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上岸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上岸的读后感大全

2020-12-28 00:27: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上岸的读后感大全

  《上岸》是一本由安柏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上岸》读后感(一):都是鸡娃的内容,对于非北京地区的家长意义不大。

  

之前就看到公众号在推广,上市前赶紧京东下单来读,一本海淀全职妈妈的陪娃升学记,很适合一定要给孩子找个一流学校的父母,全篇看下来都是“鸡娃”的点滴,很口语化,每章节后面的总结很随意(就是把之前的内容摘一部分),这个妈妈很用心很辛苦,我是做不到的了。

快速看完,对自己的育儿启发不大,主要对于孩子读不读重点中学没那那么焦虑(主要自己也没本事日日夜夜的陪读)花了一个多小时读完,放回书架。

  《上岸》读后感(二):一个普通父亲的读书有感

  

为了看看《上岸》的其他读者对本书的看法,在豆瓣看看书评!但,准备先写点自己的想法再去做下参考,做个对照! 有时候评价一本书的好坏,往往是读者看这本书给自己有多大的启发,多大的帮助的!作者或者只是一名全职妈妈在自己育儿经验来一次分享,或有不足,或者有不够科学的地方,或者有堆砌其它育儿书籍相关知识的地方,但何尝不是用他个人人的视角给读者们展现了一次育儿实战和育儿经验! 同样的,作者最开篇讲述的是作为海淀朝阳妈妈们,为了小升初,初升高以及大学的决战场景,确实总是给人带来很多的焦虑,城市之间的差距,家庭之间的差距,学校之间差距,父母之间的差距,很多都是一些不可逾越的现实情况,有的读者服务看好一位焦虑,可能会视而不见,有的父母在看到差距以后,可能会尝试怎么缩小这个差距,有的父母本身很本身很牛,会对作者的一些观点持不赞同态度! 而我呢?只是作为一个三本的本科毕业的爸爸,在事业上也没有多大成就,在学习上也没有多少成果,普普通通很常见的一个社会人,真遇到自己的育儿困境时,在思考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面对未来时,再尝试在学习,在思考再改变,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着各种知识,像淘金者一样,借鉴别人的认知重塑自己的认识!

正是仁者之仁,智者见智,更高水平的人独体,这本书来可能觉得小儿科还想想能写书评的人也没有多少认知水平低的,但众多的没有能力写书评的家长呢,他们看这本书是惠氏,怎么评价呢?又能获得多少的收获呢?

第二遍阅读已经开始了,这次是万维钢老师的,陷进去走出来的双色深度阅读方法,第二遍要把书里的亮点全搬空!

  《上岸》读后感(三):何为上岸

  

何为上岸

看到豆瓣推荐,看到微信读书里有这本书,就读了,我读书一向很快,刷刷刷地,虽然被很多人诟病囫囵吞枣,但这样一本书,快速地阅读也够了。

午休时间翻完地,也瞬间明白那个“小学掌握3000词汇量,够吗?在美国可能够了,在海淀可能不够”这个段子的真实性,看的时候挺有代入感的,我坐标杭州,有两个闺蜜在北京,也都是当年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上最好学校的人,其中一位和作者还是校友。

书中的描述挺真实的,我身边也不乏很多牛蛙的家长,有很多为了学区房租房子住,无论什么都要给孩子最好的,也有报满兴趣班每天刷题以至于没空上幼儿园的孩子,读的时候,有一种,“噢,原来真的是这样的啊!”通透感,比如书中的密电,提前游园也都从朋友的事情种听过,以至于看到她写出来,还是很熟悉的。

我原来是最佛系的那种家长,有点像安泊最开始对花生的状态,也不迷信学区房,买房子舒适自在,考虑周边的所有环境,却没有考虑学区,孩子中班以前没有报什么兴趣班,我自己给她启蒙和磨耳朵,唯一的线下英语,是同班家长说老师要四个孩子才开班,来找我凑的,也不贵,一共24个课时,小课包,就让她一起去玩了,但我从来不认为一周一节课的英语课堂能学到什么,培养点兴趣罢。

想了下,开始有焦虑,有没有买学区房的愧疚,大概是从认识一个牛娃家长开始,他儿子杭州top3之一的初中,各种奥赛全国拿奖拿手软那种,每次见到我,总是对我循循善诱,观点和作者倒是有几分相似,并不是劝我一定要鸡娃,但是奉劝我如果佛系,就做好佛系到底的准备,否则,高年级开始才着急,那就太晚了,一遍遍地,我终究是听进去了一些。

