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MI在春天走進果園(平)<新世紀叢書31 >》读后感锦集
《RUMI在春天走進果園(平)<新世紀叢書31 >》是一本由魯米梁永安譯著作,立緒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NT$ 300,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RUMI在春天走進果園(平)<新世紀叢書31 >》精选点评:
●永恆不能及的生命之美
●所爱的人看我,你也不复被囚禁
●生命所有的奥义就在我之中,但要走过更多的路才能真正成为那奥义
●突然读懂了,或者自以为是懂
●愛是自給自足。你有一籃新鮮的麵包,卻偏偏挨家挨戶去要麵包屑。
●(我那本封面不是這麼來著的..)..書不在手邊, 暫停.
●深夜,我独自晃荡在自我的小舟中
《RUMI在春天走進果園(平)<新世紀叢書31 >》读后感(一):對衡: 靈魂Vs感官
註: " "內為魯米的原句
-------------------------------------------------------------------
quot;來,讓我們談談我們的靈魂
讓我們甚至躲開自己的耳目"
v
耳目卻暗地盤算怎樣躲開靈魂...
-------------------------------------------------------------------
quot;讓我們遠離所有聰明的人
他們教我們該說些什麼
讓我們只說出我們的心願"
v
能夠在口裡說出的, 都與心願無關.
-------------------------------------------------------------------
“甚至我們的手腳
都會感知每一個內在的行動
讓我們保持安靜
跟隨內心的指引”
v
手腳通常二話不說, 只有感知, 背離靈魂.
《RUMI在春天走進果園(平)<新世紀叢書31 >》读后感(二):著名苏菲派领袖、伟大的天才诗人与哲人鲁米
谁是上个世纪末在美国最引人注目的诗人?不是饮誉世界的大诗人,不是诗歌史上的经典人物,而是我们陌生的古波斯诗人:鲁米。一本他的代表作的英译本销量达50万册,让所有诗坛明星望尘莫及。他的影响力远超出了文学的领域,他的读者们组织书友会、诗歌节或在互联网上建网站纪念他,有人专门为他拍摄了影片,收录了他诗歌的CD荣登排行榜前20名。有人把他的诗作在美国的复活与纪伯伦的重新被发现相提并论。
莫拉维·贾拉鲁丁·鲁米(Jalaluddin Rumi ,1207-1273),人类伟大的精神导师、历史上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他是回教苏菲教派、倡导追求热情与狂喜是天人合一境界唯一途径的创始人之一,他被许多历史和现代文学家视为是人类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诗人兼哲学家,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但丁和莎士比亚。他的作品于十九世纪始被引介到西方世界,至今已被公认为世界文学中的珍贵瑰宝。他的书是今天盛行的新时代(New Age)的畅销书。他的诗语被谱成乐曲,风行世界。对他,中国读者的认识是空白的。今年适逢鲁米逝世八百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去年三月宣布,2007年为鲁米﹝Rumi﹞年。我们以此文向鲁米、苏菲与存在致敬。
“鲁米”意指来自东罗马帝国,他出生在公元十三世纪的阿富汗境内,原名叫穆罕默德,贾拉鲁丁则是他的称号,意思是宗教圣人,后来他也被尊称为莫拉维,意思是大师、长老。鲁米出身书香世家,相传他的诗歌生涯源于与一位神秘派(Sufi)先驱诗人法里多丁的会面,后者送给他一本名为《阿斯拉尔书》的神秘派诗集,从此将他引入了一个新的世界。1239年,他又结识了神秘派行脚僧沙姆士•塔勃里兹(Shamsi of Tabriz),顿时惊为知己,认为他就是神灵形象的完美化身,两人产生了非同一般的友情,在一起形影不离地生活了一、两年,鲁米因此体验到许多神秘的事物,创作出无数动人的诗篇。这段神秘的奇遇,对鲁米一生影响至巨,鲁米的思惟世界,因此彻底改观,近似宗教体验的狂喜,已经把鲁米带往另一个境界,超脱了凡世的尘俗。后来,鲁米的抒情诗集就叫做《沙姆士•塔勃里兹诗歌集》,并且成为了苏菲派的著名领袖。
