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西》影评100字
《梅西》是一部由阿莱克斯·德·拉·伊格莱西亚执导,约翰·克鲁伊夫 / 热拉尔·皮克 / 安德列斯·伊涅斯塔·卢扬主演的一部传记 / 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梅西》影评(一):世界杯不应拖垮梅西
我没看过贝利和马拉多纳,对不起我也没欣赏过罗纳尔多和齐达内的技艺,远古吹们,时代在发展,不是什么都是以前的好。梅西在我心中就是球王,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用世界杯,四年一次充满偶然与变数的比赛来否定梅西应有的地位,显然太过残忍了。尊敬老一辈足球运动员,你们是最美好的回忆。但讨厌部分老球迷,远古吹,厚古薄今,恶心至极
《梅西》影评(二):影评?自娱自乐而已啦~2015.08.14《梅西》
很少看纪录片,特别是这种偶像的纪录片,而且找到的字幕在好多地方都是断断续续的,不完整,甚至时间对不上还要自己调,不过还是很喜欢这部电影的。小时候的梅西真是萌,饰演梅西的小演员也是,非常可爱!
当然了,要谢谢字幕组,如果不是你们的劳动,这部片子就是几个名宿的聊天和断断续续的梅西进球集锦,但是加上字幕之后真的是意义非凡了!
影片之中有很多泪点,总是隔了几分钟眼睛就会酸一下的那种,可能是个人感情比较脆弱吧。但是这种英雄似的人物,每当有人高喊他的名字,心里都会莫名地激动一下下!
影片里介绍的很多事儿之前也都是有耳闻的,特别是自己给自己打针和最后每次进球之后都要把进球献给祖母,而且觉得这种结构额安排很不错!
正处在职业生涯巅峰的他,希望还会继续进步!
《梅西》影评(三):梅西是一个奇迹
看过这部电影后很受触动,仿佛见证了梅西成长一般。看后终于明白为何大家都说梅西是史上最伟大的球员,去掉过去的任何一步梅西都无法获得今天的荣耀。
当那个9岁的孩子坚定的说出“所有”时,当那个10岁的孩子自己注射生长素时,当那个11岁的孩子走过漫长的路来到祖母墓前时,当那个13岁的孩子背井离乡时,当那个13岁的孩子说出“我只想为巴萨踢球时",当罗纳尔迪尼奥将他背起时......一切都仿佛在冥冥中昭示,所以当片尾梅西那标志性的动作出现时眼泪便霎时涌现。
在对话、表演与过去的影像的交叉出现中,我依稀看到那9岁时的脸与多年后的这张脸竟是“一样”的。正是过去每一步的恰如其分,每一个人出现的正合适......才诞生了这样一位王者。能见证梅西的成长是我们的荣幸,看完这部影片每个人都会更了解梅西。
《梅西》影评(四):梅西C罗的国家德比真有趣
2010年4月16日,西甲联赛第32轮,巴萨和皇马国家德比,场上对抗激烈,火药味十足,梅西、C罗先后罚进点球,1:1。4天后,4月20日,国王杯决赛上,两支球队再次相遇,凭借C罗的头球,皇马1:0巴萨。7天后,4月27日,欧冠半决赛首回合在伯纳乌,再一次国家德比,佩佩犯规被红牌罚下,皇马主教练穆里尼奥被赶上看台,梅西梅开二度,巴萨2:0皇马。5天后,5月3日,欧冠半决赛次回合在诺坎普,佩德罗、马塞洛分别为两队进球,1:1,巴萨晋级决赛。最终,巴萨3:1曼联,夺得欧冠。
2011年11月的国家德比,C罗发边线球推了巴萨主教练瓜迪奥拉,拉莫斯扇人巴掌被红牌罚下,最后巴萨5:0大胜皇马,俗称小巴掌。
纪录片里,他们昵称梅西为阿根廷小跳蚤、神奇小子、天才、现象级球员、艺术家。某场比赛,梅西进球后解说员连用了好多个形容词,某一个被译为“碉堡了”。
那个梅西,真是动若脱兔的追风少年。
《梅西》影评(五):只是他的天赋让人忽视了他的努力
一直以来,大众对于梅罗二人的评价,几乎都是,梅西更有天赋,而C罗更努力,但再怎么努力也比不上一个天才,所以近十年一直是梅西第一C罗第二。这里面多多少少有皇马公关团队的炒作,也是后来看球的人很多的第一印象,也不奇怪,现在的梅西在球场上的表现真的是无懈可击,所以给人一种他生下来就是这么强的感觉。
我开始看球时,是因为小罗,才去关注的巴萨,因为当时还是个小学生,和小伙伴一起踢球时,他们总说我这是学的罗纳尔迪尼奥,罗纳尔迪尼奥怎样怎样的,所以就一直想去看看这个人究竟多厉害,其实之前对欧洲足坛的了解几乎为0,和卖菜大妈一样,只认识贝克汉姆和罗纳尔多。于是,在一个周末,为了看看小罗究竟何许人也,去看了巴萨的比赛,却爱上了那个右边路的19号。
我可以说是一路见证了梅西的成长,从不到20岁时在右边路突的风生水起,到小罗离开后年仅21岁就穿上了十号球衣,瓜迪奥拉第一个赛季改踢中锋之后的崛起,南非世界杯的遗憾,2012年91球疯狂的表演,巴西世界杯之前一年饱受伤病困扰,巴西世界杯离封王一步之遥,到如今位置不断后撤,在足球层面上大有升华了的感觉。
