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主义读后感精选
《自由主义》是一本由约翰・格雷著作,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14.00元,页数:14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由主义》精选点评:
●格雷。关于自由主义的非常好的读本。对自由主义的发展脉络,核心理论及其矛盾性做了简明清晰的梳理。
●可作书单。最后一部分(批判自由主义)看了很久,挺有意思,虽然本质上叫辩护自由主义更准确
●认真读了前半部分,第二天后半部分就读不下去了,果然还是得一口气读完
●呀,入门挺好啊!!!
●懵懵懂懂地读完这本欧美大学的基本教材,有感于自己的衰落。
●语言偏晦涩,于是草草读完
●有些懵懵懂懂,老外的东西,语境的差异,有些难搞···
●那个前言的辩解可谓用心良苦。
●短小精悍
●随意翻过。
《自由主义》读后感(一):理解自由
这本小册子很好地阐述了“自由”的深刻,至少是具有历史厚度的。这个系列书的《资本主义》之前读起来觉得有点差强人意,客观性太弱了,《民粹主义》的翻译实在让人看不下去,但《自由主义》读来还是给了我不少惊喜。
简单凝练地梳理了自由主义思想的源流和发展,给出了较为多元化的解释。简明且清晰。
古代和现代对于自由的论述是有着很大的差别,前者基于一种社会义务,而后者基于一种自然权利。而这种转折作者认为是在17世纪发生的,从霍布斯和斯宾诺莎开始,自由主义有了更为成熟的政治表述。政府的功能在自由背景下被重新审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伟大的洛克同学明确了私人财产的重要性,并且对于自由主义真的算得上信徒和乐观了。作者还提到了在英国自由主义和宗教(赋权)的联系,并且这种联系是特有的,产生了和德意等国家不同的宗教宽容。此时的自由主义思想变得更为成熟。
这些思想后来反映到了实践之中,19世纪欧洲(尤其英国)自由被理解为一种古典的典范形式,国家权力极低,出入一个国家竟然不需要护照。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比较纯粹的政治自由。
但是19世纪后期边沁那一群人提出了功利主义的概念,从而削弱了这种自由主义。给政府干涉提供了理由。更不用说一战二战对自由主义秩序的破坏。
虽然之后有一些奥地利学派(哈耶克他们)一定程度上对自由主义有回归倾向。但是经济上的干预氛围在战后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经济危机之时,凯恩斯主义盛行。使得古典自由一去不返。
保守主义和社会主义给自由提了一些关于道德文化的意见。后自由主义时代,一些人也对自由产生了很多新的认知(罗尔斯等,那一部分不太理解),在福利国家等方面出现了分歧。同时意味着自由主义要解决一些自身的危机(理性有时候践踏了自由)。
当然,书里也提到了康德的自律观点,大卫休谟稀缺论、怀疑论,密尔的间接功利主义等一些哲学论证。翻译做得还可以,读起来并没有很晦涩。虽然是本小书,但是丰富度还是可以的。比较清晰地反映了自由主义的发展变迁。重要的是,能看出作者自己对于自由主义的反思和多元想法,实属难得。
理解自由,并非易事。
《自由主义》读后感(二):自由主义研究的典范之作
这本书我读了两次,第一次读完对这本书的整体样貌和作者的基本思路有了大致的了解,第二次读,主要是针对第一次读完之后自己的一些个性化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思考。
正如导言部分所言,这本很薄的册子揭示了自由主义作为西方现代性政治学的表征所具有的基本品格和特质,堪称自由主义研究的典范。这本书基本体现了知识性和观点性的统一,作者在介绍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流派的源流、历史、基本理念以及演变趋势的同时,也融合了自己对于自由主义的一些想法。
