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青山入旧年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青山入旧年读后感锦集

2021-02-06 03:59: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青山入旧年读后感锦集

  《青山入旧年》是一本由安徙著作,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3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青山入旧年》读后感(一):记忆从未走远

  我是青山入旧年的第一批读者。彼时我和套老师经常相约在清水湾的图书馆学习,我苦恼于一段受伤的感情,她苦恼于统计学的课后作业。我们一起吐槽学校食堂的饭菜,一起在十点多回宿舍的路上拐去711……套老师在我心中就是小仙女,小小的身体里有太多的能量,既能顺利完成课业,又能熬夜写出几千上万字的约稿,让我这个在读博士生自惭形秽。我想是对写作的热爱给了她无限的动力。那时她跟我说,下一本书是关于我们90后成长的故事,她想把不同的家庭放在一个楼里,讲述那代人的成长记忆。我怀着期待点点头,在不久后收到了初稿……

  以上是我对青山入旧年构思和写作时期我与作者之间的一点回忆。如果说初读时的感受,更多的通过故事情节是唤起我对南方城市童年的回忆和共鸣,一样的动画片,电视剧,学校,老师,略有不同的风景和风俗习惯……儿时的记忆伴随着似曾相识的故事描述涌入脑海。而第二遍阅读,我更被细节的描述吸引,被其中细腻的情感打动。我常常惊叹于作者的记忆力,与之伴随的是一种敏感捕捉各种感受的共情能力。七八岁的孩子对成人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大人们以为他们什么都不懂,其实在孩子懵懂的心中有着更敏锐的感知能力。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黎黎、阿姝和小嘉言相似的小伙伴,不同的家庭背景,把她们带上不同的人生轨迹。而成长带给她们的感受,和从一件件小事中悟出的道理,大概是随着记忆的消逝,浸入各自骨髓中,成为了个体的一部分,会继续伴随她们走完剩下的人生路……

  《青山入旧年》读后感(二):妈妈小时候

  小说描写了一个叫黎黎的女孩的童年。我怀疑是作者的自传。

  在读这篇小说的时候,就像回到了我自己的小时候。虽然,我可能比作者大一点。里面有我看过的电视剧,比如《还珠格格》,也有我读高中时流行的歌星如周杰伦。

  黎黎的好朋友上的是钢琴兴趣班,家里有钢琴。我小的时候,家里有电子琴,可是没有上过兴趣班。爸爸妈妈为我买了学琴的录像带,类似现在的线上教学。我也没有考级的压力,只是随便学习一下。就算如此,如果父母规定我每天要练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琴,我也会觉得痛苦。

  最近,孩子长大了,也到了学琴的年龄。我带着孩子试听各种培训机构,有一个老师说:周杰伦小时候也是在这里学的。我就突然坚定了要学琴的信念,也不想去试听别家机构了。然而,突发疫情,所有线下机构都关门了。

  在《青山入旧年》里,也写到了非典。我当时在读高中,每天测量体温,却照样上学,不像新冠疫情那样严重到要停课。不同的是,当时我是高中的学生,现在我是高中的老师;当时我还是孩子,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孩子。

  相信孩子们应该很想知道妈妈小时候的故事,如果有一天孩子问起,那么你可以推荐他们读这本书。虽然内蒙古是北方的小城,但是生活在南方的孩子也有一些类似的生活经历。

  比起某些人,黎黎是不幸的。她的父母离婚了,妈妈离开她去南方赚钱,她只好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当然,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寄人篱下,她生活在姥姥家。也许,一开始妈妈结婚的时候,父母就是反对的。

  至于父母为什么离婚,作者没有交代。因为,当时的黎黎还小,她连什么是拖油瓶都不知道。大人不会告诉她这些事情。

  想起我小时候,父母也会吵架,有时候甚至说到离婚,但终于还是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因为和老人住在一起,所以了解了一些老人年轻时发生的故事。那是文革时期的事了,而我因为和爸妈住在一起,几乎对这段历史是空白的。

