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愤怒的小孩》的观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愤怒的小孩》的观后感大全

2021-01-24 04:51: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愤怒的小孩》的观后感大全

  《愤怒的小孩》是一部由黄雷执导,王一鸣 / 肖逾榛 / 张子栋主演的一部喜剧 / 儿童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愤怒的小孩》观后感(一):感谢当红影星的公益心

  感谢当红影星的公益心!这么多一线影星加盟!明摆着赚不到什么钱!

  这是一部充满颠覆的喜剧。除了主演阵容足够豪华,众多明星在片中的颠覆表演也是本片的一大看点。江珊一改往日温婉形象,扮演了一个喜欢看肥皂剧、爱哭鼻子的妈妈;张嘉译一改往日严肃谦谨的形象,在片中也变成了一位喜欢骗人、爱卖弄小聪明的萌爸;范伟一改憨厚老实的形象,在片中变得威严硬朗,“升级”成白发老人。刘德华在最后完了把票,爱心升级!

  《愤怒的小孩》观后感(二):孩子渴望父母的陪伴

  影片中的孩子由于父母在国外忙生意,不能陪伴自己过生日,上演了一出离家出走的事情,说实话,我心里挺佩服这个孩子的,这么小的一个孩子可以躲过楼道的监控,保安门卫的看管而走出去,在他出走的这段过程,他遇到了小女孩兰兰,并和兰兰一起与坏人作斗争,让坏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我想,这部剧告诉我们,家长们应多多陪伴我们的孩子,孩子虽然小但也会生气的,家长们应该多给孩子一点爱,多陪陪他们,特别是在一些重大节日的时候。

  《愤怒的小孩》观后感(三):孩子看了喜欢就代表成功一大半

  虽然院线上映时没看,但昨天和家里四岁半的小朋友一起在家看了,没想到影片情节一开始就抓住小朋友了,她看的很紧张,看的过程哈哈直乐,看完以后跟我说还想看一遍,我想作为一部儿童片能让儿童得到这样的观影效果就已经能打八十分了。由于我是成人,知道影片是喜剧,所以结果对于我没有悬念,但过程看得还是挺开心的,有多处亮点,有个小细节孩子逃脱吃面时看见坏人了,所以很快放弃面条逃走,那时他们是饿急了,如果给一个镜头能让他们能狼吞虎咽狠吃几口面,我想作为一个当母亲的普通观影者心里会舒服很多,也更合情理一些。中国太缺儿童片了,这部片值得鼓励,希望能多出一些适合全家观看的儿童片。

  《愤怒的小孩》观后感(四):好看

  这部电影真的很好看,里面的小傲堪称神童,引的我哈哈大笑,笑过之后又能引人深思。在看整个电影的时候,我基本是笑得,然而最后我哭了,只想说既然赋予了孩子生命,就请好好的陪他们长大,不然孩子也是会愤怒的! 这部电影我觉得非常好看,很有意思,小宝小小年纪演技那么好,真的很厉害!希望小宝越来越好,给我们带来越来越多像愤怒的小孩那么好看的电影,谢谢! 过年期间在放才跟着看一下 一大堆大咖陪着俩小孩一起逗乐 有点公路小鬼当家的味道 不带脑子看看还是挺乐呵 反正就是最老套常规低级的喜剧方法 话题有点意思 关注小孩的孤独与老人的寂寞 只是这片也没想在这方面有什么探讨 最后简单升华一下已是极限

  《愤怒的小孩》观后感(五):刘德华居然在里面饰演板砖

  中国版的《小鬼当家》。

  搞笑、温馨、温情,所有让人温暖的词汇都可以放在这部片子里面。但我觉得,它比《小鬼当家》要好,要感人。它融入了很多情感因素,父子情、母子情、爷孙情、朋友情,等等,是一道呈现给大家的感情的饕餮盛宴,搞笑因素在其中反而是一个配角。而《小鬼当家》在这方面要弱不少,是近年来少有的、同时也是一直中国电影人很难拍得好的情感大片。

  只是不知道,这样一部片子,在国内的票房能够有多少。

  而且一定程度上,它还反映了中国当前的热点社会问题:留守儿童。虽然小傲和我们通常意义上提及的『留守儿童』还不是一样的生活背景,但本质上,就是留守儿童。

  陶泽如在其中的戏份不轻也不重,却是串起整个剧情的关键人物。而且这样一个战争片中常见的铁汉角色,少有的在本片中体现出了柔情一面。

  《愤怒的小孩》观后感(六):现在的小孩真是惹不得!

