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读后感1000字
《东周列国志》是一本由冯梦龙著作,岳麓书社出版的精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27.50元,页数:8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东周列国志》精选点评: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杨慎的二十一史弹词,太绝了。 东周列国志完全可以当做正史看。初中时,黄埔军校毕业的舅公回大陆住我家,看到我看这本书,对我说了一句:”我小时候很爱看这本书,中华民族的孝悌仁义,忠奸智愚全在这。“ 舅公前些年去世了,他的人生完全可以写一部小说。
●很精致的书,有清人蔡元放的夹批,正文前还有列国的简介和舆图,小时候买来爱不释手
●于我而言,太过生涩难懂了
●太赞。很多人物出场又退出却一点不枯燥。另,很多小时候看到过的xx历史故事都出自这里...把历史和小说混同起来了。
●还能说什么呢。最爱的书之一
●通过这本书了解了很多人和事 有些地方演绎的挺多的
●重读还是五星,计谋有道理。但是不论君王还是大臣都有些定势思维说什么是什么,不过古代的书强求什么呢?不过看着累,不知道怎么下的结论,每个质疑一通真的要累死。
●就是这本!!!相当好看啊。。。这个比三国要给力许多
●岳麓书社 2014年1版1印 “总来千古兴亡局,尽在朝中用侫贤”
●这本书是高二暑假,也就是快要高三时读的一本书,当时是借增文的,看的很快,似乎是一个晚上通宵趁着走廊透过来的灯光看完的,算是我最浪漫的一次看书经历了。现在印象中就仅剩下秦孝公的女儿弄玉吹箫的故事了。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一):读《东周列国志》序言
序言
印象中小学六年级起对历史很感兴趣。这么多年来陆陆续续翻阅过一些历史书籍,对千年国史有些残段印象。前几年开始萌生阅读《二十四》原著的想法。然一直没有趟这趟水。都说轻松阅读、快乐阅读。但去面对几本浓缩了几千年文明的史书,这恐怕需要一定底气。想来想去,先从“山寨版”国史玩起。比如说读读明朝冯梦龙编著的《东周列国志》加明国年间蔡东藩编著的一套《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东汉至明国历史)。共12本书(部分书有已所涉猎)。先不说艺术价值。至少武陵口水了解到这些书相对尊重历史原貌,通俗易懂。不为了吸引眼球瞎编乱造胡收野史。中国自古有很多攀附着历史变衍的离奇演义。眼花缭乱。虽然趣味性更大,但干扰了对正史的了解。这是武陵口水再次开读《东周列国志》的原始动力(以前读过)。因为武陵口水一直想连贯的知道这几千年来的中国都在玩什么。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二):《东周列国志》的一处谬误
东周有个诸侯郑庄公,小时候被老妈难产生下。老妈不高兴,给郑庄公起起名叫难产(“寐生”)。中学时候学习过一篇文章《郑伯克段于鄢》。郑庄公就是题目中“郑伯”。完整题意是“郑伯”在“鄢”这个地方把个叫“段”的伙计给“克”了(杀了)。“段”是郑伯(郑庄公)的弟弟。
郑庄公是个阴险狡诈之徒。故意纵容有着母亲支持的弟弟,并对其大肆分封。段的欲望在哥哥的“栽培”下膨胀,行为不断出格最后,被哥哥 郑庄公堂而皇之的在国人面前杀掉。段的儿子“公孙滑”逃到卫国,利用卫国的军队攻下了郑国的一个小城。后来卫国放弃帮助公孙滑。公孙滑战败逃跑,引得郑兵侵犯到卫国边境。卫国国君为恒公向郑庄公书面谢罪,说自己不知情才帮助了公孙滑。这就是郑国“公孙滑之乱”,卫国“服罪求免”事件。
《东周列国志》记叙后来卫恒公又被自己的弟弟“州吁”杀了。州吁自立为君后国人不服。州吁就和亲信石厚商量对策。石厚建议通过打仗在国内立威,并在邻国郑国身上找茬,说“郑国昔年讨公孙滑之乱”,“先君庄公服罪求免,此乃吾国之耻。”武陵口水对此话不解。因为按《东周列国志》的描述,应该是“先君恒公服罪求免”,而不是先君的先君“卫庄公”(为恒公老爸)。难道是《东周列国志》的谬误?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三):第五本——关于人性的一本书
今年给自己定的任务是50本,但目前看来,只有五本!这本书算起来,该是去年就该看完的,只不过还有18回没有看完,为了激励自己,也算是今年完成的吧!
