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世界科学》读后感100字
《解码世界科学》是一本由[法]伊万·基利奥夫 / [法]莱亚·米尔桑著作,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68.00元,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解码世界科学》读后感(一):神奇浩瀚的科学世界
这本科普书非常特别,有点儿像百科全书和词典,涉及的棉非常广,基本上涵盖了大众科学的学科,书里从物理、化学、天文、数学、地理、医学……各个学科都有涉及,讲解也是深入浅出,小小的词条非常适合碎片化阅读。网络时代。到底是人操控机器,还是被无形的网络操作?大数据时代,没有人可以说科技与你无关。
《解码世界科学》读后感(二):科学没有编年史
科学没有捷径,没有百科,只有不断的挑战、质疑与证伪。人类科技是爆发式发展,用看编年史的态度去看科学的发展历程,会错过最重要的事件。科学源自欧洲,科幻生于欧洲。法国人的科学通史是什么样子,什么是曾经的世界强国看重的科学事件?作为一本断代史,经过筛选的文本,这本法国出版写的极简科学史,解码科学世界值得一读。
《解码世界科学》读后感(三):上帝掷骰子吗
人生海海,苍茫于世,不过追寻三个终极存在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从古至今,每个人都尝试在繁星点点的浩瀚宇宙中找寻自己的位置。或仰望星空,或深潜海底。不竭地探究,无穷地发问,又可曾片刻得到过答案。
上帝掷骰子吗?
也许是,也许不。作为肉体俗胎,最智慧的莫过于保持沉默,缄默自在,静默追寻。
你可以发问,但永远不要去指导上帝这个老头如何去做。
毕竟“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不是吗?
量子力学中,两枚单独存在的粒子,短暂交互作用后立时分开,之后不论相距多远,仍旧维持着点点滴滴的关联。
科学家们称之为“量子纠缠”。
那么人与人之间呢,有无这种神秘莫测的“纠缠”?我们总想证明灵魂脱离于肉体的高贵存在,灵魂学研究者将附着于人类身体的物质称为“灵魂素粒子”。
如若此附着粒子是为物质,则皆有恒定的重量。
浪漫主义者告诉我们,灵魂净重21克,如果你深爱一个人,死后体重就变会减轻21克,这部分便是世界上最纯洁的爱。
科学原不是冷冰冰的,科学本无意义,是读它的人赋予了其意义。
就如,历史也不属于时间,时间丈量历史,却无从定义历史。
翻开《解码世界科学》,这份科学的严谨厚重与深邃浪漫,我读了,您随意。
《解码世界科学》读后感(四):与书中的名词解释对应的科幻电影盘点。
人类起源:《超体》,《2001太空漫游》。
巨型病毒:指体型巨大且含有大量遗传物质的病毒。《12只猴子》,《新人猿星球》。
盖亚假说:也被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假说”,地球或许是活的,就像海贼王里佐乌岛一样,是大象的背。《阿凡达》,《银河护卫队2》。
宇宙大爆炸:并不是指宇宙真的爆炸了,而是说宇宙的膨胀。《流浪地球》,《湮灭》,《太阳浩劫》。
多元宇宙: 宇宙是多个宇宙的集合。《终结者》系列,《恐怖游轮》,《复仇者联盟》,漫威世界就有多个平行宇宙(多个超级英雄可以存在于一个时空,在不同的宇宙间穿行),《蝴蝶效应》。
费米悖论 :宇宙中应该存在多种形式的生命,而这其中一定有一些已经拥有了足够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进行空间穿行。然而,他们现在都在哪儿呢? 《星际穿越》,《星际迷航8》,《2001太空漫游》,《超时空接触》。
虫洞效应:将黑洞看作时空穿越的通道,而非引力的牢狱。这种时空穿越的现象称之为“虫洞效应”。《星际穿越》,《星际迷航》,《蚁人》,《雷神》。
超人类主义:人类被改造后可以无限记忆、长久健康、全面知识、停止衰老(甚至是长生不死)、随心所欲地重塑身体、在电脑上修改大脑数据等等。《超体》,《银翼杀手》,《美队》,《毒液》,《我是传奇》。
克隆人:《双子杀手》,《逃出克隆岛》,《湮灭》。
机器人:《我 机器人》,《银翼杀手》,《机械姬》,《AI》。
量子计算机:《黑客帝国》、《人工智能》。
随时补充。
《解码世界科学》读后感(五):绚烂的世界
生命是如何起源的?