下面谈一些我的个人体会。
1、 关于本书的分析角度
作者在剖析自由主义的发展状况时,把个人主义、平等主义、普世主义和社会向善论作为构成自由主义的基本要素,以此展开分析。同时说明,即使作为一个思想流派,其内部的各种理论也是有冲突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理论呈现出丰富的历史多样性,但是不管是哪个发展阶段,所出现的理论都基本遵循了这四个基本的价值,也正是基于此,才形成了自由主义源源不断的理论传统,使得自由主义作为一个理论派别具有了整体的统一性。
关于四个要素的关系,在本书的结语“后现代主义”一章中有明确的表述,即个人主义,确立了个人用以对抗集体的道德至上性;平等主义,赋予了所有人以同样的道德地位;普世主义,确认了人类的道德统一性;社会向善论,确立了人类生活通过批判理性的运用而产生无限的可改善性。在这四个要素中,后两个要素构成自由主义的核心要素,也确定了作为政治哲学的自由主义。
2、 关于自由主义的现代性
作者在书中多次强调,自由主义是西方现代性文化和传统的产物。其现代性主要在于,自由主义是对与宗教改革和宗教战争相伴的现代早期产生的多样性的世界观这一境况的反应,直到光荣革命以后辉格党人掌权期间,洛克的《政府论》下篇的出版,才使得自由主义观点的核心要素第一次具体化为一种连贯的智识传统。但同时,自由主义的思想又是源远流长的的,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各种思想不断演变所产生的结果,在古希腊、古罗马以及中世纪时期,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霍布斯、斯宾诺莎等众多思想家都为自由主义思想的产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 两种自由主义的对比:古典自由主义和现代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的智识传统中出现了断裂,这种断裂肇始于一个新的、自负的理性主义的出现,正是这种断裂导致了古典自由主义和现代自由主义的分野。随着古典自由主义思想体系的式微,自由主义采取了现代的形式,这一形式将人类理性的自负和对人性的感性信仰结合起来。但是现在的自由主义又出现了向老的自由主义洞见复归的趋势,并且在许多政策领域内被运用。这也是作者在古典自由主义的论述上着笔墨较多的原因。
4、 论证个人自由的几种视角
1) 自然权利学说(洛克的古典式阐释、诺齐克的论证)
2) 康德哲学(形而上的自我观)
3) 功利主义(密尔的伤害原则)
4) 契约主义的研究路径(以罗尔斯为代表)
5、 关于自由主义与私有财产和市场之间的关系:私有财产事以其最初级的形式对个人自由的体现,而市场则是个人基本自由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6、 自由主义与国家:两个关系
1) 最低限度国家与有限政府
自由主义者所倡导的是有限政府而非最低限度国家,主张以严格的法治限制政府
2) 民主与自由的张力
民主关心的是政府权力的产生,而自由主义者所主张的自由实指法治或者宪政,它关心的是政府运作的形式。自由主义者的有限政府观认为,有限政府无须是一个民主政府,从自由主义的立场来看,如果政府的活动始终受到法治的限制,那么一个威权主义的政府类型有时可能优于一个民主政体,即,自由政府是宪政政府。
7、 一些知识上的弥补
1) 苏格兰启蒙运动中,休谟、亚当斯密等人对自由主义发展所做的贡献
2) 斯宾诺莎的政治思想
3) 英法美德意各个国家在自由主义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个性化差异。
《自由主义》读后感(三):资本主义的“谎言”或“神话”
