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星球上》读后感100字
《在这个星球上》是一本由[日] 村上康成著作,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019-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这个星球上》读后感(一):如何告诉小朋友,生命是什么?如何告诉小朋友,生命是什么?
绘本是个很神奇的存在,生动丰富和画面和很简单的文字,却引发思考,带来很深的感触!特别喜欢买绘本自己或给小朋友阅读。 双十一买到一本《在这个星球上》,作者用丰富和颜色和温柔的文字讲述了一块石头常年在森林中遇到的奇妙故事,黄眉鸟捉蜉蝣、黄鼠狼放屁臭死狐狸,狼妈妈伤心、饥饿恐龙饿肚子吃石头、熊爷爷眺望远方、小老鼠夜里嬉戏......
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都是从石头的第一视觉描述的,一颗冰冷而不起眼的石头顿时拥有了生命,它的喜怒哀乐、它感受到的悲欢离合被作者用短短几个字和简单的画面展现给读者,森林里好热闹,小动物们可爱极了。 这本绘本推荐给2-6岁小朋友阅读,书中有小朋友喜欢的小故事以及直白的语言风格,教他们生命是什么!如何去寻找和观察大自然的秘密,提醒大家要爱护花花草草还有小石头,每个东西都拥有不一样的生命。
作者很用心~也给了我们大人小爱心,生僻字备注了拼音,贴心!书中的动物们有我们经常听到的,也有像蜉蝣、恐龙、脚鹎等古生物,让大人们也学到很多知识~在故事的最后,作者引入了一个小姑娘,使整本书更有了代入感~小朋友阅读的时候,会不会认为自己就是这个小姑娘,和小石头还有动物们一起玩耍~ 建议,亲子阅读时,我们可以在开始时,让你朋友假设自己是这块头上有月的五彩石头,会让亲子阅读更有趣味哦~。
《在这个星球上》读后感(二):8000所幼儿园联合推荐的关于生命的书究竟好在哪?
夏天小区里很多小朋友喜欢聚在一起找昆虫,看昆虫,还有孩子抓来虫子像猫儿捉老鼠一样,观察完的昆虫残忍的“大卸八块”。我亲眼看到过一个很小的孩子在看一个蜗牛,他看着蜗牛的触角一会出来,一会又进去,觉得很好玩,专注的看着,这时候奶奶走过来,一脚把蜗牛踩死了,然后奶奶抱着小孙女,告诉她,蜗牛是害虫,遇到要打死它。
奶奶说的没错,蜗牛是害虫,但是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说,感受生命要比明白蜗牛是害虫重要得多。对于人类来说,老鼠是偷盗者,那么对于地球来说,人类则是偷盗者。
每天这个世界上都有生命的诞生,也会有生命的离去。儿子最近总爱问我:妈妈,我们还有多久会死去?额……这样的问题竟让我无言以对。
《在这个星球上》这本书,以一个石头为视角,解读周围发生的故事,让孩子感受到生命存在的意义,也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作者村上康成有的是爱和耐心,用一块石头、一只虫、一个孩子……一个地球的故事,轻轻地、深深地引导孩子去感受各种各样生命的心情,去认识和思考万物的存在,人和万物的关系。
作者村上康成在绘本创作、野生生物艺术等领域独具匠心的自然派艺术家。在日本,伊豆高原和石垣岛设有村上康成绘本馆。
森林里发生的一切,都是关于生命的故事
这本书里每天每年都上演着不同的故事,一块彩色的石头见证了这一切。黄眉鹟抓浮游,黄鼠狼在石头旁放了一个臭屁、森林里的大火让狼妈妈失去了孩子,被恐龙当做食物的自己,藏有心事的熊爷爷,晚上说话的小老鼠们,一件件事在这个森林里上演着。是关于动物们的,在每个故事里,他们都是自己的主角。人类小孩来了,追逐着独角仙又走了,生命往复,不停的循环,他们还会回来。
了解生命的意义,丰富自己的人生
地球上的生命有几千万种,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是我们得以延续的基础,给孩子生命的教育很重要。通过阅读,让孩子了解生命的意义,也许它并不是那么完美,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体会生命,让孩子参与这个体会的过程,给孩子一个情感的入口和出口。让孩子在故事中找到情感的链接,认识生命存在的意义,了解生命的意义,为他们拥有一个健康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
大面积留白,带来想像空间
留白,给人以遐想,留出思考的空间。在视觉上给读者一种简约清新的感觉,在思维上,给读者留出更大的想像空间。把留白引入到绘本中,对于喜欢天马行空想象的孩子们来说,带给他们正向的作用,引导他们去思考。