从之后的视频及新闻了解到的,当然看过这个片子后更加印象深刻。梅西小时候一直都是自己给自己打针,我以前因为脚趾的病也给自己的脚打过针,自己硬忍着疼痛往自己的肉里扎针的感觉真的是难以忍受,那时我都已经上高中了,可梅西还是个孩子,所以我能理解那时候他经历了多少痛苦。
当然毫无疑问,梅西是个天才,从他小时候的视频就看得到,随心所欲的过人得分。可是到了成年队以后,他的很多缺点都在放大,像体能不行,总是受伤,不会头球,力量不足导致右边路内切之后打不出高质量射门,任意球更是很烂,而且那几年正是C罗的电梯球震惊欧洲,也屡有逆天的头球。可是看看现在的梅西,09年在罗马的欧冠决赛顶进头球吊射,瓜迪奥拉来了之后右路更是有了“梅西走廊”,内切连续横向盘带之后的射门堪称一绝,11年的欧冠决赛打进远射,最近几年几乎都是赛季全勤,只是偶尔轮换,大概南非世界杯之后任意球也突飞猛进,国家德比也攻破过卡西的大门,到如今这个赛季,右脚也可以打出高质量远射,头球右脚射门进球占了进球的三分之一,每次站在任意球前都会制造威胁。这么多年来,梅西每年都在进步,都比前一年做得更好,只是他一直都是最好的,所以很多人看不到甚至无视了他的努力,把这一切简简单单的归功于天赋。
记得08年小罗德科和俱乐部闹矛盾的时候,因为梅西从进入一线队以来一直受这两位老大哥的照顾,所以在这个时候支持小罗,在进球后做出小罗的6手势,于是梅西也遭受了俱乐部的打压,经常是一场比赛得不到几次传球,整个比赛都在左路的博洋那里发展,还好博洋不争气,梅西也太争气,依然能有很好的表现,最终还是赢得了竞争,即使是当时的哈维小白,也没给梅西什么支持。很多人不了解就说梅西十多年来在巴萨一直是众星捧月,一个强大体系烘托出来的球星,这是不公平的。
09年11年的欧冠决赛,我在上学,都很遗憾没能看到,现在上了大学,也得知6.7那天有一科期末考试,无所谓了,不会再留遗憾了。
有梅西巴萨的球迷一起交流交流啦~
《梅西》影评(六):梅西还是c罗
如果你是来看对于这部影片的评价,对不起可能让你失望了,让你觉得不如给他一个踩,无所谓;如果你以为我是引战的"假球迷",首先我不承认自己是球迷,正如我不承认我自己不承认是任何人的歌迷一样,但是丝毫不能影响我对MJ的尊敬和热爱,对于c罗和梅西球员的身份,我平等的尊重和认同,但是如果你问在赛场之外,谁还能站在历史的一个点上,那我觉得c罗可能就要让梅西半步。
喜欢足球时候是因为小时候看过《足球小将》,也是这部动画片让我结缘了我第一个足球,也是在得到足球的那天上午,因为暴晒,告别了我的第一个足球,虽然少儿时候不时翻出来这个已爆掉几年的足球踢几下,但是从小学毕业后再也没有碰过足球,记得大学里操场有人把球踢出了界,我尽全力踢了出去,却发现足球原来比我想象的轻得多,甚至愚蠢的认为“足球经过十几年设计变轻了”后来才恍然大悟,对于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什么球不重呢?类似的经历可能没有第二个人有,但同样的人生恐怕是很多中国人的缩影,当然不谈改革开放前沿区域那些优质教育资源下同一时代孩子的童年,我认为既不能作为中国的参照也不能作为世界看中国的参照。
以上说的是我对于足球以及足球运动员的观点,但并不是我这篇文的主题,但是却是我为什么会得出结论的背景,不谈背景,总是看结果,其实并不真实,因为结果有时候也可以伪装,也可以修补。那么我提出的问题——梅西还是c罗——是一个怎样的命题呢?我讲的是这两个的人人生和事业历程,谁更接近生活的本质。
金球奖将近,可能有媒体故意“挑拨”的成分,对于金球奖的得主路分两家,一家梅西,一家c罗,所谓“绝代双骄”,当然我并不关注结果,我关注的是粉丝群体,我个人粗观一下,如果硬分两类那就是:职业球迷和吃瓜球迷,职业球迷懂得战术,懂得技术,知道比赛的每一个节点,懂得每一个动作的难度,明白这24个人到底在干什么;后者就是看着比赛集锦,喜欢上足球的人,可能他像我们大多数一样只是喜欢“奇迹”喜欢“反转”喜欢“英雄”,当然也有人入门开始懂得一些技术,有些人就是纯粹看热闹,看热闹的那群人可能还是大多数都是“看戏的心态去看足球”“爆点要比精彩的对抗更重要”,这些人可能随便掏出一个就是一个“公关大神”,话题是他生活的中心,而我重点关注的就是这些群体,因为这群人有很大可能都是“梅吹”都是“罗吹”,要么是“梅黑”要么是“罗黑”,当然这个圈着的人如何给彼此“贴标签”,无所谓,所谓的是,为什么那么执着于媒体“踢”给你的一个“好球”,为什么总是拿着这种毫无所谓的“球”踢的不亦乐乎,为什么恼羞成怒变成对对方所支持球员的谩骂?为什么那么喜欢被媒体“操纵”?
