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动物园》读后感100字
《于谦动物园》是一本由于谦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于谦动物园》读后感(一):爱玩,是另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于谦动物园》是于老师的新书,于老师出书很意外。大家的印象里,于谦老师是那个舞台上与郭德纲说相声的捧哏。在郭德纲的眉飞色舞,说学逗唱中,嗯嗯啊啊,被欺负的像个小媳妇。但舞台下的于老师却是个爱玩耍闹的人,学识渊博,为人谦和。
于老师人尽皆知有三大爱好:吸烟烫头喝酒。他说自己的第四大爱好是:看动物吃饭。他还真在京城建了一个60亩的动物园,养了几千头各种动物,小到蛐蛐,大到狗马,飞禽走兽,一应俱全。于老师的爱玩,玩出了令人羡慕的境界。
《于谦动物园》便是于老师记录这些动物的故事。关于养动物的方法,趣事,文化,传说等等,读来轻松愉快,幽默风趣。于老师的爱玩在这里体现地淋漓尽致。爱玩并因此出了一本书,也玩出了令人仰望的高度。
其实爱玩,何尝不是另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记得以前我一个邻居,也像于老师一样爱玩。他养鸽子,养鱼,养斗鸡,养花,养乌龟。他养的鸽子全省赛鸽得第一名,他养斗鸡,有人拿三十万来买。后来他都不养了,他纯粹的是喜欢是觉得好玩。当时条件都不好,他也不愿去买卖,所以都丢下了。这个邻居谈起这些头头是道,如何孵卵,如何挑选,如何配种,如何训练,讲起来滔滔不绝,包括其中一些人物迭事,矛盾纷争,欣喜失落。三天三夜都讲不完。
现在,他窄小的房间里仍置一大玻璃缸,养着一只小面盆大的龟。他邀请我去看,一走近那里,大龟便仰起头来看他,口中发出“啾啾”之声。他说每天喂它鸡杂,这龟通人性,它能听懂你的话。谈起这些,他就兴奋不已,眼中放出光彩,犹如一个孩子般喜乐。
记得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当一个人没有一点嗜好,这种人便了无生趣,对生活对人无情,不可交也。而像于老师这样的人,爱玩,爱动物,爱到可以在寸土寸金的北京为它们安一个六十亩地的家,这早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深爱了。
有嗜好的人,必有爱生活的热情,必有爱物爱人的心。通过《于谦动物园》这本书,我们可以感受到于老师滚烫的热爱,他喂养这些动物,看它们成长,与它们交朋友。在这其中,他也享受了极大的乐趣,感受到美妙的情感,也为自己找到了精神的家园。感悟生活,体会人生。这是另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生于都市,忙于生计,困于物质的现代人,真需要好好读读这本《于谦动物园》。我们也许不能像他一样洒脱,然可以感受一下别样的热爱,思考一下人生。仅仅是那种纯粹的热爱,那种豁达的幽默,也可以温暖一下,微笑一下。
《于谦动物园》读后感(二):独特的抽烟喝酒烫头式动物小百科
相信任何一个听过德云社相声的朋友都会知道于谦老师有一座名为“天精(打)地(雷)华(劈)”的私人动物园,但我在拿到这本书之前,对它的了解也仅限于名字了,私人动物园啊,不知里面会藏着什么样子的奇珍异兽。然而当我我翻开本书的目录时,差点合不上下巴:
鲤鱼、蛐蛐、狗、猪、兔子、马……这些东西逛一趟花鸟鱼市如果没能看全的话,再去一次农贸市场也就解决了吧?于谦老师居然为了这些动物在首都郊区建了座60亩的动物园,我在此时甚至有些相信他祖上真的是铁帽子王了!
好吧有点儿跑题了,我以前也看过类似以私人场馆为主题的书籍,他们要么着重介绍馆中事物与主人之间的奇妙联系、要么描写场馆本身发生的种种故事。而这本《于谦动物园》的写作方式就极其特殊了——它给人的感觉就是于谦在动物园场地的中央一坐,叼着烟卷就着啤酒随手一指其中的某个动物,然后就开始了自己天南地北的侃大山。
老实说看到这种行文方式让我蛮吃惊的,作为一名相声听众,我认识的于老师只是一位会在合适的时机发出语气助词的捧哏演员:
“啊!”
“唉!”
“是啊!”
“我爸爸姓于!”
而如今见到对着一个主题侃侃而谈的于老师,真是让我有种人设崩塌的感觉。比如在相声中被多次提到每一匹倾注了于老师“骨血”的小矮马,于老师从这种马现在越来越稀少的现状说起,讲到工业革命前夕这种小马普遍用途、又话题一转从那场改变了英国历史的诺曼征服聊到了楚霸王的乌江自刎。
其中很多细节,连我这个历史爱好者都并不清楚。不过于老师显然并不希望读者将其视为那种博学多闻的人物,于是在《蚊子》一章中,照例为我们讲述了各种奇怪的知识点后,还不忘说一句:“相声演员的肚子是杂货铺嘛!”
然后又一本正经的说自己的相关知识是从日剧《血疑》里看来的(看到这里我真是太羞愧了,如果换作是我,肯定会悄悄咪咪的百度一下相关出处,然后找出一个看上去最学术的,假装自己每晚都是拿读学术论文当睡前读物)。
将这本书从头到尾翻了一遍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动物园本身的故事完全没看到,但各种稀奇古怪的动物相关冷知识收获了一大把,而且是非常适合闲来无事时拿出来和朋友们吹牛的冷知识。
于是,在看完它后我就想把这本书推荐给周围几个喜欢动物的朋友,但却没有想到得到了意料之外的回答:
“动物园里的动物?这有什么可讲的,把好好的野生动物扔进笼子里就为了给人们看,考虑过动物们的感受吗!”