  还有少男少女之间朦胧的爱情。陈晨喜欢黎黎,但是黎黎的好朋友也喜欢陈晨。他们最后怎么样了呢?在这里,我就不剧透了。

  一些富含哲理的句子也是本书的一个特色。

  《青山入旧年》读后感(三):青山依旧 物是人非

  最近阅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做《青山入旧年》,看过这本书之后,心中有着些许的感慨,头脑中回忆,夹杂着想象都一股脑的奔涌出来,激荡在内心,陈年往事似乎在心底有着更加厚重的意义。一幕幕往事似乎更能填补内心的沟壑,似乎黑白的记忆比现实的色彩斑斓更打动内心。

  《青山入旧年》仅凭书的标题也足以勾起一幕幕往事的回忆,相信曾经的我们应该并不陌生于青山。童年的我们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虽然时代已经变迁,可是相对于今天的现代化进程还是有着巨大的区别。那个时候的孩子们更多的是生活在农村,乡镇比较多一些,对于乡土气息也有着更加浓厚的记忆,而朴实的人们,单调的生活也在记忆中更加深刻,古板的格调相对于现在的日新月异也更容易在头脑中扎根,也许是年少对于一切的好奇,总之孩童时代的记忆才更加深刻,也更加久远。

  看到书中主人公眼中的一切,似乎就是自己生活场景的一个复制,也许当时的人们生活的环境也都是如此一般。人们生活在新旧更替的年代,对于未来有着即定的想象,却有希望有着不一样的改变。望子成龙的愿望也是比以往更加强烈,这是一个充满了生机的年代,是人们看到了希望的年代,但是一切也都是那样的无奈,很多事情也都是不尽人意。

  书中的很多场景,虽然只是只言片语,却很形象的说明了一切,一切尽在其中,留给读者的有着更多的想象空间,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一切都是那么的亲切,也更加让人怀念。有的时候觉得虽然生活条件改善了,物质水平提高了,但是带给人们的快乐似乎并没有以前那么多,人们之间的情感似乎也更加淡薄了,交通便利了,可是内心的距离拉开了。而只有看到这样书籍的时候,心中那种久违的喜悦似乎正在逐渐的苏醒。

  这是一本很有时代感的作品,因此对于新生代来说,可能并没有太多的感触,似乎也不能理解体会其中的情感。但是这是一本很真实的作品,对于有生活经历的读者来说,才能体会到真谛。书中作者的语言朴实,也正是这份朴实才更加真实,才更具有时代特色,才能勾起往事一幕幕。

  《青山入旧年》的作者是安徙,作者生于内蒙古,现居北京。作者的这部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写的非常的真实,生动,从一个小孩的角度来观察,发现。那份单纯朴实也与那个时代相互辉映,更加突出了主题,确实是非常的精彩,很喜欢。

  《青山入旧年》读后感(四):回忆点滴入心间

  

自从看过了吉卜力动画电影《回忆中的玛妮》之后,就对那种小时候因故突然搬去另外一个地方生活的题材很感兴趣,离开旧的家,来到一个未知的地方,遇见新的朋友,甚至还会遇到神奇的事情。虽然本书没有奇幻的情节,但是,在黎黎的眼中,在小时候她的眼中,这是一定是一段难忘的“奇幻”经历。

故事是这样拉开的序幕,八月的一个午后,即将上小学的黎黎跟着妈妈搬进了红砖楼里的姥姥家,这里就是她以后的新家。在这栋青山脚下的老房子里,有着形形色色的邻居们,黎黎观察着他们的生活,也一点点融入青山脚下的生活,他与小嘉言、阿姝、宝音、陈晨也共同书写了自己的独家记忆,笑的、哭的、铭记于心的。

在这里她不孤单,虽然也会有悲伤的因素存在,也都是生活与成长的点缀。不过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有过担忧,毕竟黎黎虽然是小孩子,可是又是那么地敏感与早熟,她执拗地想停留在过去,却也不得不像大人一样学着适应漫长岁月里的一次次道别,真实又残忍。好在,长大后,一切的一切都化作青山入旧年的回忆。“人人都有自己的坚守与无力,被时间与世事冲刷得聚散无常”,但,时间终会给我们以回音,记忆会陪你度过漫长岁月。其实,我好希望宫崎骏大师可以把这本书拍成动画电影,画面感太强了,我都能想象到其中的色彩、线条与大片大片的光晕。