有人问:你不是也被操纵吗?没有这些话题,你又怎么接触到足球?我想了下确实如此,我确实也是在这种“商业套路”下,就像没人可以真正俯瞰宇宙!!但是不正是这种“无力感”才让人伟大吗?从遥远的历史长河里,一个猿人点着了第一个火堆,我们人类的历史不正是推倒一个“火堆”而建立更高的“火堆”?既深陷其中,又不服输的奋力挣扎,不正是这种绝望才有了现代奥林匹克,有了现代的竞技,有了一代代伟大的运动员吗?那么回头看看梅西和c罗在赛场上的表现,到底谁更专注于球场上那颗滚动的皮球,就像远古时期那个更为专注于“火焰”的人?答案是谁其实不重要,重要的你是否是那个认同“火焰”的人。还是你只是关注到了那个点燃火焰,只会在背后喧哗的人?他为你带来了“温暖”,你是否把“温暖”传递给了他人?
有篇长文《一个犬人,一个病人》讲述了他看到YouTube上梅西被无数次犯规却没有倒下的视频,突然一个名字出现在我脑中:大空翼。终于我明白为什么自己一遍遍的看梅西的过人集锦,原来十几二十年前,那个想要足球的小学生,早就见过了“梅西”,即使他可能不会有机会成为一个足球运动员,但是他明白梅西眼中足球可能更接近与远古那个第一个被点起的火堆,人类最伟大之处并不是成为别人口中“伟大的人”而成为“更好的自己”
《梅西》影评(七):天生要强的梅西:我快过生日了,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阿根廷网球运动员施瓦茨曼,在伦敦参加女王杯草地赛,因为临时买到了世界杯小组赛第二轮阿根廷V.S.克罗地亚的门票,于是果断退赛,飞往俄罗斯为祖国助威。
施瓦茨曼是国家队铁粉,也是梅西的拥趸,拳拳之心热腾腾。
结果全世界都知道了,热搜上也被屠版,阿根廷0-3惨败给克罗地亚,梅西全场低迷。施瓦茨曼想必内心瓦凉瓦凉的。
在女王杯复出的穆雷还雪上加霜,在社交网站上留言:你们飞这么老远看这样一场球开心吗?
“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的音乐这时候一定要响起了……
施瓦茨曼和他的同胞梅西一样,都是在各自领域杀出一条血路的矮个子,施瓦茨曼是网坛最强170,而梅西则无疑是绿茵场最强170。
相比起C罗两场比赛进4球,包揽葡萄牙队全部进球,帮助球队一平一胜,那边厢的梅西着实全面黯淡,罚丢点球,无进球无力救主,球队一平一负,媒体唱衰球迷问责。
阿根廷队离淘汰只差一口吹灰之气,而其实葡萄牙队也还没铁定小组出线。
足球就是这样,或许应该说所有的竞技体育都是这样,大热倒灶并不新鲜,但不到最后落锤一刻,始终都存在变数。
足球是团体项目,输或赢从来不会真正只因为一个人。团体项目的精髓是团队精神,赢了一起狂,输了一起扛,但面对输球,媒体和球迷都需要找一个众矢之的,队长和全队核心梅西自然成了不二人选,连犯下离奇低级失误的门将都背不动这个锅。
阿根廷足球素来被视为技术、激情和艺术的化身,梅西的脚法和实力也是举世公认,世界杯小组赛不是一场定胜负,输并不可怕,可怕的输得找不到自我。
梅西真的会就此迷失吗?
看过纪录片电影《Messi》(台湾译作《球神梅西》)之后,我认为答案是,不。
《Messi》上映时间是2014年,那一年有巴西世界杯,梅西率领阿根廷队获得亚军,而烟火世界杯四年一轮回,在俄罗斯世界杯,已是三个孩子的爸爸的梅西还能再战决赛吗?
