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歌声不绝》经典观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歌声不绝》经典观后感有感

2021-02-02 04:43:3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歌声不绝》经典观后感有感

  《歌声不绝》是一部由泰伦斯·马力克执导,瑞恩·高斯林 / 鲁妮·玛拉 / 迈克尔·法斯宾德主演的一部剧情 / 音乐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歌声不绝》观后感(一):Song to Song,非常丧

  

谢谢所有反对者的教导,

但你们到底是多自大才会认为所有的不喜欢都是因为不懂?

  《歌声不绝》观后感(二):song to song 请原谅恶俗如我不能欣赏

  ong to song:冲着超豪华阵容,虽然影评和路人口碑双扑街,但仍让我小期待,但是俗人的我真的感受不到真谛

Rooney 和鲨鱼,Rooney 和司令,Rooney 和鲨鱼和司令,30分钟孕波登场,孕波和鲨鱼,Rooney回来找鲨鱼,Rooney和司令

  《歌声不绝》观后感(三):青春疼痛万物死

  当初yumbi在豆瓣音乐首发《万物死》时,一定想不到有一天自己的歌能被拍成电影。还是青春疼痛版的。

  不用找了,这歌已经被和谐了。可惜,那mv拍得多带劲啊。

  导演这几年可能被人下了降头。除此之外我不接受一切理由,只有这个能勉强维持他在我心中的形象。

  仔细想想,近年来唯一能在立意、阵容和形式主义上和此片一决高下的片,大概只能是,

  摆渡人吧。

  《歌声不绝》观后感(四):自成一派

  马利克导演对叙事和视听的坚持,真是有点走火入魔了。故事以音乐圈男女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探讨爱情对生命、生活的意义,探讨物质欲望与纯爱的冲突;大量人物旁白揭示心理,与行为形成现实与心理的冲突纠结;但看似逼格独特的形式,并不能掩盖爱情矛盾的俗套,何况本片对爱情和人生的探讨,并没有深刻、独到之处。影片的摄影很美,而且手持摄影捕捉人物细微的表情和动作很精准到位;马利克连演员表演都像是给个概念自由发挥了。也真是自成一派,服气。

  《歌声不绝》观后感(五):“我不想再看天上的鸟,因为你曾陪我一起看过”

  文/叶丹颖

  我想有所经历

  我告诉自己

  经历过总好过不曾经历

  我想要生活

  唱自己的歌

  ——《歌声不绝》

  《歌声不绝》观后感(六):好看的不叫电影,

  抛开生活,家长里短,柴米油盐,只是你和他,和他,和她,以及她,他。所有。赤裸相见的爱情,放纵激情,沉溺自我,自由,爱,追逐还有梦想。我们终其一生找寻自我,找一生所爱,何其艰难啊。空旷的夕阳,海水冰凉,天地之间,呼吸随大地起伏,狂野,控制,逃离,柔情,甜蜜,所有的体验化为你的血肉,重塑你。脱离原生家庭,去觅得底线,与肉体与精神的极限,还能突破多少。最后的最后,我还是回到你的身边,所谓越过重重人海,刻在脑海里的娇柔在那里重合了。只是你。嗯。只是你。爱情至上。对吗?

  无聊至极的电影,没有高潮,没有结局,没有剧情,可是我喜欢。

  《歌声不绝》观后感(七):65 LOOKS OF ROONEY MARA IN SONG TO SONG

  看电影的时候觉得麻辣的造型好多好美,坐火车无聊就一一截图下来了,可能有遗漏,讲真这个电影虽然乱七八糟不知道在搞啥但还是非常美的,star to star,最闪耀的就是麻辣和高司令啦!

  接下来慢慢欣赏美丽本人——ROONEY MARA

  《歌声不绝》观后感(八):意识流电影

  #看过《歌声不绝》# 我的评分:★★★ 围绕爱情的朝圣与救赎,用大而混沌的时间维度来切割对这意识的窥探,足以让马力克开创一个新的类型——意识流电影。随意而琐碎的场景变换,需要大量而多样的素材,怪不得会剪4年。变形的广角镜头几乎成了这基底,充分利用场景的自然功力让角色的喃喃自语变成这破碎时间流中的肌理。配乐同样作为神话一般的存在,就像耳边步步紧逼的圣歌,其无可阻挡的魅力成为辅助场景与故事的力量——这是一部可以听的电影。余晖下的停车场中的哭泣,床第间的束紧与挣扎,晕眩的倒立与瘫软也无法阻止生命不顾一切的消逝与回归。Go back to a simple life.

  《歌声不绝》观后感(九):歌声不绝,诗意不绝

  泰伦斯马利克对于影像的理解已臻化境,影片中特性各异却又似乎相同的角色仿佛成为了电影内容的一块背景,这种概念似乎可以追溯到安东尼奥尼,而非线性叙事,间断紊乱的话语又似乎有戈达尔的影子。 至于影片的内容似乎又有泰伦斯一贯的老生常谈之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与信仰的关系。只不过换了种形式而已。诗总归是诗,换成歌声也是一种形式,不论将故事概念拓展的多么大,都该考虑是否能避免含义模糊的事实。艾曼努尔卢贝兹基是为卓越的摄影师,他跟泰伦斯马利克简直是天生一对,影片中各个场景的构图布光以及氛围营造都展示了其对于导演意图的理解,这世上恐怕也没几个摄影师能做到如此了。

  《歌声不绝》观后感(十):杂乱的空虚

  不如圣杯骑士痛得透彻,鱼眼效果弱下去,宗教感也没有那么强了。法鲨的设定有点像是还在重复羞耻里的角色,对高司令依然欣赏无能,是鲁妮撑起了全片。

  这部的线比以往作品(生命之树,通往仙境,圣杯骑士)要多,但这并不意味着空虚的容量就成前作的倍数,因为每个个体的痛苦和迷乱都是不能量化相加的,呈现出一个人的就是呈现出他那一个世界的。

  真正的爱情里,安全与自由是永远无法同时获得的,马利克假装在问,我们该选择哪一边呢,最后该牺牲谁呢。只有互相远离,才能继续各自活下去。人们总是想生活得强烈一点,憎恨只能选择一种生活来过,选择了铺平生命的人看似是失去的,然而挣扎的人却又在某种到达之后意识到自己终究无力承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