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走黑夜的小兔子读后感锦集
《赶走黑夜的小兔子》是一本由[英]尼克拉·伯恩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元,页数:2020-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赶走黑夜的小兔子》读后感(一):帮宝宝排解小情绪的必备绘本
学会排解小情绪,宝宝不再闹别扭
《赶走黑夜的小兔子》读后感(二):给每个不想睡觉的孩子的童话
每个疲惫的家长大概都经历过孩子不想睡觉的时候,小孩子们本来就精力充沛,又常常有睡午觉的机会,一天下来哪位家长不想有一个哄孩子睡觉的绝招呢?
睡前故事原本就是珍贵的亲子时间,对于正在探索世界的孩子而言,外向活泼的孩子急于了解这个世界更多不一样的地方,而内向敏感的孩子则需要探索世界的勇气,童书不仅要展示出这个世界的精彩和趣味,也要能温柔地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帮助他们了解这个世界更多不同的地方。
《赶走黑夜的小兔子》就是这样一本兼具两个特点的儿童绘本,不想睡觉的小兔子蹦蹦跳跳,就是不肯乖乖去睡觉,孩子们可以轻易带入自己的角色,虽然天黑了,但是还在找理由不去睡觉,甚至还把黑夜关了起来,让这个世界都陪它一起在白天里玩耍。而黑夜则告诉他睡觉的好处,世界万物都离不开黑夜,动物、植物都一样,大家都需要在天黑的时候获得休息,小兔子也不例外。
孩子们最初理解这个世界的规律的时候,是难以明白那些深奥的问题的,他们经常会提问,但有时并不能理解大人们给出的答案,儿童绘本就是走进儿童的视野,用最简单的方式讲述这个世界的道理,绘本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带入自己的角色,用最简单的方式理解书的内容。
为什么要睡觉呢,因为万物都需要这样的轮回,如果没有黑夜,那所有生物都难以生存,但小兔子最后打开了饼干盒子,放出了黑夜,一切都回归日常的轨道,小兔子也要睡觉了。
《赶走黑夜的小兔子》不仅用富有想象力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生活的简单道理,还设计了让孩子们更有参与感的插页,在明白了这些道理之后,小兔子打开饼干盒,孩子们也可以掀开折叠的插页,打开一片静谧的星空,是睡觉的时间了呢。
这就是最适合孩子们的睡前故事绘本,一个小小的故事讲完,孩子亲手打开黑夜的盒子,窗外的黑夜化作书中的星夜,该是睡觉的时候了~
《赶走黑夜的小兔子》读后感(三):富有童趣的劝谕小品
初拿到这本《赶走黑夜的小兔子》其实颇有些惊讶,不厚,大开本,装帧与纸质都可见用心与考究,因为此前从未接触过此类儿童绘本,于是带着期待翻看了起来。 《赶走黑夜的小兔子》所要讲述的故事其实相当简单,也即叙述了一只不想睡觉的兔子将黑夜捉拿关进饼干盒中,未料想造成了包括自己栽种的胡萝卜因受漫长白天太阳炙烤而蔫坏儿等等一系列后果,最终重又放出黑夜回复原状皆大欢喜的故事,当然,这些简单易懂的情节也与这薄薄的体量相称。 一个有些莽撞任性的孩子如何从自己的任性举动及后果中认识到错误并获得教益?《赶走黑夜的小兔子》正正展示了这个问题和背后的答案。基于作品受众是心智尚未成熟、常常无所顾忌同时也需要良好引导的3~6岁幼童的前提,作者尼克拉·伯恩着眼于从犯错-认错-成长这一早已经受住考验的写作路径中获得启示,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而有趣的心理课程。 翻看的过程中我注意到相比这有些烂俗的故事发展,我更加为那些作者添加的小心思而吸引。例如,本书的开篇和末尾皆为漫无边际、星辰闪烁的寥廓星空,前者即提前预示了故事的主角之一黑夜,后者则是事态重回正常、黑夜归来时主角小兔子安然沉入美妙梦乡的背景,渲染了平和宁静的最终气氛。又如,抓捕黑夜的手法居然是小兔子用饼干盒里仅剩的一块饼干引诱黑夜,而黑夜居然就“天真”地上钩了,不免令人会心一笑。作者正是找准了契合小孩子的心理来呈现情节脉络,因为唯有在情节上足够有趣引人才能真正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欣然接受道德与智性的劝诫。 