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爬伟大建筑》经典观后感有感
《攀爬伟大建筑》是一部由Kasia Uscinska执导,Jonathan Foyle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攀爬伟大建筑》观后感(一):新的启航。
我正在寻找中世纪的相关材料,第1集达勒姆教堂就涌上眼前。那是1092年诺曼人带来的他们的工匠大师主持了整个局面,然后后来类似的建筑就在英国遍地开花。他们巨大的基础,他们使用砂浆的方式,表面石头风化的质感,还有最初型的飞扶壁,都让我感到很惊艳。
但最有意思的是一个历史学家约纳森完全不懂得攀爬,在一个攀爬专家的指导下爬了到了顶上,这样的组织节目很有意思。所以我们一边欣赏他在给我们讲欧洲最早期的尖拱顶,一边我们在感受这个专家在高空上非常害怕。
他的头盔旁边带了一个录相机,看到了吗?
第2级的林肯大教堂也是在诺曼教堂的基础上建的,然而他却是英国哥特式建筑的代表。
《攀爬伟大建筑》观后感(二):观影笔记
很有意思的切入点,通过攀爬到建筑物的高处,观察建筑细节,寻找建筑的闪光点,可以通过镜头看到在地面无法看到的景色。
攀爬伟大建筑之达勒姆教堂
达勒姆城堡始建于1072年,大教堂建于诺曼时期的1093年,即罗马建筑风格,是诺曼教堂里最好的遗产。北大门上是青铜庇护所门环的复制品,当时的逃犯只要抓住这个门环,就能得到暂时的庇护,有37天考虑接受审判还是被驱逐出境。
诺曼人造了最早的飞拱雏形,三个同心圆拱中最上方那个是诺曼人造的,下面两个是1915年加上去的。
诺曼建筑风格在于诺曼拱门的运用。首个建筑周期结束于1104年,第二周期受1039年第一次十字架东征影响,开始出现伊斯兰教格式的锯齿形。现存有整个欧洲最早的肋拱并发明了尖拱,塔楼建于主建筑完成后80年,同时具有诺曼式和哥特式风格。
之圣保罗大教堂
采用波特兰石,伦敦最爱用的石材,可以抗污染。南面上方雕刻巨大凤凰,代表伦敦自1666年大火后重生。西侧主立面雕刻圣保罗前往大马士革皈依。凤凰是圣保罗大教堂的象征,唱诗班主教座位上也有。dean door教长之门是外立面最精美的雕刻之一。列恩1723年91岁辞世,葬于圣保罗大教堂,铭文:If you seek his monument, just look around
之林肯大教堂
建于1185年,英国哥特式建筑典范,装饰式哥特风格,坐落于一座诺曼教堂遗址上,雷米吉斯是1072年上任的首任大主教,在林肯大教堂英国哥特式得到全面发展,弃用诺曼圆拱而用尖拱增加强度。法国人圣优尔亚维南负责工程。
教堂特色:拱形天棚。出现中间肋,纯粹为了样式而存在的肋拱,导致英国在拱顶设计上越来越复杂。在飞拱方面,和法国人的细高飞拱不同,英式飞拱更宽。哥特式关键构件:尖拱、肋拱和飞拱都有。南北耳堂有两块中世纪圆花窗极有价值,建于1192年,完成于1222年。其中主教之眼在英国内战期间被击碎,18世纪复原成万花筒式图案。
天使唱诗席部分有圣优尔的神龛。中央塔楼建于1311年,上面曾有尖塔,后被飓风毁。
之卡那封城堡
工程开始于1283年,爱德华一世造,用于宣示其对反叛的威尔士人的权威。护城墙墙内到墙外有6米多厚,爱德华搜罗了32个英格兰郡内最好的工匠石匠大师。共有13座塔。爱德华模仿君士坦丁堡建造者康士坦丁在卡那封城堡也建有色石带和塔楼。最高大的是鹰塔,其中有皇家寓所。爱德华让长子出生于威尔士的卡那封以宣告对威尔士的所有权。威尔士亲王的头衔成为英国每一位第一个出生的王子的称号。参考法国设计出卡那封拱:打造出磨圆的石肩以支撑顶上的水平过梁。英国城堡样式从一开始的土岗-城廓式堡垒发展到12世纪的同心城堡,卡那封即同心城堡式。1293年威尔士人曾进攻卡那封城堡。
之布莱尼姆宫
英国巴洛克风格典范,建于1705年,温斯顿.丘吉尔的出生地。1704年约翰.丘吉尔.马尔伯勒公爵在布林德海姆战役中战胜法国人,粉碎了路易十四的野心,为表彰他的功绩,安妮女王将牛津郡的伍德斯托克庄园赐给马尔伯勒,由约翰.万布鲁造,用铁将石雕组合,大部分砌体也用U型铁销结合起来。1712年工程停工,后公爵和公爵夫人自掏腰包,在五年内完成大部分建筑。
《攀爬伟大建筑》观后感(三):纯英式纪录片
15集的纪录片,讲的是一个小团队要攀爬英国的各种伟大建筑。我比较受启发的是那帮外国人的岁数也不大,玩着玩着就完成了一项事业,成熟的体制。
e01
诺曼大教堂,哥德式的大教堂,很高,外面看上去是方的,里面是圆拱结构,很结实,不像中国的毛楞劲。