听到这个回答后,我倒是很想说几句题外话。在我很小的时候,受到各种环保题材的童书及动漫影响,觉得所有把动物关在笼子里的人都是坏人。但是接受了这个事实后我就立即遇到了一个难题:最疼爱的外公就是一个热别喜欢养鸟的人,看着院子里一字排开的鸟笼子。不想他继续成为坏人的我在暑假的某天趁着外公家无人,悄悄跑过去打开了笼子把鸟们全部放了出去……
但是在我打开笼子时却困惑的发现大部分的鸟并没有如动画片里演的那样“奔向自由”,而是呆在原地仿佛一切都没发生一般。直到两个小时后外公回来,也只有少数的几只鸟真正的飞走(当然考虑到那几只鸟的价格,我没被活活打死就证明了我果然是外公最宠爱的外孙)。
这个疑惑让我直到很多年以后才从一本介绍动物园的书籍中得到答案:动物们对所谓“自由的向往”不过是人类的臆想,因为绝大多数动物都无法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所以是一种活在“永恒的当下”的状态,对它们来说最美好的世界莫过于充足的食物,以及永远都不会变化的环境。
那些习惯了生活在动物园里的动物无论当初是怎么被关进去的,把它们“放回自然”才是一件最残忍的事情。
《于谦动物园》读后感(三):于谦:除了抽烟喝酒烫头还养动物
熟悉他的人,自然知道他有三大爱好,抽烟喝酒烫头。其实他在电影《战狼2》中,还饰演了一位在国外做生意的商人,镜头不多,给人的印象深刻。他就是德云社的创始人之一, “母仪天下”的于谦。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于谦著的《于谦的动物园》,于谦先写了《玩儿》,这回又开始写动物,难不成于谦要改行?拍电影不过瘾,说相声不过瘾,开始写书?你让那些专职写作的人怎么看?你让那些演员怎么看?你跨界的范围也太广了吧,难不成你还想飞?于谦说了,他的三大爱好大家都知道,就是不知道他还有第四个爱好,就是养动物,养了哪些动物呢?狗、猫、猴子、鸽子、兔子、大马、小马、小香猪、锦鲤……如今,于谦最大的爱好就是搬条凳子、沏壶茶,看它们吃饭!你说气人不?你又为何生气呢?人家又没花你的钱,占你家地方,你生的哪门子气?也是啊,你是不是嫉妒啊!
于谦说他小时候就没有寂寞的时候,场院边上如果卧一牛,他就能蹲在那里看它反刍、倒嚼能看仨小时。那时候大人经常问孩子,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呀?别人家孩子都说想当科学家、老师、军人,于谦说:我要当动物饲养员。多么特立独行的孩子,谁能想到这个孩子最后说了相声,演了票房超过50亿的电影。于谦说,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也遇到过烦恼,特烦闷的那段日子,他也会犯愁,以后该怎么养家糊口啊?每到这个时候,有的人唱歌,有的人爬山,有的人跑步,总之,找各种方式减轻压力,于谦选择的方式不同,他只要一看见动物,烦恼就全忘了,够奇葩吧。
于谦说自己长大了想当动物饲养员,并不是随便说说的,即便后来他从事了其它职业,而且还不错,都没有抹灭他对动物的喜爱,这不,他在北京大兴用60亩地建了一个独家动物园,据说里面饲养了几千只动物,你想想,就是维持这些动物的食物也是不小的投入,但是乐在其中的人自然不会想这些,只要能带来欢乐,其它都是次要的。
《于谦的动物园》中讲述的是如何饲养这些小动物吗?当然不是。于谦通过这本书讲的是为何喜欢这些动物,就如他说的相声一样,一定让你在欢笑中有所收获。如他写兔子时引经据典,兔子为啥叫兔子?《博物志》中是怎么记载的?广寒宫里的兔子是怎么来的?《封神演义》讲了一个故事,西伯侯姬昌被商纣王扣押,他的儿子伯邑考为了救他,被商纣王杀了并做成肉酱让西伯侯吃,西伯侯自然知道是他儿子的肉,为了活着,他还是吃了。出城后,他才吐出来,没想到吐出来的是一只兔子,这个兔子立即成仙,这应该就是世上的第一只兔子,至于是不是广寒宫里的兔子,就不得而知了。王充的《论衡》里也有讲过“兔子”,“兔舐雄毫而孕,及其生子,从口中出。”大家别以为母兔生兔子是从嘴里吐出来的,这些都是传说而已。我将书中的一些文字介绍给大家,就是想让大家知道于谦的书并不是写写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也是查了不少资料,看了不少书的,所以说,他爱动物是真爱,连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古往今来都一同了解了,值得佩服吧。
说道小动物,我也饲养过小猫、小鸡、小鸭、小鹅。对了,还养过兔子和刺猬,不过兔子和刺猬没几天就找不到了,不知道跑哪儿去了,与其说养,不如说是看过,我喂过它们,但是并没有认真地研究过它们,所以,小时候经常会眼看着这些小动物离我而去,刚开始也伤感,再后来,干脆眼不见为净,从此没了生离死别。
我一直想于谦这么爱动物,赡养的时候一定会有感情的,一旦到了分离的时候,他会不会有撕心裂肺的痛,或许他不会,毕竟他饲养的动物太多了,哪有那么多时间为此伤感,而且于谦之前就说了,他饲养动物是因为喜欢,既然这样,他自然知道该如何化解悲痛。
我很羡慕于谦,人生就一辈子,他是活明白了,钱挣多少都不够,他现在开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以玩儿的心态活着,自然轻松惬意。有一句话说得好,笑着面对生活的人,运气都不会差,于谦自然也是,据说凭借电影《老师好》,还得了一个最佳男主角,厉害,佩服!