但我依然不是那种充满焦虑,觉得人生只有这一条路的妈妈,也真的不觉得读个好学校一定就怎么样了的妈妈,18年那会在置不置换学区房,要不要为了她能上个好学校,全家人跟着她折腾的选择上犹豫了下,最后还是放弃了,她读不读好学校很重要,全家人开开心心的每天在一起也很重要。

只是在各种学课上有了侧重点,加了思维课,也学了乐器,语文和英语我还是相信坚持的力量,比起一周大几百一次的课,每天的持之以恒更为重要,每日诵读和每天坚持的日记,看起来只需要一点点时间,时间的力量却很惊人。

我想我让自己不那么焦虑的方法,是一方面让自己的心态稍微佛系了些,另一方面还是提升了行动力。每天带孩子写日记读故事看绘本,教孩子自己学会规划时间,任何时候,“我要学”都比“要我学”来得有效果,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学习的本质,我觉得一直都是一样的,学霸们永远都是那些内在驱动力强,懂得规划时间并且很自律的人。

学习是终身的,人生路很长,只是一个小升初或幼升小,就用上岸,好像还是狭隘了些。作者在书的后半段其实也有写到这些,但仍然用了上岸这个词作为书名。

后记:昨天看朋友圈一朋友发自己儿子做的数学题,大班的孩子,做100以内混合加减,错了几道在那痛心疾首,发圈倾诉,我回复才大班要求是不是高了点,她秒回我,下半年就上一年级了!!倒吸一口凉气,内圈真的早就从幼儿园就开始了,她小时候至少一年级前绝对做不到100以内混合加减吧,可惜,现在却如此苛求孩子,书中所述诸事,真的都是事实,怎么样保持一颗不焦虑的心,首先接受自己的孩子是个普通人吧。

  《上岸》读后感(四):不平等的童年,当然带来不平等的成年

  文 | 李小墨【本文原创首发于个人读书公众号:深夜书桌】

昨天,读完了《上岸》。

这本书的副标题叫“一个海淀妈妈的重点学校闯关记”,所谓“上岸”,就是冲刺重点学校成功,是鸡娃家长们使用的黑话。

好像需要暂停一下,因为“鸡娃”也是黑话,我得先给一部分读者解释一下:“鸡娃”就是督促、帮助孩子上进。

我读完了这本书才知道为什么小时候去书店里买课外辅导书,封面上全打着“海淀”的字样,因为海淀代表着中国基础教育的天花板。

北京那么大,人才那么多,但海淀区承包了全北京一半以上的清北录取名额,而海淀区最强的六所中学人大附中、北大附中、清华附中、101中学、十一学校和首师大附中,又包揽了海淀90%以上的清北录取名额。可能对其中的一部分学生来说,清北只不过是拿来保底的,他们要冲的是美国的常青藤和英国的G5名校。

六小强基本上是不参加划片的,需要参加选拔考试。

既然六小强代表基础教育的巅峰水平,那以六小强为升学目标的家长,自然得拿出中国最高的鸡娃水平。

作者带儿子花生,冲刺六小强,这本书就是这位妈妈在帝都的鸡娃实录。

01

起点高得让人沉默的那些孩子

我读这本书的动机是什么呢?

我本来是想当做鸡娃入门指南来看的,作为一个2岁孩子的妈妈,我已经身不由己地成为一个局内人了,我很怕因为我短视,因为我没有提前规划,因为我信息和情报收集不足,因为我没做我本来可以做的事,导致我的小房子从一开始就处于劣势或者错过某些机会。

当我意识到自己的所有决定,最后都会变成落在小房子身上的一个结果时,我不得不谨慎起来。

局外人可以嘲笑鸡娃家长的焦虑,可是局内人却得思考所有选择的后果。

我想知道鸡娃鸡得最狠,鸡娃鸡得最出色的家长都做了什么,我想知道最厉害的小孩是以什么进度和水平在成长。我是否可以得到一点点参考呢。

但是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沉默了。这根本不是普通人玩得起的游戏。我深感自卑、无能和无奈,深感不平等的童年,带来不平等的成年。

