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阴阳相成》经典影评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阴阳相成》经典影评1000字

2021-01-29 03:23: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阴阳相成》经典影评1000字

  《阴阳相成》是一部由克里斯托弗·肯尼利执导,基努·里维斯 / 大卫·芬奇 / 马丁·斯科塞斯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阴阳相成》影评(一):好的故事会不朽

  很不错的纪录片,看完居然有一点点心酸和感动。看着一代一代人为了更好的讲故事,在不懈的努力着。不过不管digital如何的发展,我还是更喜欢胶片的质感和包容性。数字化的东西为社会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可能性,但是也让一切变得浮躁和片面。而且数字化之后,也再也想受不到复刻之后的微妙感动。说我old school也好,conservative也罢,我十分同意那句“我们的下一代会因此遭殃,因为再没有品味可言了”。

  《阴阳相成》影评(二):作为纪录片太没意思

  很长知识的一部纪录片,因为跟电影工业有关所以看的特别投入~技术层面来说,胶片无法阻挡数字技术的崛起,而数字也不会一拍子打死胶片,但是胶片的生存空间确实越来越小了。很赞同里面一位被采访者的观点,由于科技发展,拍电影变得轻便省钱的同时,烂片出现的也越来越多了。无论用什么方法拍摄,真正用心去做出来的东西才是真的好东西。还有很有趣的地方是看Keanu不同段落里时而清爽时而邋遢的造型。

  但是本片没亮点,作为纪录片太没意思!

  《阴阳相成》影评(三):肩并肩

  《肩并肩》是部关于电影历史和发展进程的纪录片,对电影拍摄技术更迭有兴趣的观众这算是福利。影片围绕传统胶片拍摄技术的没落和数字摄影技术的兴起展开,各方持不同意见的导演、制片人等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介绍“胶片”和“数字”在技术上各自的优势,正如历史上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的“斗争”一样;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被代替的往往只是一种行为方式而并非本身的独特品质和魅力,胶片拍摄亦是如此,好的东西是可以共存并产生1+1>2的效果的,代替的目的在于创造而并非毁灭。

  《阴阳相成》影评(四):一群好莱坞导演的观点合集

  一部不错的纪录片……采访了很多名导,他们对胶片电影到数字电影变化的看法记录了电影史上最近一次大变革。诺兰真是old school啊2333几乎所有的导演都不得不承认数字电影确实带来了很多便利,激进如卡梅隆乔治卢卡斯甚至断言胶片时代已经结束了,只有诺兰固守用胶片拍电影的老方法,并直(傲)言(娇)表示数字电影带来的一切好处他都不稀罕。纪录片还稍微涉及了公共空间放映电影的衰落和私人通过电子媒介观看电影的兴起。KK的声音还是漫不经心的动听。

  《阴阳相成》影评(五):阴阳相成笔记

  胶片贵,时间短,但是演员容易集中,比较严肃,手动剪辑 DV便宜,便携,角度多,时间长,演员太累了无法集中,剪辑麻烦,剪辑机器AVID 你得同时是艺术家和技师。 CG技术,数字技术,配光师DI Colorist 索尼,动态范围 RED1,Silicon Imaging SI-2K, Sony F950,ARRIFLEX 3D电影的争议 改变影院的运输方式 手机看电影 相机拍电影 坚持胶片的人艺术家和科学家比较淳朴,互相推进。

  最终,用心做事。

  《阴阳相成》影评(六):答案在你心里

  胶卷时代过去了,数位电影时代上线,不管电影人对此是接受的排斥的还是恐惧的都没关系,因为就像大卫林奇在片末说的“人们喜欢好故事,好故事能带给他们从未体验过的世界,至于过程怎么样我觉得不重要” 。

  我也始终坚信“内容为王” ,技术是为故事服务,不是每部电影都是阿凡达,都需要3D来展现,人们过了新鲜劲就不会因为你是3D还是杜比环绕声而更爱你。

  这部纪录片的收尾部分没有告诉观众这一切是好是坏,每个电影人对此都有自己心里的解读。不管怎样,事实是——电影技术肯定会越来越先进,拍摄方式也会越来越多种多样。身为电影人我们需要挖掘的就是寻找共鸣,创造好故事。

