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经典读后感有感
《小王子》是一本由圣埃克苏佩里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元,页数:21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王子》精选点评:
●关于这本书,我心里全是你和浪漫。
●我在等风也等你。
●从此开始寻找最佳译本之路,这本译得不好。
●你是独一无二的玫瑰,但是好喜欢小狐狸
●正是你为你玫瑰花费的时间,才让你的玫瑰如此重要。很喜欢狐狸的这句话,现实中,我们认为谁是为我们的全部的时候,不是因为他本身的重要,而是你花费了大量你的时间。重要的不是他,是你自己。
●星与沙,情感的爆裂亦或倔强的沉默,都是童真年代,如流星般的绚烂。
●本质是用眼睛看不到的,只能用心
●是可爱的小王子啊
●小王子,你忘记了要对驯服过的负责,小狐狸也在等你。
●最近一次去找阿姨,她剪了头发,我俩抽着烟,她说最近越来越感受到别人对她的好,我想是因为她年纪大了。她告诉我一定要有爱别人的能力,她还说其实我身上有能看到别人优点的能力,我想我还不够勇敢。爱和欣赏,孤独和爱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你为玫瑰失去的时间,使你的玫瑰变得重要了......
《小王子》读后感(一):小王子狐狸玫瑰对应生活中的角色是哪些
在狐狸那一章,作者花了很大篇幅(其他每一章节都很短),特别经典的部分当属这里。玫瑰代表你的爱人,曾经的恋人也是你现在的妻子,有过恋爱的美好,现在变得又琐碎甚至有点烦人,但她之于你,也是独一无二的。狐狸代表情人,有过迷失,但终究是要离去,要回归家庭本位。她让你成长,让你更懂得珍惜。
《小王子》读后感(二):温暖心灵的作品
这本书第一次读的时候貌似是初中,那个时候还要去书店,学校图书馆里都没这本书,那时候就喜欢一些带有故事性的书,看过很多童真的,带有温暖意味的书,像淘气包马小跳,皮皮鲁等等,可能那些都不大适合现在的我们去看了,但是小王子不论什么时候看都不会觉得不合适,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成人童话,现在来看的话,在社会中我们很多时候也需要像小王子那样,在玫瑰和狐狸中做出正确的选择,要明白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
《小王子》读后感(三):评《小王子》
将故事写成我们:
小王子回到了自己的小行星B612,这一趟独自旅行他找到了自己,在行走了七个星球之后;而玫瑰也想明白了为什么小王子会遗弃自己离去,改掉了身上大小姐风做作的恶习…怎么改掉的?在小王子出走之后,B612星球接连来了金钱、权力的对外势力,但从前的那个爱撒娇的玫瑰在小王子出走的日子里凭自己的一腔勇武硬是抵住了诱惑…她在小王子惯常看日落的那个边上天天等待,日出的时候他飘回到了她的面前赖在了她的怀里。
《小王子》读后感(四):知道“猴面包树”危险的有几人
摘自《文汇报》 作者:张 玲
重读《小王子》,我有了新的发现:小小的王子,关注的是人类的大问题。
2006年的12月,在华东师大召开了“史华慈与中国”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厚达598页。一般人把史华慈界定为历史学家、汉学家,但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把他看成是一位思想家,尤其是一位对中国的发展与命运有深刻洞见的思想家。他临终前37天,在健康状况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写成了临终遗言《中国与当今千禧年主义——太阳底下一桩新鲜事》。在文中,他以一种古老的先知精神向世人提出严正的告诫:如脱缰野马般失控的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已经由美国蔓延到世界各地,包括中国,成为一种排他性物质主义宗教,其所带来的非人化严重后果,让他忧心忡忡。这种宗教具有自我喂养的特点,所以,它会不断生长,越演越烈,最终凌驾四方。文中用了大量与“终极关怀”相关的宗教语言,如“千禧年主义”、“末世救赎论”,目的是提请人们警惕:这种现象已经出现,而且已经多么严重!