“自由是只受法律制约、而不因某个人或若干个人的专断意志受到某种方式的逮捕、拘禁、处死或虐待的权利,它是每个人表达意见、选择并从事某一职业、支配甚至滥用财产的权利,是不必经过许可、不必说明动机或事由而迁徙的权利。……最后,它是每个人通过选举全部或部分官员,或通过当权者或多或少不得不留意的代议制、申诉、要求等方式,对政府的行政施加某些影响的权利。”
18世纪伟大的法国自由主义作家邦雅曼·贡斯当在《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一书中,曾表述过的这段话,早就成了西方民主国家的共识或,甚至已不再需要去强调,但在东方极权国家,对多少人来说仍是闻所未闻的“奇谈怪论”。在某些时候,在极权国家如果发出这样的言论会有生活危险,自由主义,是极权国家所害怕也反对的“东西”,在很长的时间段时,它是一个贬义词,是一种犯罪。
贡斯当提出这些观点,是作为“现代人的自由”而与古代人的自由相区别,古代人的自由是什么样的呢?“古代人的自由则意味着参与集体决策的权利。”
古代人当然也要自由,但“自由主义(liberal)”一词第一次用来指称一种政治运动,则只是19世纪的事情了——1812年它为西班牙的自由党所采纳。而今天所说的自由主义,则大概包括这些方面:个人主义、平等主义、普遍主义、社会向善论。这四点是构成自由主义的价值源。
虽然我们可以在古希腊找到隐隐约约的自由主义的根源,但现代的自由主义则应该从17世纪去寻找它的明晰起点。英国,托马斯·霍布斯(1588—1679)阐述了一种毫不妥协的个人主义,除了这一点,他也肯定了处于自然状态中的所有人都拥有平等的自由这一平等主义,并且,他对政治权威的纯粹世袭权也断然否定。所以列奥—斯特劳斯视他为自由主义的先驱:“如果我们把自由主义看作一种是人的权利而不是人的义务为基础的政治事实,并把保护或捍卫这些权利的义务为国家功能的政治学说的话,那么我们不得不说霍布斯是自由主义之父。”而在欧洲大陆,本尼狄克特·斯宾诺莎(1632—1677)比霍布斯更接近自由主义传统,自由是每个人最高的目的。
霍布斯更接近以赛亚·伯林所界定的“消极自由”,斯宾诺莎则更接近“积极自由”,当然,后者的目的论有待商讨。约翰·格雷在《自由主义》一书中指出:“在霍布斯看来,公民社会始终存在倒退到野蛮的充满战争之自然状态的可能;而在斯宾诺莎看来,自由的人始终是稀缺的,大多数个人和社会始终为激情与幻觉而不是理性所支配。在他们看来,无知与奴役是人类的自然状态,启蒙与自由只是人类生活中的例外。”在这两位自由主义的先驱这里,不承认自由的普世性与社会的向善论——恰恰是这两点构成自由主义的魅力与扩散的元动力。
然后是洛克,他对自由主义的贡献是提出了个人的独立必须以私人财产权在法治之下得到安全地保持为前提条件,在他之后,私人财产权成为自由主义的后个重要主题。
再接下来,社会政治运动补充也检验了自由主义,尤其是法国大革命,它的贡献是让自由主义得到了反省的机会。英国与法国不同,务实的英国人是从古代宪法和历史先例上去验证与完善自由主义,一向浪漫而虚浮的法国人则是从抽象原则、自然权利上去考虑自由主义,而美国呢,则将两者融合起来,1776年的《独立宣言》明确地提到他们“自然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已被剥夺而认可北美殖民地对英国政府的反叛。同一年的《弗吉尼亚宪法》号召人们行使“不容置疑的、不可转让的和不以取消的权利”来改变不义的政府。
自由主义所强调的自由市场,则要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去寻找根源。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独行的阶段、时代或体系,最后达到商业体系或自由企业体系这一顶点;他也认为贸易自由体系可以在公民自由和政治自由得到保障的宪法秩序中发现其天然的对应物;此外,他的体系是一个公开的个人体系,在此体系中社会制度是人类个体行为的结果而不是人类意图或设计的实现。