当我们对祖先和远古历史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时,人类起源的真相却似乎越来越遥远。这是无止境的研究,答案会不断被新的问题所替代(如果生命的起源在外太空,那它出现在何处?又是如何出现的?)。
追寻人类的起源也就愈发需要刨根究底,相比于拥有单一的“共同祖先”,科学真相似乎更加复杂和多样。这一追根溯源的过程也并不枯燥乏味,因为探寻我们从哪儿来,其意义等同于探寻人类如何归去,否则在这个盲目消耗资源的时代,人类终会亲手摧毁自己赖以生存的摇篮。
我们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吗?
我们宇宙中的“邻居”是否曾访问过地球?自从1947年美国飞行员肯尼思·阿诺德首次报告不明飞行物以来,到现在已经有数千起目击报告。尽管大多数目击报告最后都被证明是假消息,但仍有一部分事件始终未有令人信服的解释。
随着射电望远镜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捕捉来自遥远宇宙中的信号。这样的技术发展也引起了人们对于收到来自外星智慧生物的信息的愿望。
现实与科幻交织的21 世纪
每个人都在科学、技术和经济进步中留下了印记。几十年来的飞行汽车梦想将会如何?我们将走向何种理想世界?我们会变成超人吗?多种思潮纷纷涌现:怀旧的复古未来主义者希望重返蒸汽时代,于是诞生了蒸汽朋克;超人类主义者则幻想出一个高科技的世界,人类和机器人最终合二为一。某些思潮运动则居于两者之间,如利用最新科技(3D 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等)促进居民互助及分享知识的“创客”(Makers)。
这些,你都可以在《解码世界科学》中找到答案。
《解码世界科学》读后感(六):拉鲁斯的法式智慧
近几年基础科学的研究停滞不前,物理学陷入了瓶颈,引发人类对未来的恐慌。国内基础科学研究力量更是薄弱,制造业、军事、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都需要有强大科研能力支撑。如何培育科研有生力量,让每一代孩子热爱科学呢?
首先,要从小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
兴趣来自好奇。这本《解码世界科学》,每页都是一个独立的主题,分门别类地列举了各个领域的科学趣闻、有趣的小故事,加上充满了艺术感的配图,每个主题都有高清科学图片、地球写实照片和充满神秘感的古代符号,有些主题还配有世界名画。不同风格的配图拼贴在一起,如同一场头脑风暴,激发了孩子的无尽想象。
书中的解说,带有独特的幽默感和哲思,时不时提起一些有趣的名人轶事:
在“牛顿也炼金!”的小故事中,揭示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在结束了对万有引力的研究后,一直投身炼金术中,试图寻找贤者之石。
人体最强大的肌肉是哪块肌肉?你绝对想不到是臀大肌和咬肌!
不同物种的染色体数量不同,人类和橄榄树的染色体一样,都是46个,猫有38个,犬类78个,青霉属真菌4个,桑树308个!
