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创意天才的蝴蝶思考术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创意天才的蝴蝶思考术读后感锦集

2021-02-09 00:05: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创意天才的蝴蝶思考术读后感锦集

  《创意天才的蝴蝶思考术》是一本由(美) 奥利维娅•福克斯•卡巴恩(Olivia Fox Caba著作,湛庐文化/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90元,页数:2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创意天才的蝴蝶思考术》精选点评:

  ●好书!

  ●本想换个环境,换个思路,可以想清楚一些事情,结果在回程的飞机上得到了些许答案。看《燃灯者》老师说的那句话又浮现在脑海,大概是:困惑是因为读的书还不够。聊天毕竟发泄的是情绪,排解需要经验,智者也的确是少。不想太混沌,还得靠自己。

  ●很喜欢后半部分,帮我理清了很多束缚想象力的行为、情绪和态度。最后一章强调了初心和善良在创意过程中的作用,想起《赖声川的创意学》这本书,过段时间两本都要再看一遍,一起服用或许效果更佳。

  ●人类天生就会创造蝴蝶,只是我们要学会织网捕捉它

  ●灵感诞生的方式:长期思考问题的突然顿悟、梦境隐喻带来的联想启发、长期经验带来的直觉、接触新鲜事物时产生的新维度刺激。只有前面一半在讲关于灵感的内容。

  ●创意不是不可捉摸的,创意是有迹可寻,是可以练习,可以捕获的

  ●很蒂姆菲丽希的写法

  ●怎么行动?散步、入睡、冥想、打牌游戏体现失败感、思维实验。开会时?限制条件,好主意,连接,留下好主意。会有什么障碍?畏慎害怕灾难、失败带来耻辱、未来带来不确定性。终极武器?使命感、利他主义、感知力。

  ●用科学的理论发现——大脑默认网络理论来鼓励通过“禅”意的生活激发突破性思维,如使用散步等不费脑的活动来创造切换默认网络的条件,通过联想与模式识别来产生突破性灵感,通过节省多巴胺、有目的的思维训练及尽可能的收集信息来加速神经连接,最后通过多样性团队的思维风暴来实现突破性思维方案,同时要警惕与对抗畏惧、转化失败并平和地对待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利他主义、使命感与更强的感知力都有且于对抗这些负面情绪(本质上让人更客观地面对负面情绪)。

  ●前面很好……后面越来越偏……开始心理学……

  《创意天才的蝴蝶思考术》读后感(一):个人心得

  英文书名叫做《The Net and the Butterfly: The Art and Practice of Breakthrough Thinking》。本书是斯坦福大学的混混。

  所谓的breakthrough突破,想一下爱因斯坦的那个晚上的故事就知道了,那就叫突破。本书作者想要的好事就是:触发自己的突破性灵感,进而给出了若干充分条件,即给出了若干方法。由于灵感飘忽不定,所以作者将其比作butterfly,但是为了抓住它,就织出一张net,用net就可以更容易捕捉到butterfly,这就是本书的名字“蝴蝶思考术”的由来。

  这种“灵光一现”其实是一个长期过程后的必然结果。因此从中可以看出本书的逻辑其实是:要想“灵光一现”,只要经过何种长期过程呢?换言之,就是“灵光一现”之充分条件是啥呀?即只要满足某种条件,灵光一现是自然出现的现象。

  接下来第二部分作者又反向考虑了一件自己不想要的坏事:灵感受阻。要想灵感不受阻,必须拔掉三颗钉子——恐惧+失败+不确定性。恐惧足以阻碍灵感;失败足以阻碍灵感;不确定性足以阻碍灵感。要想灵感不受阻,必须拔掉恐惧;必须拔掉失败;必须拔掉不确定性。换言之,作者研究了坏事的充分条件。那么要想没有坏事,必须去掉这些条件。因为任意一个条件没有去除,都会必然导致坏事出现,而这是事与愿违的。

  本书关键词:

  reakthrough thinking、创意、灵感、灵光一现、顿悟、突破、神经可塑性

  《创意天才的蝴蝶思考术》读后感(二):“蝴蝶思考术”只是个引你上钩的、好听的饵

  一碗性价比太低的鸡汤。如果不是书中的有些例子还算有趣,我只会给一星。

  我会向你推荐这本书,如果:

你每天只有十分钟阅读时间,却立志今年要读完十本书。你喜欢读名人事例,看到事实和数据就头疼。你认为以“最新的科学研究而表明”作为开头的句子都格外有说服力。你相信美国博士说的话都是至理名言。你的原则是“读书就读有用的”,最好马上就能用上。你听到“乔布斯”、“爱因斯坦”、“斯坦福”、“哈佛大学”、“谷歌”这些词就不自觉地心驰荡漾。你是“得X”APP或类似互联网阅读平台的忠实用户。