在自由主义行成传统之后,19世纪的欧洲尤其是英国,具体出现了一个自由主义文明的历史范式,A·J·P·泰勒如是描述过:“直到1914年8月为止,任何一个明智守法的英国人都可以安然地度过其一生,除了邮局和警察之外,他几乎意识不到国家用存在。他可以居住在他喜欢住的任何地方;他没有官方的号码或身份证;他无需护照或任何官方的许可就可以出境旅游或永久地离开故国;他可以没有任何限制和约束地竞换外币……一个外国人无需批准,也不需要通过警察就可以在这个国家生活一辈子。”
从权极国家的角度看过去,今天,我们认为那是“资产阶级的谎言或神话”。
自由主义在经过一战二战之后,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分为古典自由主义、修正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等,区别在于对政体有不同的看法,对政府有不同的要求,但在自由主义的个人性、平等性、普遍性与社会向善性上并没有多少改变。而保守主义与社会主义则是真正成为自由主义的大敌。
保守主义向后看,认为一切都是过去的好,工业革命与工业社会破坏了以前的价值与道德;社会主义向前看,持着达尔文式的进化论,将自由主义社会看作一个过渡阶段。社会主义思想迟迟不肯承认自由主义所推重的自由市场制度,因为无知的乐观,社会主义认为理性计划可以克服市场制度带来的混乱或浪费,所以才会有“五年计划”“十年计划”。约翰·格雷指出:“社会主义者希望创造一种新型的道德共同体,这类希望较之保守主义复兴公社生活的幻想更为糟糕。无产阶级国际大团结的期望被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情地粉碎了,随后社会主义以反自由主义的、革命的形式在俄国取得了胜利,并开启了一种新型的政治体系……”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反自由主义的,并且盲目地乐观自己会优于自由主义社会,结果,结果谁都看到了。社会主义在“强弩之末不穿鲁缟”之后,自然也要试图汲取一些自由主义的元素,结果呢,就是我们的现状,约翰·格雷早就预言过的:“市场社会主义将只会强化公共选择分析家在混合经济的语境下所理论化的那种有害的分配冲突。”
太阳底下无新事……
《自由主义》读后感(四):格雷《自由主义(1986)》小摘要
【按语:格雷的这本《自由主义(1986))》或许是类似小册子中最精炼的,而且对思想史的梳理蛮专精的,主体本分视角本来是偏Hayek式的古典自由主义,同时持一种温和的康德自律式自由观,但在1995年再版时却完全抛弃了作为现代性理论的自由主义,采取了价值多元论立场。其中几个精彩之处:现代性理论的自由主义的四个特征:个体主义、平等主义、普遍主义和社会向善论;格雷以间接功利主义(区分价值原则和实践原则)来诠释和拯救密尔的自由观;对私有财产的休谟和康德式辩护混合;论证个人自由的几种路径:自然权利、自律、功利、契约主义。】
“二版序言(1995)”中很有趣地放弃了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体制远没有那么具有普遍约束力…在多元主义观点中,自由主义体制不过是一种类型的合法性政体。”【格雷《自由主义》曹海军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页01-2,下同】
“导论:自由主义传统的统一性”说现代性(modernity)是自由主义的特征,包含individualist, egalitarian,universalist, meliorist四个要素。多种自由主义的家族类似,但4个要素使其成为一个单一的传统。
“第一编 历史:第一章 近代自由主义的先声” 智者们protagaras, Pericles的葬礼演说,但Plato和Aristotle的反动;罗马十二铜表法和个人主义色彩的私法体系;基督教的个人主义和普遍主义。