《于谦动物园》读后感(四):何妨“斗鸡走狗”过一生
中国人,无论是皇帝、官僚、文人乃至贩夫走卒,没人不爱斗鸡走狗的。就是不查资料,仅从我读的书中所知的,就有好多好多。李斯父子“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的感慨,想必人人都知道,抛开这句话中的悲剧意义,就能发现这对父子,临死时心中念念不忘的竟然是想和狗以及兔子这些动物再玩一场游戏。李斯的悲叹之后,到了西晋时的陆机,临时之前想的也是一种叫作鹤的动物。这些人要死了,还想着动物,可见动物对人的吸引力是多么强悍。
而对于那些没有死亡威胁的人来说,动物就更能让人如痴如醉了。在我看来,如果将热爱动物的人分类的话,一类是热爱鸡和蛐蛐的赌徒,一类是热爱马呀、狗呀、猫呀之类的普通人。热爱鸡的,上至皇帝唐明皇,中至大臣晁错、下至亡国之人张岱,皆是斗鸡爱好者,唐明皇爱斗鸡,就弄了一个治鸡坊,张岱爱斗鸡,就和朋友弄了一个斗鸡社,并且为此日日沉醉不已。而斗蛐蛐的就更多了,明武宗朱厚照是超级蛐蛐爱好者,在他热爱蛐蛐的风潮下,全民都爱上了这种动物。蒲松龄以此为背景写了千古名篇《促织》,熊召政在《张居正》中也对斗蛐蛐大书特书了一番。而热爱别的动物的那些普通人,就更是数不胜数了。像是千金买马骨之类的就太为常见了。我极喜爱的大诗人陆游,就是一个超级猫奴,作为猫奴的我,也给我的猫取了陆游的猫的名字——於菟。
从这些看下来,在中国,尤其是古代的中国,喜欢动物是一种风雅,是一种风尚,就算是现在,特别是男生,如果在相亲时你说自己不喜欢动物,那么必定不会被女生看上,觉得你这个人肯定有问题,起码是没有爱心。可以说只有你看上了动物后,爱情才会看上你。由此可见,动物对人的重要性。
喜爱动物的现代人,数不胜数,但有一人尤其出挑,那便是德云社的谦哥儿于谦。这人之所以在喜爱动物的人里绝尘而出,是因为当下热爱动物的人都没他有名,而比他爱动物比他有名的人,又没有他那么对动物阔气。德云社台上,一袭长衫的谦哥儿,活脱脱就是古时候那些热爱斗鸡走狗的文人雅士,站在那里,气质就来了,如果要拿一个动物比拟,我觉得可以是长颈鹿,优雅,超然,和郭老师比,也十分显高。
谦哥儿喜欢动物,我是早就知道的,他在和郭老师的相声里就说过,郭老师说他有动物园,从新西兰还是美国搞了很多名马来,养在动物园里,一个字——阔气。不过相声里的话有些做不得真,就像是谦哥儿父亲的职业,也不能太当真。可是现在谦哥儿竟然出书了,还专门写了他的动物园,这下我才敢相信——谦哥儿真的有动物园!原来喜欢动物也可以这么阔气的,听过不少有钱人,喜欢花钱搞名车展,搞二奶团,却不想谦哥儿的气质与口味如此超绝,竟然真搞了动物园。真是令人敬佩。过了几百年后,如果也有张岱、余怀这样的人来写一写我们这个时代的风雅之人风雅之事,那么谦哥儿这一爱好,绝对要成为我们新中国最别致的风雅了,放在《世说新语》里也不见得逊色,真是雅士风流。
谦哥儿不仅相声讲得好,文章也写得好极了,看谦哥儿的这本书,散散淡淡,处处不着力,一派恬淡,这种冲和的文字,真是极好的文字,要令多少以文字谋生的人汗颜。读谦哥儿的文字,就像是听谦哥儿的相声,处处不争先,处处忍着让着,但在关键时候,突然来一下,顿添色彩,这在相声中叫做捧哏,在文章里叫做韵味。对的,谦哥儿的文章有一种韵味儿,读着读着竟然有种读汪曾祺散文的错觉。真是不容易。
另外一个有趣的地方是,这本书里处处透露出一种玩世不恭出来,但绝不是轻浮,而是一种对世事看淡的睿智。这点很符合谦哥儿给人的印象,有些君子仪态,但又不是正经君子,有些痞气,但又不失庄重,这样的人才好玩,不呆板不流俗,和这种人当朋友是福气。
这本书写的动物十分的多,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都写了进去,常见的,不常见的,被人喜欢的,被人讨厌的,都不挑拣,一样都爱。所以谦哥儿对动物是真感情,不像是我,对爱的动物就很爱,对不喜欢的动物就很讨厌。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像谦哥儿一样,对世事看淡一些,对动物多情一些,毕竟有些时候动物是要比人可爱的。
《于谦动物园》读后感(五):于谦老师:养动物我是认真的
抽烟、喝酒、烫头,相信一说起这几个词,很多朋友都会忍俊不禁。因为这三大爱好说的就是我们所熟知和喜爱的相声演员——于谦老师。谦哥、于大爷、于老板……这位德云社的“相声皇后”,德云班主的御用搭档,郭德纲老师眼中的捧哏奇才,总能给广大观众带去浓浓的欢乐。而这一次,于谦老师不说相声,改养动物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从“相声皇后”到动物饲养员,于谦老师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意外与惊喜呢。
这本新书《于谦动物园》就为我们讲述了关于动物的有趣故事。作品以锦鲤开园,从蛐蛐儿、蝈蝈儿、油葫芦,到通灵犬、京巴……有鸣虫馆、杂食动物区,还有草食动物区、飞禽馆以及游客注意,真的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不能说是应有尽有,但也真的是各式各样、精彩纷呈。
在锦鲤介绍中,于老师说到朋友曾经发给他一幅自己被P成主角,怀抱大鲤鱼的年画图片,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引出 “年年有余”的寓意,不禁让人开怀大笑,正如标题说的那样,沾沾锦鲤的福。
在关于蛐蛐儿的介绍中《聊斋志异》的《促织》,在猪的讲述中关于《西游记》中猪八戒的风趣讲述,还有《圣经》中关于和平鸽的记载……
从现代到古代,从国内到国外,从真实到玄幻,于老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将动物们的习性、种类、饲养方法等等内容一一道来,奇闻异事、风俗典故信手拈来,不禁让人听得拍案叫绝,更是让人听得如痴如醉。
动物园平时没有少去,可是像这样的介绍还真的是第一次听到。这是在说动物,也是在说文化、说历史;这是在说动物,更是在说相声、侃大山,给我们带去欢笑,也让我们汲取知识。不得不说,于谦老师真可以称作是说相声里面最会养动物的,会养动物中最会说相声的。
当然,光说不做嘴把式。于谦老师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去做的。别人家养动物最多也就在家养几条小鱼,养几只小猫小狗,他偏不,要养就要弄个大的。老师在北京郊区建了一个60多亩地的园子,取名天精地华宠乐园。据他自己的不完全统计,他的动物园里动物得有几千头,马五十来匹,狗三十多条,还有锦鲤几千条……为了能让那些稀有昆虫有一个好的环境,还专门找了业界高级专家来打造。同时他还拥有国内首个明星马主团体,在国内大小赛马赛事中取得过不俗成绩。甚至因为最喜欢特兰小矮马,于老师还获得了首届北京马术文化节“儿童马术推广大使”的称号。