  我判断这本书是成功学鸡汤,是因为在本书的第二页,就出现了这样一句话:

  然而事实是,每个人都能够获得突破性灵感。

  然而的然而这真的是事实?还是说作者给我们画的大饼,天真地希望以”然而事实是“作为开头,它就真的能成为事实了?一如这本书里所有的结果都没有过程,所有的前提都缺乏支持,所有的分类都凭感觉。

  在不同的成功学书籍中,这碗鸡汤尝起来可能是这样的:

每个人都能瘦下来。30天写出电影剧本。领导力:追随这些法则,人们就会追随你。只要方法正确,人人都是学霸。没有解决不了的事,只有不会沟通的人。学如能改变自己,世界任你改变。真正的情商大师,从来不会输给自己。在任何场合说服任何人。

  鸡汤的特点:

闻起来特别香!喝起来有点腻。喝完后厕所一上,X都没留下……

  至于这本书的制作:

  全书228页,厚度不超过一枚五毛硬币。封面又软又薄,不建议用来垫方便面碗。零售价69.9元,同样的价格请去隔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你可以买到一本400多页、硬壳精装的人物传记《天才的编辑》,豆瓣评分9.1。

  好走不送。

  《创意天才的蝴蝶思考术》读后感(三):提高思考能力的书

  

心理练习也被称为内心演练或可视化,它是运动员、音乐家、美国陆军特种部队的精英都在使用的工具。内心演练是重现一个人大脑活动的方式之一。任何时候产生一个想法时,你要么是创造了一个新的神经连接,要么是强化了现有的神经连接。通过演练对失败的不同反应,你就可以加固新反应的线路。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可视化的原则:

·可视化练习原则1:活在当下 ·可视化练习原则2:关注行为,而不仅仅是结果 ·可视化练习原则3:演练所有可能的情景

把不费脑力的活动纳入日常工作,例如那些在认知和执行方面都没有难度的事情,这会成为提高创意产出的重要一环。对长期超负荷工作的专业人才来说,交叉安排认知难度不同的工作,有助于提高创造力。

进行不费脑力的活动

·猜谜语或走迷宫; ·看一部已经看过好多次的电影; ·对着墙扔皮球; ·向窗外看; ·跑步; ·洗碗; ·玩电子游戏; ·叠衣服; ·清理屋内一个比较乱的角落; ·画画、涂鸦或者给图画书上色; ·做一顿拿手的饭菜。

“最好的、不费脑力的活动是什么?”答案就是散步。 一项实验结果表明,不论是在户外呼吸着新鲜空气散步,还是在室内跑步机上对着空白的墙壁走路,都能让人们产生比静坐不动时多两倍的创意。 安静地散步是让思维漫游的最佳时机。如果走在大街上,你必须时刻关注来往的汽车、行人和红绿灯等干扰信息,效果就会差很多,因为我们大脑的执行网络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时刻保持工作状态。

创意散步:

·首先要明确问题所在,把遇到的问题搞清楚,是寻找答案的第一步。 ·审查原材料。阅读你收集的最新信息,检查一下之前所做的笔记。 ·设定目标。你散步的目的是要解决某个困惑,还是仅仅放松一下? ·留意周围。你可以稍稍走神,但不要完全忽略沿途的景色。 ·带上笔记本。一定要确保可以随时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手里拿一个东西。硬币、石子、纸夹或者《星球大战》的卡通小人都可以。我们的手会传给大脑很多信息并激发大脑的思考。 ·及时停下来记录灵感。不要仅仅享受获得灵感的喜悦,而让灵感只在脑海中闪现。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比忘记一个好主意更令人痛苦的了。

奥运教练查理·布朗说:“结果目标或表现目标将你与其他人进行比较。作为梦寐以求的目标,它们是有用的,但你无法控制它是否会实现。你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你能控制的事情上。表现目标让你与一个预设的标准做比较,然而问题在于,这要以特定的(最佳的)条件为前提,这是你不能控制的。”

应对失败的蓝图:

·重构失败,学会把失败看成产生突破性灵感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练习失败:a.体验式练习:体育、扑克、烹饪,等等。 b.心理练习:演练和可视化。 ·在失败时,用自我宽恕和自我同情来平息“战斗或逃跑”的欲望。 ·从失败中学习:a.别自责b.暂时忽略结果c.分析过程d.环顾失败e.寻求反馈f.写复盘报告 ·认识到事实上有一种“正确”的失败方式,这能使你对以下畏惧失败的症状做出反应:a.自我批评:“我们在遵循应对失败的蓝图。”b.冒充者综合征:“也许我们是个骗子,但是我们有蓝图可以用来帮助自己做正确的事情。” c.完美主义:“我们完全按照蓝图行事,但这样的蓝图需要不完美和失败。” d.最大化倾向:“这是充分利用过程的应对方式。”