  写于 2013年2月13日 国内山寨的《小鬼当家》,其实内容还是挺不错的,但是结局不是很好,如果能帮小女孩回父母身边那就更好了,而不是“占为己有”。眼睛肿成一条缝的小孩其实长得一点也不可爱,但是因为他舞技不错,所以这小孩甚至在国际上出名了,出专辑、上春晚、与大牌合作,嗯,还是觉得眼睛肿成缝的小孩不是很可爱,但他绝对是上帝的奇迹,一个出生频临死亡的小孩竟然能活成如今这个模样,老爸老妈该多么欣慰。

  众多大牌当绿叶,也是本片的一大特点,围绕两个小孩子转。王一鸣这小子已经很出名了,但里面的小女孩肖逾榛,我发现百度百科没有她,所以资料甚少,不是很清楚什么来头,长得挺精致,但演技稍逊于小男孩。

  离家出走的孩子越来越多,其中的因素都是和家庭和父母有关,而且几乎是决定性作用,没能平安回来的案例也是不少,关于父母在与孩子共同度过童年的这段经历,不仅对孩子来说十分重要,对父母也是,若听之任之,视而不见不管不顾,那就可能养出个“愤怒的小孩”了,随时会做出愤怒的事情来报复父母,而且,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小孩真是惹不得,他们太聪明,胆子太大了,连坏人都拿他们没办法,被耍得团团转呢。

  《愤怒的小孩》观后感(七):很低龄

  电影的整体拍摄手法其实很低龄,完全不适合大人看,与国外那种《小鬼当家》类的电影完全是不能比拟的。或许在小朋友的眼中这会是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也说不定,但问题它不是在少儿频道播放的,我也就跟着凑了下热闹,尤其是看到这样的明星阵容,都是老戏骨啊。看完以后,彻底失望。这两个小朋友,王一鸣是熟悉的面孔,虽然他演戏并不紧张,可怎么看总是缺乏真正的那种童真,有些过于商业,这点可以对比下释小龙和郝邵文。肖逾榛则一直有一种演戏的感觉存在着,这样就怎么看都怎么别扭。影片中的这些大人们,完全是在配合小孩子演戏啊,比如张嘉译在电视上告诉儿子银行卡的秘密,那个手势加上嘴型,我还真的以为有什么特殊含义,谁料道,居然真的就说两遍110,我的老天爷,尴尬不尴尬啊?而马上又和张子栋两个人饰演的笨笨的反派坏蛋,用一句形容,那就是《举起手来》里面的日本鬼子,完全就是傻到家了啊。这样的装傻充楞的表演形式,在我看来确实是毫无笑点可言的,我不知道孩子们会怎么看,但是我的话,我会在看电影的时候告诉孩子们,真正的坏人并不是这样的,他们远远比这个片子中表现出来的更可怕!电影中还有个特别不好的地方,老高头带着两个小孩一起喝酒,甚至还把小男孩直接喝醉了,我没有明白为什么这电影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应该来说,这是要被禁止的吧。

  《愤怒的小孩》观后感(八):小子点名要看的电影

  我试着写点什么吧

  不知道是不是看到我腾讯视频里面的推荐了,看到这个可爱的名字,写完作业后,急匆匆的要求赶紧弄给他看。

  快9岁的小子了 乐得嘎嘎的。

  有一句台词是 世界上有2亿多的愤怒的小孩。。。。。。因为爸爸妈妈只要工作 不要他。

  转头问小家伙,你愤怒吗?