从相声到综艺,从摇滚到电影,再到这次的养动物,于老师每次都能带给我们眼前一亮。而这一切成绩的取得不能如他自谦的那样,用一个“玩”字就能总结的。我们常说,凡事最怕认真。希望我们在通过阅读收获轻松与快乐的同时,也能从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玩乐就玩的开心,做事就做的漂亮,让自己的人生倍加精彩。
《于谦动物园》读后感(六):玩儿,我是认真的——《于谦动物园》书评
01. 当初约《于谦动物园》这本书,我还以为是同名同姓的于谦,原来真的是这个会讲相声、爱抽烟、喝酒、烫头,哦,前段时间还演了一部电影——《老师·好》。谁曾想他还是一位全能的宝藏老男孩? 他在北京郊区,还有一占地六十多亩的动物园,园里有动物几千只,大概三十多只狗、几千只蛐蛐、几百只鸽子、几千条锦鲤、五十多匹马、两头鹿、两只松鼠猴等等,小动物们还在随时增员,有些是朋友送的,有些是粉丝送的,有些是自己买的。 和动物相处久了,有了写作记录的冲动,于是他把自己的小动物们搬上舞台,书中细细历数了家里那些小动物们的有趣故事: 猪、狗、鱼、蛐蛐、蝈蝈、兔子、鹦鹉等,读过之后让人大开眼界。 02. 要说他怎么会有这样的爱好,这一切源于他长大的环境,从小,就没受过苦,贪玩的个性也使他能不加约束地成长。对动物的喜爱大抵就是从那个时候培养起来的吧! 下面我们来看看《于谦动物园》都讲了些什么? 他对每个小动物都引经据典,从古代讲到现代,从最初的起源讲到如今的变化,认真程度完全不输内行人。 这里,我想拿锦鲤为例:开园篇章讲的就是锦鲤。 于谦先生给我们讲锦鲤,不但讲了锦鲤的欧气,还讲了锦鲤是如何变成锦鲤的。毕竟,作为一条鱼,曾经的锦鲤也是我们所有人都认识的品种。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锦鲤才慢慢的被培育成了五彩斑斓的锦鲤。 说起认真,从文中我们看到的是于谦的玩物未必丧志,有人从中体悟出人生道理,有人从中看到社会深层问题,也有人像于老师一样,只是为了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自得其乐。 郭德纲曾这样评价于谦: 在我记忆中,好像沾玩儿的事儿,谦哥没有不玩儿的。天上飞的,地下跑的,草窠里蹦的,水里游的,各种活物一概全玩儿!文玩类也应有尽有,核桃、橄榄子、扇子、笼子、葫芦、手串儿,头头是道,珍藏无数。 就像谦儿大爷说,“玩儿”就是一种心态,一种精神,玩儿就认真玩儿,玩儿也像学习一样,需要钻研,内心沉静不浮躁,玩儿也要追求完美、永不言败。 但是在玩的过程中,也能修身养性,学到和动物共处的方式和艺术,只有于老师了。 03. 我是很崇拜一些人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态度。 第25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电视剧大师班”论坛中,演员王劲松在论坛上分享了自己对于演员的看法。 王劲松表示自己在片场的时候,会遇到一些演员来询问自己是如何准备戏的,然而自己一般不直接回答,而是反问对方一句,台词都背好了吗? 年轻演员就会特别自豪地逢人便说: “我台词背得特别好,我全背了,一段都没有忘”。 听到这些,他大声呵斥: 我真的很遗憾,什么时候我们这个职业成了一个背台词都要被表扬的职业了,背台词是什么?背台词是你上战场的那支枪,你能告诉我说你到了战壕里没拿枪吗? 无论任何职业,敬业都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而真正的专业,并不是你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而是你把职业当成事业,把事情做到极致。 真正的专业,从来都不是完成最基本的工作,而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所以,我们才可以看到顶级演员在口碑爆棚的电视剧中飙戏,我们才可以在座无虚席的礼堂听大师的讲座,才可以感受到医务人员妙手回春的医术…… 而于谦将玩做到极致,与其说是他在和动物玩,倒不如说他是在和这种小生灵的相处模式打动了我们的心。 国学漫画大师蔡志忠先生曾说: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事,把它做到极致,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成功并不难,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 看《于谦动物园》,感受于老师对动物的真心,对处事的态度和对自己的负责。
《于谦动物园》读后感(七):《于谦动物园》动物世界亦是人的生活|悲悯的于谦
知仁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道德经》相声皇后于谦有三大爱好:吸烟,喝酒,烫头。其实于谦还有一个爱好就动物,他喜欢动物到什么程度呢?喜欢到自己开了个动物园。
于谦自己的动物园在北京大兴,占地有60亩,动物园名字叫“天精地华宠乐园”。
于谦的“天精地华宠乐园”,是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利用社团马培养儿童马术的游乐园,也是国内目前最大的社团种群和最多最全的血统纯正猫犬品种宠物公园,集矮马、猫、犬、等多种动物的繁育、训练、美容、活动、销售为一体的宠物公园。
于谦的动物园,不仅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嘈杂,亲近大自然,还能与多种宠物身体接触、心灵交流,享受爱心宠物带给人的无穷乐趣。
于谦的“天精地华宠乐园”,我们可能还没来得及去感受,但是我们可通过《于谦动物园》这本书,来提前感受一下于谦养动物的乐趣。看看于谦老师在养动物的过程中,是如何修炼自己的人生。
01人还不如一条虫
在《于谦动物园》这本书里,第一个展馆给我介绍的是鸣虫馆,介绍的第一种动物不是什么,蛐蛐,又叫蟋蟀。
北宋时期的文学家黄庭坚,专门给蟋蟀总结了五德。第一德是是:“鸣不失时,信也。”蟋蟀叫的时候一定是秋天到了,不到秋天,绝对不叫。蟋蟀鸣叫是守时的,所以蟋蟀守信用。
第二德是:“遇敌必斗,勇也。”我们都知道斗蛐蛐,这就很能说明,蟋蟀好斗。好斗固然不好,可是敢于亮剑,确实不可多得的力量。遇敌人,必亮剑。
第三德是:“伤重不降,忠也。”在争斗的过程中,即使身负重伤也坚决不降,直到战死为之,这是对主人的忠诚。
第四德是:“败则不鸣,知耻也。”蛐蛐打斗的时候,战败就感觉没脸了,怎么好意思叫呢。
第五德是:“寒则归宁,识时务也。”天气渐渐变凉,哪就只能回到自己家里,猫起来。等到了时候在出来。
蛐蛐的一生,仅有百天,所以又叫百日虫。虽然仅有百日,却活出了人的气节。五德是蛐蛐的,是人更应该具备的。
知道什么时候出来,什么时候蛰伏,勇敢的面对,懂得廉耻,这不正是我们一生所追求的吗?