不确定性令人不适,却是发挥最大创造力并获得突破性灵感的必经之路。避免不确定性可能减少短期焦虑,但会限制我们的潜力,导致不成熟的决策并错过机会。 应对不确定性的5大策略是

·加载确定性,平衡不确定性 每个人都有一个不确定性阈值,超过它,人们的心理就会进入“战斗或逃跑”状态。当我们不知道自己在哪里,要去哪里,将如何到达那里时,我们的自然反应是激活交感神经系统,这会带来不幸的后果。 我们本能地设法不要超过这个不确定性阈值。如果你应对不确定性的精力已经即将用尽,当你应对完所有的不确定性后,就会避免在别处增加更多的不确定性。如果你正在为产生突破性灵感而工作,这可能是灾难性的,因为不确定性对创造力至关重要。因此,要在不必要的地方减少不确定性。

·养成有益的新习惯 每天散步是一个伟大的仪式,能实现双重功能:加载确定性桶以及给你提供一个很好的获取突破性灵感的途径。 凯利·麦格尼格尔的研究表明,预测你会如何以及何时被诱惑打破自己的誓言,会增加你坚持下去的可能性。你在什么时候最有可能因诱惑而屈服?什么最有可能分散你的注意力?你的大脑会用什么理由说服你“仅此一次”跳过新的习惯?想象一下,在那种情况下,你的感觉会如何,你会想什么。想一下意志力失败的典型过程是怎样的,考虑一下哪些具体的行动会有帮助,然后想象成功的场景。 研究面对诱惑时的自我,明白它的选择,然后对事情做一个具体的规划,将使你拥有最大的成功概率。

·像扑克玩家那样思考 对安妮·杜克来说,最好的扑克玩家和其他玩家的区别是,前者拥抱不确定性。她解释说,你可以减少不确定性,但是一旦你有了一个百分比范围,就会知道,你只在一定的时间内是正确的。 杜克说:“我们对任何事情都持有这样的态度,在接下来的5分钟内,餐厅有空位的概率是多少?她是服务员的可能性有多大?当你是一个扑克玩家时,你总是在考虑有关概率的事情。” 在杜克的生活中,几乎所有事情都是这样表达的,这正是她的思考方式。她买了一个圣诞礼物,比如最近为男朋友买了外套,她也会计算他不喜欢它的可能性。如果男朋友不喜欢这件外套,她也不会感到受伤,因为她知道那是一半对一半的赌局,她在碰运气,在大衣上“对赌”。

·练习不确定性 去看电影或体育比赛

·使用责任转移中和不确定性 尽人事,听天命

  《创意天才的蝴蝶思考术》读后感(四):真的,不开玩笑:爬树能激发你的创意

  文 / 董小琳

  你抓过蝴蝶吗?

  前几天,我带着儿子在小区里闲逛,看见有几只蝴蝶飞来飞去。

  儿子说想要抓一只,结果我俩追着蝴蝶跑了半天,还是空手而回。

  后来,爸爸知道了,笑得不行:“没有网子,你俩能抓到什么呀?”

  对呀,抓蝴蝶也得有工具呀。

  今天我们读的这本书,叫做《创意天才的蝴蝶思考术》。有关思考方法的书籍,相信你已经读过不少了。像什么发现问题思考术、一页纸思考术、杠杆思考术等等。那这个“蝴蝶思考术”又是指的什么呢?难道是要我们像蝴蝶一样思考?而蝴蝶和创意天才又有什么关系呢?

  好吧,就让我们从解释书名开始,开启今天的阅读旅程吧。

  书中所谓的“蝴蝶”,其实说的是突破性灵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创意。如果你也曾经苦苦寻找过灵感,现在可能会会心地一笑。

  没错,对灵感的追逐和追蝴蝶简直太像了。

  它仿佛就在不远处,触手可及,但是当你跑过去时,又会发现空无一物。反而,在我们不刻意去想的某个时候,它会突然出现在你面前,就像上天降下的恩赐。

  所以说,获得灵感这件事,是超出我们可控范围的任务。它让你感觉飘忽不定,可遇而不可求。

难道,我们只能这样凭运气获得灵感和创意吗? 假如老板要求你明天必须交出创意文案,你又该怎样面对呢?

