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吕梁山,离石轶事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吕梁山,离石轶事

2020-12-26 07:02:24 作者:bigwinner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吕梁山,离石轶事

  (一)离石的根脉地标,薜公岭

  离石,是吕梁市的一个区,不觉几十年过去了,这里成了大吕梁山的都心。薜公岭西,北川河边,山窝子里崛起了一座现代化城市。

  从汾阳到吕梁山区不到百公里,青银高速上几脚油门,一小时到了。中间穿行一座长隧道,“薛公岭隧道“。吕梁山的现代人对薛公岭没 什么感觉。寻根文化的根祖,离柳人绝不可忘却这座代代心系吕梁山人的山岭。

  还不是很久远的回忆。1991年,胡说第一次到吕梁地区的驻地离石县,正赶上数九寒天,一场小雪飘过。到离石招待所看望友人。拍摄《红军东征》的剧组住在离石招待所。午饭后,不顾多人的劝阻留宿,我们几位坚持要回省城太原。5个男女乘坐一辆别克商务车,彼此也不熟悉。其中有扮演毛泽东主席,现成为好友的著名特型演员李克俭,还有来自西安某文艺团的女演员,她扮演剧中的杨开慧。作为明星们的小粉丝,我坐在车的靠后排。

  那时吕梁山没有高速路,车行走在国道二级路上。运煤的大车为主。过了吴城镇,司机哎呀了一声,说薛公岭到了。薜公岭是吕梁山通往晋中平川的天堑还不过分,山路弯弯,盘山而行的公路修在山的半腰,一边就是百丈深的深沟陡崖。雪下过后,山上气温低,道路已成冰面。车几次打滑失控,车上人惊恐已是自然,心都提到嗓子眼上。行到半山,退不得,进不得,硬着头皮蠕蠕的在冰面上向前滚动。

  快到薜公岭顶部,突然间,在司机爬坡的一刹那,车完全失控了,眼看着向路边深崖滑过去…。我在后排,脑袋里一片空白,下意识的双腿叉开,把大衣包住得佬(脑袋),听天由命吧。这时听到“啊"的一声尖叫,生命危险之际,扮演杨开慧的女演员惊恐失控,恐怖的叫了声晕了过去。

  命不该绝。幸亏遇到了一位经验老到的好司机,在车滑到边缘的一刹那,他狠别了一把方向盘。路边松土,车轮卡住了。

  薜公岭哇,薜公岭,这辈子算是刻在脑子里了。感恩的心,记住薜公。

  薜公岭,自古是吕梁大山走向平川,走到外面世界的大关隘。路难行,决定了人难做。从汾阳县到薜公岭西的吴城,以前大概要毛驴和骡马帮忙,要走三天的路程。吕梁人有胆量要外面大的天地闯荡,迈过薜公岭是标志。

  薜公岭古称骨脊山,又称鹊公岭,是吕梁中部一条交通要冲。是河东河西秦晋两地交往流通的大动脉管道。千秋史话,万里征程,圣足贤迹,薛公岭阅读过见证过,还是悠久文明史的承载者。

  为何叫薛公岭,据吕梁人介绍,是清末民国初年的故事。黄河岸畔当年有个薜姓巨富,靠碛口、军渡等水陆码头做贸易。薜公为人仗义疏财。他每年收购乡民种的棉花等农产品,给老百姓解决了不少困难。他放出的许多债务,看别人无力归还,就自动免除,撕毁借据。薜公在离石吴城有商铺。吕梁山通往外面的关隘骨脊山路途凶险,从汾阳到吴城得有3天的攀爬行走,常有路人遇饥遇难。他就在山路上设了多处布施的粥棚和救助点,帮助了无数的吕梁山人。久而久之,感恩的吕梁人就把骨脊山称之“薜公岭”。以纪念这位故去的好人。

