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夏日落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夏日落读后感100字

2021-01-09 00:30:3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夏日落读后感100字

  《夏日落》是一本由阎连科著作,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10.00,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夏日落》精选点评:

  ●人就怕被审视,内里处处透漏着丑恶和精明,反而自诩高贵和无私。 看完突然明白为啥被禁了,有些人的欲望和小九九是不能书写的,对外形象要高大才符合审美。

  ●讲述曾经参加过中越自卫反击战的提干连长及辅导员在连队突然出现盗抢自杀案件之后的一系列遭遇,以及连队被撤的凄凉结局。正如作者所说,我在作品中读到了“文学对人的恒久尊重”。

  ●夏日落是一个隐喻,生活在人人为实利而营营役役的环境中,这个孩子有诗意的遐想。他的自杀是必然的。

  ●社會性太強(我真的欣賞不了ylk的風格

  ●时无英雄

  ●老解放军的言情。。

  ●夏日猛烈,万物显形

  ●里面中篇还是不错的~比近些年的长篇好

  ● 夏日落身在的此岸喧闹;连长赵林孜孜以求的是再熬一年,能让农村的妻女随军;三连官兵想提干的,入团入党的,转志愿兵的……然而随着夏日落的偷枪自杀——他借此将自己渡向了对岸,那里宁静极了,美极了,不看一看,真是亏死了——因为和平年代的到来,加上夏日落的偷枪自杀事件,曾经的英雄三连编制减散了,三连官兵一切梦想都幻灭,连长赵林也看到“对岸”的王慧,城里蔬菜公司的会计,在向他招手…… 夏日落是一部虚构的小说,但阎连科希望读者把它看做是一部有点儿意思的小说。我看很朴质,但很现实。开头还以为会调查出夏日落一些出乎意料的事件,但是没有,最后才发现,小说讲的不是夏日落,而是与他这个理想主义相反的人们。

  ●粪池里往上爬的蛆

  《夏日落》读后感(一):夏日落

  夏日落是个新兵,高考落榜生,来部队里寻出路。部队的生活太苦闷了,夏日落用偷出来的机枪结果了自己年轻的性命。这是个引子。

  带夏日落的连长是个老兵,有多老?上过老山前线。再多混上一年,家属就可以随军办上农转非,用上白花花的卫生纸。连里的指导员和连长是战友,不是一般的战友。在前线,指导员在的排被全歼了,排长的脑袋壳子扣在指导员的脑袋壳子上,四具战友的尸体才保住了指导员的命。后来还是连长把指导员扛到了卫生所。可生死的交情就为着夏日落的死因掰了。

  事情的转机出在连长偶然发现的一角报纸,皱巴巴地印着仿佛关乎两个人性命的新闻:《中越关系邦交正常化》。两个人所坚信过的信念忽然间变得比纸还薄。是啊,打仗不就为了和平吗?如果这都能明白,人这一辈子还有什么放不下的?一纸新闻成了两个人不能承受之轻。

  故事的最后回到了现实,连长没有被撤职,老婆孩子终于能用上白花花的手纸了,指导员也收回了辞职申请,毕竟日子还要一天天混下去。

  《夏日落》读后感(二):离开日落的河

  两晚读完夏日落,感到一种怅怅的安慰。

  阎连科的文字,好得像是另生了一双我们没有的眼睛,替我们看到了这世间的隐河,又顿顿地借一段疑文,讲给了我们。

  仿佛他也用一把散丝,吊着一只刀片,刮开了我心头的灰尘。

  夏日落,这名字在我读来,有几层,是人名,是时辰,是景象,是明与暗的切换,是历史的转折,是所有“看到”“夏日落”之人的情感变化。

  作人名,好在合与不合。与人世不太合,与兵营很不合,与天地时光却大大相合。名字即题目,却面目模糊,不声不响,临了却抛出一大段剪碎的金,揉烂的银,整个人都从河影里走了近来,最后随着黄河故道的揭示,完完好好地,作者让他渡到了他向往的河对岸去。

