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世界科幻博览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世界科幻博览的读后感大全

2020-12-09 02:06: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世界科幻博览的读后感大全

  《世界科幻博览》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界科幻博览》读后感(一):埋好,立碑,继续前行

  这本书年初就没有了,整整出版了3年36期,我都收齐了,虽然07年的有些还没翻开过。

  这本来可以成为多么好的一本杂志,三年的进步是明显的,而缺陷也一直没有解决。

  在一个流通环节成本居高不下的社会,如何才能保证小众刊物的存活呢?

  《世界科幻博览》读后感(二):国内浏览世界科幻的最好参考杂志

  创刊时间不长,视野较广,汇集了国内、台港澳科幻界的大腕和名宿,应该说主办者的组织才能很强。同时聘请了国外科幻界的一些知名作家担任顾问,很让国内的科幻爱好者激动。

  目前以短篇为主,各国兼顾,甚至有印度和南斯拉夫的,也不能说就不好。开设雨果奖栏目,常有作家小介,这些都值得肯定。但读起来确实不过瘾,有影视、剧本等介绍,这种立体化的思路当可赞赏。

  国内设“活力派”,没看到几个特别刻苦和有志气的作者。

  《世界科幻博览》读后感(三):我早就预料到了这本短命的杂志

  我读过这本刊物的第一期。其实里面很多故事都出于这些书http://book.douban.com/series/133里,是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用过的翻译资料打造的一本翻译期刊,我马上就意识到要是哪天那些旧文都用完,这杂志大概也办不下去了。后来机缘巧合,我有段时间,天天坐车经过这家杂志社,然后某一天发现那个醒目的“世界科幻博览”的招牌不见了,才知道停刊了。

  《世界科幻博览》读后感(四):世界科幻博览07年8月号

  本期的《沙王》,是科幻世界曾经翻译过的,然而配合大刘的解读,却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原来通俗的作品中也可瞧出如此的门道,高手啊!

  王晋康的《杀人偿命》从原则上讲,算不上原创,要知道小说的创意基于国外国家的作品,即便老王说结局有所变化,然而本质上是由一个推导出另一个的。那么稿费老王是不是该分国外作者一半呢?

  保罗·迈尔科是我曾经关注的国外科幻作者,星河对其作品的评价相当正确,感情充沛,科幻元素不足乃至稀少。主要是一直受国内对科幻的界定的影响,其实很多国外科幻杂志上登载的作品都并非那么中国式“科幻”。推荐阅读《宇宙之墙》。

  来自太空的信息,确实老套,无甚新意。假如写成长篇,说不定还能在起点博得一席之地,估计会是篇科幻军事小说。

  异手,试图传递一种荒谬的效果,算是成功了吧。

  游民区,日本科幻,日本风格。地球人口增多,干啥都要读好多年的书,印象中去年《科幻世界》校园科幻里有一篇类似的作品,讲述一个外星人在地球顾客游说下到地球讨生活,结果被地球上的制度弄得异常狼狈,干任何职业都要一大摞证书,荒谬可笑程度并不比筒井康隆的差。

  《世界科幻博览》读后感(五):世界科幻博览07年10月号

  [乃鼎斋无机客]

  从页数上来说,本月的《世博》也是很值得的:除了正刊之外,还附送了一本78页的小册子。正刊先看来,简单地来说几句:

  迟卉说要写畅销书,说真的,很是吃惊,因为我认为她的文学创作特点不怎么具备畅销作家的气质,况且她也不算新人了,要写出一本breakout novel 的几率已是不怎么高了。来自深渊之地的钟声,写人类的悲剧, 给4分。

  独角兽棋局,大刘的赏析文章写得格外一般,在今年算是最平庸的一次了;科幻世界翻译的那个版本,是李克勤亲自动手,今回的这个版本与之比较差得甚远!

  危险的发明,印度科幻,写人性之丑恶

  完美陌生人,我读了之后也有一种挺难受的感觉,科技悲观论的作品

  生命的快乐:这篇小品文章非常有意思,建议大家都去读读,外星人留下时空隧道,人类畅行其中,突然有一天有一人在隧道中遇到灵异事件,最后虚惊一场,大家猜猜外星人的目的是啥?