鲁米为后人留下了两部重要的诗集。一部是被称为“巴列维语(波斯语)的古兰经”的《神圣的玛斯纳维》(Mathnawi),这部巨著共六卷,包括25700多组对句,内容异常丰富,被称为“知识的海洋”,完成这部文集用去了他晚年的12年时间。他去世的这一天成为了一个宗教节日。而《沙姆士·塔勃里兹诗歌集》则达到了古典波斯抒情诗的高峰,被誉为“冥想生活的夜莺”。鲁米的诗作充满了象征性与音乐性, 常令读者心眩神迷, 实际上其内含的哲学完全那种是神游于天地之间、参万有之造化、从平凡中见真主之大慈大悲的境界。爱情是鲁米诗作最突出的象征, 用来代表神人合一的过程与境界。鲁米的诗作以人间情爱来比拟亲近真主的苏菲神秘经验的最高阶段。鲁米的诗人天赋与神秘家的修练使其能谛听宇宙天籁, 觉察众生对真爱的期待。如同泰戈尔一样,鲁米以神秘经验为基础,演化出两万五千首以上的诗篇,这些诗或长或短,形式舆内容不拘,但都充满了生命的吶喊,历久不衰,传诵千古。从七百多年前一直到21世纪的今天,鲁米的作品所表达的是人类永恒不变的共同真理。这个真理在中国老子的思想、印度的宗教思想中可看到,在基督宗教的世界中也能看到。
鲁米的诗文字优美,展现着深遂的智能。诚如他所言:任何你每天持之以恒在做的事情,都可以为你打开一扇通向精神深处,通向自由的门。
《RUMI在春天走進果園(平)<新世紀叢書31 >》读后感(三):人类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苏非圣哲、诗人鲁米
谁是上个世纪末在美国最引人注目的诗人?不是饮誉世界的大诗人,不是诗歌史上的经典人物,而是我们陌生的古波斯诗人:鲁米。一本他的代表作的英译本销量达50万册,让所有诗坛明星望尘莫及。他的影响力远超出了文学的领域,他的读者们组织书友会、诗歌节或在互联网上建网站纪念他,有人专门为他拍摄了影片,收录了他诗歌的CD荣登排行榜前20名。有人把他的诗作在美国的复活与纪伯伦的重新被发现相提并论。
莫拉维•贾拉鲁丁•鲁米(Jalaluddin Rumi ,1207-1273),人类伟大的精神导师、历史上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他是回教苏菲教派、倡导追求热情与狂喜是天人合一境界唯一途径的创始人之一,他被许多历史和现代文学家视为是人类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诗人兼哲学家,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但丁和莎士比亚。他的作品于十九世纪始被引介到西方世界,至今已被公认为世界文学中的珍贵瑰宝。他的书是今天盛行的新时代(New Age)的畅销书。他的诗语被谱成乐曲,风行世界。对他,中国读者的认识是空白的。鲁米逝世八百周年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2006年三月宣布,2007年为鲁米﹝Rumi﹞年。
“鲁米”意指来自东罗马帝国,他出生在公元十三世纪的阿富汗境内,原名叫穆罕默德,贾拉鲁丁则是他的称号,意思是宗教圣人,后来他也被尊称为莫拉维,意思是大师、长老。鲁米出身书香世家,相传他的诗歌生涯源于与一位神秘派(Sufi)先驱诗人法里多丁的会面,后者送给他一本名为《阿斯拉尔书》的神秘派诗集,从此将他引入了一个新的世界。1239年,他又结识了神秘派行脚僧沙姆士•塔勃里兹(Shamsi of Tabriz),顿时惊为知己,认为他就是神灵形象的完美化身,两人产生了非同一般的友情,在一起形影不离地生活了一、两年,鲁米因此体验到许多神秘的事物,创作出无数动人的诗篇。这段神秘的奇遇,对鲁米一生影响至巨,鲁米的思惟世界,因此彻底改观,近似宗教体验的狂喜,已经把鲁米带往另一个境界,超脱了凡世的尘俗。后来,鲁米的抒情诗集就叫做《沙姆士•塔勃里兹诗歌集》,并且成为了苏菲派的著名领袖。