“第二章 近代早期的自由主义” Hobbes的个人主义、平等的自由、否定世袭权威;Spinoza的自由是最高目的、民主政体。但两位先驱都没有社会改善论。中世纪的分权政府和法律。洛克那里,自由主义第一次具体化为一种连贯的智识传统。【18】洛克政治哲学的基督教一神论背景;洛克的最大贡献“个人的独立必须以私人财产权在法治之下得到安全的保护为前提条件。”【20】英国反王权运动中的两个特点:诺曼征服之前的自由英国的神话;自然权利学说与激进新教的经文解释相携。
“章3 自由主义与启蒙运动:法国、美国与苏格兰的贡献”大陆自由主义与启蒙运动合体。法国自由主义与反教权联系在一起;没有个人主义的土壤,因此亲英;基佐领衔的doctrinaries受Constant影响:自由主义者对人民主权的恐惧;托克维尔。英法的自由主义都在运用历史分析的同时诉诸抽象的原则和自然权利。【34】美国的宪政主义者;在苏格兰启蒙运动中有“对自由主义原则和基础的第一次全面而系统的阐述。”【35】休谟:人类的不完善性。斯密:发展的阶段以商业体系为顶点、政治结构伴随着经济体系、个人主义体系的“天然自由体系”。【37】
“章4:自由主义时代”19世纪的英国;边沁的第一次破裂,“建构主义谬误”。【43】密尔一方面接近古典自由主义,另一方面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错误区分生产和分配,完成了与古典自由主义的断裂。Spencer将平等自由原则最系统地应用。修正的自由主义:Green ,Bosanquet和Hobhouse,“用分配正义与社会和谐理想取代了天然自由体系的旧观念。”【48】一战,非自由主义趋势达到顶点。大战间智识界的舆论为马克思主义学说支配,“把自由主义时代仅仅看作是全世界走向社会主义过程的一个阶段。”【53】
“章5:古典自由主义的复兴”Hayek《通往奴役之路》(1944):纳粹的根源在于社会至上主义的思想与实践中;Popper《开放社会及其敌人》1945;Talmon批评民主 ;Berlin自由源自多元论;Hayek《自由秩序原理》的奥地利学派的主观价值论。Rawls和Nozick, Buchanan。
“第二编 哲学 章6:探根溯源”对自由原则的三种证成:1、自然权利学说,回到自然法,但自然法与现代经验论不容。一种如哈特的最低限度自然法,休谟的稀缺性和有限性因素。2、康德路径:人是目的,自律。其基督教传统的灵魂不朽的影子,一旦放弃康德的形而上学自我观,则有困难。【73】3、功利主义, Gray在《密尔论自由:一项辩护》中的间接功利主义来诠释和拯救密尔:区分价值原则和实践原则;从间接功利主义转为自由主义。【75】密尔的自由原则不尽人意:伤害原则充满不确定性;缺乏分配自由的正义原则。【77】4or2.2.Rawls契约路径的兴起,摆脱了密尔道德集体主义的痕迹。Gray赞美了Buchanan的公共选择学派。
“章7:自由的理念”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观。黑格尔式的自我实现的积极自由观,Berlin的猛批;康德式的自律的积极自由观,hayek的批判:自律会把传统条件当成自由的威胁。【84】Gray认同那种“只是要求自由运用人的理智”的开放自律观,“一种进行批判与自我批判的人,他对所处社会规范的忠诚,与最佳地发挥自身的各种理性能力融为一体。”【85】而基本自由被设想为自律行为者的必要条件。
“章8:个人自由、私有财产和市场经济”这章Gray辩护了古典自由主义的财产权。“私有财产是个人自由以其最初级的形式对个人自由的体现,而市场自由则是个人基本自由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88-9】自我所有权对基本自由权是构成性的。【89】 而缺少私有财产,就不能有效行使自我所有权。 私有财产的核心论证“诉诸私有财产权是去中心化决策的制度性媒介这一特征。”【90】知识的实践性有利于私人财产的预设,集体决策的知识损耗;公有制阻碍自由,私有财产是个人的自律或自治所需要的:宪政框架消极地保护了自由权,而私有财产积极地体现了基本自由权。【93】Trotsky的名言。Gray对私有财产的论证始于休谟,终于康德。【96】 关于市场经济:市场的真正功能在于提供信息【98】,市场是自发秩序的典范。除了效率,根本的理由在于“市场暴政了个人自由本身。”【101】