.s.哥特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哥德式建筑的特色包括尖塔高耸、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扶壁。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
e02
林肯大教堂,和上一个很像,继续展示哥特式建筑的风采,的确很漂亮。
e03
卡那封城堡,现在看到的是一个条形的防御性质的大围墙,有点长城的意思。6m多厚的内外墙中间仅仅是一条过道,上面布满了了射击孔,和传统意义上的城堡不同,他保护的是中间的那一块地方,很有特色。
e04
牛津新学院,这个建筑在现在看挺不起眼的,4座不等高的3层楼房围成一个密闭的四合院,但一想到它建于14世纪,用了这么久还在发挥作用就能感到一股历史的沉淀,很羡慕的感觉,然后就越发的觉得中国的人,真多,真多,就像细菌,有什么资源都耗尽了。据说这里是第一个把很多学生集中起来专门授课的地方,大学的雏形就这样慢慢形成。多了解才知道欧洲并不是很多人口中的蛮夷之地,他们的确比较直接,显得有点功利,在我们有城府的性格发出的含蓄的目光下是显得粗鲁了点,但这并不代表人家不发达,刨除杂念直击事物的本质,才更容易有所发现!
e05
雷耶马尼塔楼,这是一个砖砌的8层小塔楼,砖上面是木制的大梁,和我家以前自己盖的房子一样,学名叫砖混结构,嘿嘿。房子是1520年左右建的,那时英国处于都铎王朝,类似我国的大唐盛世,王公贵族们不需要担心有人攻打他们,所以他们用更容易普及的砖砌结构代替了坚固的石头城堡,而且陶砖更容易烧成各种漂亮的图案,所以砖砌的城堡也能更加的漂亮,尤其是房顶螺旋结构的烟囱,真的很可爱。不过比起我们中国的陶技术,英国还是比较粗糙的,估计是因为流行的时间有限,发展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e06
伯利庄园,石灰岩建的小楼,在伟大建筑里挺不起眼的。房顶的薄层石材是砂质石灰岩敲打后揭开分层得到的,很天然哦。这个伊利莎白时代的大臣房子也花了32年建造,也怪不得能屹立400多年。
e07
圣保罗大教堂,伦敦标志性的建筑之一,用铅皮做成的屋顶,我觉得很不健康。整个大穹顶分为3层,目的居然是防止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由此可见科学的传承性。
e08
布伦海姆宫,这个大豪宅是发给抵御住了法国侵略的爵士。巴洛克建筑,具有宗教色彩,让人有种信服感。非常豪华的房间不意味着要使用它们,它们只不过是地位和社会等级的表现,为了打动宾客。
e09
克里夫顿悬索桥,1866年完工的,那时就能制作出全钢的悬索桥了,英国不愧是当时世界最发达的国家。
e10
圣潘克拉斯,一个火车站弄得跟莫斯科红场似的。哥特式的建筑,一眼看上去就特别的奢华,地标性的建筑。
e11
格拉斯哥艺术学校,就是一个比较低调,比较内秀的小石头楼。
e12
利物大厦,不咋好看,建于1908年,是实实在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了。这部记录片里有一部分是专门介绍这些卓越建筑的建筑材料的,就像这集,讲述了钢筋混凝土的抗剪性。
e13
考文垂大教堂,老教堂在二战中被炸毁,为了纪念死者,教堂没有翻修,而是在遗址旁边新修了一个教堂,很人性的理念。一个代表毁灭,一个代表希望,一墙之隔分开了战争与和平。教堂里有2面特别的玻璃墙,一面是磨砂雕刻天使、神灵的,一面是手绘的各种颜色的小玻璃,具体看不出什么,但一面墙的小窗户共同形成了一个漂亮的彩绘墙,让人忍不住膜拜,很有宗教意味。
e14
劳埃德大厦,好特别的建筑,把水管、电梯之类的管网都放在楼的最外面里面就只剩下最基本的建筑与中庭。这叫高科技派,为的是适应时代的发展,把最可能更换的设备都放在外面,这样外面经行维修与更新的时候里面依然可以继续经行business。外面的电梯、管道、三重玻璃使得这个建筑像一台大机器,一直在运作。
e15
帝国战争博物馆,老早就看见这个建筑的图了,这也是支持我看下去的动力。这个建筑的外观是由3片分别代表天空、大地、海洋的世界残片组成,很不规则,为了节约成本,用的材料是铝板。
里面展览的是各种武器,枪炮什么的,其实和我国的军博类似,但多了些软件,就是宣传对战争的痛斥以及对和平的诉求,我觉得这才是更重要的一方面,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