《Messi》的海报是梅西进球后的经典pose,望着天空,同时竖起两手食指。也别忘了海报上那句话:This is no ordinary man。
纵观电影市场,体育电影一直是一个重要分支,而足球是第一大运动,足球电影在体育电影里不可或缺。而《Messi》有点特别,它是一部半纪录半剧情片。
阿根廷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梅西跟C罗一样,职业生涯都是在西班牙闪耀,《Messi》的导演也是西班牙人伊格莱西亚(凭《伤心小号曲》拿过威尼斯最佳导演)。
片子在梅西的出生地罗萨里奥(阿根廷第三大城市)等地取景,走访了梅西的朋友、老师、队友、教练、记者和其他明星球员,讲述梅西从童年时期到成为世界球星的历程。
值得一提的是,梅西的童年是拍成剧情片,剧本由前阿根廷国家队球员瓦达纳撰写,为求真实,剧组海选找来了长相神似梅西的9岁男孩出演,展现梅西在童年患上“侏儒症”,身高无法长高,还一度威胁到生命的过程。
《Messi》跟C罗那部《Ronaldo》不同。《Ronaldo》是C罗的独白无处不在,频出金句,很煽很燃,也有很多私生活拍摄。《Messi》则全片穿插的是不同的人在餐桌前聊梅西(主要是夸梅西),从第三方讲述来拼凑起梅西的经历和形象,而梅西现身的画面都是资料影片,本尊没出镜,也没有私生活画面。
《Messi》里的故事,有几点印象比较深刻:
1、梅西第一次踢比赛,是6岁那年外婆带他去的。街区对抗赛,一个队员无法出场,外婆推荐梅西去救火。
教练嫌他年纪小:在足球场,你能做什么?小梅西眼神笃定:所有。
2、梅西患有生长激素缺乏症(垂体性侏儒症),若不治疗,很难长高。梅西父亲失业,无力支付高昂费用。曾与梅西有过合作的河床和纽维尔俱乐部,都拒绝承担,在他们看来梅西长得太矮小,没有未来。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俱乐部眼光独到,在观摩梅西的练习赛后毅然签下梅西,承担其治疗费——真是押到宝了。后来,梅西终于长到比马拉多纳高了!
3、梅西初到西班牙踢球,远离家乡故土,一度抑郁。开始梅西只是被分到B队,时任教练克鲁伊夫成为伯乐,令梅西在巴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克鲁伊夫感叹,感谢上帝创造了梅西,不然我们还在谈论马拉多纳。
4、当时的大腕队友小罗(罗纳尔迪尼奥)对梅西影响很大,对他示好,带他合群。梅西在巴塞的第一粒进球就是由小罗助攻,进球后小罗第一个跑过来祝贺,还背起了他。
潘帕斯草原最不缺的就是足球天才,无数天才从这里出发,征服欧洲,征服世界。但是谁也没有想到,那个来自罗萨里奥的小个子能走得如此远,走到如此高度。
足球迷是全世界最可爱的人,他们毫无索求的支持着球队。
足球迷也是全世界最可怜的人,他们将生活上所有的不快与压抑寄托在一支球队上,只有赢球、进球才能帮助他们宣泄无处安放或精力过剩的情绪,球迷们太爱阿根廷足球、太爱梅西,所以无法接受他的失败——至于那些赌球党,更是容易气急败坏了。
但是,足球是圆的,靠脚踢,不靠键盘。
小组赛最后一轮阿根廷会有奇迹吗?不确定。但确定的是,梅西的传奇还会继续的。
世界杯期间热播的一则梅西为蒙牛代言的广告,配音版的梅西自陈心路:我,里奥-梅西,曾经不被看好。面对胜负的巨大压力,还有毫不留情的对手,我失落过,也射空过,我疼痛过,也受伤过,甚至尝过泥土的味道,就像现在,我已记不清是第几千次摔倒在球场上,我仍能感觉到内心那与生俱来的力量,要我奋起,勇敢前行。我不是天生强大,我只是天生要强。
在6月27日2点和尼日利亚的生死一役(阿根廷小组出线几率为15%),天生要强的梅西,如约奋起吧。
两天后的6月24日是梅西31岁生日,提前说声:Leo,生日快乐。
《梅西》影评(八):这届世界杯头号球星不是C罗,是他!