  幻想的价值:俄罗斯科幻,无非是用科幻的载体歌颂人性的伟大,别说,这种歌颂还蛮有可信度。

  《世界科幻博览》读后感(六):《世界科幻博览》06.12期略评

  乃鼎斋无机客

  本期卷首语的主题词是“讲故事”,写得极为切题。诚然,科幻小说也是小说,是小说首先就得把故事讲好。一个讲得极好的故事,即便题材不那么新颖,还是有直击读者心灵的实力的。我心目中,本期最好的故事就是《征服者》了。

  在酷似世外桃源的米哈蒂拉星上,居住者们遵守着一套和谐的理念,即“要尊敬所有的生命,包括植物”。米哈蒂拉星人与自然为伴,不使用武力,也不以暴制暴,代表了作者罗德塞克心目中的文明社会的至高境界。读这篇小说,首先让我们沉思:人们该怎么约束自己的行为与欲望,发现自然中美好的东西;其二,故事拥有一个不错的结局,专制的菲茨帕特里克将军都被善意的米哈蒂拉星感化了。

  阅读《四十三个心大星王朝》,必须要配上韩松的评论文章。文中深刻地剖析了小说的深意,能帮助读者理解。在我看来,小说反映了一段文明的兴盛与衰亡的对比。

  《爱情灾难》:具有娱乐性的科幻小说该怎么写,本文提供了一个例证。在一个男女比例超级不平衡、男女比例达到1:100的星球上,嫉妒成性的女人们会疯狂到怎样的程度?在这样的设定下,小说情节变得合理了起来。

  《跟时光开了一个俗套的玩笑》:一篇时空旅行题材的小说,容易被误认为是国外作品;貌似刻画了宿命论的观点。

  《书屋·闪击英雄》:对一本科幻文学杂志上出现关于军事书籍的介绍,我感到特别诧异。杂志该刊登什么文章,还是要有所选择。

  《世界科幻博览》读后感(七):《世界科幻博览》07年6月号评

  /乃鼎斋无机客

  《世界科幻博览》真是不错,赠送一年杂志,首先套用星河套用巴斯德的那句名言:科幻文学也许是没有明确标准的,但作为一名科幻评论者,却应该具有自己的一贯的评判准则。

  我可能更喜欢故事性强一点的作品,而出于文学试验目的的作品不能说一律不好,但是假若没有很好的解读,隔着翻译的一层面纱,实在是难以窥透原作者的意图。

  《死鸟》,坦白说,我被吓退了,从作品的体裁上,就可以发现它颇具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风气,将多种材料组合到一块,有文字游戏的味道。还是读读大刘的解读文章算了。

  (3分)

  《艾森的礼物》:长铗的这篇小说,他自称“文字稚嫩”,但我觉得无论从情节构思,人物塑造,感情渲染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优秀作品的程度,甚至与《溥天之下》这篇更加带有作者的实验色彩的文章比起来,更加地能调动读者的情绪。即使这种调动有些老套,最后主人公的英雄之举还是能让我情绪产生波动。总之,是篇佳作。(5分)

  《裂谷》:当你读到最后,就会发现这篇作品并不算真正的科幻小说,而更多的是一个封闭的地方人与人相处的关系,外加一点阴谋论的东西。作品的环境是海底下的考察船,其实就好比茫茫太空里的一个空间站。在并无外力介入的环境里,如何塑造故事?本文是一种参考。(3分)

  《九条命》:《皮普与小精灵〉:我看得并不比星河老师更懂。(2分)

  《维加尔星上的机器人谋杀案》:它没有达到《美国制造》的高度,后者已经成为了一种标杆。星河的最后一句评价很吊人胃口:毕竟,即使是有机体系统也是可以对其进行程序编制的。(4分)

  《来火星的男人》:这篇小说构思极为有趣, 筒井康隆奉献了一篇很好的微型小说。(3分)

  《桌子》:这是恐怖故事么?(2分)

  《毒药的十二个传奇》:关于纳粹毒气室的介绍最震撼,果然让当事者发言是最有力的控诉手段。(3分)

  《全球九大奇迹背后的故事》(0分),估计每个人都能写,不对,我用错字了,该是每个人都能制造。

  《密码索隐〉:似曾相识的感觉重了一点。(3分)

  关于美术,文愉贵的介绍好实在,很好很好,继续努力。本期杂志的封面颜色搭配很合拍,很漂亮。

  《世界科幻博览》读后感(八):《世界科幻博览》07.9评刊

  ◎乃鼎齋無機客

  本期的《世界科幻博览》着实是很不错,为了看看《斗篷与棍棒》和大刘的评论也值了。

  《斗篷与棍棒》是一篇并不晦涩的经典,相反,文学技法成熟,选择角度恰好,令人读后回味良久。小说涉及了以下这个命题,假如有比人类强大得多的异族来侵略,在异族的眼里人类就是牲畜,相对他们的强大,我们的反抗毫无意义,那么人类到底是反抗还是不反抗?大刘给出的答案是依靠谋略,而罗恩·哈伯德的《地球杀场》里,人类幸存者确实是这么干的,而且还干得相当出色。而直面现实,大刘更是揭开了虚伪的“平等”的面纱:在各个物种大融合之前,“不同生命种族间的平等只能是美丽的空中楼阁,平等永远无法穿越物种和种族的鸿沟”。正如《斗篷与棍棒》里所显示的,人类对宠物之爱,也不过就是外星人们对“人类”牲畜的一点点额外开恩。我们的生存从始至终就是建立在别的物种的不幸的基础上的。(5分)