书里主要讲了两个妈妈和两个孩子。这是两个起点高得让人沉默的孩子。

姐姐,也就是本书作者,在北京带儿子花生小升初。他的升学目标是海淀区六小强名校。

花生的起点是什么呢?是海淀区重点小学,他能上这所学校是因为他爷爷是海淀户口还有区重点的学区房,全职陪读的妈妈是北大硕士这绝对也要算进他的起点里面。

妹妹,在杭州带儿子布丁幼升小,在民办摇号、公民同招之前,他也要面临一系列的选拔考试。

布丁的起点是什么呢?是某学费一年25万元的国际幼儿园,每年还花10万元在外面学钢琴,这还没有算他报的另外5个课外班,他才5岁而已。布丁妈妈也是学霸,开着一家公司,年收入多少不知道,但反正布丁从小到大什么东西都要用最好的。

他因为家庭条件好,选择特别多,妈妈一边鸡娃,一边不断收集情报,不断考察,眼花缭乱,但升学目标一定是杭州第一梯队的公立小学、国际学校和民办学校里的一所。

这还不是砸钱最多的,书里讲到另一个妈妈,孩子读国际小学,学费一年30万,但班车费、马术、高尔夫等俱乐部费用、游学和厦校费用,算下来每年要花将近100万。

学霸妈妈陪读、花重金投资教育,这根本不是普通人玩得起的游戏啊。

学霸妈妈辞职陪读意味着什么呢?

花生考本校初中部,想把本校初中部作为保底学校,她妈妈把所有资料和作业都学习一遍,然后给他找相似题型或文章做拓展。

重金投资教育是什么意思?

在学霸妈妈的辅导之外,他们还找了一个有经验、针对这个初中部做补习的奥数老师,上一对三的小班。这样的老师多难找,费用多贵,完全可以想象。

饶是这样,他还是落选了,因为有更学霸,更早开始鸡娃的竞争者。比如书里讲到一个妈妈,孩子实在太忙,没时间整理错题集,她就帮着孩子整理。

父母的收入和受教育程度就是孩子的起点。

学霸陪读、重金投资,普通人怎么拼得过呢?

作者在书里说了一句话,真的是刺痛我了,她说:“现如今,房子不稀缺,金钱更不稀缺,稀缺的是有出息的孩子。”

她可能是生活在精英的信息茧房里太久了,对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买房子好难,赚钱好难,就算我很想很想,也没能力给孩子买一个好的学区房。对初中靠采茶叶挣学费、从村里一路读出来的我来说,能买得起杭州单价最低的房子,让孩子在杭州读上书,已经是一件祖坟冒烟的事情了。

什么民办,什么国际学校根本不在我们普通人的考虑范围,因为我们支付不起那么昂贵的费用。你能想象吗?国际学校的校服费要1万,班车费要6000元。我们只能上公立小学,可是也只能上最普通的公立小学,因为就算我们很想很想,我们也没能力买一个好学区的学区房。

每年花10万学钢琴?说实话,小房子爸爸一年的收入也就十几万,供养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一年到头根本存不下什么钱。学霸陪读?我只是一个普通一本学校毕业的妈妈,人家的妈妈用英语开国际会议,我的英语是哑巴英语。

学霸陪读、重金投资,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当然是优秀得令人发指。

一个以六小强或与六小强相似的学校作为升学目标的妈妈,孩子到10岁时,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

1岁,一开口说话,就开始中英文双语教学。 3岁,能自己看英文绘本,背100首古诗。 4岁,开始学乐理、学钢琴、学画画。 5岁,奥数学习,思维训练,能做两位数的加减法。 6岁,上区里最好的小学,奥数进入创新班,女孩第二乐器跟上,男孩练一项球类运动。 7岁,钢琴过8级,英语过KET。 8岁,看完《西游记》和《论语》,绘画拿到全国奖。 9岁,钢琴过10级,古诗文和古文,学完背完初三课本,第二乐器过7级,球类运动进入区队或者拿到市级比赛名次。 10岁,奥数比赛拿一等奖,英语拿到PET证书。

这里面还没有讲到编程,最近有部纪录片叫《中国少年故事》,里面有个叫陈思凝的北京小孩,她9岁开始系统学编程,第二年就在一个国际青少年编程比赛中凭借《断裂冰川链接系统》拿到中国赛区的一等奖。她的梦想是去火星。