1
我不是球迷,但喜欢看世界杯。约七八损友,点一桌酒肉,品谈人物,打发时间,不亦快哉。
烟火世界杯,四年一轮回。
四年中,为生活奔波,看人世变幻;四年又四年,依旧押宝打赌,乱猜名次,依旧在西西弗斯的游戏中乐此不疲,却不知老之将至。
一只小小足球,成了人生热闹与虚无的注解。
昨晚,用手机下单,几根精武鸭脖,几罐啤酒,窗外是凌晨三点的夜色,荧幕上,C 罗大玩帽子戏法。
时间才是真正的魔术师,它扑灭了过去的岁月,又将无法复燃的火种,深埋在每个人的记忆中。
古龙说,我爱的不是酒,而是一起喝酒的朋友。
世界杯之于我,又何尝不是如此?我爱那些一起看球的朋友,爱那些一起踢球的朋友,但如今,我们风流云散,天各一方。
或许,我爱的只是逝去的时间。
穿过两套球衣,一套是尤文图斯队黑白条纹,一套是橙色曼联。现在,它们都找不到了。
有过很多朋友,三三俩俩地失散。生活催逼你,时间恐吓你,被遗落的昨日,没功夫去纠缠。
迷过一部动画片,叫《足球小将》,如今已不想再看。
喜欢周华健的《朋友》,现在仍不时放来听,一直记得MV里是足球,今天重看,原来是橄榄球。
记得那个雨天,家属院的足球场上,我们狂呼奔跑,无拘无束。
从前,我想超越那一天。现在,我想回到那一天。
2
我们总说看球,其实是看人。
试想,若没有贝利,马拉多纳,贝肯鲍尔,齐达内,巴乔,罗纳尔多,罗纳尔迪尼奥,贝克汉姆,欧文,梅西,C罗等传奇球员,这一届届世界杯,成个什么样子?
2018世界杯,我看梅西。
3
了解梅西,不可错过《梅西》。
这部关于梅西的电影,拍摄于2014,即上届世界杯召开那年。
可以用一个字传达这部电影特色,那就是:夸。
导演于罗萨里奥,布宜诺斯艾利斯,巴塞罗那三地取景,采访了梅西的发小,家人,队友,教练,以及足球界诸大咖。
撸这部片的过程,就像走进梅西的婚宴现场。家人一桌,朋友一桌,同事一桌,领导一桌,一边喝着啤酒饮料,一边大摆龙门阵,把梅西夸得跟朵花似的。
在陈凯歌电影《梅兰芳》里,梅兰芳的事业之所以能风生水起,除了他自己的天才,更离不开邱如白等“梅党”的鞍前马后,献计献策。
梅西的背后,也有这样一批“梅党”。
电影中,“梅党”们,下狠手,张利口,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把梅西夸得惨绝人寰,天地为之变色,鬼神为之哭泣。
若一般人,被这么夸,肯定会膨胀,甚至极度膨胀。梅西则不同,他谦冲内敛,坚定自持,绝不会得“大头症”。
面对众口一词的赞美,梅西大概会像《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那般冷静:梅西诚知不如马拉多纳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
《梅西》这部电影,一半是纪录片,一半是剧情片。
除了真实采访,导演为完整描述梅西从童年到成名的经历,还通过海选,找来一位长相酷似梅西的9岁孩童,再现了梅西的少年岁月。
5
梅西6岁那年,第一次踢比赛,是外婆带他去的。
街区对抗赛,格兰多里少年队一个队员睡着了,无法出场。
教练急得火烧眉毛,这时,外婆逮住机会,建议让梅西上场。
教练问她,你孙子几岁?外婆说,他6岁,跑得飞快。
教练摇摇头,年纪太小了。他看看梅西,后者眼神犀利。教练问梅西,在足球场,你能做什么?小梅西回答,所有。
听到梅西的回答,教练来了兴趣,索性活马当作死马医,让这小子去试试。
梅西上场,面对大他好几岁的敌手,毫无畏惧之色。皮球好似黏在他脚上,连过数人,一脚入门,全场雷动,梅西初露峥嵘。
每天下课后,梅西必和小伙伴去操场踢球,他加入哪个队,那个队就稳赢。
无球可踢时,梅西就往塑料袋里塞纸,走一路踢一路。
有一次,比赛即将开始,梅西不慎将自己反锁在厕所里。苦思无计后,梅西砸碎窗户,跳了出去,一路奔跑,赶到现场时,离比赛结束,只剩20分钟,比分正落后。
梅西正要向教练讲清迟到原因,教练爆出青筋,扯着脖子喊,少废话,赶紧上场,上场!救场如救火,梅西上场后,一个一个进球,将比分反超。
对于进球得分,梅西有种天生的执念,他参加每场比赛,都必须要进球,如果不进,就会不高兴一整天。
梅西在球场上如鱼得水,玩足球类的电子游戏却很烂。
他跟小伙伴玩FIFA94,仪式感十足,每次玩之前,都要穿上阿根廷国家队的10号球衣,后来,这个号码成了他的标配。
6
梅西患有生长激素缺乏症,若不治疗,很难长高。
为了儿子的足球梦,并不宽裕的父亲,毅然决定为梅西治疗,定期注射激素。
注射激素,很贵。
1999年,经济危机席卷阿根廷。
梅西的父亲丢了工作,无力为儿子治病,曾与梅西有过合作的两个足球俱乐部,河床和纽维尔,都拒绝承担治疗费。
