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创新版)的读后感大全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创新版)》是一本由苏杰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9.00元,页数:2020-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创新版)》读后感(一):《人人3》读书笔记
很早看过苏杰老师的人人1,看着这本书入行。现在在老师的人人3下,重新补全了从0-1创新产品的整体流程,系统梳理了产品创新步骤,如何做案头研究过滤到不靠谱的点子(用心听,不照做/双钻模型),如何低成本验证产品可行性(老师提供了多达7种方法666,点赞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创新版)》读后感(二):产品创新思维
这本书不仅带领走完产品设计流程的,更重要的是丰富了产品创新的视角和拓宽了思维方式,不仅有硬核干货知识,还有丰富的案例辅证,就像是我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拍脑门想了一个方法解决了问题,老师在旁帮助我分析理清了思路、需要注意的细节以及如何验证。一样是低沉本创新,但是苏老师的这本书更专业。
分享几点印象比较深的内容:
1.开篇案例-千岛湖啤酒:从酿酒核心竞争力提升,到场景化的细分,再到服务升级的IP打造,再到个性化价值的延伸,看到了从“酿酒”到“酿造快乐生活”的升华,使人充满憧憬(“酒后驾车”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创新版)》读后感(三):《人人都是产品经理3 创新版》小结
今天我分享的这本书叫《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3 创新版》,副标题是“低成本的创新方式”。作者是苏杰。 这本书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系列图书的第三本,带领关注的是无数公司设置“产品经理”这个岗位要解决的问题——产品创新。 所谓产品创新,其实就是通过改善现有产品或者创造新产品来进一步满足用户需求、开辟新的市场。 针对产品创新过程中的各个关键问题,作者基于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创新实践案例,总结了一套应对多变时代的低成本创新方法——5MVVP,其中包含了案头研究、原型设计、产品开发、运营推广、复制组合五个阶段中的五轮冲刺,能帮助产品工作者有效地想清楚、做出来、推出去,打造“爆款”新品,构建产品矩阵。苏杰老师的这本新书是在 今年10 月份才出版发售的,作为第一批读者,我将带你简单介绍下本书的 5MVVP 模型中对我最受益的三个部分:案头研究、原型设计、产品开发。点击链接,进行阅读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3 创新版》小结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创新版)》读后感(四):岗位终有消融的一天,创新才是永恒的追求!
随着行业的发展,整个大环境的变化,各种岗位都会有消失的那一天。但是作为背后本质的是产品创新,是公司永恒不变的追求。我并不是做产品经理,但从事产品相关的运营工作多年,可以说在2019-2020年内,让我读到产品和运营相关书籍中,最让我兴奋的就是苏杰的新书——《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创新版),诚如苏杰所言,作为“咨询顾问”,他更像是一个穿越者,可以从不同的时空视角去看这个世界。
这是一本兼顾大局观和实操性的书,实操不会像课程那样深入,但却是能启发人的思维,对于产品每个阶段应该做的事情,以及如何做好,作者不是天马行空的“民科”,不是单纯的经验主义,更有理性主义的一面。书中汇聚了多个跨界的模型,从设计领域到实体产品服务,国内外很多优秀理论创新者和实践者的思想精华融汇贯通的在本书的多个章节呈现,让本书更具有科学性,更有跨时空的穿透力,不仅仅针对互联网产品有帮助,对于广义上的所有产品都会有所裨益。
