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门读后感锦集
《九重门》是一本由李海洲著作,德宏民族出版社出版的简装图书,本书定价:19.0,页数:40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九重门》精选点评:
●书的内容已然记不得了,但大学室友的故事却是由这本书开始的
●当年就是奔着那几个段子才读的!
● 早在初中毕业那年就已经看过了,那时三重门刚看完,觉得这本书也应该不错,买下,看了几章节后,发现跟三重门是不一样的感觉,不一样的震撼,让我在那个夏天记忆犹新,记得书中有个场景让我记忆深刻,说一个人在夏天看到黑猫,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那个章节叫《黑猫滑过的夏天》,看过这本书后,我度过了一个躁动的夏天,在我午睡的时候我总是做一个相同的梦,梦里有只黑猫妖一般滑过,过了那个夏天我喜欢上了我们大院里的一个女孩,因为她经常问我一个问题:“你看我像不像一只猫…………”
●我不知道风从哪个方向吹来,并且看到了青春白桦林的秘密。
●之前作家来我们学校签名售书 被一个不爱惜书的人借走就不换了,签名的哦!遗憾 现在都买不到 一脸坏笑了
●初中时候读的,现在想来还是觉得不错啊
●当年,爱不释手。。。
●两条大白鱼~~~
●高中图书馆看的。
●旧书市场弄来的,
《九重门》读后感(一):三重门之后
虽然叫九重门有跟风三重门之闲,但是还是不能否认李海洲的这本书是好书,后来再版时改名《一脸坏笑》,我觉得这个名字跟门比较贴切…………
《九重门》读后感(二):快看到结局才发现紫儿没死……
一直以为文清水心心念念的“紫儿”是他的亡妻,谁知看到后面才知道,紫儿根本没死,只是双腿截肢了,然后文清水这杂碎每天做出“思念亡妻”的样子到处沾花惹草,处处留情……书中写道文清水已经可以为了紫儿放弃上大学,甚至敢杀人,最后却因为紫儿以自杀相要挟而去上大学。这么狠的一个人,却不能做出一个“毕了业就娶你”的承诺?就算紫儿想另嫁他人,难道死都不怕的文清水不会以死相逼?紫儿最后没有做成文清水的媳妇,究竟是不想拖累他,还是他文清水没争取?这样一个渣子居然有那么多正面描写,不知道是不是做为读者的我三观废了……
《九重门》读后感(三):断了的弦
大学使我经历了两次刻骨铭心的离别,步入校园时的莫然离乡,和离开校园时的凄然别友。就像作者在书中写的,站台上的人们和车窗边的人们紧紧的握着手互道珍重,随着列车的启动,那些分开的手就像是一条条崩断的琴弦。
大学是个永远值得怀念的驿站,旅者可以在此抛下旅程的疲惫,又可以补充给养加把劲儿前进;这里有酣睡于屋檐下的小猫,也有站在屋顶望向远方的鹰;这里可以听见清新的风铃,也可以感觉到山间瀑布的轰鸣。大学是宽容的,每个人放肆地生长着,开心地笑,疯狂地喊,忘我地哭。这是一片密林间的开阔地,在这里开放着最美的花朵。
四年大学生活里,我们陶醉在琴弦的乐曲中,沉浸在断弦的乐曲中,既不是地狱,也不是天堂。
《九重门》读后感(四):左手写诗右手拿刀
这本书高中时代已读。写的是青春的躁动与迷狂,挣扎与放纵。文字粗粝、泥沙俱下,情节火爆、冲击眼球,通篇弥漫着青春的荷尔蒙,用一个字评价就是“酷”。
左手写诗歌,右手拿刀子,主人公既不是文质彬彬、不堪一击的小文青;也不是凶神恶煞、文墨不通的小混混。双重的性格,边缘的身份、夹缝的处境,让小说人物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这种气质也许不是刻意为之,而是青春本就如此。青春有多纯洁就有多邪恶,有多张扬就有多恐慌。
诗歌,不是完全的柔若无骨;刀子,也不是刀刀毙命。这不是小说的骑墙讨好、首鼠两端,而是生活本身的逻辑。当少年渐行渐远,风花雪月被柴米油盐替代,意气用事被以和为贵淹埋。我想许多人的一生就是少年玩刀,间或写诗,“该出手时就出手”,渴望“生活在别处”;中年求生,卑躬屈膝、四处周旋,只为“五斗米折腰”;晚年参禅,名利终成泡影,繁华总是一梦,能够做的只是把这颗纷纭芜杂的心在蒲团下安放,静静地放下屠刀,焚毁诗篇,忏悔从前。
小城青年的青春大都雷同,我从书中似乎看到了少年时候的影子。同类题材的作品,就本人视线所及,有《麦田里的守望者》、《我传》(王琪博)、《刀子与刀子》(何大草);电影《搏击俱乐部》《阳光灿烂的日子》《岁月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