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老苏州:水巷寻梦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老苏州:水巷寻梦读后感1000字

2021-01-17 03:26: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老苏州:水巷寻梦读后感1000字

  《老苏州:水巷寻梦》是一本由陆文夫著作,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0,页数:22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老苏州:水巷寻梦》精选点评:

  ●前几天生日,朋友送我这本书,迫不及待地看完,期间还查了很多生僻字,读了很多诗。我要说陆文夫是有良心的作家,写实之余又有自己的立场,不拍政治的马屁,难得。

  ●去苏州前合适一读的

  ●遍地开花。

  ●借给朋友看 朋友读完说很一般了。不过我是很喜欢的

  ●怎麼把你忘了……從蘇州回來就讀過的吧?那個我去了就不想回來的地方。

  ●不闷,简洁

  ●就是这样的江南。

  ●著书人已逝,苏州城依在。老城市系列,仅读了这一本,还有南京、扬州二地的两本。一句话,皆是好地方。

  ●老此书比两次跟团去苏州来的真实,像这种景色只适合一人无目的地逛着。

  ●一天啃完一本书的感觉非常好啊...看一天的剧心会慌、会虚,但看一天的书就仿佛是为不想准备面试找到了合适、强大的理由了!所以在逼近还书期限的时候看书是有好处滴,特别对于我这种不自觉的人~

  《老苏州:水巷寻梦》读后感(一):苏州,的确江南

  自己去了一趟江南的苏州,正好下了雨,是江南的小雨,淅淅沥沥的下了两天。路面都被打湿了,撑一把油纸伞,走在曲折的小巷中,体味江南女子的幽怨与忧愁,体会江南女子雨中的忧愁,真是快哉。

  自己旅游归来,很是想买上一部关于苏州的书籍,好好的品味一把苏州。

  《老苏州:水巷寻梦》读后感(二):斯人已逝,文采依然

  文字作者陆文夫已于今年谢世。此书是其晚年的作品,文字老到,风趣,写作已进入一种自由的境界。

  作者在苏州生活了近50年,对苏州的历史与掌故了然于胸,文字与照片的配合浑然一体。

  写的最有趣的一段,是写有人模仿《雨巷》的场景,打着伞,在苏州现代雨巷中看姑娘,遭白眼并被骂“十三点”。  

  是苏州人,就该读读此书,想了解苏州人,也应读读它。

  《老苏州:水巷寻梦》读后感(三):飘渺的小巷深处

  几乎是刚有意识的时候就知道苏州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烂熟的了了。大凡城市都喜欢标榜自己,都喜欢称自己为“最适宜居住的城市”,苏州被人叫过,杭州自然也少不了,现在成都也紧随其后,称自己为“天堂”,不过这些只是记忆。天下城市一般美,我看是这样的,建上几个像棺材和骨灰盒一样的高耸的水泥混凝土建筑,便成为了城市的特色,而那样老街老巷却在渐渐老去,很可惜。被列为景点的,甚至被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都已经不再稀奇,人很难得从中得到任何历史的人性乃至过去的痕迹。

  因为昆曲而喜欢苏州,那是一个神秘的城市,在以前不管是文学还是艺术甚至是经济都高其他城市一筹,有着很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一种非常成熟的戏剧样式便在这里生根发芽,并生长到后世再也不能比肩的境地,不得不称为一种奇迹。但这只是老苏州给它带来的好运,那只属于古老园林里面的,还有飘渺的小巷深处空中飘来的迤俪之音。

  《老苏州:水巷寻梦》读后感(四):真的水乡

  游览城市,我是这样的--喜欢看博物馆,喜欢搭讪当地人,喜欢逛背街小巷,喜欢住下来,慢慢看,喜欢一大把年纪还装嫩去挤青年旅馆(交流旅行讯息的绝佳场所)。而如果能有个谙熟历史的当地人讲掌故,那简直会让我欣喜若狂。

  如果你也喜欢,那我一定要吐血推荐《老苏州.水巷寻梦》--吐血身亡的那种吐法。

  作者陆文夫在苏州生活了近半个世纪,积淀深厚,他了解并热爱这城市的历史、风俗、文化、掌故,身为小说家,他的观察格外细致,表达尤其生动。整本书充满了各种有趣的细节:

  原来在苏州小巷叫卖的不止是黑芝麻糊,他说:“在巷子叫卖,更多的是不敲梆子。那卖豆腐花的总是把担子歇下来,高叫一声“完--”。这种叫喊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是一点可以肯定,当他叫“完--”的时候豆花并没有卖完,当他不叫“完--”的时候,就真的卖完了”

  说到苏州最有名的馆子松鹤楼,他写到:“当年的松鹤楼虽然已是苏州首屈一指的大酒家,可却从来不辞小生意。。。1945年我在苏州读书的时候,口袋没有几文,只敢要一碗米饭,一个最便宜的菜:白菜肉丝烂糊,吃得又饱又鲜美。。。白菜要选山东产的,烧的时候要把白菜的外皮放在锅底下,一层菜,一层肉丝,最后把菜心放在锅的表面,如果混在一起焖,那就会有硬有软成不了糊”

  他初到苏州,乘船进入,看到“许多人家的后门外都有一个水码头,那码头是用长长的条石插进石驳岸,没有栏杆,没有扶手,像旋梯似的下到水面。美丽的苏州姑娘飘飘然悬在梯中上下,洗菜淘米捣衣。。。在公用的水码头上,有时候是一边洗菜,一边刷马桶,洗菜的和刷马桶的还不停的聊天,不以为然。”

  当然,这本书更多是描述历史,现在苏州早已有了现代的开发区、小资的平江路,但你仍然可以轻易遇到他笔下半颓的石桥、临河的危楼、青苔古宅、弹石小巷。临街的房屋大门洞开,妇女们在暗屋里埋头缝纫,戴蓝布头帕的大婶叫卖鸡头米和青菱角,踩着拖鞋的大叔和穿helloketty的美少女挤在早点铺吃头汤面。闻到桂花浓香,看到岁月流淌。

  那是活的城市,是真的水乡。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