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国内大循环》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国内大循环》读后感摘抄

2020-12-20 00:19:5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国内大循环》读后感摘抄

  《国内大循环》是一本由何毅亭、黄奇帆、迟福林、姚洋等著 / 张占斌 主编著作,平装出版的2020-9-1图书,本书定价:320,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国内大循环》读后感(一):构建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毫无疑问,国内的经济内循环肯定是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也是机遇之所在,但不管怎样,了解国内大循环一定可以让我们更加有意义。与此同时,推动国际大循环新的变化也是新发展格局的要义,如何让双循环在国内大循环的带动下,走向更加美好的国际合作。

为此,只有多阅读,多看看不同领域专业人士的看法,进而转化成自己的认知很关键。

  《国内大循环》读后感(二):弯道超车的智慧

  

循环,词典的解释:以环形、回路或轨道运行,沿曲折的路线运行,特指运行一周而回到原点,或说反复地连续做某事。《国内大循环》是在国际经济扑朔迷离之际,作为一国经济社会向何处去,所做的决策或选择。 离开开放的背景谈发展,是不完全不充分不平衡的。基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发展条件、发展阶段、发展动因的区别,《国内大循环》基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畅想我们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一时间的发展道路。遭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我们这代人的幸运,而不是灾难,它让我们看到了我们所经历的道路是前人未曾走过的,既充满机遇,更富有挑战。正如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从来没有相同或相似的国情,只有以己为主,博采众长、借鉴发展,才能让生命体更有活力、更具魅力。 关于国内大循环的论述,在目前而论并不多见,各位专家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自己熟悉的研究基点作出合理的判断,这是全书最基础、最关键、最重要的前提。不过,由于出发点并不完全一致,逻辑上只要能够自洽,读者就无须在它们之间分出高下,那些符合你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未必在长久历史发展中始终立于不倒之地。理论之树常青,是需要实践的检验与发展的创造,假使揭示内在的经济规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美国以“退群”的方式来博得世界的注意力,必不当然是因为其国际地位的下降,相反正是其国际地位继续强大而作出的核心选择。长期以来,无论是心理习惯还是发展现状,离开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确实没有了发展道路的坚定与自信,中国作为挑战者,某一阶段追随它、敬畏它,并不意味所有阶段都唯美国马首是瞻。正是因为不同国情的存在,所有的发展道路都是值得尊重的,暂且不论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 竞争与合作,由来已久。在中国,最著名的兵书《孙子兵法》讲得并不是军事,而是竞争与合作,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选择自己的策略,让自己变得强大。竞争是为了更好的合作,正如物以类聚、国以群分,没有自己的特色与优势,是无法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与理解,成为增长的引擎,不仅需要时间与空间,更需要机遇与实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大家才能互敬互爱,互利互惠。只有在这种环境中,我国经济实现国内大循环才能成为可能,成为趋势。

  《国内大循环》读后感(三):《国内大循环》——从决策到执行层面理清思路,明晰国家战略决策到落地的关键

  

“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这两个词近期听到看到的次数比较多,从新闻联播到地方政府网站,从行业分析文章和朋友闲谈,都会接触到这两个具有战略意义的词汇,可是,仅从字面上的浅显理解,总感觉这两个词抽象难懂,飘飘渺渺,浮在半空无所依凭。

看过《国内大循环》这本书之后,心中的疑惑总算得到了解答,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本书分为三个篇章,即对新发展战略格局的解读、发展环境的变化影响、内需战略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如何落实落地,这三个层面逐层递进,先让读者对“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概念内涵外延都有清晰直观的理解,之后对战略落地执行的环境、条件、步骤、苦难、注意事项等进行着重分析,不仅能让你看得明白,看得懂,还能让你站位更高,从更大格局上了解国家战略层面的决策对行业、地域发展会带来什么样的重大影响。这一点对于政府决策层、执行层,行业领袖,企业决策者等等在决策执行中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国内大循环》这本书的内容观点来自中央党校、社科研究机构、高等院校教授、经济决策执行机构、行业领军人物等专家、学者、教授、研究人员等的研究成果,总共36篇,在这些重大经济决策智囊团的文章中,我们既能看到共同的观点看法,又能看到不同观点认识的碰撞,通过了解不同文章的观点看法,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看待对国家宏观战略决策的分析解读,自行对比各方观点,得出自己的判断。

综合来说,在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经济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受国际金融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意蔓延,且前景不容乐观,国际投资和消费受到了较大的抑制,这种客观形势的制约让我们不得不从国内十多亿人口的大体量内需中寻求出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不得不进行“国内大循环” ,而40多年的改革开放也为我们专项“国内大循环”提供了更好的政策、人员、技术、流通等条件,使这一战略决策具备了落地实施的支撑。由此,国家决策层作出“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决策部署就显得既必要也充分。

目前,“十四五”规划正在加紧制定,在“国家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方针的指引下,未来5-10年中国的发展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希望大家都能抽空读一读这本《国内大循环》,提前对未来的社会变革有所体悟,早做准备。

  《国内大循环》读后感(四):把握经济脉络,了解经济发展新格局

  

在中国经济的大环境中,怎样了解国家经济政策导向?紧跟国家经济发展前沿?使自己的企业跟随时代潮流的“弄潮儿”?

《国内经济大循环》一书带你了解现阶段中国发展的新格局。围绕于***总书记2020年5月和9月两次会议的重要讲话,由张占斌教授主编,收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学习时报》等重要报刊和作者参加的国内重要经济论坛的讲稿,并选择重要经济学家的约稿,汇编而成的中国经济发展的观点集。

全书像圆桌派一样,划分3个主题,从构建新发展格局,到发展环境的新变化,到最后的新形势下的内需战略。归类各大学者专家的论述观点文,细致的阐述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专家的论述,在每篇论述内容前都会重点标出2-3条核心思想,方便读者快速阅读吸收知识内容。

更有意思的是,书中还配有可爱的插画,将全书内容用逻辑思维的方式,把全书的核心内容展现出来,毫不夸张的说完全可以“多张图理解现阶段中国经济大格局”。萌萌的小人打破了论述内容的枯燥感,既保证了内容的权威严谨,又保留了通俗趣味的可读性。

张占斌,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经济学评审组专家,入选国家“四个一批”社科理论人才和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不仅如此,他还曾任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长期承担省部级领导干部、厅局级公务员和港澳公务员等班次教学任务,所授课程多次入选中央组织部评选的全国干部教育优秀课程。主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办公厅等重要委托课题30余项。

主编厉害,圆桌派的成员也同样不逊色,全部都是业界行业大拿,我们来看看都有谁?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黄奇帆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 王昌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史丹

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 孔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赵晋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魏际刚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肖金成(以上为随机抽取)

等等共计39位业内专家的观点论述,相当于参加了一场中国经济界最顶尖的行业会议,这种机会只有《国内大循环》这本书可以提供了。

看完全书,仿佛眼前呈现出了一个中国经济的“沙盘”,如果在这样的沙盘中调兵遣将,想必自有一番爽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