如前所述,虽然我们无法强求在如此单薄的文本空间里得知黑夜的前尘往事,但我们确实得承认作者对“黑夜”这个角色的塑造是一反常态的,它并非是我们先入为主式的黑魆魆且张牙舞爪的面孔,反倒显出几分憨厚与慈祥来,不然的话,它为什么会毫无戒备地掉入小兔子设下的陷阱里?即使被困于饼干盒中,黑夜也没有表现出什么气急败坏、面红耳赤的样子,与此相反,黑夜在此一直扮演的是一个类似于父亲或母亲的角色,这也正是为什么这本书会适合亲子式的沉浸阅读,其中既有向小兔子心平气和地娓娓道来为何要释放它的理由,也有它在小兔子发现心爱的胡萝卜被炙烤时的谆谆教导,让小兔子充分认识到私自将它锁进饼干盒对其他动植物的影响,而这不就是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理应负担起的引路人的角色吗?——他/她并不会因孩子一时的冒失与任性而恼羞成怒,而是以循循善诱的耐心口吻来劝诫,让孩子自己认识到所犯的错误并勇于承认,进而竭尽所能来进行补救,最后以一晚的香甜美梦和温馨的陪伴为这次短暂的风波划上句号。伟大的父母正如故事中的黑夜一般,以其浩瀚无垠的胸怀包容了孩子的无心过失并加以有意识的良好引导。正因如此,我们才说:所有人都需要黑夜,所有人都是黑夜孕育和喂养的婴孩。
《赶走黑夜的小兔子》读后感(四):我不管,我不管!我!不!管!
宝宝乖的时候特别特别可爱,不乖的时候特别特别让人抓狂。
当宝宝还是宝宝的时候,父母确实要承担着教育孩子认识世界,辨别是非的义务。但宝宝(幼儿)也是独立的个体,尽管年纪再小,再不知世事,也有自己的观察,模仿,感受和想法。因此,如何与幼儿进行正确的对话,引导他们正确理解自己所见所闻,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同样是父母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不难发现,我们不自觉地常把“不可以”“不准”“不允许”“必须”用在孩子身上,防止孩子犯错,要么就是过度溺爱,什么都由着孩子,只要他/她一哭一闹,任何要求都能满足。不管是哪种方式,久而久之,孩子都会变得任性,命令大人和蛮不讲理。大人也因此感到抓狂,逐渐失去耐性,失控,打骂孩子,恶性循环。
白天,大人们都忙于工作,无暇与孩子保持互动,进入小学前的孩子也精力旺盛,让他们长时间专注于阅读上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何况身为大人的我们也做不到这一点。或许这就凸显出睡前故事的意义。睡前故事的好处众所周知:增加孩子对父母的信任,促进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专注与对阅读的兴趣,开发孩子的智力,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孩子正确理解人事物等等。那么,选择睡前故事的读本就不是那么随便的事了。如果能引发孩子提问和思考的读本,促进亲子交流的,必属佳品。
关于这本书。有一点需要注意。这个故事的中译本标题“赶走黑夜的小兔子”,让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小兔子身上,与我们养育孩子的习惯相似,我们总以为所有问题只在孩子身上,因此,只要把孩子教育好,所有问题都不会变成问题。实际上,这个故事的原标题“the Rabbit, the Dark and the Biscuit tin”,这是三个“平行”的角色,可以看作三者关系平等而独立的。尽管小兔子是故事中的主角,但黑夜和饼干罐子同样十分重要。在我们成年人看来,小兔子实在任性,但它确实有它的道理;黑夜并没有与小兔子争吵,而是选择耐心地从他人和小兔子的角度,解释黑夜对于这个地球存在的重要性。饼干罐子可以被看作是用来给小兔子思考和选择的重要“按钮”。如果把小兔子看作是我们的孩子,那我们应该理解孩子的举动背后的想法是什么;黑夜就是作为父母的我们,如何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决定,取决于我们使用何种方式和语气;给孩子一个自己做决定的机会(饼干罐子),让他们体会,正确的决定带来怎样的美好结果。换言之,教育孩子的路上,孩子、父母和实践同样重要。
最后,如果饼干盒子里的黑夜更立体,我会给★★★★。
《赶走黑夜的小兔子》读后感(五):孩子任性,家长有责任,如何帮助孩子赶走坏情绪?