经理人直言不讳,梅西长得太矮小,没有未来。
父亲踏破铁鞋,一家挨一家,求爷爷告奶奶,却没有一家阿根廷俱乐部,愿意接收梅西,并承担其治疗费用。
关键时刻,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俱乐部伸出橄榄枝。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足球俱乐部之一,巴塞高层眼光独到,在目睹梅西的练习赛后,毅然拍板,押宝梅西,签下合同,承担费用。
后来,梅西长到了一米六八,比马拉多纳高一些。
当初拒绝他的俱乐部,肠子都悔青了。
7
梅西进入巴塞罗那,远离家乡、亲人和朋友,一度染上忧郁,不跟人说话。
更何况,这时的梅西,被分到B队,虽有凌云之志,却无进阶之门。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梅西是幸运的,他的伯乐,适逢其时地出现了,这个人就是克鲁伊夫。
克鲁伊夫,世界足球史上的名将,被成为荷兰飞人,执教巴塞罗那后,人称“巴塞教父”。有了克鲁伊夫的赏识,梅西在巴塞罗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除了克鲁伊夫,另一位影响梅西至深的人,是他的队友罗纳尔迪尼奥,人称“小罗”。
梅西刚进球队,小罗就向他表示了友好,每次观看比赛,都让梅西坐他旁边,没过多久,他们就成了好朋友。
梅西加入巴塞后的第一粒入秋,就是由小罗助攻,进球后第一个跑过来拥抱他的,也是小罗。
论路数,溯渊源,二人不尽相同,小罗是沙滩足球,梅西则是踢街头足球。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挚友。
小罗退出巴塞后,教练打电话给梅西的父亲:梅西将成为巴塞罗那队领袖。
这一年,梅西21岁。
8
阿根廷向世界输出了四位偶像:格瓦拉,博尔赫斯,马拉多纳,梅西。
第一位是搞革命的,第二位是写小说的,第三位和第四位,都是踢足球的。
少年时代的梅西,曾被记者追问:你的偶像是谁?梅西不假思索地说,马拉多纳。记者又问,你想要模仿他吗?梅西回答,不想。
前阿根廷国家队教头梅诺蒂,对马拉多纳和梅西,有精准评价:伟大的得分手。
有一次,梅诺蒂让马拉多纳出去,然后问其他队员,比赛时,你们给马拉多纳传球,传多少?球员们面面相觑,异口同声地说:所有。
对于梅西,同样如此。
梅西和马拉多纳,又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
马拉多纳个性张扬,作派豪奢,不放过任何表现自己的机会,喜欢展示他的“神技”,颠罐子,颠橙子,颠柠檬。梅西却不喜欢这么做,他把自己放得更低,他知道自己不是“上帝”。
克鲁伊夫感叹,感谢上帝创造了梅西,不然我们还在谈论马拉多纳。
9
电影末尾,当梅西的亲人,队友,教练,走马灯似地粉墨登场,对这位新生代巨星表示赞赏后,压轴的老马终于出现了。
马拉多纳的语言不加修饰,说得最为真诚。
马拉多纳如是说:Leo(梅西),我只想说,我很喜欢你,你做得很棒。别管别人怎么说,你会成为史上最好的球员。我很爱你,Leo,真的。
梅西得过世青赛冠军,奥运会冠军,以及四届金球奖。唯独差一座世界杯冠军。
2014年,巴西世界杯,梅西率领阿根廷队,杀进决赛,决战德国战车。在加时赛中,德国1比0绝杀阿根廷,夺得冠军。梅西铩羽,引以为憾。
四年过去,二零一八,梅西卷土重来。
在内心深处,梅西最大的遗憾,并不是错失世界杯。
将梅西带上足球之路的外婆,于1998年离世,来不及看到自己的孙子,让世界震惊。此为梅西最大憾事,永远的伤痛。
每次进球后,梅西都会做同一个动作,低头闭目,亲吻左手,似在哀悼,然后抬头,望着天空,同时竖起两手食指,指向茫茫太虚。
他用这种方式,怀念最爱的外婆。
《梅西》影评(九):我们为什么热爱梅西?
热爱梅西的理由,一篇文章哪里能说完。
18年7月2日,巴西2:0击败墨西哥,挺进八强。
果不其然,中枪的还是梅西和C罗。
巴西没踢的时候,这俩人就已经是调侃的主要对象,踢完了调侃更甚。
据说梅西和C罗在机场等了一夜....尤其是梅西,差不多是从头到尾被拎出来做表情包。
他虽然没能激发阿根廷队员们的战斗力,但确实激发了各国人民的创作力。
巴西球迷给梅西编的“欢送歌”我们总说看球,其实看的是人,尤其是我这样的伪球迷。
这届世界杯一开赛,室友就疯狂给我科普以往的巨星们,从贝利到马拉多纳,从齐达内到罗纳尔多,每每谈及这些名字,我都感觉他眼里四射着星光。
我问他,“你说的这些人都退役了,那这届看谁?”