书里还讲到一个计算机博士的妈妈,他孩子小学四年级就把初二的数学学完了,到五年级学校已经没什么好学的,就休学一年,在家学初三数学,考托福,一年后考上了人大附中的早培班。

别又说应试教育的不是,素质教育绝对不止是减负,放低要求,素质教育很贵,不是谁都玩得起的游戏。应试教育对他们来说只是素质教育的入场券,是最低门槛,素质教育贵的很,要投入的时间和金钱多得多。

这波小孩,要分数有分数,要艺术才华有艺术才华,要科研水平有科研水平,要眼界有眼界,要理想有理想,要学习方法有学习方法,要自律有自律,要自驱力有自驱力。真的是非常恐怖的存在。

我最惊讶的是现在小孩的成熟程度以及他们对自己处境的清醒程度,《上岸》里摘录了一些小学生花生的日记,文字和想法的成熟程度完全看不出是一个小学生。

我相信,如果你和这样的学生面对面交谈,你一定会被他们的知识面、眼界、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吓到。

所以就可以知道《令人心动的offer2》里那些拥有最高级别的官方教育资历、履历完美、谈吐不凡的学霸们,是怎么被制造出来的了。

这些小娃娃的起点,已经超越很多成年人奋斗的终点了,他们是出生在罗马的人。

那等他们成年呢?

不平等的童年,意味着不平等的成年。

02

不要高估自己的佛系程度

鸡娃有一个非常核心的东西,就是“提前学”。

比如之前上海、杭州这些地方最好的小学、初中其实是民办学校,在民办摇号之前,想进这些学校,不止要有钱,能支付得起昂贵的学费和其它费用,孩子还要非常优秀。

优秀怎么衡量呢?

幼儿园毕业的孩子要达到小学三年级的课业水平。小学毕业的孩子,英语已经达到中考到高考之间的水平。

所谓的幼小衔接班,并不是为了帮助小孩提前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而是为了帮助孩子通过民办学校幼升小的考试。

换句话来说,“提前学”的目标,是为了争夺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

之前我想的太简单了,以为幼小衔接班是帮助小孩养成学习习惯,学点东西,提前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以后就不用提前学了,其实不是,人家是一路都在提前学。

就算是考上六小强的学霸,他们依然在提前学,超纲学,因为还要继续向上争夺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

比如牛校特别尖子的,可以绕开中考,直接保送本校高中部,通过超纲学参加竞赛取得名次,可以获得清北的保送或降分录取资格。这是深谙教育竞争之道的学霸父母采取的策略。

我以前觉得这些离我很遥远,毕竟幼升小,小升初,是摇号的,民办摇不摇号我都读不起,我也买不起好的学区房,我蹦跶啥,我的经济实力决定了我孩子的起点。

可是我从书里得知一个信息,又从杭州的本地论坛里验证了这个消息,我觉得“争夺教育资源”这件事离每个孩子都很近。

这个信息就是:“在杭州中考,有一半的孩子都上不了高中,只能被分流到职业学校或者中专。”

万一我的小房子是这一半怎么办?我没能力,够不着头部的教育资源,我的小房子起码不能被分流到职业学校或者中专吧。

在《上岸》这本书里,作者的妹妹对儿子的期望是,上哈佛耶鲁或者牛津、剑桥,就算将来不开公司,也要进入世界大公司做全球高管。她说要把孩子培养成领导者,而不是训练成打工者或者螺丝钉。

作为普通人,我不敢做这样的梦,但是就算是佛,也要有一个底线的,对我来说,这个底线就是孩子一定要上高中,一定要考大学,就算985考不上,普通二本至少要的吧。至少要有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能够独立自主、有尊严地生活,不要啃老吧。因为我和她爸爸都没有能力给她的人生兜底,她必须靠自己。

如果进了很差的高中,她还能实现这个底线目标吗?

我以前总有一种错觉,所有小孩想上高中就能上高中,因为我自己考高中的时候,虽然在非常落后的乡镇中学,但我的成绩稳定在年级前三,考上县一中是完全没问题的,我忽略了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能上高中的,这是个有点残酷的竞争。

我们县里有一个一中,一个二中,一个职高。考不上一中就去二中,考不上二中就去职高。

我考上一中,但没能进入尖子班,高考的时候我考了我所在平行班的第二名,去了一个普通的一本学校。而在二中,考上普通一本都是非常凤毛麟角的存在。

我们县就是全中国所有城市、所有乡村的缩影。

有人说,会读书的小孩,放哪里都会读的,不会读书的,你怎么鸡娃都没用?