虽然还没结婚,但我家有很多的小朋友,我也大致了解一些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时候,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孩子任性、不讲理,总以自己的想法来做为实践的准则,比如他喜欢什么就要买什么,得不到就要哭闹耍赖。
这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每一个家长都会遇到的问题,很多家长会选择顺从孩子们的意愿,他一哭闹就完成他的心愿,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任性的性格,要想趁早改变这种情况,做为家长,应该认真的去考虑“你会如何帮宝宝克服任性?”这个问题,才能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端正的性格态度。
但引导孩子们去学会控制情绪、赶跑情绪,不是靠家长的打骂就能够完成的,相反,打骂也许会让孩子们变本加厉,得到一个适得其反的结果。如何正确去引导孩子、培养孩子,如何帮助孩子们克服任性,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英国儿童绘本作家尼克拉·伯恩,就曾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思考过这些问题,她也以此为蓝本,绘画了《赶走黑夜的小兔子》这本很有意思的儿童读物,我在读这本读物时,总觉得,如果每一个妈妈都像故事中的黑夜一样,温柔而又有耐心的引导小兔子成长,那孩子们也许就能够更快的赶跑任性情绪,学会成长。
《赶走黑夜的小兔子》主要讲述的是一只不愿意睡觉的小兔子,他不想天黑之后就必须要睡觉,于是他想了一个方法,把黑夜抓起来,他找到他的饼干盒,用给黑夜赠送小饼干而诱导了黑夜被关到了盒子里。
可没有了黑夜,小兔子是很开心了,他终于不用睡觉了,可因为没有了黑夜,世界上其他一切需要黑夜的小动物、小植物都开始了萎靡、不适应。
本该睡觉的猫头鹰在枝头上昏昏欲睡,小狐狸也无力需要休息,就连小兔子爱吃的胡萝卜都因为被阳光晒萎靡了,于是,小兔子意识到了黑夜的重要性,也在黑夜温柔的引导下,改掉了自己不按时睡觉、只考虑自己、爱任性闹别扭的问题。而黑夜,却没有因为被小兔子抓到盒子里就生气,而是跟小兔子讲述问题的重要性,通过循循劝导让小兔子学会自己去赶跑任性,克服情绪。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无暇美玉,也许他会任性,会闹情绪,但孩子时期的脾气,也是最好塑造的。此时他们的心智还不成熟,而他们的榜样就是父母本身。父母严厉,任意对孩子打骂,以企图教授孩子们快速学会成长,这自然会让孩子们反感,自然而然会将孩子推向一条错误的道路。
但如果孩子们在哭闹、撒泼打滚的时候,父母亲能够正确的帮助孩子们克服情绪,赶走任性,也是非常重要的。《赶走黑夜的小兔子》虽说是一本教授孩子们如何面对自己任性的情绪,可我读完的时候却觉得,这是一本需要父母与孩子们共读的绘本,不仅仅会教授孩子们学会控制情绪,更是会教授家长们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们学会感受任性,帮助孩子们克服成长路上的困难。