有时候,人还不如一只虫子。
02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于谦动物园》在“杂食动物区”这一部分,介绍的第一种动物是猪。因为猪和人类的关系非同一般啊。
“家”是象形文字,本意是上面一个房屋,里面养着猪,称其为家。为什么用猪,而不是其他的动物呢?原来猪是人类最早驯服的动物,而且猪的DNA和人类的基因非常非常的相似。
说起猪,有个形象必须要说。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唐僧师徒四人也被如来封号: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猪悟能封为净坛使者;沙悟净被封为金身罗汉;白龙马被封为八部天龙。
开始猪八戒对这个封号很不满意,师傅和大师兄都成了佛,为啥自己是使者?后来一了解这个净坛使者,主要职责是打扫祭品台面的,可以自由的享用一切贡品。猪八戒一听,正合他意。
其实猪八戒是一个非常容易满足的人,只要能满足自己的唯一爱好吃,一切都不重要。
人一生中,懂自己难,做自己更难。可是猪八戒就是在做自己,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社会复杂,我们做不到让所有人满意。我们要做的是,能够不违背自己的初心,坚持自己的底线。
就像清代诗人郑燮的一首诗:千磨万击还坚韧, 任尔东西南北风。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坚持自己,就是一种成功的人生。
03淡然是一种大智慧
现在的于谦说说相声,养养动物。
不管是说相声还是养动物,都是于谦老师的理想。现在理想照进现实,人生好不快哉。《道德经》里面的主要观点是天人合一,无为而治。这和于老师的观念非常相似。
他不慕名利,只因自己喜欢。放着铁饭碗不要,非要说相声。喜欢动物,就开个动物园;随便拍个电影,拿个影帝。
于老师用豁达的态度,过极致的一生。身处娱乐圈,却总能置身事外。随说在圈里,总感觉是圈外人,因为所有的是是非非都与他无关的样子。在这本《于谦动物园》里,对动物的看法,充分体现了于谦老师的人生态度。
一切淡然,随心随性,50岁的年纪,快乐的更像个少年。
《于谦动物园》读后感(八):于谦动物园:很萌很有趣
于谦的相声说得好,台风稳健,给人一种温润如玉的感觉,他和郭德纲一静一动,配合默契,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优秀的相声作品。郭德纲经常在台上说:谦儿哥说相声不为了挣钱,他就是为了玩。这的确是玩,只不过玩儿出了名堂,玩儿出了态度。于谦出生在北京,家庭殷实,是出了名的玩儿主,除了“抽烟喝酒烫头”,他的爱好还真是不少。爱好多不算事,厉害的是每一项爱好人家都能弄出点名堂,他爱好摇滚,当上了北京摇滚协会副会长;他爱好演戏,主演的电影《老师好》拿下了3亿票房,口碑票房双丰收;他爱好小动物,不仅在北京郊区办了一个60亩的养马场,还写了一本关于动物的书。谦大爷就是这么一个人,不管玩什么,都能玩得好! 今天我们主要谈谈于谦老师最近写的这本书《于谦“动物园”》,这个动物园和于谦在北京的那个动物园其实联系不大,这里面包含的动物有他养过的也有他没养过的,不过我们可以看出,于谦老师是真心喜爱动物,并且下足了功夫去研究动物。整本书语言非常口语化,读起来跟听了一场相声一样,内容从草食动物到肉食动物,从地上跑的到天上飞的,从古代到当代,包罗万象,十分有趣。如果你对动物有兴趣,不妨来看一看。 一、于谦的“动物园”很萌很有中国特色 为什么说于谦的动物园很萌呢?一般想到动物园,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奇珍异兽,老虎狮子蟒蛇之类的。这些在于谦的动物园里统统没有,他在书里写的什么动物呢?锦鲤、蛐蛐、猪、京巴、兔子、小矮马、燕子、鹦鹉,都是老幼皆宜的萌宠,所以说于谦的动物园很萌,这本书与其叫动物园,不如叫宠物趣谈更合适。 同时,书里的大部分动物还都非常有中国特色。锦鲤就是鲤鱼,自古在咱们中国就代表着吉祥、如意,又取年年有余这么一说,鲤鱼在中国年画里也有非常美好的寓意。蛐蛐就更不用说了,中国养蛐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从皇帝到民间,中国人都喜欢养蛐蛐,在《聊斋志异》里还有一篇关于蛐蛐的名篇《促织》,讲的就是皇帝沉迷于养蛐蛐不顾朝政带给民间疾苦的事。老北京观赏鸽那就更是北京的名片了,曾经有一个国外的电台到了北京,他们想录一种代表北京的声音,最终选择了一种声音——北京上空的鸽子哨。那时的老北京观赏鸽的尾巴上系着一种哨,这哨会发出一种声音,非常非常悦耳,非常非常和谐,让人一听就有一种特别安详、安静的感觉。不过现在由于住宅结构的变化,养鸽子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二、于谦的“动物园”很有趣:古代宠物趣闻 于谦的“动物园”很有趣,书里不仅介绍动物的习性,还加入了不少动物的传说和趣闻。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京巴和慈禧的故事还有我国关于兔子的传说。 京巴因为长得像狮子,在我国古代的王公贵族里十分受宠,到了明清时代,更是成了皇家专属宠物。慈禧非常喜欢京巴,专门在紫禁城里边设立了一个养狗的地方,叫作“御犬厩”。而且慈禧太后还很迷信,光绪皇帝要组织变法,慈禧太后正犹豫的时候,大太监李莲英来报,说小狗生崽了,生了一胎,是个脑袋上带个白点的小黄母狗。慈禧太后就找人算命,算命的说这个狗生下来,预示着唯一的一位女子,要在国家独当一面。这头上的白点不偏不倚,是正中,这预示着我们不会追随西方的模式发展,将按照我们既定的方针、原来的道路,走下去。