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君子读后感100字
《伪君子》是一本由[法]莫里哀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0,页数:9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伪君子》精选点评:
●很二很可爱
●如果理智长存,还需把解题的可能外付给人吗?任何机械降神,怎么看都是草草收场。直面,便有了悲剧,它似乎是各种或然中的唯一必然,在这无物长存的世间。但我又在迟疑
●帮老师做脚注的时候,由于超星搜不到,于是,我就顺便看了几遍,恩,原来这样看书才是最快的T T
●故事还颇有意思,只是结果不好,小时候觉得好,现在觉得和集结号一样,假~
●所有人物都是脸谱化的;结局为了圆满简直什么逻辑都不顾了!!
●自己的行为最惹人耻笑的人,却永远是最先去说别人坏话的人
●奥尔贡一家蠢成这样,还去谴责别人欺骗他们。。。
●第一次读莫里哀,差点把他和我至爱的乔治梅里埃(还有卢米埃尔兄弟)搞混了,真是学疏才浅。剧本非茶馆简单,人物的性格也很鲜明,作为一家之主的奥尔恭虔诚却又一意孤行、被欺骗,克雷央特理智认真,达米斯爱憎分明,桃丽娜聪明直言,而真正的伪君子答尔丢夫,虚伪狂妄,借用宗教来混淆是非,利用信徒。莫里哀自己则说“我本不在乎他们(伪君子)所发表的言论,只因他们以阴险的手段将我所尊敬的人变成我的敌人。”结局固然转折,终究皆大欢喜,但仍旧唐突的厉害,是一大败笔。“我们对永恒之美所发生的爱并没有窒息我们对世俗之美所发生的爱...到后来,我才明白这种爱情原可以不算罪恶的,我很可以使它和圣洁配合在一起的,于是我就任凭我的心沉溺在爱的里面了,我承认,我胆敢把这颗心贡献给您。” 下次读读《吝啬鬼》里的阿巴贡以及《唐璜》 M
●“To the great Louis XIV”
●12.12.26 百度百科上的是原著么...
《伪君子》读后感(一):扭曲的追求
其实我觉得翻译的不好 可能是较早的人翻译的 还可能是民国时候的 为了符合当时的时代需要却反而让现在的人不太能接受那语言表达 由此可见现在的人对名著的漠视 一些电视剧可以一拍再拍 而对名著却没几个人肯去修正 真正有内涵有思想的却遭到这般待遇啊 回来说这本书吧 从我现在的角度看来 其实挺幼稚的 可能看多了那些讽刺类的小说 没什么新意 但是小人物的勇敢 追求真理 让人留下挺深刻的印象 故事还行 挺有趣的 浅显易懂 当消遣用挺合适的
《伪君子》读后感(二):是个喜剧
其实伪君子是不是又可以作猥君子解呢
刚刚读完.若不是上课的需要.想必我没有碰到这本书的机会
是一本名著.一部喜剧
大师莫里哀的作品
但可能看过的人真的寥寥
我觉得这是一部冷清中泛着淡淡火焰的喜剧
其实要是没有最后几页
他完全可以成为一部悲剧
不过它有它成为喜剧的意义
那就是那冲撞了一些东西
那个时代里高高在上的东西
宗教.权势
它虽然被打压过.但是它挺了下来.最终得以呈现
这部戏本身的特点
我想是.直接.极端.简短.裸露.紧凑.夸张
有时.甚至会觉得.这就是当今电视喜剧中的某一集
那种手法.现在.都很普遍了
伪君子.终究会漏出尾巴的
真相的眼睛.是在四面八方的
《伪君子》读后感(三):人性的软肋
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感觉不是很好,也许是译本的问题,文章充满了“中国特色”,读起来有点生涩。但是把握了作品的内容后,觉得还不错!
虽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是很丰满,但是达尔丢夫基本可以和伪君子画上等号了。现代社会的伪善方式较之于达尔丢夫的伎俩是技高一筹的。但是他拥有了这类人的基本特点!这就是人性的软肋,面具式的生存、生活。
主人公的形象是可笑可耻的,但是我们也要记得他也是可怜的。社会造就了他,他用另一种方式来“回报”。在达尔丢夫身上,我们是不是也应看到自己的影子呢?我们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行为呢,是不是也曾耍点伎俩呢?我们要扪心自问。
自此,我强烈推荐冯骥才先生的《大度度人》。
《伪君子》读后感(四):世代伪君子都是一个样
一直都知道这本书,有时也许太有名了不是个好事。一直抱着“名著”的态度去看它,直到现在外国文学课上讲到了,也总是企图看看内容简介和专家分析来应付以后的考试就行了。“名著”嘛,似乎都是很难啃的。
但是今天突然动了认真读一读的念头。也许是因为《伪君子》并不长吧。
读得很细,大概两个多小时读完的。
真的很好看。写得很好。
很喜欢杜丽娜,鬼机灵的小丫头,但是句句话里都透露出了对炎凉世态和人情的成熟理智的看法。
读完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看内容简介,你会觉得这是个荒谬可笑的傻子故事,但是当你真的细细去读,你会觉得莫里哀把一切的荒谬都编织在了似乎完全真实的生活情节中。跟随着莫里哀的笔调,你明知道这是个荒谬的戏剧,但是你却又明显感觉到,人性就是这样的,生活中伪君子不就是这样的么?于是只能发出含泪的笑。
真的是大师的作品。
希望多一些翻译得这么通畅的名著吧。
《伪君子》读后感(五):伪君子
16-11-16[cp]大学看的第一本书《伪君子》-莫里哀 这部戏剧很出名,相信很多人大学之前就看过。莫里哀的戏剧成就很高,即使是我这种不懂戏剧的人,也觉得他的戏剧很吸引人。都说他刻画人物很牛逼。剧中的每个人也有自己的性格,值得一看。印象最深刻是侍女桃丽娜,她聪明机智,而且她与主人的相处方式令我惊讶,大概是中国人的奴性太重,认为主仆是不平等关系,而剧中的桃丽娜就像他们家的一份子,跟小姐说话是女孩子间很平常的对话,给家人出主意,非常在行。那么她为什么是个仆人呢?个人觉的讽刺意味十足。戏剧的主旨是讽刺虚假的教会,假虔诚,但是能看出的,却不仅仅是这个主题。戏剧不如长篇小说那么长,一个晚上就能看完。知乎上推荐的是李建吾的译本,不一定要随大流,可以自己去找自己喜欢的版本。我读的时候是在学校图书馆借的书,没有注意是谁译的,但是我很想问图书馆的书是不是盗版,毕竟错别字太多,受不了。[/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