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一点,潇洒一点经典读后感有感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是一本由季羡林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读后感(一):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本书将季羡林先生经历过的烦恼、欢乐,对人生和社会的思索等呈现给读者,希望借大师90余年的人生智慧,让读者体悟人生的真谛,在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的人,以更加真实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或者在生活的忧思中得到一丝慰藉。淡定从容,潇洒度世,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遇到挫折磨难是自然规律,谁也违抗不得。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读后感(二):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
糊涂不是不是不理世事,而且让我们学会放过他人也放过自己,学会什么事情可以糊涂,什么事情不可以糊涂的处事原则。 季先生奉行的“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反映的人生智慧便是“糊涂”和“潇洒”。 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活得真实,活得明白,活得潇洒。人世间的种种明白了、透彻了就不会再痛苦,人可以装糊涂,但不可真糊涂,真糊涂是一种悲哀!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读后感(三):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心要乐观,人要糊涂 人生不可能一直走平路,糊涂一点,是面对人生磨难的自愈力。它不是懦弱,而是真正的大智慧,是儒家的中庸、佛家的忘我、道家的无为。 不完满才是人生 人生没有百分之百的完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
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活得真实。太明白是痛苦,但真糊涂是悲哀;潇洒不是装样子,而是真实、自在!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读后感(四):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人生不可能一直走平路,糊涂一点,是面对人生磨难的自愈力。它不是懦弱,而是真正的大智慧,是儒家的中庸、佛家的忘我、道家的无为。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遇到挫折磨难是自然规律,谁也违抗不得。不用太操心,操心也无用。
季羡林先生是个性情中人,他奉行“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反映的人生智慧的 生老病死、酸甜苦辣,我们生命中要经历的人生迷思,季羡林先生也同样经历过。让读者体悟人生的真谛,在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的人,以更加真实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或者在生活的忧思中得到一丝慰藉。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读后感(五):《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生活用那么累,
是季羡林老先生教会了我如何才能变得快乐,潇洒!
书中处处都是作者的处世哲学和人生智慧!
成人后社会通过存折让成长,
而季羡林先生的这本书通过文字让我们成长。
糊涂不是不是不理世事,
而且让我们学会放过他人也放过自己,
学会什么事情可以糊涂,
什么事情不可以糊涂的处事原则。
不要再为那些不值得的事情纠结了,
不要再为那些解决不了的事情烦恼了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读后感(六):糊涂一点 潇洒一点
度烦恼,思意义,看世相,抒真情,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随意而安最心安。
不完美才是人生
人生没有百分之百的完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
淡定从容,潇洒度世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也违抗不得。
用不着自己操心,操心也无用。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读后感(七):至简中的真实--读季羡林散文集有感
人的审美,真的会变。曾经喜欢华丽的辞藻堆砌的文章,语言优美到情感都可以忽略的那种。现在喜欢语言简单质朴,感情真实的风格。这样的大家有很多,杨绛、汪曾祺、季羡林。
都说人的写作风格会受阅读的影响,看来要更多地读他们的作品,才能形成相似的文风。读后感还没写,今晚忙工作,摘录也没做,就简单写写书评吧。
季老的文章,很幽默很风趣,他会真实又可爱地自嘲,也会坦白地讲述真实感受,有高风亮节的谦逊,也有针砭时弊的犀利。风格很多,而且时常能用上几句合乎时宜的古诗,读起来还是非常有趣愉快的。
很多道理让人印象深刻,比如人上了年纪会爱上回忆过去,但时间过着的时候,却总是糊涂,“当时只道是寻常”。比如异乡人融入一个社会,总像一滴油浮在社会的水里,难以融入。写获得荣誉,内心欢喜,却也并不会沾沾自喜,还是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总有种“这出戏快唱罢了”的理智豁达。写景物写风光,会一样样描写过去,写阳光的流动,写椭圆形叶子和细长形叶子的交织,写绿色仿佛一张大网而把其他颜色都隐去了,有着灵动又质朴的美。让人明白,无论怎样绝望的情况下,生活总还有希望与可爱之处。看淡了生死,虽不相信轮回,但不惧病痛,因为觉得这是自然规律。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读后感(八):《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人生难得糊涂,有时候糊涂一点会让我们的生活中少一些烦恼,但糊涂也是需要智慧的!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不光让我们学会糊涂,更让我们学会什么时候应该糊涂。