同一本书,不同的角度看,你会有不同收获!这本书应该是一本历史书,当然也是一本关于政治的书。可从我看来,这更是一本看透人性的书。有可能从我本身角度出发,我更关注这一点,所以就此启发最深。
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命运各个不同!有所谓“春秋无义战”,有所谓“战国七雄”。不管身份几何,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基本的人。是人,就有人性,有优缺点,有刚性的一面,也有软肋!厚往薄来,存亡继绝的齐桓公,在立储问题上优柔寡断,竟被活活饿死,令人不胜唏嘘!比之文种,范蠡懂得功成身退,得以保全!人和人的相处,需要看懂人性啊!
东周列国志这本书讲了许多谋略,有做事的,有带兵的等等。交战国双方往往利用反间计来挑拨主帅和君主关系,这个计谋能起作用的关键在于利用君臣关系的不信任!深谙此道的范睢挑拨赵国君臣关系,使得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了老成持重的廉颇,导致赵国40万大好儿郎被坑杀!战神白起也因为范睢的计谋导致秦王猜忌而被逼自杀!相反,秦将王翦为了防止秦王猜忌,在出征途中不停向秦王索要良田美宅,让秦王放心——他王翦不会将60万大军据为己有!最后灭楚时,充分信任王的军事调度,不会因为王的军事上暂时撤退认为其畏敌避战,给与其充分信任,直至灭楚凯旋!
当然,单从人性的角度来看也是片面的。从这本书,我能看出先秦时期人的气节!也使得我很佩服那时策士的风度,心向往之!“我此行特来吊尔”“你将有大祸临头”。。。东周时期的策士,“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有勇有谋的士可以使一国丧权辱国——张仪多次戏耍怀王,让楚王客死他乡,他还能全身而退!也可以挽狂澜于既倒——申包胥救国泣秦廷!他们都是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不趋炎附势,也不畏惧权贵,不卑不亢的在诸侯之间周旋!他们极富口才,思维清晰,逻辑缜密!真因为这样,他们才有大勇!因此,从这个角度,这也是一本教我们口才,培养气质的一本书!
之所以未给五分,是因为这个版本,有太多蔡元放君的无谓批注,对阅读体验多少有些影响,故而评分有所保留!
当然,这本书关于商鞅,子产,吴起等变法迅速让国家强盛,让我不禁对治国尤其是制度建立产生了浓厚兴趣。当然,还有兵法,战国时期,唯一一次“合纵”成功是燕将乐毅联合各国差点灭掉了齐国!古人的智慧实在是不过时,历史也是惊人的重复,古人对人性的把握和运用,确实是值得我们借鉴!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四):读《东周列国志》“幽王烽火戏诸侯 ”
——读《东周列国志》“幽王烽火戏诸侯 ”
失败男周幽王
周幽王也算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泡妞舍得下功夫。用烽火戏诸侯来博美颜一笑。结果把祖上传给幽王的几百年基业陪葬。武陵口水佩服幽王泡妞的霸气。却慨叹其糊涂的方式。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拿国政大计开起玩笑,江山一丢,美人安在?