这个故事初读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开始融化的冰,虽然初融,但是仍旧冰冷,小心翼翼。读了进去,就像一个梦开始绽放,梦中是和煦的阳光,还有蓝天与漫天飞舞的彩虹色的气泡,偶有雷电下雨,但是那种老照片一般的氛围着实动人。没有谁的童年是一帆风顺,很多大人并不一定都是好的大人,人类是善恶共存体,但是这个世界并不冰冷,世界依旧有爱。

笔者读完这本书后,一点都不认为这是个虚构的故事,我觉得,这个故事一定在世界上曾经或正在上演着,奇妙又平凡。看简介中有一句话,真的很打动我:人太容易遗忘,不如跟着黎黎,去青山脚下再成长一次吧!说得真好。

ps.推荐一边听着Priscilla Ahn的《Fine On The Outside》(《回忆中的玛妮》的主题曲)一边看这本书,很有feel~

  《青山入旧年》读后感(五):山高路远,江湖再见

  黎黎睁开眼睛,透过老房子的窗户看着天上零落的星辰与孤寂的月,她最近新学了一句诗,“日落西山头”,可是太阳从不是落下去的,是夜晚伴随着寂寞一同翻涌着漫了上来,太阳恒常如新,变化的只是黑暗而已。黎黎在床上,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孤独。

所有的小孩在小时候应当都是无忧无虑轻松快活的吧——每当我们回看的时候,都会觉得小时候怎么那么少的烦恼,什么也不担心,我猜这是因为那个时候的烦恼在后来的我们眼里都只不过是丁点大小,个更多的原因在于,那个时候我们没什么想法也没有那么多记忆。但有了记忆之后,七八岁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明白世界运行的规则了,会看人脸色下菜,能有意识地选择自己的好恶。甚至在某一个瞬间,我们突然就理解了什么叫孤独,知道大人的世界的复杂,从此以后就再也做不回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孩,获得长久单纯的快乐了。

钱卓这个小姑娘,虽然只是这个大画卷里的小小一角,却给了我很深的印象。

一开始也是很美好的家庭吧,后来父母闹离婚,爸爸盗窃入狱出狱后难挨压力自杀,妈妈在粉灯巷子里工作,她住在破旧的大楼里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曾经妈妈也想接上她一起离开的,约定好的时间地点,毛虎蛋儿在那个早上背着书包站在街上等了多久啊,到最后还是没有等到妈妈出现在那里。现实生活永远不是像童话或者家庭喜剧一样圆满。钱卓不是被遗忘的人,她也曾经被深切地爱过。

还有太婆,真实地仿佛就是邻家的老婆婆,独自熬过了漫长岁月。

看起来是一个古怪又让小孩子害怕的老婆婆,一眼看过去甚至觉得这个女巫下一秒就要使出邪恶的魔法。走近了之后才发现原来也只是一个孤单的长辈。宝瑞这只猫作为儿子的思念承载跟太婆生活在一起,古旧的吊灯摇摇晃晃也要留着太公的痕迹,门前的凤仙花生长了几十年,开出火红的花给爱美的女孩子染指甲。到最后太婆知晓了太公和宝瑞的生活,也算是 了无牵挂了吧。

阿瑾跟明远,也不是完美结局,多少人看好的一对到最后还是分道扬镳。

黎黎跟朋友,跟年少的喜欢,跟红砖楼也是,到最后还是分离。

作者在后记里说,乡愁从来没有因为现代通讯而被剪断,无论星河流转,世异时移,青山依旧。这也是书名的由来。我想,就是因为我们存在过,经历过,才会恋恋不舍,才会对于一切都怀有无尽的思念。分离的结局让我们对于故事不那么满意,所以我们要时时想起。