  大大的题目印在封面上的《聊为慰藉》,应该是本期《世界科幻博览》里最短的文章了吧,正如星河的评论里所述那样,故事的视点似乎还从来没有人运用过,年初的科幻世界上刊登过一篇也以图灵测试为主题的小说,不过篇幅要长得多了。《聊为慰藉》通篇的对话,直到最后三四句,读者才明白整幕对话背后的意思,请在那刻把自己与对话者融为一体,相信你那时的感受会我一样强烈。(5分)

  很奇怪星河为何没有提及《宇航员之妻》,它不是一篇合格的科幻,却是一篇超好的科学小说,或者说是现实小说。主角正逢年少,见到邻家的美女,少年春心大动,从接近到熟识,再自然地过渡到美女那从未露面的丈夫和少年心存的梦想。太空,是作品的关键词;乐观,依旧是小说的情绪。(5分)

  韩老师的两篇作品都不是很长,戏谑而发人深省。《提升威望的大爆炸》(4分)《嗨,不过是电影》(5分)[这篇作品竟然可以发表,很有趣 ]

  瑞典作者A.R.英夫的《神秘杀手》里阐述的概念真是和中国人传统上“以形补形”的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唉,不喜欢这个用脑子补脑子的概念。(3分)

  《外星蚊子》:去看星河的意见吧。(2分)

  《嫁给宇宙》:星河老师对这篇“文明的进步而回归自然”的作品并不喜欢,而我想随着文明的进步而注意到和自然和谐一体,去尝试着沉浸入自然,体味成为自然的一部分,未尝不是一个好主意。(4分)

  栏目:一律忽略不谈。

  《世界科幻博览》读后感(九):2007年1期世科短评

  两个短篇《十三美元》和《甲鱼孩子》,正如卷首语所说,同为日本科幻,却风格迥异,前者写出了美国科幻的色彩与逻辑,后者充分体现了日本科幻的另类与恐怖,足见译者功力深厚。

  《傍晚、清晨与黑夜》,一个冗长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并不出乎意料的结局。篇幅过长,可读性一般,虽然文章的开头曾经抓住我的兴趣,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兴趣也逐渐丧失,再加上并不出色的结局,对这篇比较失望。不过作者在一个独特的小世界中展示了些许的希望与美好,然而愿望是好的,事实却不是这么简单。杜伊—古德症患者带给我们对未来的恐惧与希望,也许我们将来要面对的情况比之更甚,但文中追求胜利的精神却是大多数人所缺失的,这也是本文少有的看点。

  《为了亨利•詹姆士》,短小的篇幅讲述了一个不错的故事,有创意。又一个机器来试图取代人类的故事,只不过这次换成了取代人来写小说,也许将来真有那么一天所有的作者都改行成为了机械师,这对于读者来说也许不是坏事,因为读者需要的就是好看的文章。

  《查利的天使》,记得以前读过这篇文章,具体在哪里和什么时间却不记得了。也许初次阅读时感觉过于深刻,再次阅读时反而丧失了新鲜感,好像欠缺些什么。一个典型的X档案型故事的生命力就在于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当神秘的面纱被提前揭开时,一切不再那么有趣。

  《魔鬼的头颅》,有些疯狂的想象力令人耳目一新,虽然结局都是老一套,但丝毫不影响代有创意的文章本身的精彩。文章很短,但却容纳了一个很现实的社会,在政治面前一切都那么弱不禁风,在充满了暗礁的历程中,也许只有自私一点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开阔的前院》,大刘已经很好地诠释了这里面的精神所在,不愧为经典啊,西马克带我们领略了绿色无比的田园派科幻,文章无时不刻地向我们展示美国西部的田园风光,在这种环境下和外星人交易,感觉真是不错呢~~假如大世界真的来到了我们面前,我们是否会像丹纳一样踏上大世界的土地,我们会不会也有道泽来陪伴一起探险,我们真的作好准备了吗?有些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但却遥不可及,这也正是科幻的魅力所在。也许在某一天清晨,我们打开房门时发现对面的世界不再是我们所熟悉的,我们究竟要欢呼还是要祈祷呢?大世界还是小世界,这是个问题。

