲門。且去跳上松枝梢頭。摘松子吃了頑耍。少頃間。只聽得呀的一聲。洞門開處。裏面走出一個仙童。真個豐姿英偉。像貌清奇。比尋常俗子不同。但見他
髽髻雙絲綰。寬袍兩袖風。貌和身自別。心與相俱空。物外長年客。山中永壽童。壹塵全不染。甲子任翻騰。
而猴王怕死,才暂停了花果山上的好日子,跑来这里求不死法门的(详见 ☛ 孙悟空求学无量寿 ),这菩提童子既然都修成“永寿童身”,足以做孙悟空的老师,那菩提祖师就更不在话下了。
《李卓吾批评本西游记(上下)》读后感(四):乱读西游 之 孙大圣求学无量寿
孙悟空在花果山上快活无比,可有一日,不知为何他猛然发觉,自己终将也难免一死,就悲伤了起来。
李卓吾批评本西游记,岳麓书社电子版明代刻本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日本内閣文庫藏本一只老猴过来安慰他,说人间有种法门,学了就能长生不老。于是,孙悟空踏上了寻师之旅,一心只求长生不老的法门。
皇天不负有心猴,终于他找到了菩提老祖。菩提祖师让孙悟空得其所愿之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电视剧《西游记》截屏谁也不知道,菩提祖师究竟传了个什么大法给孙悟空。不过,既然那猴头满意,那肯定就是不死法门了。
不死亦即无量寿,无疑孙悟空学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净土宗法门,因为净宗的根本依据,就是一部《无量寿经》。那经题不就已经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么。而那菩提祖师,估计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因为《无量寿经》里的“不死法门”,是阿弥陀佛的私家法宝呢。
不过,学了并不代表就会了,正如六祖惠能大师(638-713)说的,“迷时师度,悟了自度”,那顽猴明显是学了未悟,竟然跑去大闹天宫,不得不劳烦佛祖先镇之于五行山,再由观音菩萨(阿弥陀佛的首席助手)指派唐三藏为实习导师,并密授了紧箍咒,那“齐天大圣”才不太情愿地西去修行。
一路上可见他常收不住猴性,累得三藏师父念过无数次“阿弥陀佛”这明示咒语,也不见他有所醒悟。直至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方将那猴性“修”掉,真正悟“空”,到此方修成正果。
正如净空法师(1927- )新近所说的:
我們這一部《無量壽經》通了,不但釋迦牟尼佛(前623-前543)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全通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無量無邊法門也通了。還包括這世間不同宗教,他們所有的典籍,世間所有一切眾生這些妄想雜念,全通了,沒有一樣不知道。為什麼?不離自性,你這個通是見性,把自性找回來了。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将家喻户晓的这部《西游记》,看成是一部《无量寿经》的密法显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