“看梅西”。
然而……
阿根廷 1:1 冰岛。
梅西错失点球阿根廷 0:3 克罗地亚。
梅西掩面阿根廷 2:1 尼日利亚。
“世界级停球”后,推射得分阿根廷 3:4 法国。
梅西对这块的草坪的留恋四战,仅一胜。
这届世界杯对梅西太不友好了,有太多人的风芒可以盖住他。
如内马尔,如姆巴佩,如哈利·凯恩。
甚至相比于梅西的进球,我倒是对他落寞的眼神印象更深。
但人们仍然爱他。
哪怕他已经从“天生要强”走到“彻底凉凉”,网上紧随“梅西”后面的关键词也还是“伟大”、“天才”、“传奇”……
这背后的原因,也许能在《梅西》中找到。
①
天才,没那么简单
梅西的足球梦,是他外婆给的。
梅西六岁那年,外婆牵着他的手去看球。
外婆牵着梅西去看他哥哥踢球那是场街区对抗赛,格兰多里少年队有个球员睡过头了,迟迟不见人,教练急得抓耳挠腮。
梅西的外婆逮着机会了,在场下喊,“让我外孙上,他能踢!”
教练问,“你外孙几岁啦?”,外婆说,“六岁,他跑得飞快”。
教练又转过头问梅西,“你会什么?”,梅西说,“所有”。
首次登场的小梅西,就暴露了“过人狂魔”的天赋小梅西上场后,足球瞬间变得格外听话,乖乖跟在他脚边,陪着他连过数人,再飞入球网。
当然是一战成名。
随后,踢球就成了梅西放学后的必修课,而且基本上是他加入哪个球队,哪个球队就能赢。
小伙伴们是这么评价的:
“一开始,大人们让我们照顾点梅西,他太小了,怕我们伤害到他,后来大家都不担心了,因为我们没人追得上他。”
小梅西的过人秀最具传奇色彩的是这次:
这边球赛已经开始了,还是没见梅西人,教练满脸都是绝望,这可是决赛啊。
那边,梅西竟然把自己锁在厕所里了,家里没人,怎么拍门都没人开。
这一段拍得非常萌没办法,梅西砸破窗户翻了出去,一路狂奔到球场,这时距离比赛结束还有20分钟,球队落后两分。
教练根本没心情听他解释,脸红脖子粗地催他赶快上场。
梅西赶到球场,教练松了口气梅西上场后,在20分钟内连进3球,将比分反超。
他给球队里的每名队员,都赢得了一辆自行车。
队员们都把功劳算在了梅西头上梅西从小展现出来的,就是对进球的执念。
他参加的每场比赛必须都要进球,“比赛可以输,但我一定要进球”,如果不进,就会闷闷不乐一整天。
你可以把这理解成是“要强”,甚至理解成“自负”,但我觉得是“责任”。
不论队友如何,不论比赛的结果如何,至少自己要拼尽全力,要承担起进球的重任。
和现在的他多像啊。
梅西父母的这句话,现在听来也适用有个镜头很有意思,小梅西去朋友家里玩实况足球,他提议大家一起穿着球衣玩,会更有气氛。
小伙伴们纷纷选了自己钟爱的球衣,梅西也拿到手一件。
他的那件球衣红蓝相间,背后有个数字——10。
身披巴萨10号球衣的梅西②
场外,梅西是个可爱的人
这部《梅西》拍摄于2014年,也就是巴西世界杯那年。
导演阿莱克斯·德·拉·伊格莱西亚跑到罗萨里奥、布宜诺斯艾利斯、巴塞罗那三地取景,采访了梅西童年的伙伴、家人、老队友、教练等人。
除了真实访问+珍贵的视频资料,导演为了完整描述梅西从童年到成名的经历,还海选了一位长相酷似梅西的9岁小男孩,再现梅西的少年岁月。
拍摄现场,“小梅西”正在研究自行车看这部《梅西》时,就像误入了一次大型“梅吹”集会。
包括伊涅斯塔、皮克、克鲁伊夫等人,三三两两坐在一桌,一边吃着牛排喝着酒,一边大夸特夸梅西:
“当梅西控球的时候,他从不怀疑自己。”
“如果你欣赏马拉多纳,那你一定也会欣赏梅西,因为他们是相同的球员。”
“如果能成为梅西,哪怕是5秒,那也很美。”
“感谢上帝赐给我们梅西。”
皮克谈论梅西的过往抛开“天才”这个巨大的光环,梅西首先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梅西感恩足球,这是肯定的。
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找不到可以为之付诸一切的事物,于是朝九晚五敲着ppt,还着房贷和车贷。
梅西在6岁时就认识了足球,后者还直接让他从罗萨里奥的穷孩子成为一代球王,这是何等幸运。
梅西报答足球的方式也简单粗暴,就是不浪费自己的天赋,不辜负足球给他的信任,一如既往地踢球。
