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八梯最后的日子》影评100字
《在十八梯最后的日子》是一部由Hendrick Dusollier执导,法国主演的一部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十八梯最后的日子》精选点评:
●拾荒的老太太就是我的母亲 胸前挂钥匙的小男孩就是我 les bâtiments démolis, les résidences disparues, dans un monde pressé vers la modernité, il y a des choses inexplicables qui ont disparues aussi. Mais comme bcp de chinois, on a trop hâte de gagner la vie, forcés de regarder que devant... 03/12/2018 mk2 beaubourg
●对拾荒老奶奶情有独钟。十八梯老区给了她最安全的庇护,她有马儿、有老红牛、有大蘑菇……荒地上有她建造的一片繁茂的精神家园。但以后,她只能小心地穿梭在钢筋水泥和车来车往之间。城市现代化在建立秩序毁灭野蛮的同时,是不是也野蛮地毁坏了最原始的人情与自由。
●太好看了吧也!
●utopia
●十八梯拆除纪实 - 拾荒老奶奶的鲜花、蘑菇、马、精神家园;小男孩与日月光、游戏机前被推开;理发师手艺;电梯;以及其他
●“你拍我,这样我就跟着你的相机到法国旅行”拾荒的老奶奶真是浪漫到骨子里
●太棒了,太棒了!!!老奶奶就是从百年孤独中走出来的!!!
●Lourd d'empathie et avec une très grande sensibilité à la fois à l'épaisseur des détails et à la force symbolique de l'ordinaire, ce documentaire succinct (trop court !) et pourtant si efficace appelle à nombreux questionnements sur une transformation peu enchanteuse qui nous sépare d'un monde d'hier.
●几个纪实镜头我要跪下了
●
《在十八梯最后的日子》影评(一):感动与欣慰
没想到在法国由法国朋友带着去电影院看完了这部由法国人拍的中国变迁纪录片~
看的过程中一直感慨万千,尤其喜欢里面的这位老奶奶。正是这样乐观,勤奋的中国人为中国当代的高速发展做出了默默的奉献与牺牲,好想抱抱她!这样的普通中国人所具有的中华民族的底色之一,乐观勤奋,永不放弃的品质,让我深感欣慰,她让我想起了我妈妈~ 或许我想要的太多,应该是为了他们,而不是为了自己!
《在十八梯最后的日子》影评(二):消失的十八梯/对个体的关注
2018.5去重庆时,五天的时光三天阴雨,就像片子里的天气一样。 当时偶然路过十八梯,只剩下拆迁后的废墟一片,以及一条蜿蜒漫长的楼梯通向江边。 这个拆迁的时间点,恰如汉娜阿伦特讲的历史和未来之间的那个缝隙,它是现在,如一份礼物。但这份礼物需要被记录,被观看,被记录,才能把我们过往历史的遗产再带到未来。 繁华商圈的隔壁,就是老旧杂乱的十八梯,它在阳光明媚的日子也是美丽的,它在阴雨天气显得像是城市的阴暗角落。拆迁,变迁,社会潮起潮落的一个过程,对夹杂其中的个体的关注是可贵的。并不需要对拆迁做出价值判断,尽管画面语言总免不了拍摄者的个人特点(他的背景,他的价值观,他的种种观念,他偏好的拍摄手法… 这些都会向各不相同的观众透露让观众以为的拍摄者暗含的偏向,但这或许只有拍摄者本人知道自己的真实想法)。
对拆迁时间点前后的记录,对变迁中个体的关注,已经让我思索许久。
大蘑菇,马儿,褪色的红牛,莲花奶奶的梦想家园就如一副现代主义的画作,汇集了许多看似毫不相干只是堆叠的元素。联想到那些看过的难懂的现代画作,或许画家也是把记忆中的事件呈现画上,通过只有画家知道的事件相关的种种元素拼贴堆叠在一副画面之中,试图再创事件的场景。
《在十八梯最后的日子》影评(三):迷鸟怀故林
不长的一个纪录片,一个法国小伙儿三次到访十八梯,拍下这个山城老街最后日子里,所剩不多的几家人的日子掠影。
霓虹闪烁着城市,烟火如故十八梯。面对外国“侵入者”,有的老街居民显得防备,有的尝试接触却略显拘谨。那个第一次主动为拍摄者带路的小男孩自然就成了主角之一。从小男孩父母交流口音猜测这家人许是早几年从区县迁入城里,落脚在了十八梯这个生活成本低又便利的地方。十八梯的破败,和小男孩极力向“外人”夸赞的日月光广场在纪录片中呈现出一种视觉反差,从十八梯逼仄的巷子拾阶而上、步入商业区,彷佛是穿越时空隧道。老街居民却不会有任何违和感。一样自在的人来人往巷子中打“光巴斗儿”,老邻居理发摊档一躺—修面推个平头一下搞定,麻将桌上太极推手间都是老“角子”,冬日里几户人家找个巷子角落围坐生火就是一晚上摆不完的龙门阵……
世人说它脏乱差,这就是我的理想家园。纪录片里那个拾荒的老奶奶,我可能就此不会忘记这张如果人群里匆匆一瞥便不会留下任何印象的面孔。发已花白,瘦削的身板行动灵活,老奶奶把自己收拾得很利索。她第一次腼腆的介绍自己时,提到自己的名字来于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然后带到访者参观自己在一个角落里用拾荒的收获布置的“理想家园”。老奶奶说自己喜欢捡一些花回来,看着好看。虽然四周黑黑光线昏暗,老奶奶眼中的光却无法忽视。当这个瘦小身体背着比自己高的大垃圾袋到回收站,收获了13元废品变卖费,她满足的笑容让人深信,她说的对眼前生活的满意,很真。
老街会重建,旧人已不闻。在第三次到访的片段里,老街已拆得所剩无几,而小男孩一家的还建房都已交付。虽然喜欢城市洋气的大楼,小孩子很认真告诉到访者,他想留在十八梯这个“家”,因为“住熟了”。说完小孩儿就拿着一个飞机模型在“家”旁的废墟上玩耍—第二次到访记录片段显示这个废墟是小孩儿小伙伴的家。热情的小孩一家带着拍摄者一起坐轻轨去到新小区参观新房,小孩在卧室翻过飘窗台铁栏杆,就静静呆望窗外……
最后的最后,老街变成残垣,等待重建的空地尘土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