除了书中内容之外,本书引发我共鸣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1.0版是我的产品思维和运营思维的启蒙老师,早在2015年初,读完1.0版后,我萌生了来北京工作想法,转行做起与专业毫不相干的岗位,此后的人生也发生了很大转变。时隔5年,我看到3.0版本上市,并且书中的诸多提法,与我日常思考有很大一致性,庆幸至极。与畅销书相比我更喜欢常销书,希望苏杰能生产更多这类书籍,不怕慢,厚积薄发,起码这本书,足够让我兴奋啦!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创新版)8.8苏杰 / 2020 / 电子工业出版社《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创新版)》读后感(五):读了苏杰老师新《人人》的一些想法
应出版社编辑老师写的书评,按每天30-50页的进程,算比较仔细的读完了这本苏杰老师的新书。
从产品经理的定义上来说,确实每个人都可以是产品经理,而且不仅是互联网产品的产品经理,每个岗位都可以用产品方法论来分析和优化迭代,销售、人力、财务等岗位上的成长和发展莫不如是。更大的角度上来说,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产品经理,做好人生这一个大产品。
当年苏杰老师在业界知名,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第一版。在当时那个年代,产品经理的定位、概念、职责、价值还众说纷纭的时候,这本书是很多应届同学的启蒙书。犹记得当年来面试的同学,大多说读过这本书,然后觉得自己很符合产品经理的岗位要求,所以要来应聘。可能苏杰老师写这本书时的级别已经比较高了,我当年翻过这本书,这本书写的产品相关的内容,包含了产品设计的方方面面,但是每一块都不够深入,不大适合刚毕业的或者1-2年的产品同学学习,只适合当作一个方向和终点参考,看看3年后的自己要干哪些事。
一方面,由于PM的岗位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任职要求(同时薪资不错+“经理”的title),这本书写的都说软素质的要求,导致很多同学看了这本书之后,都觉得自己也可以做产品。另一方面,当年市场上的互联网产品大多处于早期,在交互和使用体验上不如意的地方比较多,初入行的同学看了之后也比较容易指出各种问题,更加觉得自己适合这个岗位。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初入行的同学眼高手低,在前两年做基础功能的阶段,容易心态出问题,导致动作变形。当年某位老板开玩笑的说读过《人人》就来应聘的同学我们都不要。
隔了多年之后,再看苏杰老师的新书,依然是广度完整,深度不足,所以我依然保持了对于《人人》第一版的评价:
1、对于刚毕业的或者1-2年的产品同学,只适合当作一个方向和终点参考,看看3年后的自己要干哪些事,看看这是不是自己想干的事情,真正有热情投入的事情。
2、更适合3-5年的产品同学,这本书是一本新产品调研和设计的wiki,包含的项目和内容比较完整。可以在某一产品设计阶段查漏补缺,根据某个模块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看看漏了哪一块。做产品最怕的是“我不知道我哪些不知道”,有这样一本完整的参考书,会比较合适。
举一些深度不足的例子吧,产品设计是一个结果导向的工作,但是在最重要的“指标设计”中的那一章,写的还是宽泛,对于“虚荣指标”和“北极星指标”的解释和分析不够,对于产品新人入门会造成理解困难。
另外书中的举例,一个通用的问题是只有“做了什么”,没有“达到了什么结果”,比如书中提到了豆瓣发展出豆瓣电影等app,但是不提供豆瓣电影app的使用人数和使用情况,无法得知发展这个app是不是达到了当初的目的;还举了知乎在后期通过物质奖励激发大家贡献内容的例子,实际情况是知乎目前还是受困于内容质量,无法证明这个方式可以解决问题,反而可以考虑研究下Quora如何保持社区活跃度和质量。
PS:对于产品新人,推荐《结网》作为第一本入门书。
PS2:书中可能有一些需要讨论的地方,比如当年淘宝“招财进宝”下线,书中描述的原因是商家反对,团队想做成大家都参与决策的生态。更可能的原因是05年线上占比还不够高,淘宝对于商家的掌控力和影响力不够,过几年推出直通车之类的收费工具,再也没有人敢反对。
还有书中说dropbox当年做测试的时候,看youtube播放数据。实际播放数据只是一个简介参考,更重要的自己做了个网站看有多少人点了“我要这个”按钮来帮助判断。(这个时间有点久远了,不是很确定)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创新版)》读后感(六):润物细无声-读《人人都是产品经理3》感悟
这是一本读起来很舒服很耐用的一本书,就像是一个有经验的老手在看你工作,看到你卡壳的时候,过来指点几下,三言两语间就把事情来龙去脉说的清清楚楚,问题迎刃而解,你恍然大悟,连赞牛bi.