世界太大,后会有期太难,倘若不能再见,那就祝你山高水长。

就算回到当时,也永远不再会是那时的感受,还是祝你们山高水长,江湖有缘再会吧。

  《青山入旧年》读后感(六):似青山一般遥远的回忆

  

似青山一般遥远的回忆

作者:王粉玲

读完这本《青山入旧年》时,我刚刚参加完二十年同学会回来,在同学会上,看到了曾经熟悉的面孔,听到了让人开心和无限伤感的故事,回来后已经两天了,心情却总是会泛起些许微小的波澜。

书中的小女孩赵黎黎生活在红砖楼的姥姥家,在这充满烟火气的地方,她的童年的生活充满了懵懂、充满了期待,充满了悲伤……阿姝、小嘉言等以及各自的家人,大家之间有一张看不见的网,在这网中,人们的灵魂碰撞着、相交着,生活才变得有意思起来。

作者安徒在这本书里使用了浅淡的描写方法,《青山入旧年》这本书就像是一幕老电影,总是不经意地就把我们带回了那个很多年前的时代里。我们说,一个人的成长总是充满了各种滋味,老一辈人和这些孩子之间缘份,就像春日的阳光一样令人感到温暖,黎黎善良慈祥的姥爷姥姥、喜欢阿瑾姑姑的明远舅舅,好管事的常家奶奶、头脑灵活的小四子叔叔、神秘莫测令小孩子们有点害怕的太婆……甚至毛虎蛋儿不被邻居们喜欢的妈妈等等,每一个人物都是一个鲜活的灵魂,小说创作的精妙之处便是看似普通的情节,却能引起读者极大的共鸣感。

每个童年的成长都离不开爱的滋养。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身上都有着爱的缺失,就像黎黎的妈妈在电话中对她说的一样:你要学会坚强。妈妈不在身边,黎黎不知道如何坚强,但是在她的心里,这句话像一块可以带来能量的巧克力一样,它让黎黎在面对烦恼的时候,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来化解烦恼。看不见的好朋友响当当说:“普通平常,没有苦难。”这句话在以后的时光里,让黎黎心中的缺口慢慢愈合起来。幸运女孩让黎黎一度充满了无比的自信,成长需要爱、需要自信,也需要自我认知,故事最后,当阿姝因为嫉妒心撕碎了黎黎的申请书时,黎黎在内心原谅了她,山高水长,后会无期,这时的黎黎好像真的长大了!

《青山入旧年》这本书每读完一篇,都会令我感动不已。每一个喜欢追忆往事的人,心底深处都躲藏着童年生活那个小小的自己,他(她)就坐在那旧时光里,一脸纯净地望着现在的你,眼神如星星般明亮,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青山入旧年》读后感(七):曾经回忆

  

人长大了,受到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压力影响,心里总想着要逃避当前的现实,就总是喜欢回忆。我记得有一次我回到老家,遇到了一个小学女同学,那时她早已嫁人并有了第二个孩子。我在她家聊了起来,想起以前一起上学时的快乐时光,突然感觉回忆就像一个巨大的漩涡,把所有的当事人都卷到漩涡里边,沉迷其中无法自拔。那一刻,回忆竟然成为了一笔财富,只有拥有同样回忆的人,才可以拿来分享。

这本《青山入旧年》的作者叫安徙,生于内蒙古,是北方人,而故事中讲述的也是位于内蒙古地区发生的各种故事。我作为一名生活在南方的北方人,小的时候也是在北方出生长大的,因此,对于书中浓郁的北方的氛围,以及曾经发生在当地的历史事件等等总会动容。就比如说里边提到了2003年非典时的社会状态。

故事讲述了一个叫赵黎黎的女孩子,父母不在身边,被放在姥姥、姥爷家里。书中讲述了她从被送过来到中学毕业数年时间发生的种种故事,不止讲述了一个少女的身体上的成长,心理上的变化。以赵黎黎这位小主人公的视角观察着社会,观察着身边的人在那座旧房子里,楼上楼下各位邻居家庭,学校里的同学老师。故事中涉及到了几代人,那些关于各种年龄层段亲情的、友情的、爱情的、家长里短的、社会变迁的,都可以在作品中以小见大,可以看到很多过去那个时代的影子。