适当的留白可以引导孩子把注意力放在主体上面,避免出现视觉疲劳,也给孩子无限的心灵想像空间。简约的白色留白,消除孩子的消极情绪,给孩子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读《在这个星球上》,让孩子了解生命的意义,尊重生命,爱护生命。
《在这个星球上》读后感(三):每个生灵都该被善待
周末和孩子一起看了一本可爱又温暖的小书:《在这个星球上》。
虽然这本书的封面上有一只巨大的恐龙,可是恐龙却并不是这本书的主角,看到大恐龙嘴里的那颗像恐龙蛋,又像一张浓眉大眼的坚毅的面庞的圆圆的石头了吗?它才是我们这个故事的主角。
虽然它只能安安静静的待在大森林的一隅,但是它已经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清晨,送走一个有一个夜晚,走过很漫长很漫长的时间了。借着它的眼睛,我们看到了大自然里生动的景象。
一只黄眉鹟飞来了,在它捕食的时候却成为了黄鼠狼的猎物,而狐狸又紧紧的盯着黄鼠狼。短短几页却已经一波三折,明明该是惊心动魄却又因为小动物们的奇妙的逃脱方式和石头的无奈而带着欢乐的气氛。
在漫长的岁月里,它经历的不止是时间的流逝,还有一个又一个生命的来来去去,巨大的恐龙和小小的青虫、沉默的大熊和失去孩子的狼妈妈、夜晚的小老鼠和清晨的小鸟、还有可爱的小朋友在追逐着可爱的小虫……
在这个星球上,生命来来往往,不止有我们人类,它是所有生命共同的家,而每一个生灵都应该被善待。
《在这个星球上》读后感(四):丑萌石头带给我们的一堂生命教育课
当妈以后陪孩子看了很多绘本,我以为自己已经具备了很强的绘本鉴赏能力,自以为是的认为看一遍就知道孩子会不会喜欢。然而现实总是一次次地挫败我这种自信,有些被我低估的绘本在孩子眼里竟是那样吸引着她,并被要求一次次的讲下去且乐在其中,直到我自己也最终感受到它们的特别和精彩。今天要说的就是这样一个被我低估了的绘本:《在这个星球上》。
第一次看完,只觉得语言和情节都很简单,是以一块石头的口吻讲述了发生在他身边的动物们的事。比如,黄眉鹟捕食蜉蝣,黄鼠狼放臭屁熏坏了狐狸,动物们在森林大火中逃命,狼妈妈失去幼崽很伤心,月光下小老鼠嬉戏等等。想起封面上说这是一本生命教育绘本,但是并没感觉在哪里很深入地揭示主题啊,我期待的感人肺腑,惊心动魄在哪里?难道教育不应该是很深刻的吗?
给孩子讲完以后我问她感觉这本书怎么样好看吗?原本以为她不会喜欢,谁知她说这本很好看。我就让她讲讲哪里好看了,她说这本的画风很有趣啊,尤其这块石头,他还有表情呢,太好玩了。里面的动物也有意思,那个黄眉毛的小鸟圆滚滚的,拉了粑粑就飞走了。
黄鼠狼也是,放了个大臭屁把狐狸都快熏死了。(小孩子最喜欢屎尿屁了,简直看一次笑一次)
还有森林大火里,石头都被烧红了。那个狼妈妈看起来好忧伤,她是把小石头当成自己的孩子了吗?
她最喜欢月亮下小老鼠吵得石头睡不着觉那个画面,她说想起她自己晚上也不想睡觉,因为她还没玩够,还想跟妈妈一起看月亮数星星呢。
让我没想到的是,她记住了那么多的动物和场景,并且还联想到了自己,感受到了故事里的欢乐和忧伤,get到石头和动物们的丑萌和可爱。最最重要的是,她喜欢这个绘本,这难道不是最重要的吗?为什么我选绘本的时候非要用功利的眼光去评判它的好坏呢?总是非要从里面提炼出一些深层次甚至高大上的东西,才算是优秀的作品。想到这,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会买很多我认为好但孩子并不是很喜欢,而我并不很看好却被她看了一遍又一遍的绘本的原因了。
孩子喜欢的绘本,必然得是有趣的,不然思想内容再好也是看不下去。这本《在这个星球上》的主人公竟然是一块长得很有个性的石头,石头上的花纹像不太规则的五官,他是有生命的有感情的,光是这一点就足够吸引小朋友了。通过石头的描述,孩子看到听到了仿佛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甚至发生在他们不曾到过的时间和空间,比如那个远去的的恐龙时代,试问有几个孩子不喜欢恐龙呢?还有他们所熟悉的动物朋友,它们来了又走,生生不息,不仅留下屎尿屁,也留下或快乐或悲伤的故事,还有那些彼此陪伴、不曾被忘却的时光。
故事后面,一个小女孩出现了,她也来到了这块石头上,发现这块石头还有人形的五官,她抓到一只独角仙,把它放到石头上,说石头好像梳了个独角仙发髻,这么一说还真的有点像,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总是那么惊人,因此他们也总能发现大自然的美丽。在他们眼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花鸟鱼虫,一草一木,甚至一个不起眼的石头。
想到这,我终于明白“生命教育”的意义所在了,就像书到最后石头的话,“他们肯定会回来的,因为这里是大家的家。”它让孩子们懂得,这个地球上,我们和其他生命一起,同在蓝天下,共享一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