本书是人人系列的第四本,也是我读过的第三本,一开始入行做产品经理,期待、兴奋又茫然,看啥都觉得说的对说的好,看完人人1和人人2做产品的思路清楚了不少。到目前为止已经做产品经理5年了,看到人人3的时候,还是会发现自己思维上的漏洞,感谢苏杰老师的这本新书,把自己的从业经验和心得感悟无私分享,助我提升产品能力。
书的内容就不细说了,说几个我认为的亮点吧
1.本书是按照产品开发的全流程来写的,比一般的产品书籍不同,因为苏老师做过创投孵化器相关的工作,书里第七章介绍了投资人是怎么看产品的,对于我这样有创业想法但没做过投资的产品经理来说,大大的开拓了眼界。
2.产品从无到有的方法框架(5MVVP),也产品从0-1-N过五关斩六将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去验证,找真实用户去验证。paperwork阶段重点验证需求的本书,是不是一个真是问题,有多少人有这样的问题,之前怎么解决的,是否愿意付费等等,这是一个很考验功力的问题,越高阶的产品经理越需要这样的能力。prototype阶段要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案是不是对的,用户是不是理解这个方案。product是验证用户是不是愿意使用产品,愿不愿意付出精力。promotion是现在大火的用户增长,portfolio是产品矩阵,对应产品中台,个人认为字节在这个环节做的不错。
3.案头研究环节提到了“我的竞争对手是谁”最糟糕的答案就是-我没有竞争对手,我犯过这样的错误(捂脸)之前倒腾过一个商家推广类产品,投资人问你的竞争对手是谁,我特么说没有竞争对手,现在回想来看,是我把竞争对手理解的太狭窄了,没有直接竞争对手,不代表商家会用你的竞争产品(替代成本高,信任不足),现在回想一下,创业这条路上要补的课还有很多,下一环节的点子过滤器也很意思,又是画面感很强的一章
4.好产品是从有用-好用-爱用,个体价值-个体黏性-群体黏性-生态黏性;都提到了群体黏性(一群人爱用),群体黏性的显著特征就是亚文化,很有意思,比如米粉/谢邀/亲/三连等等,是一个产品被用户爱用,且吸引到足够用户后自然反应。
5.最后说一下本书我觉得感悟最深的一句话,是272页关于产品经理价值观的一句话: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这句话击中了我。让我一下子把产品经理的职责和境界想通了。
看山是山-入行之初,精力尚浅,看什么都觉得有道理,都是牛逼的,这时候看什么都是山,往往处在愚昧之巅,U型的左侧,往往是看见才相信;
看山不是山-这时候往往有些经验,对产品的了解更深入,已经可以看到B端产品/c端产品/后台产品、增持产品/策略产品/功能产品/数据产品、会员制、广告等等等,繁杂琐碎,乱花渐欲迷人眼,这时候觉得自己能力不够、功力尚浅,慢慢往绝望之谷滑去,深入事情的本质,看见的也会怀疑,有点手忙脚乱;
看山还是山-就是书中这句话,一切都是以用户价值为依归,又回到了核心点,坚持什么样的用户价值观,就会看到什么样的用户需求,做出什么样的产品,也就是所谓的菩萨畏因,凡人畏果的核心。这是U型的右端,从本质延伸出来创造的未来,算是开悟之坡。虽然表面和一开始看起来差别不大,实质千差万别。还是去做自己喜欢的行业的产品经理吧,做的快乐也更容易形成提升飞轮。
最后感谢苏老师的这本书,无私的把自己多年产品工作/创新教练/投资人的经验分享出来,立体化了产品经理工作的全貌!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创新版)》读后感(七):做产品,而不仅仅是做产品经理——读人人3有感
一句话来说,人人3(创新版)提供的是一条产品创新的路线图和一个工具箱的作用。让我知道,如果我从0到1需要做出一个产品的时候,需要怎么来完成,应该思考哪些问题,能用到哪些工具。
1。 核心理论框架:5MVVP
书中苏杰老师自己发展的创新产品方法论,即5MVVP。MVV是 Minimum Viable Valuable 的缩写,既要求可行性(Viable),也要求有价值(Valuable)。5P则分别对应 Paperwork(案头研究),Prototype(原型设计),Product(产品开发),Promotion(运营推广),Portfolio(复制组合)五个概念。最接近一般情况下产品经理认知的最小可行产品(MVP)是这个方法论框架里的第三层,即产品开发。第四层运营推广和第五层复制组合,都是站在更高更远的视角来反思产品经理这个角色了。
5MVVP框架就第三层而言,我比较受启发的是,如何评价一款好产品和产品迭代的逻辑。
2。以书本身来看产品