  作时辰,夏最浓郁,日最璀璨,落最苍茫。

  作景象,极壮观,又极幽微,未至之时,不知其美,已至之时,又不知其暂,忽来忽去,乍喜乍悲。

  明与暗的切换,犹如两条线索纠缠。

  历史转折,如昼夜割裂。

  情感变化,是落日熔金之后的淬火,喧腾的过去,终于沉静。

  于是,我们得以离开那条日落的河。

  《夏日落》读后感(三):考前读物

  对于书的内容,看过便不再多说。只想说写的很现实,很真实,很贴近。

  自己也经历过那种明明可以选上自己却被别人顶替掉的不公平事件,结果也不会因自己去反映不公而有所改变,或许这件事背后操纵的人也有他们的苦衷吧。之前我无法对这些事释怀,所以当看到书中的那些情节时,总能引起自己的共鸣。但看到那么多的人都因夏日落的死去而饱受牵连,即使他们心中叫苦,却也只能认命时,想想自己的遭遇也不过如此,况且自己还是有可以反映不公的地方。原本以为,这个世界是公平的,就算不是事事都公平,但至少我觉得应该公平、可以公平的事上就应该是公平。但这本书让我更清楚的认识到,公不公平不是事实说了算,不是自己说了算,是看谁权力大,谁有钱说了算。看了这本书,我想自己能够更坦然的面对生活中这种无理的事了。这也算是读书的收获之一了吧。

  还有另一个引起了我共鸣的地方。

  就是赵林和高保新之间的关系。之前的相互坦诚分析偷枪人,但却又有着各自的小想法,到出事后各自为将来担忧,发生了禁闭室里的冷战,随着中越和好的新闻,调查的结束,审判结果的公布,每个人都释然,关系又和好如初。他们俩的感情一路上的变化,很正常,让我想起来小时候的自己。和同学闹别扭时,恨不得再也不和她讲话,可过一会或发生些什么事便又会和好。长大后这种情感变化也在我和不同之间时而上演。但如果早知道未来还会和好,何必当初浪费精力生气呢。

  《夏日落》读后感(四):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七十年代末的中越之战是现在基本闭口不谈的一场战争,当代文学大家作品里极少有涉及。严歌苓的《芳华》顺带那个年代的故事一笔带过又点到即止,小说和电影中短短一瞥却也足以让现代人为之震颤、为之恐惧。

  文章以南线战役以及后续“轮战”结束后的和平年代展开。在三连的连队生活发生的不平凡的事。

  名叫夏日落的炊事班战士乘人不备偷走的枪支、并在下个紧急集合时自杀身亡。由此政工干部高指导员和军事一把手赵连长被关了禁闭检讨各自问题、双方展开了各种猜忌、暗算、阴谋、阳谋的对战。双方的关系至某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又突然峰回路转,重新又言归于好,握手言和,并最终携手揭开了夏日落死亡的大秘密。

  小说从开始就是埋下了深深的悬念、用一个一直未出场的夏日落牵着读者一步步揭开谜底,换个思维这也是一个优秀的悬疑甚至是侦探小说。私以为、此篇和《日熄》的剧情和文风与东野圭吾的部分作品的极为相似,用侦探小说的外衣去讲述一个深刻的故事。事实上阎连科对于人性和道德的发掘略胜一筹。

  因为出身军旅,阎连科对于连队生活的极为熟悉,将“人为财死 鸟为食亡”的政治生活刻画的极为生动具体,也将一个个真实的军人描写的更加贴近普通人,而不是刻板的脸谱。人物内心活动如此真实的存在。我觉得不存在黑不黑军人的说法,一个在阳光下的军政界才是我们仰望的那个太阳。如此,此书敏感的地方更是让作者检讨连连…

  说说女主王慧,这是一个不是很讨喜且存在意义不很大的人物。为了彰显你赵连长意志坚定坐怀不乱?还是为了黑解放军搞男女关系?对于剧情的主线影响不大。

  总之,这是一本对于生命意义探讨的小说,戏謔的手法里却隐含着极为罕见的哲学性(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的思考(是的、溢美之词无以表达我的崇敬)。一个普普通通的正当奋进的青年何以厌世,原因动机是我们看下去的动力。当揭开那封信以及破解总结奥义时,我们又何以言夏日落是悲惨的?也许,他自己是幸福的、是超然的、是无所畏惧的…是带着微笑的,他、自我超度了。就像指导员说的那些样,“看到这样的景,一切都想的开了放得下了”