在故事中,不止这个社会在悄然地向前发展产生了变化,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赵黎黎的这些小伙伴和同学们的关系也发生了种种微妙的变化。于是,那曾经的友情将不再纯真,在纯真当中掺杂了一些不同的东西,逐渐地充斥了生活上世俗的嫉妒、傲慢等等。这美其名曰“长大了”,但却丢掉了很多宝贵的东西。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喜欢回忆的原因,正是我们在大染缸已被染成了一身洗不掉的颜色,这才更向往并渴望回忆过去的种种,想着过去的种种美好。每个人都想穿越时空重新回到过去,但是时间无情地裹挟着我们不断地向前走,不断地被这个大染缸染的一身黑色。

而这本书带给我们就是这种从纯真美好到“长大了”的这个微妙的过程。

因此,这本书可以算得上是一本社会小说。作者的文字是很美的,文笔也很漂亮,在淡淡的笔触中,将青山脚下的乡村生活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虽然场景设定在那个山脚下的旧房子,但各种人情世故,各种美好的、丑恶的都出现在了书中。小场景却反映了大社会,这些都通过少女微妙的心理变化呈现出来,阅读过程中有很强的代入感。

可以看到小黎黎的独立自强,有些叛逆,也有些倔强,但是心地善良,有着北方女孩独特的个性,对待生活也有一些敏感和早熟。尽管生活上遭遇了不少的挫折以及误解,但是都能很顺利地挺过来。虽然这些年的成长并没有父母在身边陪伴,却有爱护他的姥姥、姥爷,因此才没有将人生的道路走偏。她也想永远的停留在那个青山脚下的老房子里,但是也被推动着不断向前走,慢慢地告别过去。迎接一些新事物的同时也必须要告别一些旧事物,也同时会丢掉一些好的东西,而这也正如我们一样。

因此,我们才这么喜欢回忆过去。

  《青山入旧年》读后感(八):时光流逝,岁月如歌

  我们整天忙忙碌碌,像一群群没有灵魂的苍蝇,喧闹着,躁动着,听不到灵魂深处的声音。时光流逝,童年远去,我们渐渐长大,岁月带走了许许多多的回忆,也消蚀了心底曾今拥有的那份童稚的纯真,我们不顾心灵桎梏,沉溺于人世浮华,专注于利益法则,我们把自己弄丢了。 ——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 说到童年,我想每一个人都有着一个独特的属于自己的童年。其实有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不仅仅是对于自己的童年有着美好的怀念,你还对着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他们所经历的岁月充满着兴趣。我感觉自己挺懂事之后,就特别喜欢听妈妈讲他们以前的岁月以及自己小时候的故事。虽然这些听起来跟自己好像没多大的关系,但是就感觉非常的温馨,感觉生活获得了一种平静与恬淡。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是这样的感觉,跟着作者的笔法进入到他们的谈话当中去了解他们所谈到的故事,那种快乐是其他人没办法所了解的,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和我一样有这样的兴趣和爱好,如果你也有的话,那真是极好的,如果说你没有的话,那么这本书他会带着你有想法去回忆你的童年,或者说带着你去了解一个特殊时代的故事。 这本书的故事不长也不短,但是读起来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幸福与快乐的。他并没有像其他小说那样跌宕起伏的情节,但是就是在那一场温暖如玉的设置安排当中,咱们得读出来一股股温情。 故事开始于八月的一个午后,即将上小学的黎黎跟着妈妈搬进了红砖楼里的姥姥家。这本书的开篇就对姥姥家所住的房子进行了非常详细的描写,在看这里的时候,你也会感觉到那是过去的过往的那种回忆的感觉。故事也就随着这种房子的描写而开始了。在这栋青山脚下的老房子里,黎黎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观察着老邻居们的生活,也与两个同龄小伙伴一起书写烟盒纸、烧卖馆、宝可梦卡片、凤仙花的故事。 正是因为黎黎,我们的故事开始了。 在这些简单而又平凡的日常小故事当中,我们会发现作者想要通过这些小故事向我们阐述一些大道理。比如,黎黎想执拗地停留在过去,却也不得不学着适应漫长岁月里的一次次道别。分别是咱们人生当中所必须要学会的一门课程。分别的类型也有很多说,给我们每一个人带来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根据每一个人的承受能力不同所留下的记忆也是不一样的。放眼望去,人人都有自己的坚守与无力,被时间与世事冲刷得聚散无常。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是非常羡慕这本书里面的人物的,因为他们有着自己从小玩到大的玩伴。我和这本书的缘分就是在于我没有从小玩到大的玩伴,我从小到大的童年是属于布偶和小狗的。它们在我的生命当中所扮演着朋友的角色,所以说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是非常羡慕,也是非常遗憾的。在书里面,有着文学天赋的黎黎,在难以排解的孤独的时候,可以能找到一个响当当做精神上好友。后来渐渐长大的阿姝,她以为是她自己在施舍一丁半点的温情给微不足道的黎黎,却只是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被定义的人。 这本书带着浓浓的回忆,让你也去回忆你的童年。