从某种角度上讲,这个系列的书就是一个不断迭代的产品哪。从开始的周报思考,到博客系列文章,再到系统成册,过程中有“用户”的参与,也有“企业”的案例。甚至书本身还在不断发展,可以继续在公众号或课程中了解最新的进展。这和传统的书籍感觉不大一样。从10年第一本《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到现在,10年过去了。蛮佩服苏杰老师3-4年出一本书的节奏,也佩服他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把理论深化的节奏。
我把产品定义为“解决某个问题的东西”。如果要用最简单的方式描述一个产品,我会抓住四点:目标用户是谁、需求场景是什么、产品概念是什么,以及竞争优势在哪里。以书为例的确,就像书中苏杰老师所说,只要你能够(1)发现问题并描述清楚,(2)转化为需求进而转化为任务,(3)争取到支持,发动一批人,将这个任务完成,(4)并持续不断以主人翁的心态去跟踪、维护这个产物。那么,你就是自己的产品经理了。
---
说个题外话,书中最喜欢的案例是千岛湖啤酒。书中提到的,精酿啤酒恰恰需要小生产线这一点让千岛湖啤酒尝试出定制款啤酒。并且,千岛湖啤酒尝试从“酿酒”升级到“酿造快乐生活”的尝试中,有一点是打造了千岛湖啤酒小镇,在小镇中,可以“合法酒驾”,喝瓶啤酒,再和小伙伴一起开开卡丁车,这点的确蛮有吸引力,哈哈,读到此,就让我很想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尝试一下。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创新版)》读后感(八):VUCA时代的5MVVP方法论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创新版)》书评
21世纪已经迈入了第21个年头,当今的世界信息发达,迭代迅速,一切都在向前看,也在向钱看。我们每个人存活于世,便免不了要承担某种社会角色来为社会创造价值,也为自己创造收入。在一个人人都需要创新思变的时代,“产品经理”成了越来越多的组织不可或缺的角色。狭义的产品经理是某一个产品的负责人,而在苏杰老师看来,产品经理可以是指一类人,即他们“做事的思路与方法可以解决很多实际的生活问题”,于是便有了泛产品经理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因为我们每个人至少都要解决自身遇到的许多问题。本书正是从这一思维切入,以“产品创新”这个公司永恒不变的追求为主题,来阐述作者基于自身的经验与实践提炼的一套方法论,期望以此启发读者,让读过此书的人能在工作方法和思维模式上有所受益。
全书的主题很明确,我们身处于一个VUCA的时代(V即Volatility(易变性),U即Uncertainty(不确定性),C即Complexity(复杂性),A即Ambiguity(模糊性)),任何产品创新的过程,本质上都是有规律可寻的,而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作者将其总结为5MVVP的框架。如同建造高楼大厦的时候需要搭脚手架一般,产品这座大厦的通用脚手架便是5MVVP框架。5MVVP,5即5个阶段,Paperwork→Prototype→Product→Promotion→Portfolio(案头研究→原型设计→产品开发→运营推广→复制组合),M即Minimum(最小),VV即Viable(可行)和Valuable(有价值)。大的框架搭起来后,剩下的便是拆分和细讲了,本书余下的每个章节便是对每个P的具体阐述。
首先是Paperwork(案头研究)。一个产品要不要做,要如何创新,第一个环节是“想清楚”。任何产品,其最终使用者都是用户,而非公司的老板、研发或者产品经理,因此“想清楚”实际上是一个“走出去”的过程,这里面既包含着需求的采集,也包含着对用户的理解,同时还需要进行竞品分析与点子过滤。在这一节中,作者的方法论确实让人收获较大,尤其关于如何理解用户,两种思维模式的交互和四个关键词的转换提炼得非常到位。通过广度优先的发散思维来收集用户故事,识别用户生态;通过深度优先的收敛思维来勾画用户画像,模拟用户旅程。如果真的能按照以上的方法论去践行,相信案头研究一定能有一个好的结果。此外,对于用户真正需求的理解,这里提出了三重境界,即从观点与行为上升到目标与动机,再上升到人性与心智,可谓是一语中的;而关于竞品分析的正确做法,作者否定了常见的(或许也是大多数产品新人都在用的)“参数对比表”形式,提出了用“问题”和“方案”两个指标的异同来界定竞品生态组成的方法,并辅以案例佐证,的确让人受益匪浅。