  对了,你肯定想到了,用网子抓蝴蝶呀。

  所以我们今天说的思考术,就是捕捉灵感的网子。

  这本书的作者有两位,奥利维娅·福克斯·卡巴恩和朱达·波拉克。我们曾经读过的《精英的人格魅力课》,就是奥利维娅的作品。(可以点击链接,直接查看书评)在这本书中,作者不仅详细讲述了蝴蝶思考术的五个步骤,还指出了阻碍创意产生的3个主要因素。最后,提供给我们3种升级灵感的终极武器,也就是超级捕蝶网。有了这些趁手的兵器,我们就可以随时召唤创意,启发灵感了。

  有没有很期待?Let‘s go!

灵感到底是什么

  书中作者将突破性灵感分为了四种,分别是:尤里卡突破、隐喻型突破、直觉型突破和范式突破。光看名字你可能没什么概念,下面我们就通过具体案例来一一说明。

尤里卡突破

  你可能想到了,就是那个在洗澡时发现了浮力原理的阿基米德。当困扰很久的事情,突然有了解决方法时,阿基米德欣喜若狂,光着身子跑到大街上喊道:尤里卡!尤里卡!(我突然懂了)。

  你是否也有过这种感受呢?

  记得有一次在线上讲书,我最后用人们管理健康的方式,类比了课程中提高执行力的3种技巧。课后,老师对这段的讲解十分满意,问我是怎么想到的。

  我当时就实事求是地跟她说:早上刷牙时,突然有了灵感。

  隔着屏幕,我都能感觉到老师的满脸无奈。但那时的我,真心不知道灵感是从哪里来,也只能这样回答了。

  总之,如果你经历过尤里卡突破,一定能感受过有一道闪电,瞬间划过脑海的情景。

隐喻型突破

  这种突破没有尤里卡那么直接,往往以隐喻或者类比的方式出现。需要我们对现有信息进行多层面的解读。比如说,做梦。

  是谁在睡梦中有所发现,而名留青史?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梦中看到了一条蛇,而且是咬住了自己尾巴的蛇。猛然惊醒后,他联想到了有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的苯分子。最终得出了,苯分子的六角环状结构模型。

  这就是隐喻型突破的经典发生方式。

直觉型突破

  直觉型突破同样是一针见血地给出灵感,但与尤里卡不同的是,它仅仅是一个开始。至于最后如何将问题解决,需要我们跟随灵感,继续顺藤摸瓜地找到方法。

  比如说,爱迪生发明留声机的过程。他在摆弄电话模型的时候,突然有一种直觉告诉他,指针会在振动膜片下留下痕迹,从而留住声音。最终,这个想法成就了第一台留声机的诞生。

  也许,直觉型突破无法用通顺的逻辑来解释说明,但你会笃定地认为,它是对的。

范式突破

  最后一种突破,是对某种规律的深刻洞察。

  经历过范式突破的人,往往都是改写了人类历史的著名人物。像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等。

  范式突破的重点在于范式,也就是一种看待世界的宏观视角。从牛顿三定律,相对论,进化论中,我们不难发现,它与直接给出解决方法的前三种突破之间的区别。

  现在,我们了解到有4种突破性灵感。

  那么,到底在什么情况下,灵感才会发生呢?

灵感是怎么产生的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刚才的案例。

  几乎所有的灵感,都不是在实验室、电脑前、书桌旁出现的。反而是在刷牙、洗澡、睡觉,甚至坐在苹果树下发呆的时候,灵感从天而降。

  这是一种规律还是一种巧合呢?

  有神经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

产生突破式灵感的关键,是要让大脑在专注和漫游两种状态间切换。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偶尔走走神。

  这里的走神,可不是我们常说的三心二意,不认真。而是要在充分的研究基础上,带着问题进入走神状态,从而激发专注与漫游之间的切换。

走神的方式

  作者说,散步是产生灵感的最佳活动。但并不说散一次步就能让自己灵感爆发,最好还要具备以下条件:

一个明确的问题; 了解所有的研究调研材料; 确定散步的目的地; 欣赏沿途的景色; 带上记录灵感的本子; 手里拿着一个让自己舒服的小物件,比如说硬币、石子等等。

  如果,你下次再遇到“明天就要交”的创意任务,不妨可以试试这种方法:

  在准备妥当后,让自己走出去,闲逛一会。

  没准,问题就会自然解决了。

  除此之外,书中还介绍了很多激发灵感、寻找创意的方法。

  比如,进入半梦半醒的状态,做出5种不同的手势,向一个6岁的孩子描述你的工作,甚至爬树。

  没错,就是脱掉鞋子,爬到高处,去观察这个你已经习以为常的世界。

  如果说这些方法都太过天马行空,你还可以在书中找到,有章可循的创新七问。

  总之,你可以平庸,也可以智商平平。

  只要你弄清楚了自己在寻找什么,以及找到它的方法,就能随时拥有,他人可遇不可求的创意灵感。

  要不要来试一试呢?

  欢迎留言。

  —END—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