  《青山入旧年》读后感(九):旧事入梦来

  

青山入旧年,

旧事入梦来。

《青山入旧年》是以一个叫黎黎的九零后小女孩的视角,来写一幢能望得见青山的楼里的家长里短。对于长大后的黎黎来说,这些都是旧人旧事。

开头有点梦幻,黎黎来到爸爸的工厂,“劫后余生”,或许寓示的是黎黎爸爸妈妈的离异,所以她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她来到了姥爷家。接下来的故事就发生在姥爷住的这幢机械厂的家属楼里。从小女孩的嘴中和经历里,读出人物关系,也看到了平常人家经历的那些细小的日常和生活变化。

读着是很普通的故事,但是这些普通的故事不正是普通人最真实的生活吗?隔壁的老郑想要的那套房,偏偏因为运气不佳,没有如愿,而这套房正是抓阄时最后一个到,拿到最后一个纸团儿的姥爷给得到了。这在那个分配房子的年代是很正常的事,但是这普通如常的事儿以这戏剧化的寥寥数语带过,不为别的,大抵也是在说好人会有好运的理儿。

北方人家的生活,北方生活的环境,都在语句的描述中,看到真实的模样。甚至于,北方孩子和南方孩子的脑壳儿都是长得不一样的,南方孩子“前奔儿头后勺子”,他们还称南方人是“南蛮子”,虽然是不尊重的话语,但是在以前那些年代,确实是这样的称呼。那自以为比较尊贵的北方,是不是都喜欢让孩子的脑袋睡得平平的,觉得这样才有福气呢?写这些,倒不是激起南北方的矛盾,只能说这是南北方文化的差异,以及不同地域的人对美的不同理解与选择。

然而,在《青山入旧年》里,连这些极其细微的事儿都提到了,这才是接地气的。在北方长大的小黎黎,最后还是被妈妈带去了南方,去广州读书。北方学校和南方学校也定是不一样的。在姥爷家附近,黎黎能透过玻璃窗看到“实验小学的灰色砖墙”,灰色是北方的色彩吗?还是因为那里的机械制造厂里的烟囱的烟给熏的?以前的北方可能是比较单调的,就连阿瑾姑姑画画的时候,画中金黄色树冠军上有飞鸟,可是阿瑾却说楼下的树上根本没有鸟,也许是北方的鸟儿比较少,天冷了它们又飞去南方过冬了吧,所以,孩子不太记得树上有鸟。

那画是阿瑾姑姑的梦境,她也在向往靠南的某个地方吗?那儿有她思念的人吧?事实是这样的,在北京,那里有她的青梅竹马的明远,也就是黎黎的小舅舅。明远偶尔也回来,但是又会匆匆地走,阿瑾和明远之间,是含蓄的,就连他们一起出门,还会带着黎黎和阿姝一起转转,她俩分明是他们的挡箭牌,在那个含蓄的年代,小年轻谈个恋爱都是这么含蓄的。倒促成了黎黎和阿姝的友谊。