可是概率是不一样的。在我们县城,二中的学习氛围是非常差的,老师也没那么好,上上下下对学生的预期也不一样,如果一个二中的学生有很强烈的考大学的动机,他要克服的阻力会比一中大得多。

所以不要高估自己的佛系程度。

佛只是因为还没到中考、高考的升学之战。

而且放低对孩子的期待,放松对孩子的要求,孩子就真的会快乐了吗?

书里的花生,其实比他妈妈更想考好学校。他在日记里是这样写的:“残酷的现实令我感到无奈,既要与小学同学分别,等待我的初中又逊色于多数同学的初中。在这种种原因的困扰下,原本在班级里表现不错的我,现在都感觉没脸见那些上重点中学的大部分同学,更别说他们讨论升学的话题了,以致于那天同学们在微信里热热闹闹地讨论自己的中学时,我一直都没有出声。”

孩子之间自发的比较是赤裸裸的,你可以跟孩子说“你别和别人比,你做最好的自己就可以了”,可是孩子他们自己会进行比较。

如果孩子一直放松地玩,不抓学习,等到面临竞争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干啥啥不行,没有任何擅长的东西,没有任何可以引以为豪的东西,他真的会快乐吗?

出来玩,总是要还的。

书里讲到特长的时候,引用了哲学家罗素的一句话,说动我了:“任何你擅长的事都有助于幸福。”

擅长的事帮我们对抗自卑,帮我们肯定自我的价值,我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

总说孩子健康、快乐就好,如果在中考和高考中输了,人生当然不是就完了,但是作为普通家庭的孩子,接下来的人生会难走很多。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这个道理我们最懂不过了。等她找工作四处碰壁,简历被人扔进垃圾桶的时候,她还会自信和快乐吗?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我的天平又偏向了鸡娃派。

下面是我的计划:

我绝对不要成为破坏孩子内在动机的人,不要成为那种恐怖的监工式的家长,我要发挥自己学习能力强、充满求知欲、擅长自我管理的特点,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热爱学习、擅长学习、自律、有自驱力、能从学习里获得乐趣的人。

不断学习和留心收集相关讯息,提高鸡娃水平。如果有合适的辅导班,我也不排斥。

其实我的鸡娃之路已经开始了,半年前,小房子刚学说话,我就奋发图强学亲子英语,努力给她凹了个双语环境。后面要怎么做,怎么做数学启蒙,怎么考PET,怎么认字,我需要做更多的学习和研究。

小学阶段,小房子只能将就一下不好的学校。然后我要努力赚钱买第二套房,争取初中帮她换到一个更好的学区去。

我会量力而行,然后尽量做到最好。

说真的,我没有什么高明的想法,我就是一个大俗人。我从我自己的前世今生想到了小房子几十年后的未来。

不过我有一个小小的坚持,我不会像作者一样,孩子和女生关系不好,把所有女生都叫做“超级暴力女”,她提醒孩子要和女生搞好关系是因为这关系到评三好学生,和女生关系不好就失去了一半选票。简直功利到了让人害怕的程度,孩子性别发展过程中本来就有一个时期,男生和女生互相排斥和讨厌,这是非常自然的。

就这样吧,感觉读完这本书、写完这篇文章,我全部的力气都被掏空了。

- The End-

相关阅读:《平民之宴》:为什么拼命鸡娃,因为中产太恐惧阶层掉落了!

上一篇是:为什么李雪琴们说话那么好玩?因为她们深谙逗笑别人的3个说话密码!

书还是亲自读的好,别人的终究是二手的

图片来源:unsplash李小墨,樊登读书签约讲书人,畅销书《请停止无效社交》作者,公众号《深夜书桌》。 小声提醒,深夜书桌菜单栏里有个“完整书单”,里面放了将近200本书的深度解读,非常便于查找和学习。另外我还整理了非常值得读的理财、心理、育儿、名著、传记、历史、时间管理、豆瓣250等500+本书,欢迎爱读书的你来,期待和你一起读书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上岸的读后感大全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