“章9:自由主义国家”辩护了有限政府,但并不支持最小国家。Nozick的最小国家失败于税收理论。【107】
“章10.反对/讨伐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对手。保守主义轻视理论反思,重视政治传统,“将政治生活的核心事实设想为臣民和统治者之间的关系。”【115】社会主义反对抽象个人主义,坚持道德共同体观念。两者的困难在于过分消极,误读了工业主义,根本缺陷在于其替代性秩序更糟糕。因此自由主义可以汲取其洞见。
“结语1994:后自由主义”启蒙事业(对道德进行独立的合理性论证)已死,现代性理论的自由主义无法解决后现代的难题。Rawls和Raz都不行了。 “结语1986:自由主义和未来”导致古典自由主义衰弱的是mass democracy的到来,转向福利国家,但“正是在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的著作中,我们拥有了对于现时代危机与机遇最深刻的回应。”【148】
江绪林 2014年12月11日星期四
《自由主义》读后感(五):《自由主义》(John Gray)读书笔记
【导论】自由主义的四个要素:个人主义的(individualist); 平等主义的(egalitarian);普遍主义的(universalist);社会向善论的(meliorist)。
【第一章】近代自由主义的先声
贡斯当的贡献:揭示出“在古希腊人中占主导地位的自由观念并不是指一种有保障的个人独立空间......很少意味着个人免于共同体的控制,而仅仅是一种参与其决策的权利。”(p3)但不应忽视古希腊罗马的自由主义“先声”,这源自于智者学派(对自然与约定的区分)、伯利克里(如波普尔所言的“伟大的一代”),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对自由主义的削弱和开放社会的反动,“自由与平等的伦理学受到了柏拉图坚决的拒斥”(p6),赞同Strauss关于古代自然权利的论断,即“义务为基础”。此外,基督教对自由主义也有贡献,关注个人救赎,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信仰。
【第二章】 近代早期的自由主义
霍布斯是对古典社会哲学的决裂,他的看法导致全然拒绝了“人类生活最高的善或最终的目的,以及至善这一古典观念曾经在社会哲学中占据的地位。”(p12)用“依据人类的本性和境遇,他们注定要永无休止地追求不断变换的欲望目标”取代了“人类的福祉在于一种自我实现或繁荣的状态这一亚里士多德主义观念”(p13)。
斯宾诺莎比霍布斯更接近自由主义,因为他把个人自由视为一种内在的价值;但斯宾诺莎认为自由的人是稀缺的,大多数人为激情与幻想而非理性所支配。因此“启蒙与自由只是人类生活中的例外。他们是自由主义的先驱而不是自由主义者,因为他们并不抱有自由主义的如下信念(或幻觉):自由与理性可以成为人类的法则。”(p17)
中世纪的贡献是“它通过地方分权的政府和公正的法律在实践传统中的遗产发挥作用。”(p18)
洛克使自由主义的所有权在基督教一神论的背景中获得了合法性,洛克的主题是“个人财产所有权与个人自由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的主题”(p20),洛克使“个人的独立必须以私人财产权在法治之下得到安全地保护为前提条件。”(p20)洛克并不悲观,“他并不认为永久性地建立一个自由社会存在根本的障碍。”(p21)17世纪英国反对王权绝对主义的民众运动中的特殊成分:古代宪政神话——诺曼征服之前自由英国的法律与传统的神话,它为许多更激进的反王权派和议会主权者所援引;自由权利学说与激进的新教徒关于经文的解释之间存在着一种根本的联系。路德包含的是权威主义而非自由主义。
【第三章】 自由主义与启蒙运动:法国、美国与苏格兰的贡献