达尔文的进化论,推理出人类也是由动物进化而来,与宗教教义“人类是万物灵长”的观点完全相悖,引起了人类认知的巨变。
每个主题都天马行空,将科学与美术、音乐、历史、地理、心理学和社会变迁等相关概念相关联,词汇量和知识点惊人,如同银河群星,构筑起孩子对世界的点滴影像。超出一般认知的神反转所带来的冲击力,让人起初感到震撼,而后重建认知,耳目一新。
DK的百科全书,带着英式的冷峻和严肃,科学性强,而娱乐性不足,配图生硬单一,而拉鲁斯的百科全书,总有一股法国人特有的浪漫气质,有趣丰富灵活且艺术。
相对而言,我个人更喜欢拉鲁斯的这本科普书籍。
《解码世界科学》读后感(七):NASA的浪漫文案&解码世界科学的科普
“看到那些明亮的光了吗?那些都是垂死的星星。”
当太阳耗尽其所有的燃料——氢,它就会变成红巨星。这是内部产生的氦发生核聚变的结果,并且该反应比氢的核聚变更剧烈。太阳先是膨胀到现在大小的3 倍,毁灭掉我们的星球后变成白矮星,随后开始降温,最后成为已死亡的黑矮星。
“对于某人来说,你就是宇宙的中心——就像小麦哲伦星云一样,你散发着整个宇宙的光芒,帮助他们找到方向。虽然你可能并没有意识到。”1924 年,美国天文学家爱德文·哈勃宣布太空中一些“模糊不清的东西”实际上是距离我们很远的星系。其中,著名的河外星系有:仙女星系、大麦哲伦星云、小麦哲伦星云、猎犬座河外星系等。
“你看这一片混乱的星系,就像一棵开花的樱花树。明亮的区域是恒星们的幼儿园。在那里,新的星星正在绽放。”大爆炸宇宙论是如今最被人广泛接受的、用于解释宇宙起源的模型。但在乔治·勒梅特于20 世纪20 年代发表宇宙大爆炸假说之后,这个理论模型得到大量补充、修正及讨论。
无论怎么说,我们都看着同一个月亮。”年轻的地球与另一个名叫忒伊亚(Theia)的“原行星”碰撞后形成月球。这个夭折的行星留下的碎屑在我们的星球周围打旋,最后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我们的天然卫星。这一灾难场景特别解释了地球和月球化学组成物质不同的原因。
“无论有多少相似和不同,每个星系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耀眼着。”如今,整个天空中有88 个星座,其中有48 个已经在《天文学大成》中由托勒密确定。1930 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这些星座确定下来。星座是用于绘制宇宙的参考点,并不是存在的实体,因为在我们看来很近的几颗星实际上相距十万八千里,甚至是几千光年!
《解码世界科学》读后感(八):当我们谈科学时,我们谈些什么
今年全球疫情爆发,全民外出的频率都少了很多,也谨慎了许多。在家待得时间变长了,也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陪陪家人,读读书。
人在独处的时候,特别容易思绪纷飞,甚至想着想着就可能上升到哲学问题。之前对科学无感的我,最近竟也对科学非常感兴趣,除了读一些科普读物之外,抖音上也关注了许多科学普及类账号,惊奇地发现很多科普大号粉丝都特别多,看来和我一样对探秘宇宙奥秘感兴趣的人不在少数。
我不禁好奇,科学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大家传统印象中的科学读物,可能还停留在小学科学课本上的知识,很严谨但并不是特别吸引人,读着便觉艰涩难懂,想要放弃。
想必很多人都曾购置过厚厚的百科全书,也许翻了几页便意兴阑珊,很难耐着性子去一个条目接着一个条目地去学习和阅读。枯燥的文字和难懂的词条无形中在我们追寻科学真理的道路上设置了一个大大的障碍。
现在科普概念变得很火,说明每个人心底都是有着探求真理的欲望,只苦于没有很好的途径去吸收理解。那么,当我们谈科学时,我们在谈些什么?