其实撇开没有政治头脑,周幽王个人性格并无大过。能做到不听信宠臣对朝中忠良的陷害。面对后宫失态的王后太子能顾及大局说出公道话。额外一笑的是能说出“山崩地震,此乃常事”,不把自然灾害与天神警示相连。有点超前的唯物观。
周幽王没有怪癖,内有暴政。一点人性化的爱好,“狎昵群小”、“耽于声色”。每个人如果有条件都会去想。挺合做休闲的“富二代”。事业由老爸顶着,自己光开开跑车,泡泡妞。
可惜宣王的去世让贵为太子的幽王站在政治的风浪口。他走马上任,不加收敛的私欲,及启用一帮狐朋狗友弄得朝廷乌烟瘴气,西周江山岌岌可危。
总之做为西周总裁的周幽王玩得很失败,不仅和老婆申后闹翻了,得罪股东,还烽火戏弄其他合伙人。弄得董事会内部矛盾重重。二奶褒姒也玩丢了。
“二奶”褒姒
做二奶很苦。尤其像褒姒这样是个被一对农家夫妇收养的弃儿,后来因美貌被地方官办势力控制,献给周幽王——做了一个身不由己的二奶。
《东周列国志》描叙褒姒初入宫廷:“(周幽王)逐不通报审后得知,留褒姒与别宫。”可见主管后宫事务的皇后开始不知晓褒姒的存在,处于被秘密包养状态。在这喊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的地方,没有后台的褒姒处境险恶异常。如果没有足够的手腕和智慧,很容易沦为周幽王的玩物。她唯一的希望就是争取在周幽王身边的地位与宠爱。这必不可免的要与幽王身边其他女人放生冲突。比如说王后。
出乎意料,一个农家女扳倒了身世显赫有着强硬后台的王后。尽管与王后莽撞无智(或许带一份轻敌),为泄私妒不顾后果有着很大关系。但没有褒姒在综错复杂的后宫斗争中娴熟的智慧,是不可能登上王后之位的。更何况褒姒多次受到审后母子欺侮,周幽王居然都在委婉说出褒姒不是。
褒姒的反击是有步骤有计划的。从初次审后当着周幽王的面怒骂自己的“嘿然无言”。到后来被太子恶意殴打后及时在幽王面前痛哭指责王后母子不是。她觉得审后玩过火了,自己可以开始反击了。没想到周幽王还是说自己不朝拜王后造成的。褒姒咬牙抛出重磅炸弹,说自己怀龙种两月。还得不到保护怕母子双亡。这招周幽王重视了,太子宜臼被贬到外公家去了(诸侯申国)。褒姒趁热打铁,一边勾结朝中大臣,一边监视陷害审后及太子。最终褒姒登上王后之位,并将自己儿子立为太子。
褒姒和王后之争。武陵口水个人认为从侧面反映出身低贱的褒姒,于民间曾经历过的坎坷人事,少年老成。审后却养尊处优,无法适应政治斗争的诡秘形式。
总的来说,二奶褒姒是一个爱情成功的范例。但她的不幸在于自己苦苦追求的幸福却赌在一个失败的男人身上。最后国破被俘自缢身亡。但是她没得选择。
“黄脸婆”审后
审后未必黄脸。但万事都是相对。面对年轻美貌的褒姒就未必不是了。《东周列国志》为证:“ 幽王自从得了褒姒,迷恋美色……约有三月,更不进审后之宫。”惹得审后分泌失调,对着褒姒怒骂不已,还当着周幽王的面。周幽王和褒姒“连膝而坐”,被突然闯来的审后看见怒骂,还有点被捉奸在床的感觉。讪讪的跟老婆解释,这是我新取的美人,还没编制,所以没朝拜您,表生气啊。挺顾及夫妻情面。
其实每个男人花心之余,还存有一份理智,在内心深处都有家的概念。孰轻孰重自有权衡。更何况审后老爸是一方诸侯,儿子贵为太子,地位显赫。何必与一个村姑较劲,迫使对方走向对立。何不收敛锋芒,对褒姒恩威并重,以德服人。让周幽王对贵为王后的自己也有几分叹服行赏的地方。
可惜审后母子的出现,处处个人斗气,处处败笔。惹得周幽王反感不已。吵吵闹闹家的概念全无。更何况,褒姒为自己播下龙种,建立了另外的小家庭。也怪不得周幽王不顾夫妻情面,彻底抛弃审后和宜臼。
2010年9月18日于黄株洲摇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