这是书中的这些经典:
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 不管还要经过多少艰难曲折,不管还要经历多少时间,人类总会越变越好的。 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 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人类向前发展,有如接力赛跑,第一代人跑第一棒;第二代人接过棒来,跑第二棒;以至第三棒、第四棒,永远跑下去,永无穷尽,这样智慧的传承也永无穷尽。 凡是我觉得好吃的东西我就吃,不好吃的我就不吃或者少吃,卡路里、维生素统统见鬼去吧。 千万不要让脑筋懒惰,脑筋要永远不停地思考问题。 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在彷徨迷失中,可以照见过去与现在,可以照出自己应该走的道路。 压力压出来的是增强忧患意识,增强防范措施,这难道不是天大的好事吗? 能做到遇事不嘀咕,就能排除自己制造成的压力。 能者为师。在学问上论资排辈,为我所不取。 “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 一过中年,人生之车好像是从高坡上滑下,时光流逝得像电光一般;它不饶人,不了解人的心情,愣是狂奔不已。 我希望,现在能够把当前的日子过得仔细一点,不寻常一点。特别是在走上了人生最后一段路程时,更应该这样。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没有看见,这是和稀泥、息事宁人的歪门邪道,不属于中国老百姓崇高的伦理标准。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读后感(九):糊涂一点,潇洒一点,人生的智慧尽在其中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人生的智慧尽在其中 散文家、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出了不少书,但我却一直没有读过他的作品,这次终于入手这本《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难得糊涂”是郑板桥的名句,也被不少人推为至理名言,书法家也书写着一副副作品,被不少人引入家中悬挂,但真正能做到有智慧的糊涂的人又有多少?有时候人是太聪明吧,学会糊涂并不是真糊涂,真的很需要智慧呢。 人到中年对生活也有了一些感悟,看季老的文章就多了一些感触,感觉他的文章特别接地气。 在《老年》中季老说了自己对老年人的看法,对于自己有这样那样的病泰然处之,他认为如果人老了硬是一点病都没有,人人活上两三百岁甚至更长的时间是会吓人的。他信奉陶渊明的两句诗:“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季老的态度很值得我学习。 这几天我就被疾病困扰,做了个小手术,我没有季老的那种胸怀,对于疾病深感恐惧。同病房的三个病友年纪都比我大,手术也比我的复杂。令我敬佩的是,她们都很坚强。季老的“不喜亦不惧”也体现在她们身上吧。有一位79岁的老奶奶,在医生叮嘱其能下地走路后,就在家人的搀扶下坚强的走去卫生间。那60多岁的阿姨也在丈夫的搀扶下下地走路锻炼,她们都还不能进食,手术受了很大的苦却又能坚强面对。另一位大姐也鼓励我多走多运动,促进早日康复。我也在她们的影响下含着泪水咬着牙坚持着走路。终于敢下地走路了,慢慢的感觉越来越轻松,运动,果然很重要。 在《新年抒话》中看到季老说老伴住院的日子,家中冷清寂寞,不想回家,希望路能变长,让他永远也走不到家,可见季老对老伴的依恋。两个人相伴相扶携手走了几十年,感情真挚,希望能够相伴到终老的感情让我们看到爱情的本来模样。 在医院中我也很幸运的看到有爱情模样的夫妻。那对60多岁的老夫妻很恩爱,丈夫很心疼妻子,每天晚上一直等妻子打完针才睡觉,虽然营养液一下子打不完。老人说两人从30多岁在一起,生了两个儿子。孩子在外地工作,过年才回家,平时带着孙子孙女在家。老人很乐观,在他的表现中可以看到他对妻子的爱是那么的深。妻子从重症监护室中出来的当晚,他守着妻子只睡了两个小时的觉。妻子还不能说话的时候,他陪伴在妻子身边说话给她听,看着妻子睡觉的样子他也感到满足,觉得妻子太累了。妻子的一声咳嗽也能让他在睡梦中惊醒,赶紧起来递纸巾。 (未完)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读后感(十):糊涂一点,潇洒一点,快乐多一点
看季羡林的《糊涂一点 潇洒一点》封面中有这样一段话:大明白是痛苦,但真糊涂是悲哀。潇洒不是装样子,而是真实、自在。 而在我看来糊涂一点,潇洒一点,快乐也就多一点。
年少时,人们总爱追寻真实,但是经历沧桑真正成长的人却爱揣着明白装糊涂。真实是把双刃剑,人越爱探明究竟也就越容易被其所伤。我想这就是生活中有不聋不哑不做家翁这样一些俗语的原因。
季先生说:糊涂分为两种,一个叫真糊涂,一个叫假糊涂。
这让我想起自己的生活,有时就是真糊涂,每天为了升职加薪,辛苦熬夜,不能陪伴孩子父母,还为自己找理由,辩解是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现在回想可谓是糊涂至极。孩子长大会不再留恋父母,父母老了还能陪伴多久?郑板桥写的"难得糊涂"字幅下,有他题的一行款跋:"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行款跋,当是郑板桥对"难得糊涂"的解释了,即对自己处世哲学的一种解释。我想有时人们真该放下争名逐利的心态,糊里糊涂享受当下才对。
说到潇洒,我的理解是心态放开一些。
还是以我为例,为了更好的居住环境,买了新房,却是压力山大,每天睡不着,睡着就做噩梦,睡醒了就想起欠人家一屁股债,整天神经兮兮的。我老公就看得开,这就是心态问题。债是跑不掉的,也不多,但总是心里惦念,难受的很。看了季先生的文章,茅塞顿开,也准备尝试着过“该吃吃,该喝喝,啥事不往心里搁”的日子。
季羡林是北京大学终身教授、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他的散文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无论记人、状物或摹事,笔下流淌的是炙热的人文情怀,充满着趣味和韵味,往往在极浅显的文字中显出最朴素的哲理和浓浓的真情。
季羡林先生是个性情中人,他奉行“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反映的人生智慧便是“糊涂”和“潇洒”。
本书将季羡林先生经历过的烦恼、欢乐,对人生和社会的思索等呈现给读者,希望借大师90余年的人生智慧,让读者体悟人生的真谛,在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的人,以更加真实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或者在生活的忧思中得到一丝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