  还有另外一个版本。春秋战国时期,离石属魏国。当时有位著名的谋臣叫薛公,他配合军事家吴起镇守吕梁通向赵国的天险,山岭因薛公而冠名。

  第三版本也有逻辑,薜公岭本就是"鹊公岭“,吕梁方言"薛公岭"“鹊公岭"听来差不了多少。历时弥久,讹传下来也说的去。

  总之,文化文化,浮云神马。有点儿人的故事包装更有历史风彩。

  (二)离石的大神,石勒,刘渊

  吕梁山上,从黄河入晋偏关县算起,一直到稷山河津一带,横在汾河右手的几十个县份,离石已成头号的都市。古来的小柳林,昨天的离石县,今天是吕梁山离石区。

  前些日子胡说过一篇,《吕梁,是山西人自己养的家龙》。黄土高原的吕梁山,卧在山西自己的家院里。有天然的丰富资源,千年来被穷困所扰。一路陪伴中华母亲河黄河,这里有最复杂的地形地貌,覆盖有地球上最厚的黄色土地,生长着最好吃的农业作物。

  建国以后,吕梁地区行政区片多变,后来多个县份一直属于晋中、忻州专署管辖。1971年,吕梁地区成立,1994年,吕梁设市。

  30年前,山西各县市说起,吕梁一直是“穷”的代名词。除了阳泉市建在太行山上,是我省乃至全国发展较早的煤炭钢铁城市。山西的多数城市,都建在一马平川的黄土高原盆地中。吕梁市窝在大山的怀抱中,全省各个地区排下来,属于穷弟弟。

  说离石,一定会谈到2个人物,一个是刘渊,一个是石勒。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挖摇离石的人文历史,刘渊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他是西晋时期南北朝十六国,北汉的开国皇帝。他也是中华民族融合的一个代表人物。匈奴时代著名的冒顿单于,和西汉和亲。刘渊的身上就有汉族血统。西晋内乱,军阀争战,刘渊文武兼备,求贤纳谏,异军突起。羽翼丰满后,他在左国城,即今天的离石自立为王,当上了前赵的皇帝。据传刘渊长的奇异于人,身高八尺四,胡须三尺,胸前长有三根尺余多的红毛。

  他建立的前赵虽然短命,很快被他的部将石勒推翻,在中国历史留下浓重一笔,也给离石永久的踩下一个巨人脚印。

  相比刘渊,他的继任石勒更有传奇性

  石勒也是咱山西人,1700多年前,东晋后期五代十六国,国家四分五裂,群雄争霸。太行山脚下的榆社人。羯族人,实际是古匈奴部落的一支。他岀身贫苦,当过乞丐。当兵打仗给人家俘虏,后做了奴隶。奴隶了又从了军。石勒骁勇善战,敢打敢冲,还特別有智慧。他很快晋升为将军。小将军成为大将军,成了前赵皇帝刘渊的左膀右臂。后推翻刘自己做了后赵皇帝,他几乎统一了中国北方广大地区。

  石勒就在离石玉林山一带发迹起家。历史对石勒的评价还不低,他做皇帝短暂,但减租减息,同情百姓疾苦,也能纳谏进言,政治一度清明。

  离石,柳林县一带有名吃,俗名叫“碗秃子”。荞面加水蒸熟,再伴酸辣料,口感很美的小吃。相传和石勒有关系。石勒的军队连年征战,军粮供应不足。于是士兵只能稀汤灌大肚解决饥饿。荞面和的稀汤有时就剩在锅碗中,冷了就结成胶状的固体。有士兵不舍得扔,就用刀将荞面剩底划成小块,再蘸些盐巴或醋料吃了。一吃就叫好,美。大家都照此吃起来。还有厨师专门做起来,用当地土话命名“碗秃子“。渐渐传到皇帝石勒耳朵里,石勒也吃了,又加上有搭配丰富的佐料,石皇帝连连叫好。这样,一道传世的小吃就在离柳地面诞生了。直至现在到了吕梁离石一带,什么是当地名吃,"碗秃子“拿的是金牌无疑。不吃碗荞面蒸的碗团,白来咱吕梁。后来碗秃子传到晋中平川一带,祁太平及榆次清徐等地,各地又换了一种名称,荞面灌肠。实际出处就是吕梁离柳的碗秃子。石勒是皇帝,皇帝是金口玉言,吃过的东西吐出来都是文化。