  《奥秘与新知》栏目内容太丰富了,夹子弄得那个我个人比较喜欢,毕竟看见熟悉的东西了,现在夹子是左右开弓,潜力无限啊~~

  《世界科幻博览》读后感(十):評刊:《世界科幻博覽》06年11月號

  乃鼎齋無機客

  聽聞《世界科幻博覽》會對評刊者進行獎勵,自然是躍躍慾試。可惜上海之地雜誌極不易買到,知曉萬方數據庫中有pdf版的雜誌,就特意囬到學校,從教育網訪問萬方。卻哪知大學的萬方數據庫是鏡像的,最晚也隻有06年11月的《世界科幻博覽》雜誌,無奈下隻能作一落伍的評論。【我本該收到12月的樣刊,但卻處于某種原因而並無得到,要怪罪于中國郵政】

  很不湊巧,本期雨果獎欄目的文章的pdf文件打不開,隻看到韓鬆的評論。管中窺豹,由一斑而知全身,無機客覺得《林肯列車》是篇怨唸很重的作品,韓鬆說:“人民只是政治的玩物。可惜在今天,‘林肯列车’的故事仍在继续。”這句結尾語炤例怨唸挺重。政客的虛偽與歷史的不真實,大傢都心知肚明,可普羅大衆難道就是清白之人勒么?《瘋狂的主婦》裏,每個社區的居民大大小小都有自己的罪過,但如果時時把罪過掛在心頭,始終不是正道。

  彿傢雲:“放下屠刀,立地成彿。”《林肯列車》給讀者提供勒一種歷史的異類借讀,但希望各位讀者不要就此忘卻人生與歷史中的光明之處。

  《我再也不那么做了》是一篇不錯的俄羅斯科幻,外星貓寫的那首詩特別棒,當然屬于譯者李誌民老師的功勞勒。看得仔細勒,還是髮現勒一處錯別字:P8“你既残酷,有可爱”,“有”“又”之误。

  耿輝繙譯的《星星的海洋》是一篇冷酷的作品。這種冷酷是源于文本近乎真實的記錄。在太空探險中,無可避免髮生文中的這類的事故。宇航員孤立無援,活着等死,假如他(她)會畱下一本日記,想必就是文中的這般麵貌。讀《星星的海洋》,我閱讀的是一種情緒。

  羅伯特◎裏德的《忍無可忍》講述一個不斷返老還童、逃避法庭製裁的男孩的故事,點子雖然並不是獨此一傢,但能寫得像裏得這么繞有趣味的,還是少有的。當然,比文字更有意思的,是此文的插圖。粉嘟嘟的小孩,粉有趣。

  對于《一個不得不說的故事》,我首先不得不說它的錯別字:P21“手上相同的結婚戒子”,“戒指”“戒子”之誤。

  郭建中繙譯的《巧閤,還是上帝意誌?》取自阿西莫伕主編的《最佳科幻小小說一百篇》,特別要註意譯者郭建中教授在文后附錄上的短小介紹,記載相關的典故,對普通讀者領略故事的主旨起到很好的組益作用。

  長鋏的《百裏谿山莊》初讀上去,貌似普通,不過就是篇推理風格的科幻故事,又把福爾摩斯與華生拿來說事。但當我讀下去,卻髮現普通的外錶下有着一個絕妙的點子。我不想透露太多,妨礙勒大傢讀書的心情,但可以透露一點:長鋏對人類的做夢習性作齣一種有趣的解釋。

  對于雜誌上的另外自辦欄目,印象不是很深刻。特別是科幻影視和好萊塢電影的介紹,膚淺,非常的膚淺。建議還不如增開科幻奇幻讀書介紹的欄目,特別是要在書籍介紹的同時附上摘譯部分。

  其實比較于我唯一買到過的一本《世界科幻博覽》【05年第三期】相比,06年度的雜誌明顯有勒進步,至少頁數增長到80頁,性價比有勒提昇,建議雜誌社需要進一步開展營銷方麵的建設,並增進本身的內功,以國外最新的中短篇科幻為賣點,多多利用好網絡這個推銷的平臺,經營人氣,網絡好的作者與譯者。

  就我看來,05年《世界科幻博覽》在市麵上可以買到的,但由于當時雜誌在5員的售價下頁碼相對而言比較少,市場銷售不佳,導緻很多基層銷售點之后就不願進這本雜誌來賣,如何扭轉目前這種狀況,是《世界科幻博覽》要更上一層樓所要必須認真攷慮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