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影像和故事的读后感大全
《一次:影像和故事》是一本由溫德斯著作,田園城市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 360,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次:影像和故事》精选点评:
●定格的瞬間。
●1 电子书
●每张照片不是时光的定格,而是提醒,它必会逝去。
●观看同一个事物可能有上百种方式和角度,但在拍的时候只可能有一种是你最满意的,所以无法接受文德斯以这种蒙太奇方式展出照片(在时间的维度上,电影和摄影区别大概有一个太平洋那么大吧……)看到给照片配这么多字,大概等同于我看到一部影像魅力一般但是配乐此起彼伏的电影一样:大写的白眼。文德斯不太擅长拍人,黑白摄影也特别不适合他。(黑白摄影真的不是白+黑,而是对灰度的把握)人的缺席的静物、景色,彩色照片是我觉得没白看这本书的唯一理由。至于书中遇到大咖所拍下的照片,也没有任何感觉,要知道我是那种对作品以外任何其他元素都不感兴趣的人,比如和Denis Lavant大眼瞪小眼也不会要个签名或者打个招呼。
●在MACAU边度有书的收获,两年前偶然看见但后来找不到的文字,竟然在旅行途中再次相遇,我兀自认为这不只是巧合,或许是一种命定。
●一整个下午的时间,咖啡,爵士乐,暖风和温徳斯的《一次》。先是被这位德国艺术片大师在序语中对“拍照”的诠释所吸引,于是便一气呵成的追随他完成这段“一次”之旅。这是我第一次觉得摄影的灵魂令人如此容易接近。原来“照片并不是时间定格,而是重新证明了时间的绵延连续,不可停留”。。
●看到黑泽明,大岛渚,斯科塞斯的照片,还是震动了一下。
●在读的过程中,总是回忆之前的旅行和之后的旅行可以这样运用这样的观点去记录旅行和故事,真是件舒服又享受的过程。大概这就是这本书的魅力,温柔而细腻
●好喜欢这本书
●mark 台版
《一次:影像和故事》读后感(一):旅程中
旅程中,任何一种记录的尝试都是徒劳的。
文字里,揣测他与摄影。表达,躲在镜头后,害羞又肆意的表达自己,一次次的打开与延伸。接近的渴望促成快门和手指的连接。
去拍照吧!
《一次:影像和故事》读后感(二):文德斯的旅程
2005年寒假我在德林书店右边的那一家忘了名字的书店看到了它。这些即兴的却又精致的文字和图片。是文德斯对自己身边事物细微感触的精确描述。像一首首朴素的短诗。我喜欢这样的随笔,读起来没有困难,他让我感到了生活的亲切。我这里所说的生活是一种修行以后的生活,蛮昧的人无法体会这些沉静。我无意在这儿迷信大师(滥用大师成为这个时代的通病),我只是想说个人化的文明背景(经验性的)总是第一位的,就像这样的图片和文字,似乎人人都可以做。
《一次:影像和故事》读后感(三):一次,就是唯一的一次
一连看了两遍。我最喜欢的德国导演(如果把德国去掉可能也行)。
我不知道那些喜欢摄影的人或者是那些看过很多摄影大师作品的人对于这些照片是什么看法。是不是会觉得这些“到此一游”的照片不入他们的法眼。无所谓了,对我来说这些照片非常棒,并不是因为拍照的人是文德斯。
一次,就是唯一的一次。即使再平凡的照片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无关乎他人,只关乎你自己。这些照片中可以充分感受到一颗敏感的内心,平静但不失力量。
曾经发生过的所有的唯一的一次,即使用任何形式表达,又怎么能奢求别人能感同身受。可是你自己清楚,不是吗!
《一次:影像和故事》读后感(四):Snapshot
坐在窗台边花了一个多小时浏览了整书,已经是第二次读了,我想我还会读第三次或第四次。显然,书中为数不多的彩色照片比黑白的好看太多,至少是从视觉上。但彩色仅仅是彩色---天空的蓝和地上的灰并不能体现时间,也不能完美的体现光影:而这正是黑白照片的长处。书中的影像显然和现代的审美方式是完全不符的,蒙太奇的、意识流的、模糊化的效果,造成了一种压抑的诗意。我觉得文德斯的摄影更擅长的是体现一种事物与人物的“关系”---那个坐在澳洲达尔文城大树下的土著居民,或是爱尔帕索街边露天座椅上的小雪人,抑或是里斯本街头围墙上充满东德色彩的大宣传报,他的镜头记录的这一切都在无言地诉说,诉说着历史和别处的世界。
《一次:影像和故事》读后感(五):让镜头向文字一样流动
期末,在图书馆里抱佛脚,啃逻辑,头昏脑涨,扔下教材,起身找些轻松的东西,偶然抽出一本书,被诗似的的文字缠绕住,同样绕住我的还有那一起流动的照片。
凡人看大师,有的把他们当成神人,有的他们当成圣人,有的则当成敌人;而大师看大师,才能把彼此当成有血有肉的凡人,最多不过是一起经历风霜的的老兄弟。也唯有大师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一次,电影院里有两个人坐在我前面,一个是黑泽明另一个是... ”平淡得让人嫉妒。
一次的时间总是短暂的,但无数的短暂过后,人生却也就所剩无几了。胶片上显示的也不过是一次按下快门后镜头前的镜像,但把无数照片拢在一起,却汇成了一条河,绕着生命中的人们旋转流动。
书里的文字文字很简单,甚至淡得有些乏味,远不如图片来的感人,同是平淡,可画面却淡得醇厚,也许这就是电影大师与文学大师的区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