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可畏的对称》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可畏的对称》读后感精选

2020-12-25 02:33: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可畏的对称》读后感精选

  《可畏的对称》是一本由徐一鸿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34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可畏的对称》精选点评:

  ●本人买的第一本科普书,大一的时候,当时真的看不怎么懂,现在回头看看,确实是一本科普佳作啊,书中的那句“美先于真”已深深的影响了我!

  ●书中说李政道的“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守恒的质疑”推翻了相对论,是不是翻译错误?(32页)

  ●对我来说太难了……

  ●很好,可与《终极理论之梦》媲美

  ●这本书跟着我上一本看过的书,是一起收的。喜爱科学的小伙伴快点收下这两本书的安利啊!(躺)

  ●我想要知道上帝是如何创造这个世界的,我要知道的是他的思想,其他的都是细节——爱因斯坦

  ●整个一粒子物理学史,particles! then another one another oneeanother one.......不过对称贯穿始终,还算是本好书吧。读完感想,世界是对称的粒子是endless的突破在于消灭一切貌似的不对称。拙见拙见,哈哈哈

  ●在一个海边的村庄里,一个有科学倾向的渔夫提出一条关于海的定律,即所有的鱼都比1英寸长。但他没有理解,村中所有的渔网的网眼都是1英寸。我们是在过滤物理的真实性吗?我们用现在的网眼能抓住意识吗? 好吧。。超弦什么的有爱啊。。。。

  ●高中读物

  ●燃烧的虎 。 科学自有其内在的美感,令人眩目

  《可畏的对称》读后感(一):门槛有点高的科普书,但真的不错

  正在看,下面这段话我认为超级精彩:

  当我在高中学习像胡克定律这样的东西时,我的印象是,物理学家总需要找出足够多的定律才能解释物理世界的每一个现象。实际上,我和在基础物理领域内的同事们是在为得到尽可能少的定律而工作。基础物理学的雄心在于用一个基础定律来代替为数众多的唯象定律,以达到对自然的统一描述。

  《可畏的对称》读后感(二):为之折腰,不仅仅因为对称的美

  对于喜欢物理的人们来说,这里有从牛顿力学到相对论每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对于喜欢美学的人们来说,这里有对称在自然界中的最强烈的体现;

  对于喜欢科幻的人们来说,这里有许多构造硬科幻所需的素材;

  对于我,则印证了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一种做事的态度。

  无论如何,你都应该能够从中找到你感兴趣的那一部分。

  《可畏的对称》读后感(三):简洁美

  这是本好书,在图书馆翻过几页,可惜借不出来(shit!想到狗屁图书馆不让新书外借的规矩,就想杀人:<)。作者力图找到关于宇宙设计的最简洁,最有效的原则,并认为这就是对称。

  先且不管这个原则该不该是对称,只说这种思想就很能震撼人心的,想想吧,现在的学术界(特别是中国)什么东西不是越复杂,越繁琐,越绕弯子瞎说,就越为人称道!有几个能用简洁的语言阐述深邃的思想?全是欺世盗名之辈!

  有些失态了:>!或者偏激(毕竟,这本书到现在我都没有看完)!但是如果你跟我一样喜欢简洁之美,或者想感受那种简洁之美,那么你应该去读,并读下去,留下的将是畅快!

  《可畏的对称》读后感(四):连续剧式的物理科普书

  《可畏的对称》的跨度是从爱因斯坦的时空理论到成书时物理界的终极研究,贯穿全书的线索居然是对称和美这类外貌协会的“偏见”。

  这书的有趣之处首先在于连续性,以已知的四种基本力的统一为目标,逐渐趋近它,一波三折,高潮迭起。就像玄幻小说中主人公的升级打怪历练一样,自然有它的可读性。

  其次是本书语言调皮,虽然是中文版,但是稍微用心一下就能把作者当时的小幽默还原,当然这得益于恰当的译者注。

  最后我觉得作者作为物理家很诚恳,虽说最终问题落入哲学问题这一“俗套”(当然这也是当今物理界的极限),但是一点也不矫揉造作。

  从书中可见作者对爱因斯坦的尊敬,称爱因斯坦为一位老人。就像深圳人对邓小平的称呼一样。

  也许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有他的妻子先作为试读者,本书对容易引起争议的原则性问题可谓驾轻就熟。引用书中一段原文作为举例。

  “神是高深莫测的,但他不是恶意的”。他很可能对男人的睾丸在进化中降到阴囊内是否覆盖尿道并不关心,但他可能费心选择一个规范群,使得物理定律能导致星体、行星以及生物进化定律的出现,最终到灵长类的出现或许还有许多星系中的许多智慧生物的出现。他们可以仔细沉思,究竟他们是持自然神论、有神论、无神论,还是什么别的主张。Page272

  而且,我们也能看到作者对从事物理研究工作的期许和担忧,也许各个行业的敬业者都有这种精神状态。

  :看完这本书跨越了6年时间,开始看时我还是学生,后来这本书在自习室不见了。我对拿走书的同学一点都不生气,希望这本书给你带来比我还多的乐趣和感触。后来在很多书店都没有买到这本书。最后以电子书的形式看完了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