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大师 第一季》经典影评集
《经济学大师 第一季》是一部由特里斯坦·奎因 / 马丁·斯莫执导,Stephanie Flanders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经济学大师 第一季》影评(一):纪录片观感
C和央视一样,有着优秀的人才去制作这类的纪录片,看了就让人欲罢不能,这部纪录片让我了解了当今世界上的经济学领域的流派,哈耶克,凯恩斯,马克思这几位大师对于经济的精彩论断以及一个世纪以来,世界主流所采纳的经济政策以及这些经济政策对全球经济以及各国经济的影响和作用。
凯恩斯的论断是西方世界奉行的主导经济政策,而73年布林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全球经济的现实似乎比较混乱,哈耶克在英国经济中的作用很大,但是任何一个经济政策也存在着辩证的影响,有好的一面,也必然存在着致命的弱点,马克思的论断似乎与西方世界背道而驰。
《经济学大师 第一季》影评(二):《货币大师》
最近一连看了几部BBC的纪录片,其中这一部是我好多年前就收藏了的一直没看,经济学领域上三个重量级人物凯恩斯、哈耶克、马克思,不得不说,代表的三个很极端的流派,原理了校园多年,重新看这部针对次贷危机为背景制作的纪录片,讨论的问题其实围绕的就是:对于经济,政府该不该管?凯恩斯:管!哈耶克:别管!马克思:无论管与不管,资本主义终将灭亡。片中也引入了大量的数据与历史,从凯恩斯的故居到撒切尔夫人写给哈耶克的信件,还有马克思起草共产党宣言的酒吧都一一带入,使得这些硬邦邦的经济学大师更为深刻,值得一看!
转自网易博客 2017-04-09 16:33:27 文章
《经济学大师 第一季》影评(三):多涨了点经济学知识而已
《经济学大师 第一季》影评(四):金钱大师与亚投行
回过头再看AIIB, 除了外交的一次仪式成功, 它似乎什么也没达成:
原来畅想 RMB 国际化, 结果在A股大救市中, 资本全面管制, 亚投行的贷款也以美元放出。
凯恩斯和同志当年面临的是一个支离破碎, 缺乏合作的全球经济, 所以IMF和世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今天的AIIB 的背景是什么? 已经有一个庞大的亚开行, 一个充满腐败, 高杠杆的亚洲经济。 AIIB 作为一个多余的流动性提供者, 和地方政府没有合作, 而在凯恩斯的分析中, 没有财政政策配合的货币政策, 面临的只有流动性陷阱, 而AIIB连货币当局都不是, 想强行注射流动性都不可能。
除了当季的外交站队, AIIB似乎和它的沪贸区兄弟一起死在了沙滩上
《经济学大师 第一季》影评(五):关于中外纪录片间的差异的感想
C、NHK等外国的纪录片关注社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的方法对策,包含启发观众的成分,大部分中国媒体纯粹是在灌输绝对正确的教义,展示社会、民众自身的问题、毛病的力度不够,对于民众自身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裨益微毫。
虽然站在资本主义的立场上,但片中仍毫不忌讳地展现社会主义政权官方拍摄的影像资料﹙第三集中﹚,正是为了让观众自己更直接地去判断、思考问题。希望中国官方能够更开放,让民众更自由地接触各种书籍、影像去判断、思考问题。
内在的坚定信念永远比外在的强制约束有效。
《经济学大师 第一季》影评(六):有趣的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学的三位大师,三种迥乎不同的体系,对现代社会的经济和社会体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认为因为人性的不可捉摸,所以经济周期是不可预测的。尽管带有这种徒劳的基调。但他仍积极的主张在经济预期开始变差时,政策制定者需要加以干预(减税、增加财政支出搞基建,宽松货币政策),否则经济是不会自动好转的。联想到国内最近一系列的政策变化,感觉虽然目前主流崇尚的是自由经济,但在危机时期仍然会下意识抱紧凯恩斯主义大腿。
奥地利经济学派:之前看过《小岛经济学》,通俗易懂的解释最简单的经济学模型,其基于的正是哈耶克的自由市场理论。他主张市场的事情交给市场自己去解决,反对政策制定者对经济的过度干预,经济危机正好会清理掉效率不高的组织,会新的生机腾出空间,无为而治,有点老庄的味道。
马克思:相比前两位,直接釜底抽薪,否定了整个资本主义。认为经济周期的波动是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同时还拉大了无产者和有产者之间的差距,带来了许多不公平。还是社会主义好。但目前已有的案例显示,平均主义带来了整体的公平却牺牲了个体的积极性与多样性。
另外其实BBC这样的拍法感觉有点画面冗杂,其实蛮影响观者思考的。
《经济学大师 第一季》影评(七):凯恩斯笔记
art1: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
在一个高度关联的世界,在求助于邻国的同时还得依靠自己。