另外,这本绘本的纸质是铜钱纸材质,手感细腻,翻页舒适,被小兔子关在盒子里的黑夜还设计成了立体书页,增强了孩子们去“释放黑夜”的乐趣,而且这张黑夜的绘图,夜空闪亮着耀眼的星云,和深邃的夜空蓝,是非常治愈的颜色,我做为一个成年人都很喜欢它。相信孩子们也是可以在读书的时候,获得一些惊喜的。
《赶走黑夜的小兔子》读后感(六):孩子不喜欢睡觉?不妨看看这本绘本
晚睡的孩子有多磨人? 体验过的家长就知道其中的难熬。不巧,我的孩子就是一枚妥妥的睡渣。
最近入手的这本《赶走黑夜的小兔子》,是一本很不错的情绪绘本,似乎让孩子有所顿悟,每天都要缠着读上几遍,晚上对关灯早点上床也没那么抗拒了,老母亲觉得相当感人。 01、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孩子爱不释手。 《赶走黑夜的小兔子》的故事主角是一个不愿意睡觉的小兔子。
“假如天不变黑的话,那我就不用睡觉了”,小兔子心想,于是它拿出一个最好的饼干盒,趁黑夜伸手过来拿饼干时,把黑夜关进了进去。
小兔子终于可以不睡觉了,因为没有黑夜了。但是,很多需要黑夜的小动物,如蝙蝠、猫头鹰、小狐狸也没法工作了;小兔子也不能吃早饭了,烤面包片、抹甜甜的蜂蜜、新鲜的橙汁还有胡萝卜……都不能吃了。 小兔子在闹别扭了,但是它还不肯承认,它赌气跑回花园里,却发现到处都热得不行,胡萝卜也都晒蔫了,怎么办?
想到可怜的胡萝卜、蝙蝠、猫头鹰和小狐狸,终于,兔子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打开了饼干盒………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而小兔子也甜甜的睡着了…… 《赶走黑夜的小兔子》中没有空洞的说教,读完却让小孩认识到:我们不能没有黑夜,睡觉时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002、对孩子的心理揣摩到位,描绘细致。 绘本中对兔子的心理活动描绘非常生动,孩子念的津津有味。 “讨厌!”兔子说,“我还不累呢,不想睡觉!”哎,这不就是我家孩子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吗?! 在读到兔子心生一计,从家里翻出饼干盒,设计把黑夜关在饼干盒时,孩子更是咯咯笑个不停,憨厚、可爱又有点狡猾的小兔子跃然纸上,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把黑夜关起来,小兔子开始闹别扭的时候,也像极了明明困的不行、但嘴上就是硬说不困的孩子。 绘本中对这些细节的拿捏非常到位,难怪孩子爱不释手呢,都说到了心坎了去呀! 03、寓教于乐,引导孩子发现黑夜的美。 兔子决定打开饼干盒,放出黑夜。一个“哇!”字给人留下了很多遐想的空间。作者此处没有用过多的笔墨去描述,黑夜恢复之后动物们的喜悦、闪烁的星空的美丽、空气中的宁静和凉爽……但却此时无声胜有声胜有声。引导孩子看图描述,更能发现黑夜不一样的美。
之于“晚安”,那是一个更美好的礼物!看小兔子,睡得多香啊!
读到此处,孩子似懂非懂的样子,虽然不能马上入睡,但看起来,睡觉已经是一件很值得期待的事情。 总的来说,《赶走黑夜的小兔子》是一本很赞的情抚慰绘本,故事情节构思巧妙、细节生动有趣,如果你家宝宝也不爱睡觉,不妨一读,和小兔子一起认识夜行动物,用理性赶走任性,克服对睡觉的抗拒吧!
《赶走黑夜的小兔子》读后感(七):孩子晚上睡不着?快找小兔子来帮忙!