慈禧太后当时很高兴,当时拍板就决定了,要阻拦这个变法。一个国家的道路原来是一条狗决定的,你说荒唐不荒唐,可见当时的中国当政者是多么的愚昧无知。 关于兔子有个民间传说,说全世界只有一只公兔子,就是嫦娥怀里抱着的那只玉兔。凡间的兔子要想生小兔子,只要趁着月圆之夜,冲着月亮作几个揖,拜上几拜,然后就有孕了。母兔子有了小兔子以后,怎么把小兔子给生出来呢?是从嘴里给吐出来的,所以“兔子”这两个字,最早其实应该写成“吐子”,就是拿嘴吐出来,生小兔子的意思。那这唯一的一只公兔子是哪里来的呢?是周文王在被商纣王扣押期间,商纣王把周文王的大儿子伯邑考杀害了,做成了肉酱给周文王吃,周文王忍痛吃下。后来逃离出来后,周文王把肉酱给吐了出来,这个肉酱就变成了兔子。因为是文王吐出来的儿子,所以叫“吐子”。这只兔子后来升了仙界,就成了陪伴嫦娥的玉兔。 是不是很有意思,书中还记载了很多动物的趣闻,这些趣闻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的文化变迁,比如锦鲤反映出了国人的审美观,对京巴的喜爱和我国开始信仰佛教有很大关系,从这些动物的故事中可以窥探出历史的一隅,同样发人深省。
三、于谦养动物是专业的 喜爱并不等于能够养好,养宠物要照顾它的吃喝拉撒,了解它的习性,绝非一件易事。拿养马来说,养好马要做到洗、刷、饮、遛。刷马是干刷,老年间记载,刷马是用那个锯末跟沙子掺在一块在马身上搓。刷完才洗,还不能直接拿水往身上冲,马容易生病。马腿上血管分布得特别多,洗马先拿凉水冲四条腿,才不至于让马感冒。给马喂草料必须得提前拿铡铡成小段,这就是为了方便它消化。除了喂养,还需要找专业的人给马修脚钉掌。养马如此,其他动物也一样,各有各的脾气秉性,养锦鲤也不是水里边一扔就完了,它对环境要求也比较高,要保证光照、温度、湿度、气候变化、水质等等,不然也不好养活。所以说,养动物是件麻烦的事,如果不是做好万全准备,莫要一时冲动就买回来养。 于谦养动物是认真的,他愿意付出心血去了解它的属性,了解它的习性,了解它的趣闻渊源,于谦为了养马,还专门在北京郊区开了一个60亩的养马场,不可谓不下功夫。有人说,于谦的成功是他生的好,不用为生计发愁,喜欢什么才敢去追求,普通人没资本。可是你没有看到人家付出了多少,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从养动物的用心程度我们也能够从中看出于谦的生活态度。兴趣是引导,但是他愿意沉下心来去研究去实践,所以他才能把自己的兴趣发展成职业,还能全面开花。没有苦大仇深,没有瞻前顾后,没有玩物丧志,喜欢就去研究就去发展,这样豁达和踏实的人生态度确实让人佩服。 于谦说:“我和动物在一起,互相都很纯洁。”他真的爱动物,而且喜爱也有度,他养的动物也多是长久以来就融入人类社会的宠物。我觉得除了喜爱,对动物特别是野生动物,最高的情感是敬畏,我们要敬畏万物生灵,不要把自己视为万物之主,从而肆无忌惮地去操控和杀戮其他生灵,在自然面前人类依然很渺小。多一份宽容,少一份杀戮,尊重自然的规律,不要再为人类的无知和贪念买单。
《于谦动物园》读后感(九):于谦的动物园:选一种自然生长的生活方式,比啥都重要
明朝有忠臣良将于谦,今有相声大师于谦。 古之于谦,文武双全,刚直不阿,一首千古名诗《石灰吟》,教给我们要想成为品格高尚、有所作为的人,就需要经受一定的磨难。 今日于谦,相声为业,饲猫养狗,导演戏毕业,业余演员,自得其乐,却也是一番作为。 历史总是惊人的巧合,冥冥中似有预见,跨越百年,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人,却在文采上颇有相通之处。 看到《于谦的动物园》一书,甚为于谦式的幽默叹服,果然是幽默里藏着大智慧,幽默里面是高学识,幽默里面是生活态度。 人呢,按照自然生长方式,不放弃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比啥都重要。 01.多读书读好书,于谦读书肯定多
选好书,读好书;每日都读,遇到重要的或紧前需要的多读、重读。同时,广泛涉猎、博览群书,以求每天思想和知识都有更新。 生而为人,不论年龄、性别、职业,都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人生精进的不二法门。 社会处处是考场,读书学习就是入场券。十几年寒窗读书,是积累知识,标定人生方向;参加工作,在岗读书,是为提升素质,胜任本职;工作和生活之余的读书,是消遣、沉淀,是气质、谈吐,更是水平和内功! 在日本,遍观地铁、公交车、火车、飞机等候或者乘坐的人们,都捧着书在读。出门或者旅行,书才是他们的必需品!崇尚科学崇尚知识崇尚读书已经蔚然成风,无怪乎日本连续18年拿了18个诺贝尔奖! 数据说话: 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6本,而日本则是45本,相差近10倍!在日本,读书就像吃饭和睡觉一样,是生活的必须,不仅是一种习惯,也是一项法律规定。 事实是,当下的我们几个在看书?看有用的书?都是永远的低头族、手机控,不是刷刷刷!就是买买买!每天变成了低配、重复和垃圾时间! 永远记住林肯的话:好学的人必成大器! 单说他饲养蛐蛐,蝈蝈,油葫芦这三样昆虫,能讲古往今来,皇帝百姓玩耍,赚钱讲个通透,不学怎么知道? 02.真心关爱家庭,于谦肯定关心家