鲁米为后人留下了两部重要的诗集。一部是被称为“巴列维语(波斯语)的古兰经”的《神圣的玛斯纳维》(Mathnawi),这部巨著共六卷,包括25700多组对句,内容异常丰富,被称为“知识的海洋”,完成这部文集用去了他晚年的12年时间。他去世的这一天成为了一个宗教节日。而《沙姆士•塔勃里兹诗歌集》则达到了古典波斯抒情诗的高峰,被誉为“冥想生活的夜莺”。鲁米的诗作充满了象征性与音乐性, 常令读者心眩神迷, 实际上其内含的哲学完全那种是神游于天地之间、参万有之造化、从平凡中见真主之大慈大悲的境界。爱情是鲁米诗作最突出的象征, 用来代表神人合一的过程与境界。鲁米的诗作以人间情爱来比拟亲近真主的苏菲神秘经验的最高阶段。鲁米的诗人天赋与神秘家的修练使其能谛听宇宙天籁, 觉察众生对真爱的期待。如同泰戈尔一样,鲁米以神秘经验为基础,演化出两万五千首以上的诗篇,这些诗或长或短,形式舆内容不拘,但都充满了生命的吶喊,历久不衰,传诵千古。从七百多年前一直到21世纪的今天,鲁米的作品所表达的是人类永恒不变的共同真理。这个真理在中国老子的思想、印度的宗教思想中可看到,在基督宗教的世界中也能看到。鲁米的诗充满了灵性,哲理和神秘的美感,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读他的诗,你丝毫不会觉得是在读一个古人写的东西。这实在是很神奇的地方。鲁米在波斯文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集诗人和神秘主义者于一身的鲁米,受到过诸如黑格尔、歌德、伦伯朗等人的赞誉。
鲁米的诗文字优美,展现着深遂的智能。诚如他所言:任何你每天持之以恒在做的事情,都可以为你打开一扇通向精神深处,通向自由的门。鲁米的诗作尤其受到近代人的喜爱,在九零年代以后的西方,兴起一般人对鲁米情诗的狂热追求,这些情诗教导人对爱和人类共同的情感的接纳,让人毫不保留、矫饰地自观内在,这是这位诗人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90年代以后,这轮热潮散播到整个美国,连那些平时不曾关注诗歌的普通人都开始阅读鲁米的诗歌。在他们看来鲁米的诗歌将日常生活与对永恒世界的神圣结合起来,以亲切的方式触动人们超越外在的物欲,去发掘内在的灵性空间,他的比喻简单而含义深刻,诗中所包含的强烈的情感吸引了越来越多曾陷入信仰空虚状态的人,他们把鲁米称作心灵的诗人(poet of heart)。鲁米曾写过:“我们是相爱的,这就是为何我们的生命会如此的美妙”,读鲁米的作品,诚如他诗中所说的:让我们以第三只眼来看世界。在当代社会中,事事以功利为趋向,以唯物主义为判准,导致人欲横流、世风日下、道德颓废的景象,此情此景不禁令人深思苏菲大师的生死信条。是否人们因为受物欲所牵绊,而逐渐失去了返照灵魂深处的不可言喻之神圣界面的能力?何时我们能开始试着去擦拭我们内在的玻璃灯罩,让我们本具的灵魂之光得以再现,我们才有航向超越与永恒的神圣之域的机会。鲁米这位大彻大悟的圣哲的心灵语录常击穿事物的表象,直达灵魂深处。对灵性的逼视和反省,让人身心震荡。现代文明谈工作、谈业绩、谈进度、谈财富,鲁米却让人谈谈灵魂。
《RUMI在春天走進果園(平)<新世紀叢書31 >》读后感(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行鲁米纪念章的文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第一七五届会议临时议程项目:
毛拉纳·贾拉尔丁·巴尔希—鲁米纪念章概要
本项目是应阿富汗和埃及的要求而列入执行局第一七五届会议的临时议程的,并得到了下列执行局委员国的附议:南非、阿尔及利亚、阿塞拜疆、巴哈马、巴林、孟加拉国、贝宁、巴西、柬埔寨、喀麦隆、中国、哥伦比亚、刚果、美利坚合众国、俄罗斯联邦、斐济、法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日本、黎巴嫩、立陶宛、马里、摩洛哥、毛里求斯、墨西哥、尼泊尔、尼日利亚、挪威、巴基斯坦、葡萄牙、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斯里兰卡、泰国、多哥和也门。这一倡议还受到了阿尔巴尼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和肯尼亚的欢迎。
毛拉纳·贾拉尔丁·巴尔希—鲁米(MevlanaCelaleddin Belhi-Rumi)纪念章
1. 让我们倾听芦苇的诉说--讲述种种分离的结局,(1)芦苇的音乐是火,不是风:可能没有人没有见过这种火!芦苇中燃烧着爱的火焰,酒中盛满了爱的激情。爱,需要得到印证:如果镜子不能反射,那它是什么? (《玛斯那维》) (1)《玛斯那维》的开篇之语。“芦苇”指的是毛拉纳自己。
