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100字

2020-12-09 01:07: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100字

  《亲爱的汉修先生》是一本由贝芙莉·克莱瑞著作,新蕾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10.00元,页数:1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亲爱的汉修先生》精选点评:

  ●小时候看过好多遍的书

  ●2016.5.27虞老师发下来的第四本书,给爸爸朗读完注音版,是第一本大声朗读完的超过十万字的书。好朋友毛yq妈妈将和小朋友们交流这部书。

  ●孩子的善良来自于父母的爱情

  ●学生的必读推荐书目,然而我都没有看过。写日记真的是个很好的写作入门方法。每天都有一些或多或少的内容可以写。 感觉鲍雷伊有一个很好的妈妈~

  ●2016.08.21他是被雷伊的成长过程吸引,也想找一位现实生活中的汉修先生写写信。我们由这本书聊开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朋友,一直到有没有可能交一位笔友。。。2012.07.13 书是早有了。这下因为《朗读手册Ⅱ》里提到了Beverly Cleary,一下子提起读她这本著名儿童文学的兴趣。这个版本引进的是台湾柯倩华的译本,有机会要看一下其它译本。微妙又有些伤感的成长经历,而且雷伊有个很棒的妈妈。至少等到三年级,儿子最好是四年级才看这本书,会更好。

  ● 平淡的故事,满满的感动。

  ●2019.12.24 相逢已有十一载,姑且算得上是家里书架上最元老级的一本了。

  ●一个普通小孩丰富的内心世界。适合4-6年级阅读。

  ●一个小学生写给作家汉修先生的信和日记。

  ●有点忘了内容= =。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一):小学生的写作入门书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个刚学写作文的小学生,他为了完成老师留的作业,给一位叫汉修的作家写信作采访,几封信件往来后,他开始按汉修先生的建议从写日记入手练习写作,他把日记作为假想的汉修先生,以写信的形式把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写进日记里,其间还穿插着他写给真的汉修先生的一些信。这本书的语言很简单、生动,感情真挚,很象出于一个文笔很好的小学生之手。

  我觉得三年级的小学生们应该好好读读这本书,学习小主人公怎么把平常发生的事写得精彩,学习通过写日记练习写作的方法。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二):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

  买此书是准备给娃念,等她大了再自己看的。但拿到手我先看一遍,因为想知道为什么这本书被推荐。

  两天时间看了一遍,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除去语文老师说的对孩子的写作有好处之外,我自己的感触是:

  首先,很单纯的感觉,真实的描写了一个小男孩的心理,所有的语言都是小孩子的语言,真不明白作者怎么会这么了解孩子的。

  其次,通过小男孩的日记和书信的串联,就把一个故事,一个小孩子的成长过程描写的神灵活现,读书的过程中我脑海中浮现的就是一个个场景,他在学校的场景,和妈妈对话的场景……,神奇的是,从头到尾汉修先生没出现过,但是他对小男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教会他如何开始写作,并鼓励他不断努力。

  再有,就是看到了一个小孩子的成熟,对父母的理解,对偷他饭盒同学的宽容,对没有拿到作文奖后的坦然都像是一个成熟的个体,虽然生活艰苦,但积极乐观。

  所以,我说是本好书,给娃备着。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三):不再回避

  《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我一直想买给孩子,但看了内容简介后又一直踌躇。现实中,我的儿子就像书中的小主人公鲍雷伊一样,是个孤独的单亲孩子。他曾经一年多的时间见不到父亲。他从一开始的常常问我家庭能否破镜重圆,到后来因为我的态度而变得越来越缄默。我怕他看到鲍雷伊会感同身受,会把看似已经淡下去的对父亲的思念重新燃起,会对父母能否重新在一起再度心怀期待。

  我以前觉得自己似乎是了解孩子心理的,我明白他对父爱的渴望。然而现实的因素我无法满足他,我尽可能回避一切关于他父亲的话题。我的内心里也充满家庭分崩离兮带来的伤痛,因此对此万分顾忌,就像听到一次就要揭开一次心底的伤疤。

  但看过这本书以后,我知道我不能再回避,不能为了自己的感受而遏制孩子真实的情感,对孩子来说那样太过残忍。我想,孩子看到这本书可能会引起一些共鸣,可能勾起内心深处隐藏起来的思念,但我希望他能通过这本书理解更多关于父母不能在一起的无奈,也会像鲍雷伊一样慢慢的从痛苦到接受,慢慢成长。

  而我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更多的爱,把自己变成汉修先生,做一个让孩子愿意倾诉的人。我要变得坚强,勇敢面对伤痛,乐观面对生活,给他做一个好榜样。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四):一车花椰菜

  一向不是很自信写评论,与其说是评论,倒不如说是自己的一些感受。把它送给在我最阴郁的时候遇到的最好的那一个人。

  汉修先生已经读完了,真好看。行至2个情节处竟然忍不住眼泪扑扑落下。

  一个情节是,孤独的雷伊在一个下雨的天气里给爸爸打电话,爸爸竟然在雪天里丢了‘土匪’(一只狗);紧接着又知道爸爸彼时彼刻正在跟另一个阿姨在一起,要带另一个男孩去比萨。雷伊委屈,失望,痛哭。。。。后来依然忍不住眼泪的雷伊跟妈妈抱在一起哭,和妈妈坐在车里一边吃炸鸡一边看雨一边听海浪。。。。