说来说去,于谦在动物园里玩,关注点兴趣在内,不在外。 那么,成名以来,包括以往,没听说于谦在外什么事,花边新闻,上热搜也是“玩”修身养性,体现个性化特征,试想,社会发展,人类越进步,追求物质和精神双重享受,岂不更符合人性?从关爱动物到关爱家庭,很多人的思想要换汤换药,来一场“头脑风暴”。 查尔斯·库拉特有句名言:“关爱家人和朋友远比财富和权势更加重要。”尤其是对直近的丈夫、妻子和孩子。 家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我们不要讳莫如深不敢表达。家人永远是你的后盾和支撑!“女人有家才是嫁”男人有家就是有了停泊的港湾!家人更需要爱、理解和支持,需要百分百的付出真心真爱真情! 有研究表明: 长期偏重“事业与成就”,必然会引发家庭矛盾和冲突,并且逐渐疏远家人。如果情况严重的话,会直接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有的男人自恃有钱支撑家,以打压依附自己的妻子为能事,搞什么新时期“大男子主义”,这是最不道德的行为!你的妻子你要爱,这爱不是你高我低,不是谁说了算。是吃喝拉撒睡交响曲,是封妻荫子的幸福,是带给家人的安全感。关爱家庭才是硬道理! 也有的女人天天忙于所谓的事业,把家和孩子扔给丈夫,一天就知道描眉打鬓,卖弄风骚,一种洋洋得意养自己为“小三”的感觉,这样的家会和睦吗?可想而知。 孩子就是全世界,孩子就是人类的春天。歌词唱得好,但关爱孩子的形态变相成了溺爱。孩子是家庭的重要成员,父母是第一任老师,有权利更有义务关爱、教育、引导幼小的心灵,建立纯粹、正常、和谐的亲子关系! 家人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人们永远不该为了事业而忽视家庭!从任何意义上说,家庭都连接着我们的过去和未来! 03.用餐简单健康,于谦肯定不贪吃
于谦三大爱好:抽烟喝酒烫头!个人爱好无可厚非,但我觉得他不会贪吃,会看动物们吃! 饲养动物,在园中自得其乐,说是消遣,也非易事。养马需要草料,“马不吃夜草不肥”。鹦鹉呢,更讲究,啥时喂食,啥时遛弯,得有分寸。 有侍候动物们的经验,那自然对自身要求严了。 坚持一日三餐,不偏食,不挑食,吃健康食品,不大鱼大肉,除极特殊的应酬外,不抽烟,少喝酒,不夜间多餐。 读过风靡日本的《运动饮食1:9》一书就会知道,著名健身教练、塑身师森拓郎认为: 减肥10%靠运动,90%靠饮食。把90%的力气花在吃对上,轻轻松松就能瘦下来;如果再加10%的运动,减肥速度和效果会成倍提升。 这套减肥方法不仅塑身,身体变好,更主要的是健康的生活态度。 记得书中记载一个故事: 时任隆庆一朝内阁首辅的高拱退朝回府时,天色已晚,家人急忙端出晚饭,高拱吃得津津有味。这时他的一位下属来访,高拱邀他一起用饭,这位官员低头一看,堂堂内阁首辅的晚餐不过是一碗小米粥,一盘青菜,一碟老家的豆瓣酱而已。看到朋友来访,高拱才吩咐再拿出一碟豆瓣酱——皇上赐给他的御用豆瓣酱。 这位曾位列三公的高官巨宦难道吃不起更好的东西吗?显然不是,他只是习惯于过节俭生活,对物质的欲求不高罢了。 这不仅是为了使自己不陷于物质的囹圄而无法自拔,还是为了修养自身的品质,使自己不为物役,战胜私欲,进而心怀天下,最终成就不朽的功业。 看看,最简单的才是最健康的!吃喝简单,生活极简,就是王道?! 04.思想积极乐观,于谦最快乐 读过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人要为自己活着!怎么办呢?利他思想。只有为人,才能利己。人最大的满足感不是挣钱多少,而是自得其乐,创造价值,换句话说,养成开心快乐的心态比啥都重要。 春山茂雄说:"负面思想是一切疾病的根源。" 所以,凡事养成利导思维的乐天派,抗病性强,有点意外也不至于得病;反之,遇事只会弊导思维的怨天派,则很可怜,动不动的就会生病。 尤其在当下社会短平快、人们普遍被潮流拖着走的情况下,更应自我调试,养成积极乐观的好心态。 老A是我们单位最早辞职下海的人物之一。下海后,他有赚有赔日子倒也过得去。但是有一年却突然查出了癌症,医生更是断言活不过一年!这无疑于晴天霹雳。开始的时候,他也是满面愁容,四处求医,但始终不见好转。这一耗一吓连精力精神都没有了。老A萎靡不振一段时间。 一天突然想开了,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索性该吃吃该喝喝,享受该享受的日子,由原来的消极应对变成积极乐观,放下了沉重的思想包袱! 结果却出人意料!到现在已经10年了,老A越活越好,一点儿看不出患过癌症。现在开个超市,管管物业,闲暇时出去旅旅游,活得自得其乐。 可见,积极乐观的思想才是人生的良药! 思想配不上健康,就会过早消耗生命和能量,尤其现在职业病、慢性病高发,还在年轻化、群体化,不值得我们反思和警惕吗? 读于谦,乐生活。没事读读《于谦动物园》,管保你改变生活观和价值观!
《于谦动物园》读后感(十):《于谦动物园》:以故事的方式讲述动物与历史渊源和人生哲学!
说起于谦,人们都会想到搭档郭德纲调侃他的三大爱好:抽烟、喝酒、烫头。说来调侃,也就知道这是一个玩笑话!
于谦是科班出身,祖籍虽不是北京,但出生就在北京,也算是个地道北京人。于谦的辉煌时刻始于和郭德纲的组合,两人十多年的合作,许多作品能成为经典。
相声界的组合很多,能够合作十多年而一直很红的确实不多。于谦是这样评价他和郭德纲的关系:“我们对各方面的理解和处世态度都一样。我们的默契不是从小到大培养的,是半路合作中彼此感觉非常好。按传统教育,只要郭德纲成功了,我就成功了,但郭德纲愿意发挥捧哏的作用,他愿意让捧哏的也出亮点,他不觉得这是抢风头,他觉得,我们是一个整体。”说到相声界的找搭档,于谦认为,找一个能愉快地说相声的小伙伴,真是“比找媳妇还难”。
莫洛亚说过一句话:“一个偶然的机缘,一盼,一言,会显示出灵魂与性格的相投。一种可喜的强制,或一种坚决的意志更使这初生的同情逐渐长成以至确定。我们可以达到心心相印的地步的相契,胜于在精神上与外人相契的程度,可远过于骨肉至亲。”
对于于谦来说,遇见心仪的心上人如此,遇见工作上的合伙人如此,遇见他生活中的另一大爱好——动物,也是如此!
《于谦动物园》一书中,于谦钟爱的一些动物,就和他的人生处世态度一样,随缘,心照不宣!