想必对很多家长而言,深夜将至,孩子却依然不愿睡觉,无疑是一件如噩梦般的事情,毕竟在外工作的忙了一整天,身心俱疲;在家照顾孩子的也被磨了一整天,想早早休息。于是很多人家便出现了惊人相似的一幕——起初好言好语,然而在耐心耗尽之后,便是一场“腥风血雨”,最终基本上都要以孩子大哭一场告终。
而此次新华先锋出版的绘本《赶走黑夜的小兔子》,所讲述的正是这样一个故事情境,所解决的也正是这样一个问题。
小兔子因为不愿意去睡觉,便想出了一个“坏主意”——用饼干诱骗黑夜,并把它关进饼干盒里。这样一来,不断暗示自己“我还不累”的小兔子便可以继续玩下去。
可是黑夜的消失也让夜间活动的动物,以及需要夜间凉爽温度的植物们遭了殃。而苦口婆心试图说服小兔子放出自己的黑夜,也不得不在求情无效的情况下使出自己最终的杀手锏——唯有让小兔子亲身感受到黑夜消失给自己带来的不利影响,才能让他从自己闹别扭的情绪中跳脱出来。
——没错,不愿意按时睡觉的小兔子正是在闹别扭,正如不愿意乖乖上床按时睡觉的孩子一样。只不过很多时候,家长并没有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只求速战速决,结果只是适得其反,还是让我们看看黑夜是怎么做的吧!
黑夜让小兔子了解到,自己的消失会让好吃的胡萝卜全都热得打蔫发软,这无疑是爱吃胡萝卜的小兔子不愿意见到的;而因为不去睡觉,小兔子失去了吃早餐和睡前故事这两大兔生乐事,也是他不愿见到的。更何况小兔子的鲁莽行为还给其他的小动物,诸如蝙蝠、猫头鹰、狐狸带来了麻烦,这一切与不睡觉强撑着继续玩相比,他的损失实在是太大了,正是因为有如此大的损失,使他最终选择了放出黑夜,并乖乖回到床上睡觉。
众所周知,孩子在三岁以后会进入第一个叛逆期,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听从父母的话,然而这种自我意识的萌发,也意味着他们开始有辨别是非和趋利避害的能力。面对孩子那些表达自我意愿的反抗行为时,家长如能有效避免“武力镇压”,而采取更为平和的方式——就像故事中的黑夜一样,从孩子喜好得失的角度去约束他,绝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也都会像故事中的小兔子一样选择妥协。
诸如孩子因为家长不同他的想法开始哼哼唧唧耍赖皮时,若能告诉他继续这样做,今天晚上睡觉之前便不再给他讲睡前故事——注意这里需要家长做的,绝非是恐吓孩子他马上要挨打了——它很可能会立即停止当下的行为,因为他清楚,耍赖皮不仅无法达到他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会让他失去更多。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上看,惩罚有两种方式,一是让孩子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比如挨打;二是让孩子失去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睡前故事。相较而言,后者既然能达到和前者相同的目的,家长又何乐而不为呢?
从绘画的角度上看,《赶走黑夜的小兔子》作为一部绘本作品,书中的画作均采用的是手绘水彩的形式,动物形象可爱鲜明,能迅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书中所描绘的白天场景,多采用淡黄、淡绿、淡蓝这些温和的色彩,颜色丰富且过渡自然,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描绘夜晚的场景,则借由深蓝、深紫与墨黑三色,表现出了夜空的深邃,配以皎洁的明月和多种形态的星辰,给人带来了极大的视觉享受。
同时,身为主人公的小兔子,其表情也极其丰富,随着故事的发展而不断改变。事实上,作者非常注重细节的处理,诸如一开始小兔子兴奋时耳朵是立起来的,可当他意识到自己犯错后,耳朵明显全都耷拉下来了。至于其他动物的喜怒哀乐,也皆能由其肢体语言展现出来,可见画家的功底与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小兔子打开盒子放出黑夜的过程,画家特地将其设计成了立体书的形式,不仅使孩子能主动参与到故事之中,同时也增强了打开盒子的瞬间所带来的视觉冲击。事实证明,这样的设计确实很受孩子喜爱。
另外,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将两次白天花园里的场景进行对比,以及将白天黑夜的花园里的场景进行对比,都能促进孩子主动发现黑夜被关起来后外界发生的变化,让其自己发现胡萝卜和小动物面临的危机,从而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或许这本书除了故事本身,也将带给父母与孩子另一番亲子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