所以,迈过30岁这道绝大多数球员选择退役的坎后,梅西仍然戴着队长袖标,坚定地站在草坪上。
梅西今年已经31岁了,这是他参加的第四次世界杯梅西感恩巴塞罗那。
众所周知,梅西患有生长激素缺乏症,不接受治疗的话就长不高,因此他也有个外号叫“小跳蚤”。
1999年,阿根廷爆发经济危机,梅西的父亲丢了工作,无力为梅西治病。
父亲寄希望于梅西合作过的两个球队,河床和纽维尔,恳请他们能帮梅西治病,但都遭到了拒绝。
球队经理人甚至直截了当地说,梅西太过矮小,踢球不会有前途的。
梅西给大腿上注射生长激素关键时刻,巴塞罗那高层相中了梅西的表现,毅然决定承担医药费。
来到巴萨后,梅西在这里得到了太多人的帮助,比如无条件信任他的主教练克鲁伊夫,还有后来成为他挚友的小罗。
梅西在巴萨打入的第一球就是小罗助攻的等小罗退出巴萨后,教练给梅西的父亲打了个电话,“梅西将成为巴塞罗那队的领袖”。
那时起,年仅21岁的梅西就决定,要永远为巴塞罗那效力。
青涩的梅西,还长着青春痘梅西最感恩的还是他的外婆。
梅西的外婆去世的早,没能看见外孙长大后叱咤球场的样子,这是梅西最大的伤痛和遗憾。
熟悉梅西的球迷都知道,他进球后有个经典动作。
低头闭目,亲吻右手,抬头,双手指向天空“他每进一次球,都在对天上的外婆送去感谢。”
③
梅西,只有一个
当然不可避免地聊到了马拉多纳。
前阿根廷国家队教头梅诺蒂对梅西和马拉多纳是这么评价的,“他们太像了,都是伟大的得分手”。
梅西小的时候,记者问他,“你的偶像是谁?”,梅西回答,“马拉多纳”。
记者又问,“你想模仿他吗?”,梅西说,“不想”。
正太版梅西接受采访但传奇就是这样,那些发生在马拉多纳身上的伟大瞬间,跟轮回一样上演在梅西身上。
比如那招“千里走单骑”。
相同障碍,相同方式的进球但梅西和马拉多纳又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
老马张扬个性,喜欢张开双臂享受球迷们排山倒海的欢呼,也从不放过任何可以表现自己的机会。
老马追求的是与众不同,独树一帜。
梅西和马拉多纳梅西不是,他太低调了,十年前他像个大一新生,安静内向害羞,笑起来很暖。
现在他留了把胡子,同样内敛温柔,岁月静好,让人感觉他可能开了个宠物店,最大的兴趣是喝茶和浇花。
短发+胡子成熟了很多估计梅西自己看完这部亲朋好友+队友教练93分钟无缝夸赞后,也只会害羞笑笑,膨胀?不存在的。
但一向沉默寡言、待人和蔼友善的梅西也有强横的一面。
梅西小时候踢球赢来的自行车,没过两天就被人抢了。
抢他的是三个大男孩,人均比梅西高两个头,三人本想着梅西会被瞬间吓跑,没想到这小家伙倒是一点都不怂。
虽然梅西挨了一顿揍、自行车被抢了,但气势算是打出来了后来在赛场上,类似的情节也上演过。
一向好脾气的梅西被姆比瓦言语刺激后,愤怒地掐住了比自己高大不少的对手。
梅西极少爆发情绪当然,这是极个别的特例。
绝大多数情况下,梅西生气时不会动手,不会下黑脚,只要能站着他就不会摔倒,他最好的回击方式是进球。
梅西被连拉带拽后开启暴走模式至此,人们热爱梅西的原因可见一斑。
梅西很强,这份强源于他的天赋,也源于他一边踢球,一边给自己打生长激素的坚韧和努力。
梅西感恩,除了大力神杯,基本上能拿的奖梅西都拿了,但站在足球前,他仍然敬畏、虔诚。
梅西低调,他的日常差不多就是买菜带娃,完全没有夜生活,朋友来了就在家烤肉招待,根本看不到当今数一数二的巨星该有的派头。
梅西又高调,脚碰到球的那一刻梅西会变成另一个人,对方来几个过几个,从他脚下飞出的球,只能落在对方球门。
和法国的比赛结束后,姆巴佩跑来拥抱梅西,而梅西的眼神有些复杂。
也许梅西在姆巴佩身上,多少看见了自己的影子虽然梅西回到联赛十有八九会继续掌控雷电,但世界杯这个梦已经渐行渐远了。
新老交替仍是世界杯亘古不变的残忍,一代新星崛起也永远伴着老星的落幕。
一点点遗憾,倒是让梅西更多了几分悲情的英雄气概。
算了,不说了。
热爱梅西的理由,一篇文章哪里能说完。
-
文:涵葛格
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电影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