其实,对于物质主义与消费主义,或者说现代性的严重后果,早在20世纪初,马克斯•韦伯就已有痛切感受。他的“去魅的世界”(Disenchantment of the world)已为世人熟知。林毓生先生将这个词翻译成为一句更通俗的断语:世界不再令人着迷。
小小的王子来自小小的星球,但关心的却也是人类的大问题,就如马克斯•韦伯、史华慈一样,他充满着对人类面临的深重灾难的急切关注。
当作者与小王子成为朋友后,小王子讲的第一个故事是什么?是关于猴面包树的故事。
“小王子的星球上埋着可怕的种子……这是猴面包树的种子。星球的土壤里到处都是。对猴面包树动手迟了,就永远别想剔除 干净。枝叶布满星球表面,树根刺穿星球内脏。要是星球太小,猴面包树又太大,猴面包树会把星球撑破的。”
“有时工作耽误一点不会引起后果。要是涉及到猴面包树,必然造成一场灾难。”
“我的朋友们,就像我一样,不知不觉置身于这种危险中很久了。”
“可是,认识猴面包树危险性的人那么少。”
“为了告诫朋友,提防我长期面临而又木然不知的危险,我拿这张画画了很久很久。……在画猴面包树的时候,我感到忧心如 焚。”
“猴面包树”是一个隐喻。它的特征是世界的平面化、单一化,数量、面积、规模与形式主义的一元霸权与无限扩张,生机的窒息,虚假的繁荣与发展,以及生命的异化。我们生活的世界,已经不再令人着迷。许多根源性的价值,已离我们远去。就如小王子世界里的纯真、诗意、温情与爱、责任、对本质的接近,所有这些,都被现代社会所消解。而现代社会,工具理性猖獗,消费主义膨胀、物质主义崇拜,人被这些异己的力量所左右,离生命的本质越来越远。就像小王子眼中的大人世界:
“我始终把作品一号留着,遇上一个我看来头脑略为清醒的大人,就用图画考验他。我要了解他是不是真的懂事。但是没一次 他们不是回答:‘这是一顶帽子’。于是,我不跟他谈蟒蛇、谈原始森林、谈星星。我会降低水准迁就他,跟他谈桥牌、高尔夫、 政治与领带。大人很高兴,以为自己结交了一个如此明白事理的人。”
“大人”与“孩子”的对照,是贯彻全书的一个主题。在一般人的眼里,孩子天真单纯,但同时也意味着幼稚简单,抓不住本质;成人代表着智慧、本质。但是,在《小王子》中,这样的逻辑整个颠倒。大人均陷入集体性的强迫症,他们远离本质,远离幸福,远离真实,远离自我,被一些莫名其妙又强大无比的力量所控制。喜欢权力的国王,爱虚荣的人,在喝酒与羞愧的恶性循环中难以自拔的酒鬼,陷入强迫性占有狂中的商人,被规定控制的点灯人,从来没见过海洋和沙漠的地理学家,在车厢里只知睡觉、打哈欠,什么也不追什么也不找的旅客,还有一心只想着学好地理、历史、算术和语法,却连最简单的画也看不懂的学生,整天口口声声忙要紧事,把一些数字加来加去,但却从没嗅过任何一朵花、注视过一颗星星、爱过一个人也从来不关心几百万年来花总要被羊吃这样的重大问题。看到一栋房子,大人们只关心它值多少钱,而从来看不到房子窗前的天竺葵、屋顶上的鸽子。大人发明了止渴丸,每周服一颗,就可以不用喝水。大人们以貌取人,大人们只喜欢数字。大人居住的地球干燥、尖锐、粗糙又可怕。最最严重的是,这些大人缺乏对猴面包树的警惕。
人不是因为不聪明而看不到本质,而是因为太复杂而离本质越来越远。
马克斯•韦伯的警告距今一个多世纪了,《小王子》的提醒也过去了70年,史华慈的临终遗言还响在耳畔,但是,能够意识到“猴面包树”危险的又有几人?
记得前几年到欧洲旅游。在公共汽车上颠簸了大半天,到达法国的小镇第戎,已是黄昏。我们饥肠辘辘,只想赶快喂饱自己,回宾馆睡觉。但是,由于导游的疏忽,我们居然找不到一个吃饭的地方,就这样,在这个不大的小镇仅有的几条大街上,我们一行三十多人,来来回回地奔波。正在这时,我看到了小王子,那个忧伤而孤独的小人儿,正站在一家书店的橱窗里,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这群“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到了景点拍照,回到家里什么也不知道”的人,我好像又听到了他多次重复的那句话:这些大人们,真是好奇怪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