  摇摇头,告诉我,有你陪我。

  这朴素无华的四个字,使我心有欣慰啊,什么不甘于,自我牺牲等等。。。一切跟自己不和解的情绪,瞬间放下放下 了

  《愤怒的小孩》观后感(九):《愤怒的小孩》多陪陪咱爸咱妈咱小孩

  云之东/文

  这电影是一部中国版《小鬼当家》。留守小男孩小傲在爷爷生病住院期间,以当007的天份溜出密布监视器的小区,在离家出走的路上遇见被犯罪分子追堵的漂亮小女孩兰兰,于是英雄救美,上演了一出聪明小孩智斗笨贼的逗趣戏。最后结局自然是合家欢,坏人被绳之以法,小傲与爸爸妈妈爷爷一家团圆,再不分离。

  虽然和美版《小鬼当家》比,《愤怒的小孩》还显得雅嫩,智斗的“智”少点技术含量,搞笑的部分更接近段子式的小品,节奏也还略显拖沓,但整体却十分难能可贵的跳出了过往儿童电影说教大过童趣的短板。不再一味站在大人的角度教育小孩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是放下身段,跟着聪明小屁孩小傲一起度过一段欢乐时光。在欢乐时光之后,很自然的带出在忙碌的生活中,别忘了多多关注关心关爱身边的老人和孩子的主题。

  电影有两个亮点。亮点一是男一号小男孩小傲,一招一式绝对萌翻家长。片中有一段他模仿已故摇滚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的经典舞蹈,前无来者的被他跳出可爱至极的味道。另一亮点是甘作绿叶的群星。陈坤、范伟、张嘉译、江珊、陶泽如、张译等大腕纷纷在片中客串,做起两个小孩的配角。原来导演黄雷来头不小,是知名导演黄健新的儿子,难怪可以请到一众明星作绿叶。

  如果你的小孩在8-13岁之间,推荐你带上小孩去看看这部欢乐的电影,我在观影的时候,旁边几个10岁左右的小孩乐到不行。即使没看这电影,也请你多抽出时间陪陪自己的家人,家,是我们永远的港湾。

  《愤怒的小孩》观后感(十):请问影视剧的底线在哪里

  网络流行一句“认真你就输了”,但在这部电影上我不得不说我甘愿一败涂地。

  我觉得喜剧可以超越现实,但是自超越现实的同时,如果向活在现实当中的人传播的是不合适的观念,那将是比较可怕的。

  《愤怒的小孩》非常成功地“愤怒”了我。这部电影讲的是小孩子与罪犯的“斗智斗勇”。

  敢问真正绑架小孩子的罪犯到底会多傻多笨才会被两个15岁未到的小孩弄的头头转?这样的片子如果给小孩子看了那会是什么样的影响呢?稍大一点,有判断力的孩子还可以说,但是如果是海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对“罪犯”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的小孩子来说,那么“罪犯”就和“傻缺”划了等号,这个将会多么可怕啊?!

  世界上有那么多迫害小孩子的变态罪犯,那些变态从不上荧幕(那当然是不会上荧幕的),这也就罢了。在孩子们面前表现这种几乎不切实际的罪犯形象,以及那么“聪明”的孩子形象,是不是有点“多此一举”?

  这种没有什么现实意义的,甚至扭曲现实的电影是不是应该先三思后上映?

  这种现象不单单指《愤怒的小孩》,其实《愤怒的小孩》可以说算轻的,或者大家指责我小题大做都不为过,那么再看看抗日片呢?

  许多抗日片扭曲了日本军队的形象,甚至有些还显得特别傻。敢问我们历史上的军队啊,面对这么傻的敌军为什么你们打了这么长时间,而且还伤亡了这么多人呢?

  而实际上日本人不傻,他们也有他们的策略,但给现在年轻人留下的映像就是“日本鬼子”“死啦死啦滴”“把卡雅鹿”,是不是造成了一代人对日本人的误解呢?

  相较之下《鬼子进村》倒是不错。

  希望今后媒体可以更多的上演一些对现实生活有意义的,反应真正生活的,滋养灵魂的影视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