  还有一个情节是结尾。看着他的爸爸一个人寞落地上车,好想伸手把他拉回来。多么希望他的爸爸和妈妈又可以在一起阿。。。。

  其实最大的感受是,从雷伊爸爸身上看见一个影子,这一定是个双子座的爸爸。他从来不记得自己说过什么,他总是看情况再说,玩得高兴了就忘记打电话回家。。。太多寂寞的白天和夜晚,不知道他在哪里;太多无聊的周末夜晚待在嘈杂的酒馆里。。。’

  和雷伊也曾有着一样的情绪:

  ‘我知道,如果爸爸要带别人去比萨,他根本就不会打电话给我,不管他嘴里怎么说。他去打电动玩具打得会很高兴,哪能想到我。’

  ‘我真希望他告诉我他大老远从贝壳镇开车过来,就只为了把‘土匪’带回来给我。原来,爸爸来看我只是因为花椰菜的缘故。这几个月来,我一直那么渴望见到他,结果竟是一车花椰菜把他带来这里。我太失望了,伤心得说不出话来。’

  ‘我现在已经学会了不再对他的话抱太大的希望。’

  雷伊的妈妈真坚强。她说:“我每次望着海浪,就会觉得不管事情看起来有多糟,人生还是可以走下去的。”

  --这句话也说给自己听。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五):哪怕不教你写作文,这也是一本五星好书

  周末之夜。

  宅得要命的老公在家看电影《环太平洋2》,在外上大学的女儿和同学去吃广东菜,窗外吃宵夜的人们听歌手弹着吉他吼着歌。

  我在女儿的房间里,在一片嘈杂的声浪中,第三或第四次读这本薄薄的小书《亲爱的汉修先生》。

  最初读这本书,和很多读者一样,没觉得它有多好。很平淡很平淡地,就把一个故事讲完了。也不知是第二遍还是第三遍,慢慢地读进去了,才发自内心地喜爱上了这本书,喜爱上书里那个孤独又自尊的男孩鲍雷伊,还有他勇敢坚强又自立的妈妈。

  想象一间极小极小的屋子里,那个一切都很平常的男孩,没有过人的才艺,没有出色的成绩,没有英俊的外表,没有富足的家境。他只是在老师的要求和妈妈的逼迫下,无奈地给一位素未谋面的作家写信。从二年级,到六年级,渐渐的,信越写越长,话越说越多,对自己和家人的认识、了解越来越深刻,对书本与写作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也变得越来越勇敢、自信、聪明、能干。这是成长带来的变化,更是亲爱的汉修先生教他写日记、让他学会倾诉带来的变化。

  他的爸爸,人称“野小子比尔”,喜欢四处闯荡的生活,兴奋起来就忘了回家,承诺了的事却迟迟不想兑现,也许他深爱着妻子和儿子,却总在无意中一次次让他们伤心失望。在妈妈邦妮眼中,他永远长不大。

  妈妈曾经也是个喜欢玩耍和刺激的女孩,她爱过比尔,也许至今也爱着,但一个做了妈妈的女人,不能同时照料两个孩子。她需要稳定,需要丈夫的关爱和陪伴,需要充满希望的生活,需要家人在一起共同努力。既然爸爸做不到,那就只有分开。如今的邦妮是个勇敢坚强的妈妈,她一边在餐厅工作,一边为成为一名护士而努力。她逼着雷伊给汉修先生回信,逐一回答对方提出的十个问题,让他渐渐喜欢上这种倾吐表达的方式。她不肯修家里坏了好久的电视,因为她希望孩子可以多阅读,多写作,少干那种无聊又会让脑子变笨的事。她也会在难过时到海边看看一波接着一波的海浪,让自己更豁达,更坚强……

  就在雷伊一封封的书信中,一篇篇的日记里,我们仿佛看到这一家三口的生活。看到雷伊为午餐总是被偷而烦恼,为爸爸总是忘了给自己打电话而伤心;看到爸爸开着车在一条条公路上奔波,昔日的野小子也在渐渐变胖,变老;看到妈妈以娇小的身躯撑起小小的二人之家,以坚定和睿智为孩子做出良好表率……我们也看到善良的法兰德林先生,总是微笑着,给雷伊正确的引导;看到好心的图书馆管理员妮莉小姐(那是否有本书作者贝芙莉•克莱瑞的影子?),把汉修先生的新书第一个借给雷伊;看到女作家安琪拉•贝乔热情洋溢地赞美雷伊的作文;看到凯蒂阿姨的慷慨,善良,“心像足球场那么宽广”;看到雷伊因为午餐盒报警铃在学校引起重视,并渐渐拥有了第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培瑞……当然,我们也看到一直在鼓励和倾听雷伊的作家,亲爱的汉修先生,蓄着小胡子,穿着旧旧的格子衬衫,眼睛里闪着调皮的光,一位很和善的年轻人,带着笑容读雷伊的一封封信,给他回信,给他寄明信片,甚至仿佛以他的故事为原型写新书《乞丐熊》……

  越读,越能发现这本薄薄的小书里蕴藏着厚厚的、深邃的东西,关于家庭,关于爱情,关于人生,关于如何为人父母,关于如何宽容别人和善待自己……而不仅仅是书的封面所写的那样:“一本《亲爱的汉修先生》,胜过所有的作文书!”读书,如果仅仅出于要写好作文的目的,那是多么功利,肤浅,又多么悲哀!

  读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男孩的内心世界,他对完整的家庭的向往与渴望,他对母亲做法的理解与体谅,他对父亲的包容与关怀,他对周围人的观察与了解,他对阅读和写作带来的无穷乐趣的渐渐发现和热爱……我们感受他的喜怒哀乐,我们珍惜他的文字与心声,我们欣喜他的成长与蜕变。从中,我们也想到自己,懂得以一颗更柔软细腻的心去看待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