北京大院里长大的于谦,童年显然是无忧无虑的,别的小孩都在打打闹闹的时候,他看见动物就会目不转睛,走了神一样!别的小孩可能还怕孤单,他丝毫不怕,只要有动物的地方,就有他的快乐源泉。
又一次,场院边上卧着一头牛,他就在那看牛反刍,倒嚼能看三个小时从那时候起,小小的于谦逢人就会说:我长大了,要当动物饲养员!”
成年后的于谦真的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他置办了一个自己的小动物园,养着他喜爱的各种小动物,狗、猫、猴子、鸽子、兔子、大马、小马、小香猪、锦鲤。。。。。。等等等等,而他呢?就像小时候一样,搬条板凳,沏一壶茶,看动物们的各种动态。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于谦相声的灵感素材来源、于谦的与世不争的心态,都和这动物爱好有很大的关系!这本书,就像讲相声一样,讲述了动物的各种历史渊源,也讲述了和他最亲近的动物之情!
动物的历史渊源
没看书之前,想着《于谦动物园》说的应该就是各种动物的饲养和介绍,翻看,却发现就像看故事一样精彩!愈加发现,于谦对动物,那是真爱,爱到骨子里,爱到动物的祖宗十八代!
蛐蛐儿、蝈蝈儿、油葫芦,胜似一家却各有不同
蛐蛐儿大名叫“蟋蟀”,身长1cm-2cm,全身浅黑色,少有深棕色或浅棕色。蟋蟀大家知道最多的就是历代帝王养来做宠物,两只放一起“斗”蟋蟀,把玩的宠物。
而养蛐蛐儿的历史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唐太宗李世民的身上,他曾用蛐蛐儿的“白噪音”治好了失眠症。蛐蛐儿的叫声是轻、平、缓,有节奏,听后让人心静。
蛐蛐儿还有个名儿,叫“促织”,从蛐蛐儿习性上来说,蛐蛐属于“秋虫”,天刚转凉,秋意袭来,蛐蛐儿就从野地里、钻缝缝里、墙角里出来了,在那“啾啾啾啾”叫!古人以前没有我们这么先进的日历表,只是靠动物来判断时节。这蛐蛐儿一出来鸣叫,大家也就知道天凉了,要赶紧织布,做厚衣裳,做棉袄了!蛐蛐叫,天转凉,催促女人织布,因此得名“促织”。
蛐蛐儿
神话故事《聊斋志异》中的也有关于《促织》一章的灵异故事。传说,有一户很穷很穷的农户,一天在野地里农作偶然得来一只好蛐蛐儿,穷人家自己都吃不起饭,甭提养蛐蛐儿,于是就想着第二天将这只好蛐蛐儿献给皇帝。可是谁知道家中不懂事的5岁男孩子儿,因为好奇,揭开蛐蛐儿罐儿,把蛐蛐儿放跑了!
这可是全家人这辈子指望过上富贵日子的希望啊!小男孩知道自己闯大祸了,非常害怕,跳井死了!后来,男孩的灵魂出窍,变成了一只蛐蛐儿。农户第二天还是将这只儿子变成的蛐蛐儿献给了皇帝!皇帝本看不上这只蛐蛐儿,谁知这蛐蛐儿好斗成性,并且战无不胜,每一只蛐蛐儿都被掐得屁滚尿流!
皇帝好奇,又找来一只专吃蟋蟀的大公鸡。谁能料到,连大公鸡都斗不过这只蛐蛐儿!这让皇帝大开眼界,龙颜大悦,遂奖赏了农户很多的田地和钱财,改变了农户家几辈子的命运。
蟋蟀做宠物,甚至升华到了“蟋蟀宠物百科全说”,将蟋蟀都分成了三六九等,在古时候叫做“蟋蟀谱”。甚至在北宋时,文学家黄庭坚还升华了蟋蟀的品性,专门写出了"蟋蟀五德”。
“鸣不失时,信也。”
“遇敌必斗,勇也。”
“伤重不降,忠也。”
“败则不鸣,知耻也。”
“寒则归宁,识时务也。”
说的就是蟋蟀守信用、勇敢、忠心、知廉耻识时务,这么崇高的品性都能用在形容蟋蟀身上,可见古人对宠物“蟋蟀”的疯狂。
蝈蝈儿
蝈蝈儿在外形上就比蛐蛐儿要大些,品种也很多,有碧绿碧绿的,也有黑绿黑绿的,懂行的人会叫“山青”、“草白”、“铁蝈蝈儿”等等。
蝈蝈儿的习性又不同了,爱好在灌木尖、树尖上晒太阳,晒舒服了就爱叫两声。蝈蝈的大名叫“螽斯”,独自特大,很能生,所以蝈蝈儿又寓意着“多子多福”。在中国台湾台北的“故宫博物馆”里,就展出了一颗翡翠白菜,白菜上边,工巧匠们就雕刻了一堆蝈蝈儿,趴在白菜上,就是寓意着多子多福,帝皇将相家不就是盼望着子嗣延绵嘛!
油葫芦可又不同了,它有小3cm长,比蛐蛐儿大一点,通体黢黑黢黑的,所以才得了个“油葫芦”的名儿。油葫芦爱吃黄豆类的含油量大的食物,叫声抑扬顿挫的,“呦呦呦呦呦嘟”、“呦呦呦呦呦嘟”的叫,把玩的人比的就是谁的油葫芦叫的次数多。
养这些宠物的器皿叫做“匏器”,这个也是有讲究的。普通人就用个竹篾编织的小笼子,冰棍儿棒棒粘的笼子;可讲究的人用的匏器讲究就多了。传说康熙也爱玩蛐蛐儿这类宠物,他专门开了一片地种葫芦,还请了把式来给葫芦套膜!各式各样的葫芦匏器,后来又发展到黄杨的、红木的、玳瑁的、象牙的等,现在都成了古董,北京的大玩家王世襄先生就收藏了不少!
在于谦动物馆,除了上面的鸣虫馆,还有许多其他的动物,猪、狗、马、兔子、鸟等等,都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看这本书,仿佛就是在看一部历史剧,各种各样关于动物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爱动物的人一定是爱生活的!
《于谦动物馆》更像是一个动物博物馆,书就像是一个讲解员,和我们讲述每一个动物身上的故事,每一个动物和于谦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看完更像是于谦老师童年的一个深深的回忆!
于谦老师对动物的热爱,就如同他对生活的态度,处变不惊!养动物的人,都静得下来,沉得住气,看完于谦动物园,仿佛学了一部处世哲学,贵在坚持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