法国的自由思想与反教权主义联系在一起;气质上,怀疑主义的博学自由派(蒙田等皮浪主义者)与启蒙运动中的哲人相距并不遥远,他们都是迷信与狂热的反对者,但是“他们对人类理性的不信任导致了他们对天启宗教之神秘事物与信条的谦卑而不是怀疑”(p27),启蒙哲人对理性有过高期望。“在孔多塞那里,对进步的期待不是一种希望,而是一种信仰”(p28);基佐“保障主义”,受贡斯当影响,亲英,对法国大革命的反动,作用在于使“个人自由与大众民主只是偶然而不是必然地联系在一起”(p32)。英法的自由主义运动“都在运用历史分析的同时诉诸抽象的原则和自然权利。”(p34)美国宪政主义者虽赞同启蒙运动的许多思想,但他们对基督教没有敌意;他们也像苏格兰启蒙运动者一样强调“人类的不完善性”。休谟:以人类的不完善性为自由秩序辩护,强调有限政府。斯密:方法论个人主义,“社会制度被认为是人类个体行为的结果而不是人类意图或设计的实现”。(p37)
【第四章】 自由主义时代
19世纪的英国本是自由主义的黄金时代,第一次破裂是源于边沁和密尔,边沁犯下了哈耶克所言的“建构主义谬误”,他相信社会制度可以成为成功的理性重构的对象,导致了“干预主义”;苏格兰学派那里功利原则主要用于评价自生自发的整个系统,而边沁却用来评价具体的政策措施。密尔在《论自由》里面倾向个人主义,但在《政治经济学原理》里面区分了生产和分配,“分配制度完全被视为一个社会选择的问题”(p44),这就掩盖了古典自由主义“生产与分配难分彼此地混合”的洞见。因此密尔与费边主义和实证主义有关联。斯宾塞被遗忘了;修正的自由主义:格林和鲍桑葵提倡一种有效的或者说作为能力的自由观;在德国,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混杂在一起,但“洪堡基于个性与自我发展的浪漫主义理想,为严格意义上的最小国家做出了比康德更为严格的辩护”(p51);一战打破了自由主义秩序,拉开了战争与专制时代的序幕。
【第五章】古典自由主义的复兴
哈耶克认为“纳粹主义的根源存在于社会至上主义的思想与实践之中”(p55);波普尔认为“西方的智识传统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自由主义文明不相容的,因为其占支配地位的哲学观点支持了一种知识论上的权威主义方法”(p56);塔尔蒙批评民主;伯林“价值多元论”;奥派“与古典经济学家形成对比,哈耶克的新奥地利体系拒绝了一切客观的价值理论”(p58);罗尔斯、诺齐克;布坎南“新的宪政契约”论证有重大意义。
【第六章】 探根溯源
三种截然分立的自由原则的证成:1.自然权利学说。对自然权利的解释源自对自然法的解释,洛克的自然法靠上帝支撑,亚里士多德以生物学支撑,但现代剔除了这种终极因或自然目的观,自然法与现代经验主义水火不容;2.康德的自律观。“这是一种先验的论证方式,它从我们标准的道德思想和实践的特性出发,回溯到道德生活赖以可能成立的原则或预设”(p73)。自律的观念主要来自形而上的本体自我观,这是基督教中灵魂不朽的淡化的影子,若放弃形而上的自我观,则康德哲学没有为自由原则留下空间;3.功利主义。密尔的三个步骤:一是“密尔的功利原则实际上是价值原则而非实践原则——它是一项评价整个规则法典或社会体系的原则,而不是立法者或私人刻意直接用来解决行动问题的原则”(p75),二是有人主张间接功利主义弄巧成拙,现实中实际上采用非功利原则,三是从间接功利主义转变为自由主义。密尔的伤害原则有着不确定性;契约主义摆脱了密尔的道德集体主义遗迹,也抛弃了对增进普遍福利的关切,罗尔斯在原初状态下赋予了个人一种否决权,此种权利可否决那种为了普遍福利最大化而损害个人自由的政策;罗尔斯比密尔更接近古典自由主义;契约主义的基础是个人主义伦理学。
【第七章】 自由的理念
黑格尔“自我实现”式的积极自由观,受到了伯林强有力的批判:“自由与自我实现并非同一回事”(p82),这种自由观导致了“将自由等同于行动的能力——这是一种不利于平等自由的自由理想的等式,因为能力就其本性而言是不可能均等分布的”(p83)。