许许多多的事儿,被这样轻描淡写地叙述出来,很平常,但是又很耐人寻味。老房子里的那些老邻居们有很多的故事,黎黎就读的学校里也有很多故事。幸运小姐黎黎也有不幸运的时候,还要因为学习成绩好,被强行要求谦让。老师那势利的做法实在让人不能苟同。而从那些“幸运”里也牵扯出人世间的各种利益关系,所谓的幸运也是有代价的。

娓娓道来的旧事,见证了一栋老房子,一群老邻居的人生百态,也见证了一个小女孩成长的历程。那些活在记忆里的童年时光,有快乐,有忧伤,是以后继续走下去的能量。

  《青山入旧年》读后感(十):写给回忆的书

  小说从一个叫“黎黎”的女孩和母亲住回“老房子”开始,从黎黎“假装睡得香甜”就可以看出小小年纪的黎黎是一个心思细腻的女孩子。

  从作者文中说的《还珠格格》、《数码宝贝》、玩卡片。好像回到了我童年的时光,我觉得我和作者小姐姐是同一个年代的人。住的很近的三个孩子“阿姝”,“小嘉言”,“黎黎”三个性格不同,背景不同的孩子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好朋友。“阿姝”多才多艺,有一个在“实验小学”当领导的妈妈,“小嘉言”体弱多病是家人捧在手心里的孩子,还会很多诗词,而“黎黎”相对比之下,她只是“寄人篱下”的孩子。

  黎黎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她敏感,她真实又执拗。当其他孩子都有“大”梦想,做老师,做律师,演员时,黎黎说她想开一家杂货铺,当她看出妈妈叫借读费时的窘迫时,她说去“五小”,在故事赛时执拗的去讲“响当当”的故事。 坐在黎黎身边的男孩宝音,书中这样写道:“宝音过得一定很快乐吧,因为只有快乐的人才能活在童话里”书中的宝音见到好看的人都会说“你真的像个小公主”但是他却从来都没有对黎黎说过,黎黎也“好奇”为什么,书中这样写道:“快乐的人都活在童话里,过的不好不坏的人都活在遗忘里”。黎黎一定不解,那个说要和自己一起开杂货铺,那个维护自己,那个说要和自己报考一个学校的男孩子没有夸过自己。宝音觉得故事里“公主”都是和王子在一起而自己不是一个“王子”所以只是小心翼翼的把黎黎当作独一无二的“安达”(安达 相当于结拜百兄弟,汉族的说法叫义结金兰,拜把子,蒙古族的说法叫拜安达。 在文中黎黎,小嘉言,钱卓,他们经历相似,黎黎寄宿在姥姥家,而小嘉言的父母几乎没有回来看望过她,钱卓的母亲是一个失足少女,被老人领养,他们都是缺少一部分爱的孩子,但是他们也是在“阳光”下长大的孩子,黎黎在小嘉言和阿姝的陪伴下,姥姥姥爷特殊的爱之下成长,小嘉言也顺利的上学,钱卓在与黎黎和解之后开始了认真学习的生活,虽然钱卓在“煤气泄漏”事件后消失了,但是我相信她只是离开这个城市继续努力的生活了。 黎黎在老房子的这段时间,从想离开到舍不得;从一个人到两个小姐妹到一群朋友;她见证了这栋楼从温暖到逐渐疏远到拆迁。成长总是纯真中一丝丝的忧伤和对事物的懵懂。 小时候的黎黎不懂“为什么接受了恩惠就要做好朋友”不懂“为什么老师要把自己换下来”,“理想到底什么是对的” 中学的黎黎懂了“幸运永远有代价”。 即将上高中的黎黎平静的说出:“这叫施舍,不叫朋友”。 这就是成长吧,身边的人逐渐生疏,从单纯到复杂,从不懂到懂。 宝音说:“世界太大了,后会有期太难,如果以后真的见不到了,那我只好祝你,山高水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