“想清楚”的阶段完成之后,便进入到“做出来”的阶段,这个阶段是从“问题”到“解决方案”的过渡,同时对应着两个P,即Prototype(原型设计)和Product(产品开发)。“用心听,不照做”是本环节中最核心的思想,福特造车解决的是用户想要一批更快的马的问题,产品经理在对待用户需求和所面临的问题时,也应该深度思考,解锁用户的终极需求而非仅仅停留在问题的表象上面。再进入到产品开发,一个产品不仅仅是个单独的产品,而是一个广义的产品服务系统,同时一个好的产品需要同时满足用户目标和公司目标。于用户而言,要依次让用户觉得有用、好用、爱用;于公司而言,要能赚钱、盈利、增长。
最后,当产品“做出来”之后,还面临着“推出去”和“可复制”。任何产品都有它自己的生命周期,而在不同的阶段,“推”的方法也是不同的,产品要和用户一起成长,而在产品运营推广的过程中,制定合理的成功指标非常重要,否则就无法形成一个正向的良性循环。当一个单一产品完成了它的使命进入到衰退期之时,如何持续增长,进行“二次创新”,让产品过渡到产品矩阵,让业务实现长青,这不仅仅是产品端的任务了,对于组织和团队的考验更大。在这一模块中,作者也简单聊了聊关于团队的话题,但客观而言这个话题太宏大了,只能蜻蜓点水适可而止。
以作者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做结尾吧!产品经理的价值观当是“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从这个角度而言,本书前半部分做的不错,后半部分多少有点跑得太快、铺的太大的感觉,于是似乎有点和“用户价值”不太契合了。
2021年1月2日于武汉 壹间·神龙公寓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创新版)》读后感(九):自序:从产品经理到产品创新
这是我的第四本书。我不是一个高产的写作者,很感谢各位亲朋好友的支持,让我坚持了下来,一篇一篇地写了十几年。写书一开始可能是为了名或利,到后来,一定是为了自我实现。写书是一种自我成长的方式,每隔三四年,把所思所想所得打个包,留作纪念。
2010 年的第一本书,叫《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关键词是“产品经理新人”,意在让新人们知道启程的每一步应该怎么走。
2013 年的第二本书,叫《淘宝十年产品事》,讲了很多淘宝网建立十年内的产品案例。虽然实战的学习效果最好,但通过借鉴别人的案例进行学习的效率最高。
2017 年的第三本书,叫《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2.0:写给泛产品经理》,关键词是“泛产品经理”,旨在将产品经理做产品时用到的产品思维带给更广泛的群体。
2020 年的第四本书,叫《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创新版):低成本的产品创新方法》,关键词是“产品创新”,我会试着把思维方式落地为做事方法,总结一套可落地实操的方法论,来帮助正在做产品创新的人或组织。
对“产品经理”这个岗位的理解和反思贯穿了我的职业生涯,也因此有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系列图书的出版。到了这一本,我意识到,其实“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名称不重要,怎么做好产品才重要。 “产品经理岗位”是针对业务问题的一种阶段性的、组织层面的解决方案。其实,任何岗位都是这样的。纵观历史,大多数岗位都会经历出现、流行、消亡这三个过程。因为组织目标在演化,所以要做的事情在演化、分工在演化、岗位名称在演化,这是客观规律。
而做产品的人都知道,比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要解决的问题。如果要解决的问题是“项目管理”,那么其中一种解决方案就叫“项目经理”。如果要解决的问题是“产品规划、需求分析、用户研究......”或者合在一起称之为“做产品”,那么它的一种解决方案就叫“产品经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有些“做产品”的职责可以由技术人员、运营人员,甚至某些新岗位来承担,这是非常好的现象,说明我们很可能找到了更合适的解决方案。只要将团队里的各种岗位拼起来,能够把“做产品”的事情全覆盖,就没有问题。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没有了产品经理岗位,反而意味着“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我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思维版)》里面提到一个观点——对“做产品”有热情,是有价值的,而对“做产品经理”有热情,可能会陷入对这个岗位的误解。 所以,岗位不重要,是否能解决问题才重要,这一点对任何工作都是一样的。多年来,我的工作围绕的关键词从“产品经理”到“产品思维”,再到“产品创新”,看似区别不大,但背后是认知的提升,是在一步步接近本质。