著名的波斯语诗人、思想家和圣人毛拉纳·贾拉尔丁·巴尔希—鲁米(MevlanaCelaleddin Belhi-Rumi)1207 年出生于巴尔赫,即今天的阿富汗。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孔雅,即今天的土耳其,1273 年他在孔雅去世。他是伊斯兰文明最伟大的综合性思想家和学者之一。他关注的对象是整个人类:
“对我而言,人没有亲疏之分”。但阿富汗、伊朗和土耳其人民却都把他当成自己的诗人。
2. 在蒙古人入侵中亚的时候, 鲁米的父亲-- 著名的教士和法学家BAHA-UD-DINWALAD,又名SULTAN AL-ULAMA(伊斯兰学者之王)-携全家离开巴尔赫,踏上去往巴格达和麦加的旅程,最后来到孔雅。在去往安纳托利亚的路上,毛拉纳在伊朗的NISHABUR城遇见最著名的波斯神秘诗人ATTAR。ATTAR 一眼看出鲁米出类拔萃的精神禀赋:当他看到父子同行,父亲在前,儿子在后,他说,“大海来了,大海的后面是大洋”。他送给小男孩他的一本有关灵魂与尘世纠葛的书ASRARNAMA。这次相遇对毛拉纳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成为毛拉纳著述的灵感源泉。
3. 毛拉纳四十多岁的时候,遇见了一名伟大的神秘主义者大不里士的沙姆士,这是他生活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此次相遇让毛拉纳的诗歌才华迸发,激情四溢。
4. 关于毛拉纳的最著老和最可靠的专辑是Shams ud-din Ahmad Aflaki 撰写于14 世纪的Manaqib al-Arefin。这本传记一直是所有研究其生平的学者的主要参考资料。
5. 毛拉纳花了十二年的时间,创作了他的代表作-六卷本的《玛斯那维》。他的另外一本代表作是《沙姆士大不里士诗歌集》(GHAZALIYYAT-E SHAMS-E TABRIZI),以抒情诗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尚存于世的还有毛拉纳的一些散文作品: 145 封书信( MAKTUBAT); “七项启示”(MAJALIS-E-SA’AH); 以及71 篇布道 (讲道集)。他的作品从波斯文被译成多种语言,广为传播。
6. 毛拉纳被安葬在孔雅的一处绝佳的圣地,葬于其父的身边,这是Seljuk Kai-Qubad 国王一世赠与其父的一座花园,现在此处成了博物馆。墓前的墓志铭上写道:“在我们死后,不要在地里找寻我们的坟墓,而要去有知识人的心里去找寻。”
7. 毛拉纳作品的热情、坦诚和出色的想象力使它们成为直接与真主沟通的手段。他的作品、思想和教义以一种跨国家、跨文化和跨文明的方式,完美揭示了神圣真理的美妙神秘之处。他的宗教思想和理解出色地反映了超然的神的启示。
8. 毛拉纳的世界没有排斥,而是代表了人类的最高境界——即全面发展的人。他不伤害任何人,而是包纳所有人。他是寻求爱、真理和人类灵魂统一的完美的人。
9. 毛拉纳极广的感召力、精深的思想、人文主义、开放的心灵和心态可能来自于他真正四海一家的性格,在他的一生中,他与各种社会、文化和宗教背景的人关系极为融洽。毛拉纳熟知各种宗教的核心思想,并因此受到多种宗教信徒的拥戴。研究毛拉纳的大部分学者都承认,对毛拉纳世界性影响的最美好纪念莫过于他的葬礼--------长达四十天的哀悼马拉松,参加葬礼的有穆斯林、基督徒、犹太人、印度教徒、佛教徒和琐罗亚思德教信徒在伤心和哭泣,他们的真心哀悼让人以为毛拉纳属于他们的每一个人。
10. 因此,让我们在2007 年毛拉纳·贾拉尔丁·巴尔希—鲁米诞辰800 周年之际通过发行以他的名字而命名的教科文组织纪念章,来纪念这位属于整个人类的最伟大的人文主义者、哲学家和诗人,期望这种纪念章将激励那些致力于通过深刻的、学术的方式,传播其思想和理想的人们,进而促进教科文组织理想的传播。
执行局鉴于毛拉纳的理想、著作和思想中所追求的内心安宁、幸福和神圣真理是与教科文组织的宗旨与使命相一致的,相信国际知识界和普通大众都会欢迎发行一枚毛拉纳纪念章,决定教科文组织在2007 年毛拉纳·巴尔希—鲁米诞辰800 周年之际发行一枚纪念章。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执行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