  《阴阳相成》影评(七):观后关于胶片与数字的一些感想

  数字与胶片的一次辩论,每一方都有最偏激的代表人物,走在数字技术前段的卢卡斯与卡梅隆;胶片最坚实的拥护者诺兰。作为被革新的那一方,胶片有很多不如数字的地方:花费高,拍摄复杂,剪辑困难,存放不易等等。但拍摄出来的画质与胶片的那种非常具有颗粒感的画面,是至今的数字技术都不能比的。发展到现在,数字已经处于强势的地位,但不是每个人都是拍那种商业特效片的,始终有一些人不需要数字的优点而忠于胶片,但恐怕未来在资本的推动下他们只能和胶片说再见,实在不想看到这一天。 1.基努里维斯推动的这次讨论干货很多,凭他的实力请来了很多大导演(可惜胶片方昆汀没来),诚意满满,但他确实不适合采访,尤其和这些导演的谈话,始终说不到点上。

  2.作为弱势一方的代表人物,诺兰的每一次谈话都是在重要问题上发表的,对方对胶片的质疑以及对自己数字的过分自信。

  3.如果把诺兰和卢卡斯卡梅隆关在一个房间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估计会非常精彩。

  《阴阳相成》影评(八):谁都不会少

  阴阳相成这个名字译得恰到好处。

  基努·里维斯访问了业内一众顶尖的导演,从以乔治·卢卡斯和詹姆斯·卡梅隆为首的技术帝到以克里斯托弗·诺兰为首的胶片忠实坚守者,亦有像罗德里格兹和索德伯格领衔的新生代导演,当然也有像马丁·西克塞斯和大卫·林奇这样的赶上时代脚步的影坛常青树。对于胶片和数字一直是老生常谈的争论,从胶片电影到数字电影的变化改编了电影人的工作方式么,也改变了观众们观影的方式。电影从像教堂一样神圣变得随手可及,老少咸宜。但就像片中以一位资深著名的剪辑师说的,詹姆斯·卡梅隆在20年前就说过“Film is dead.”但直到今天它依然存在。就算对3D技术再嗤之以鼻的导演也不得不承认数字技术为拍摄电影带来的令人叹为观止的巨变和改革。

  好似沃卓斯基兄妹说,历史的齿轮永远在前进,人类的技术永远在提高,数字电影的技术只会往更高的水平发展,但将电影定义为唯一一门24格艺术的胶片,也不会轻易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阴阳相成》影评(九):一点非专业的小想法

  4.5 (呃,字数超了只能发长评?)

  1. 假设人类文明是先发明出电脑,然后再发明出电影,那是不是就可以理所当然的觉得 digital 才是正确的储存介质呢?

  2. 很有意思的是,digital 先被嘲笑对现实世界还原的不精准,然后分辨率,色彩还原etc上来了,还可以嘲笑它没有胶片那种物理性随机的质感(因为它过于精确,全是0和1),那么问题来了,怎么界定对真实世界的还原呢?

  3. 再假设,胶片和数字对真实世界的还原度一样(只是侧重点不同),那么电影呈现的“真实”是什么?

  4. 撇开 nostalgia blah blah blah, 形式对内容的塑造,呈现,以及将来可能存在的影响到底是什么?胶片就只是给人一种更传统踏实的态度?数字就只是轻便,低成本,高效,未来的代名词?

  5. 要是豆瓣或 IMDB 或其它网站能把纪录片里提到的电影做个 index 就好了。

  《阴阳相成》影评(十):让我受益匪浅的一部佳作,了解一部电影背后的工作

  之前总在导演影片列表里看到这部作品,但是一直没在意,今天看了之后真的感叹为什么没早点看!让我受益匪浅,它就是讲了拍摄、剪辑、调色等的技术从胶片到逐渐数字化的过程和技术数字化给影视行业带来的巨大影响和众多电影从业者对快速发展的种种态度与看法。 片中基努里维斯是采访者,他基本拜访了圈内最有影响力的人们,包括导演、摄影师、剪辑师、调色师、摄影机厂商,很多人都是具有革命性的代表人物,有卡梅隆、马丁斯科塞斯、大卫芬奇、大卫林奇、沃卓斯基姐妹、拉斯冯提尔、乔治卢卡斯……太多了。 看完之后不仅了解到了影视行业几十年来的技术发展,还了解到了这些大导演的私下的人格特质、制作电影的理念和对待这个行业的态度,真的蛮有意思的,其中诺兰属于坚持胶片的一派,尽管所有人最后都认同数字替代胶片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了,诺兰还是不为所动……他可能真会成为最后一个使用胶片的导演了,其中的悲喜也只有身处这场变革中的人才最清楚吧。里面还有很多有趣的点,真的是一部很有纪念意义的纪录片,虽然只有九十来分钟但是信息量却非常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