凡尔赛合约的后果:德国印制大量货币,因此造成通货膨胀。
如果你因别人无法做到而迁怒于他人,会以悲剧收场。
1929年华尔街经济大萧条。凯恩斯预测失败。
人们无法摆脱经济的不确定性,因为经济是由人而不是数字构成。
2008年泡沫经济/从众心理/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
市场经济缺乏自我稳定机制,难跳出低产出循环,商业世界悲观情绪会传染给每一个人。个人和国家的行动才是治病的良方。
胡佛:国家的财政平衡有利于提升信心,鼓励就业。
罗斯佛新政,建造胡佛大坝,终结了经济大萧条。
全球经济的运行,必须是双向的。各国应该紧密合作。
凯恩斯的想象力与乐观主义值得后人借鉴。
aradox/contradiction:政府能掌握经济让其为我们服务,但是经济本质上是不可预测的。
永远不要认为你已经度过了这个阶段,繁荣和衰退的对立已经结束。一方面,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世界;另一方面,给我们自我怀疑的最好理由
《经济学大师 第一季》影评(八):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已经过时了
《经济学大师 第一季》影评(九):笔记(难免断章取义)
2货币大师-哈耶克
兴趣从植物转向人类达尔文的进化论
需求与欲望,供给与资源
对哈耶克来说,市场越自由,他的运转就愈佳
一战后维也纳政府滥用货币造成的危害,通过印制钞票来还债,引起剧烈的通胀,这是一场由无知引发的危机
1929年初,哈耶克预测美国的繁荣将于几个月内结束,事实的确如此
1913年美联储建立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私人银行的利益
本杰明的货币政策
和奥地利政府不同,美联储不是为了偿还债务,而是为了增加市场中的货币总量和保持较低的利率
哈看到的是,美国政府错误地把低成本的信息传递给投资者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弗里德曼认为29年的危机是因为美联储未向政府注入足够的货币,与哈观点相反
30年代,哈耶克与凯恩斯的大辩论,即政府是否应该干预市场?
哈耶克认为干预将会产生非预期的结果,而这些非预期的结果将比问题本身更糟糕
经济需要清理期,淘汰掉剩余投资(中国现在的去产能)
政府现在做的是,创造一个新的泡沫
人类不可能考虑到所有的不确定性
《通往奴役之路》
经济的失去自由,将导致政治的失去自由,一个强大的独裁者会出现,计划经济,导致极权主义
法制范围内的自由
你不是在通往奴役的道路上,你已经被奴役了。
撒切尔夫人上台,在各方面都淡化国家的作用
哈耶克的自由观与撒切尔夫人的想要抑制工会力量
隐形承诺:出了事,会有政府负责
货币构建师
那时候,人还是人,货币还是自由的
我们可能发现宇宙的规则,我们不可能掌握人性的复杂
避免傲慢自大的经济政策,以其自身机制引领我们走向天堂
从政府主导到市场主导
《经济学大师 第一季》影评(十):笔记
凯恩斯:人性的存在导致经济的不可预测性,经济萧条时需要政府干预打破下行螺旋的恶性循环,应当建立促成全球经济合作的组织机构。在08危机之后,凯恩斯理论面临巨大挑战的原因我觉得一是现在的政府过度透支,本身的负债率就不低,所以让政府再加大负债来挽救不可知的未来,有些力不从心,而且风险会因为债务的累积而呈几何数增大。第二是由于各方利益的牵扯和对可预期性的要求,很难有政府能排除万难,哪怕担负骂名来承担这份短期看不到效果的责任。
哈耶克:推崇自由市场,一种完全不由政府干预的状态。政府对利率的干预,导致低息的贷款,看似刺激了市场,实际上是使人们没有付出相应的代价来获得贷款,以致那些质量不高价值不高的项目出现,干扰了经济原有的运行规律,原本起伏相继的经济形态被人为的破坏,反而加大了经济的脆弱性和危险性。他甚至认为货币也应该人人可造之,以自由竞争。哈耶克所描述的自由市场是一种绝对理想的状态。
马克思:通过剥离其他因素,直指人与人的基本关系,有产者与无产者之间横亘着利润二字,资本家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即使他本人不愿如此,市场也会逼着他如此,否则将会破产。而追求利润最大化就得压低成本,压低劳动力的报酬,尤其是当劳动力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的时候。当劳动报酬被压到很低以致劳动者无法用工资购买他们生产的商品时,就会爆发革命。次级贷款就类似这个原理,表面上看房子会升值,将来可以偿还现在的贷款,但是实际上这只是个假象。过去十五年间,那百分之一的顶层人的资本从12%增长到23%,但是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却从未改变。马克思的著述中有对资本主义的精妙分析,甚至不乏赞誉,他也认为在某一方面,资本主义刺激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最终,应该将它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