康德和斯宾诺莎采用了“自律”或“个人自决”的积极自由观。伯林认为“它涉及到关于自我的错误的二分法,即将自我分为高尚的与低俗的,理性的与情欲的,本质的和经验的两部分,而且极易成为家长制和暴政的通行证”(p84),在哈耶克看来自律的观念“将服从约定俗成的规范并赞同世代相传的生活样式”错误地当成了对自由的威胁。格雷赞同一种“开放的自律观”,不要求掌握单一的客观道德体系,只要求自由运用人的理智。现代自由主义认为“作为自律的自由以政府提供各种经济资源纠正市场过程为前提”(p86),而古典自由主义“声言个人自由的先决条件是从司法上保护契约自由和至关重要的私人财产权”(p87),格雷认为这一点古典自由主义者是正确的。
【第八章】 个人自由、私有财产和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者和修正自由主义者忽视了私有财产制度的重要性;自由市场是协调经济活动的惟一非强制手段;“私有财产是个人自由以其最初级的形式对个人自由的体现,而市场自由则是个人基本自由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p88-p89);自我所有关系很重要,因为“如果我缺乏控制自我身体和劳动的权利,我就无法达成自己的目标并实现我自身的价值:我必须使自己的目的服从于他人的目的,或者屈从于一个集体决策程序的要求。”(p89)“只有在遵守国家法律的前提下,个人才可以为了自己选择的任何目的而使用自己的财产:他无须咨询或经过任何人的许可。因此,他可以使用自己的资源从事在其邻人看来或许是过于冒险,甚至违背传统道德舆论的冒险活动。”(p92)公有制阻碍自由,“公有制要求,如果个人的规划要经由实践而转化为现实的话,那么,它们就必须是个人所处的社会或至少是他的合作成员中的主导舆论可以接受的。”(p93)私有财产权不仅可以诉诸消极自由,而且是个人的自治或自律——个人有效地实施其生活计划的能力。在自由社会,无产者较之公有制社会中的人仍享有更多的自主性。托洛斯基名言“在一个国家是惟一雇主的国度中,反对派意味着慢慢饥饿而死…….不服从者不得食”(p95-p96)。格雷对私有财产权的辩护始于休谟“稀缺性资源的竞争理论”,但得出了康德主义的观点“私有财产权保证了个人的自主性”;哈耶克区分经济与耦合秩序,经济是组织内部的资源配置,而耦合秩序中,“并不存在大家都同意的目标等级,也不存在权威性的资源配置者”(p98),通过价格机制给相互无知的经济行为主体提供信息。
社会主义下,合理的资源配置不可能,“自由是秩序之母”。
【第九章】 自由主义国家
自由的政府是有限政府,无须是“最低限度的国家”;可以超出最低限度的国家的职能。自由秩序最主要的是“宪制上的制约”,而非是何种政体;自由国家可以依赖普通法;“自由放任这一准则可能仅仅要求权威性的或强制性的活动应限制在伸张正义所必须的最低限度之内,而不是要求政府应限于这一职能”(p106);诺齐克的理论失败是由于没有包含税收理论,认为“税收即强制奴役”,并且权利的转移可能得不到人们的同意;限制政府的最好方法在于“促进抗衡权力的增长”(如货币的非国家化)。
【第十章】 讨伐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的对手:保守主义和社会主义。保守主义轻视对于政治生活的理论反思,重视政治传统,“将政治生活的核心事实设想为臣民和统治者之间的关系。”(p115)保守主义对工业革命不满。社会主义批驳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市民社会。保守主义和社会主义最根本的缺陷在于它们反对自由主义所提出的“替代性秩序”都十分简陋。“自由主义者希望的惟一支柱不是来自想象出来的历史法则或趋势,而只是来自文明本身的活力。”(p120)
【结语】(1994)
放弃了自由主义的普遍性,“不可化约的多元性价值作为人类社会的特征之一,缔造了历史现实,即许多善的组合,以及诸多人类繁荣的样式都以非自由主义的社会和政治结构作为其基本框架”(p140);后自由主义要谋求和平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