  “我经常立在一块石头上,朝着对岸打量。对岸的夕阳里突然开阔了,一眼望去,林是疏疏的,光是淡淡的,天是蓝蓝的,那地方河荒岸野,静的鸟的飞声都如滚山石一样响亮悦耳,令人特别的向往…”

  《夏日落》读后感(五):理想的对岸

  《夏日落》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发生在某部对越自卫还击战结束以后中的一个英雄连,连长和指导员在战场上同生共死,战争结束以后共带一个连队,为了晋职,两人齐心协力要把连队短期训练成老虎连。然而,这时候变故发生了,某天晚上,连队枪库失窃了一支步枪,不久,连队一个战士,名叫夏日落,用这枪自杀了。为了调查清楚夏日落自杀的动机,上级分别找连长和指导员核实,两人由于各自的利益,未能达成一致,互相推诿,一起被关禁闭。关禁闭的时间里,国际局势发生了改变,他们曾经与之浴血奋战,并为此牺牲了许多战友的越南和中国建交了。时移世易,追想战场上的情景,两人幡然醒悟。

  夏日落的父亲来部队,算是揭开了夏日落自杀之谜,他写给父亲的信中总是描述一副夏天日落背景下黄河美丽的景象,美得惊心动魄,美得令人望川息心。试想,一个有众多兄弟姐妹,家境贫寒的孩子,身处在一个没有英雄——因为战争停止了,因为曾经的英雄堕落了;没有美感的现实中——身边人人都这么现实:几乎连队所有的人都给连长送过礼;改革开放带来的新现象,比如回扣,婚外恋等,已经开始对传统价值观念带来冲击。夏日落是连队里唯一没有给连长送过礼的,他应该有点孤僻,喜欢独处,多思,唯美,如果是因为无法回避现实和理想的矛盾而选择了死来逃遁,那么作为他身边的连长、指导员,怎么会对他的死没有责任呢,他们构成了夏日落生存的环境,他们的不完美也许就是夏日落自杀的潜在因素。既然小说里没有最终找到夏日落自杀的直接诱因,假如真的另外有原因的话,那么他的自杀只是导致连长和指导员的晋职计划破产的一个致命的偶发因素,然而正是在这些突发事件中,人性的弱点显露无遗。

  夏日落名字的由来即是他出生的时刻,夏天的傍晚,日落时分,一天中溽暑将要消散的美丽时段,正如在他给父亲的信中描绘的日落时分的黄河的唯美景象一样,他基本是现实世界的一个对立面,是他所代表的唯美状态把现实的不完美衬托出来。有时候我们说,追求完美本身就是个错误,因为美不能在风光中静止。小时候物理课本上说有杂质的雪比纯净的雪更不容易融化。

  以上是我第一次看这篇小说获得的感触,因为这小说很短,文字也简单朴素,没事的时候又捡起来过了一遍,在夏日落最后一封给爸爸的信中,我发现了中间有个词,“对岸”,才是这小说的关键词。对岸,就是理想。

  夏日落身在的此岸喧闹;连长赵林孜孜以求的是再熬一年,能让农村的妻女随军;三连官兵想提干的,入团入党的,转志愿兵的……然而随着夏日落的偷枪自杀——他借此将自己渡向了对岸,那里宁静极了,美极了,不看一看,真是亏死了——因为和平年代的到来,加上夏日落的偷枪自杀事件,曾经的英雄三连编制减散了,三连官兵一切梦想都幻灭,连长赵林也看到“对岸”的王慧,城里蔬菜公司的会计,在向他招手……

  .S 这是我在当当上买书的时候,付款时为了凑一个金额,揽进来的一本小书,折扣以后只花了三块钱,看过以后有惊喜——符合我喜欢的标准,朴素,真诚。作者,阎连科,这小说是他比较早期的作品,曾经有争议。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夏日落读后感100字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