  除了碗秃子,我们老百姓饭桌上的常见的一种蔬菜黄瓜,也和石勒有联系。此前黄瓜一直叫胡瓜。胡,早以前汉族人叫西戎北狄游牧民族,统称为胡,有微的歧视感。象后来鲜卑族统治北方时,蔑称柔然人叫"蠕蠕",意思是虫子一样的智商。羯族人石勒当了皇帝,他也是个胡,所以很讨厌称胡。他还定了律条,如有人敢在朝上说个”胡“字,问斩不赦。一次,有个聪明的樊姓大臣被石勒邀去吃饭,石勒专门弄了一盘胡瓜,看樊大臣如何辨称。樊一看心中有数,十分机智,现场即兴写了诗吟诵,"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石勒听了大喜。

  胡瓜从此绝迹,称为黄瓜。

  (三)吕梁市离石,西汉就置县。

  秦汉之前,黄河边上的柳林县孟门镇,那是吕梁腹部的政治经济中心。因为黄河军渡的重要港埠,孟门雄踞河东,除了管辖离石及周边大片地方,还有一河之隔的陕西省吴堡县,绥德县部分,都在孟门的管片。

  现在人们念叨临县著名的碛口,号称“九曲黄河第一镇”。离石人还有口诀,“驮不完的碛口,填不满的吴城”。碛口是山西与宁陕蒙西北地区的水运枢纽,离石吴城是薜公岭下,陆路贸易的集散中心。碛口的发达已是明清及民国之后,孟门的古老和文化,比碛口承载的更多。

  吴城,春秋是重要的军事基地,魏国著名的军事家吴起曾在此屯兵扎寨。因此得名,现留有遗址。后商业流通发达,吴城才成为走向外面世界的大门。

  人说蜀道难,实际上晋道处处也难。祖祖辈辈的吕梁人要想走出去,一出门就是山,跨过山又是沟。

  今天的离石是最辉煌的一页。

  离石县一名的由来,有一说是天上掉下一块陨石,离开了外星星的石头到咱家来,离石带着天意,因此取了县名。又一说是因县城东北来的离石河,现在叫北川河得名。

  作为吕梁都心的离石,40年前成了吕梁专署驻地,那时的确是一只土鸡。县城窝在狭窄的沟里,东西一条街面,两溜破房子。问人找地方,很简单,扬头指一下,在上面,即东头不远。下面,走几步就到。后来机关单位多了,就在东川河的南面一带逐渐盖了一批楼房,有了城市的小模样。

  吕梁离石土鸡变凤凰,是改革开放后的变化。离石那时植被稀疏,穷山恶水。可是地下却埋藏有几十亿吨的煤炭。这煤可不比它煤,4#主焦煤是罕见的煤中极品。内灰很低,不用入洗的质量也比多地的精煤还好。这就是说,自然禀赋是公平的,不给你青山绿水,准给你脚下的宝贝。

  吕梁人想不发财也不行,这多年的发展,吕梁市已由穷地方变成山西的“鲁尔区”。

  离石变了。一座山城,有山自然贵。离石城的人无论住在哪里,抬头就是峰峦,贵气不缺。有水自然灵。离石城围绕穿城而过的三川河,一片片现代化的高层小区,摩天大厦河畔崛起。北川河边的新区,山环水绕,美丽的一塌糊涂。

  现代吕梁人牛了。以前听老乡说出吕梁味的话,达的达了(很多很多),觉得土的掉渣。现在再听到“达的达了”,感觉到人家包里的钞票多了,由不得要羡慕嫉妒恨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吕梁山,离石轶事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