谈科学,我们在谈科学的过去。
科学发展的历史漫长而迂回,从史前到21世纪,经历了无数人的努力和探索,科学家们从个体、物种和全世界有生命体的层面去追溯生命的起源,一代又一代人不竭研究着我们居住的地球和浩渺的宇宙,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等各个学科都是凝结着无数伟大科学家的智慧的结晶。
谈科学,我们也谈科学的现在。
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为我们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网络、计算机、智能手机将全球各国互联互通,信息爆炸织成一张巨大的网,所有人都无法脱离科学技术而存在。现代医学让人们的寿命得到极大提升,但同时克隆问题也对医学人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拷问。大数据在带来巨大革命的同时,也让人们饱受信息暴露的烦恼。
谈科学,我们要谈科学的未来。
21世纪之后,科学技术将要迈向何处?未来的个人电脑会是量子计算机吗?5G时代将引领我们如何前行?在不久的将来,癌症可能被治愈吗?科幻是否会更多地变为现实?而我们又将如何面对科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拭目以待!
《解码世界科学》中独特的词条般的形式,甄选科学史上重要的科学事件和科学知识,更适合现代人碎片化的阅读方式,精简的文字配合精美图片,让科学变得不再难懂。探秘人类抗病毒和防疫史及细菌和病毒的微观世界,也获知许多看懂科幻电影必不可少的科学知识。
这本书很适合作为入门级的科普读物,让科学知识不再难以消化,让更多的人能来一起谈谈科学。
《解码世界科学》读后感(九):科学与科幻相携共生
科学听起来非常学术,让人肃然起敬、有距离感;而科幻则平添了几分不真实感,让人产生许多幻想和好奇。
我是非常喜欢看科幻电影的,从耗资巨大的硬科幻到浪漫的科幻爱情片,科幻电影里涵盖着人类对未知的恐惧和期待,也饱含着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科幻是科技在人脑中更高层次的投射。
而看懂科幻电影更是少不了必备科学知识的加持,要不然就只是跟着看了个热闹,品不出其中的门道。学习了科学知识,再去欣赏科幻电影便会“有如神助”,与朋友在一起也多了许多谈资。
作为科学小白的我,也只能说出几个常见的科学术语:量子力学、多维宇宙、克隆、黑洞……,但是要我说出这些专业术语都有什么样的含义,那可就太难为我了。
记得上学的时候,大家在宿舍里一起看《生活大爆炸》,被一帮高智商、低情商,甚至还有些奇奇怪怪的科学怪才吸引,Sheldon的人设更是有趣极了。有什么比纯智商的碾压更让人拜服的呢,当看着主人公们聊着天体物理学、量子力学、弦理论、薛定谔的猫等科学知识,仿佛我们自己也离科学更近了一些。
《生活大爆炸》更是掀起了一股科学热潮,里面甚至有霍金和其他现实中的科学家参演,其中还有一些是诺贝尔奖得主和知名科学家。Sheldon和小伙伴们都非常喜欢看的《星际迷航》《星球大战》电影,也是我们这些科幻迷超级爱看的科幻电影。
还想起小时候曾经看过的克隆电影,《逃出克隆岛》《第六日》都给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还有讲基因编辑的《侏罗纪公园》和《科学怪人》也是童年的噩梦。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摄影技术的发展,21世纪的科幻电影不仅有更炫目的科技,更有更宏大的场景,让观众们看得非常过瘾。卡梅隆导演的《阿凡达》,让全世界观众感受到了3D电影的奇幻魅力。《黑客帝国》中更是展示了有关大量计算机的知识和虚拟现实的技术,更像是一场人与人工智能的较量。
《盗梦空间》则涉及到了非欧空间、平行空间等科学知识,《蝴蝶效应》系列电影深刻剖析了蝴蝶效应可以引发多么严重的灾难,漫威宇宙里更是包含着多重平行宇宙。
这些科幻电影里的科学知识包罗万象、不一而足,我在读《解码世界科学》的时候就非常开心,因为能够从书中浅显、全面的讲解中很快了解到许多必备的科学知识,能帮我搞懂许多科幻片中的细节,这是非常令我开心的一件事情。
而且在读《解码世界科学》的时候,脑海里会不断闪现出看过的科幻电影,能有个连接和对照,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
科幻离不开科学,推荐这本《解码世界科学》,更好地了解科学,看懂科幻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