► 产品经理阶段:我自己在做产品经理这个岗位,也会服务产品经理同行,坚信“产品经理改变世界”。► 产品思维阶段:我意识到产品经理人群有限,提出了“泛产品经理”的概念,希望抽象出产品经理背后相对通用的思维方式,去影响更多的人。 ► 产品创新阶段:我认识到产品思维是方法,而产品创新是目的。从想到做,从思维方式具体到做事方法,才能更落地、更直接地促进改变。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系列图书的演变刚好也顺应了以上三个阶段。基于我自身的从业经历与反思,这个系列的图书才能有第四本。但我觉得对于广大读者而言,我更像是一名教练,而不是球星。球星凭借更多的是天赋异禀,普通人学不来,而教练凭借的是丰富的执教经历,也许能启发你全局性的思考。 我在阿里巴巴做过八年的产品经理,经手的产品有中小企业的管理软件、淘宝卖家的工具、淘宝的垂直市场、淘宝天猫会员体系/营销工具、大型活动、移动社区类产品等。同时,我也是阿里巴巴集团产品大学的负责人,集团内在线学习、知识管理平台的搭建者,还负责过阿里巴巴内部的创新孵化器。 离开阿里巴巴之后,我一直在做与创业创新相关的服务,是良仓孵化器的合伙创始人,良仓孵化器服务过数千家初创企业。我的另一个身份是产品创新独立顾问,服务过的客户有京东、字节跳动、华为、中国银联、平安集团、上海汽车,等等。
当然,凡事都有其局限性,我的这些工作也不例外。以上的这些工作经历是否会造成思维局限性,抑或只会形成一些无关好坏的特点,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对此,我的理解是,靠拼胆量、拍脑袋、碰运气的时代结束了,如今的球队,既要有天才型球星,也要有熟悉套路的教练。 就“咨询顾问”这一工作经历而言,我觉得我更像是一个穿越者,可以从不同的时空视角去看这个世界,更有大局观。过去几年,我给不同类型的公司讲过课,仅仅是讲课现场用投影时碰到的事情就很有意思。 有的公司,因为自己也卖电脑,所以不允许我用苹果的笔记本电脑。有的公司,培训教室接的视频设备还只有 VGA 接口,没有任何转接线。有的公司,随时可以提供 HDMI、DP、USB-C 等接口,甚至无线投屏。 这种差异,让我感受到了公司之间的不同,也许是“年龄”不同,也许是“文化”不同。
当“教练”心中有了一张全局地图之后,在碰到任意一支球队、任意一名球员的时候就可以告诉他们,他们现在在哪里,他们的未来有多少种可能性......但教练无法代替球员直接上场,这也许就是本书的局限性吧。
自序结束之前,依旧要感谢对此书出版有帮助的人们。 感谢多年来合作过的每个客户,有大型企业,如京东、字节跳动、华为、中国银联、平安集团、上海汽车等,也有创业公司,是他们让本书的案例更加丰满,也希望我的工作对他们有些许帮助。 感谢每个合作伙伴,包括但不限于蓝狮子、电子工业出版社、极客时间、得到、混沌大学等,在和他们进行有关“产品创新”主题的合作中,他们对内容的严格要求,让本书的原始素材增色不少。 感谢设计师周全和顾秀忠制作了全书的视觉引导图,是你们让本书图文并茂。 我还要感谢两位产品领域的前辈——梁宁老师、俞军老师,和他们的交流,总是可以让我发现自己认知的不足,他们是我的良师益友。 最后,我要感谢家人,特别是我的太太江咏梅和儿子苏禾。这本书原本没打算这么早出版,但因为 2020 年年初的疫情,让我们度过了几个月的宅家生活,体验了不一样的人生。我在修订编辑反馈的某些篇章时,苏禾小朋友就安静地坐在我腿上看他自己的动画片,想想也是一份有趣的回忆。 以上致谢,难免挂一漏万,如有遗漏,还请见谅。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创新版)》读后感(十):28张高清彩图,了解《人人3 创新版》讲了啥
和《人人2》一样,《人人3》和设计师朋友(周全 & 顾秀忠)一起合作,把书中内容可视化了一下。只不过这次更细,每一小节都有一张图,加上汇总图,一共28张视觉引导图,预览如下,供大家参考。
文末有下载方式。
—— 以上为全书概览图 ——
—— 以下为分节视觉引导图 ——
高清图可以下载,复制链接或者点击原文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3f-mzc6u9vb6aT25Xyt3nw
密码: 9vq5
关于《人人3 创新版》,各大网店已经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