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给所有人的黑塞童话》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给所有人的黑塞童话》读后感1000字

2021-02-25 01:47:5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给所有人的黑塞童话》读后感1000字

  《给所有人的黑塞童话》是一本由[德] 赫尔曼·黑塞著作,未读·文艺家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给所有人的黑塞童话》读后感(一):别具一格的童话

  时间更迭,战争,自然,人类的智慧,爱情,贪婪,醒悟。

  故事的主角可以是一座山,一座城,一个国家,当然也有人类。

  结局有唏嘘,有回味,有惋惜,也有莫名……

  人类的魔法变得实用,变得生动。

  善恶模糊,仍有其独有的规律,算是因果循环

  诗歌与童话相结合,奇特的韵律贯穿整本书。

  ……………………………………

  《给所有人的黑塞童话》读后感(二):童话故事慢慢看

  这个直译版的读起来是没有那么多美感,好在作者大部分故事骨子里透着诗意,这样就不至于无趣。《小矮人》《奥古斯都斯》《法尔度的故事》这几篇是童话色彩鲜明的故事,可以改编成电影啊……这本书里的每一个故事,你看过后都会有发现,都会有体会。好像偶尔在某一点看到自己,想到自己那并默默地想着以后我得这样,以后我不能这样。这的确是一本可以读很多遍的书,不过我如果再让我看,我会看意译版。

  《给所有人的黑塞童话》读后感(三):Searching

  这本书的封面我挺喜欢的,没有自吹自擂哗众取宠的腰封,而是一抹幽远寂静的藏蓝,以及那些独属童话里的高高低低的白墙红瓦房。

  整本书很艺术、很深刻、很诗意,里面不少故事其实就像是袖珍版的《悉达多》:迷茫、迷失、迷醉、迷乱、混沌中顿悟、涅盘后重生……

  而我发现:生命、时间、成长、死亡、欲念与自我,是黑塞笔下不曾停歇的永恒主题。他也一直在思索、在寻找,带着我们,一起。

  之前看过王尔德的童话集,感觉王的文笔敏感又脆弱,柔软又哀伤,透着无法抑制的绝望;而黑塞的童话相对来说更坚硬明朗一些,虽然不乏沮丧、黯然与告别,但却会冥冥中带给你更多的希望。两人的童话画风不同却各自精彩,但都不是太适合给真正的孩子来看,要么看不懂,要么看不透。

  当然,黑塞的有一则童话除外,它叫《兄弟俩》,文末戛然而止,很可爱的作品。写于1887年,那一年,黑塞10岁。

  《给所有人的黑塞童话》读后感(四):永恒的美

  一本写的很美的童话书。

  虽然名为童话,但应该不能称之为儿童文学。因为书中有几篇着实深奥。

  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黑塞的童话和安徒生童话有几分相似之处。黑塞的童话中有丰富的细节描写,令人陶醉的诗意,以及扣人心扉的悲伤与温暖。而且安徒生和黑塞都描写过古代中国。这真的很让我中国人感到惊讶。

  不同的是,黑塞的作品中战争,放纵,庸俗更加突出。与此相对应对应的真善美却没有安徒生的那么强烈。黑塞运用拟人的范围很广,《神秘的山》里面那座作为主角的山竟然也能当做一个会思想能动弹的东西来写,而且写得活生生像个可爱的人。不得不加以赞叹。

  还有一个作家,王尔德,也写过童话,与黑塞的画风截然不同。黑塞的文笔更明朗,更坚决。王尔德的童话有一股浓浓的残酷、悲伤的气氛。但我总感觉,黑塞的《小矮人》、《影子戏》和王尔德的《快乐王子》、《夜莺与玫瑰》的结尾是一种风格。

  关于这些非民间童话,我还读过叶圣陶的《稻草人》。两者的童话又有很多共性。我忘得差不多了,但隐隐约约记得叶圣陶先生的童话文笔也很优美,文字间流露的照样是一脉相承的爱与美。

  也许,童话具有的美都是永恒的。

  《给所有人的黑塞童话》读后感(五):关于时间,关于自我

  与其说是童话,不如说是一部部美丽而永恒的短篇小说集,诉说着人们世世代代都永不褪色的主题——时间与自我。

  这是个人接触的黑塞的第一部小说,在这部童话集的每一个篇章,主体不论是个人还是一座山,其最核心的主题大多都是关于自我的探寻,并伴随时间与记忆,自我终会消弭于永恒当中。在黑塞的童话中,不论主人翁做了何种选择,最终的结果似乎都看不出一种对错或是价值的判断,这也正如同时间的本质——世间本没有对错之分,所谓的对错不过是囿于时间中的主体相对于自身周遭的环境所看到的幻象,而这一幕幕的幻象皆会尘埃落定,归于虚空。

  不论是来自古代东方的“诗人”,还是吹笛梦中的“我”,抑或是奥古斯都斯,我们看尽的都是一幕幕人生的“幻象”,每一则故事主体踏上的自我探寻之路所经历的都不尽相同,但透过故事的纱帐,放佛能看到一个相同的人生主题,这个主题让每一则故事都有一种相互映照,又相互关联的影子,而假若你看过黑塞的另一部如诗般隽永的小说——《悉达多》,那么,黑塞的童话,甚至是在他早期的童话作品中都隐约有着“悉达多”的影子,即关于内在的探寻,关于时间的把握,关于永恒记忆的描摹,这也不禁令人怀疑,黑塞在这许许多多的故事中,讲述的是深刻的自我与逝去的记忆,但他宁静优美的语言道出的是值得人生不同阶段都能品尝出不同韵味的自我与时间。

  《给所有人的黑塞童话》读后感(六):善良不是天性但是可以选择。

  

看到书的简介就毫不犹豫的点进去阅读了:

黑塞的童话并非以很久很久以前开头

并不全然以人或动物作为主角

年迈的高山、固执的藤椅、骄傲的少年、丑陋的矮人

所有的生命,全都在一场杂沓着无法摆脱的困难中活着

寻找各自的结局

如果这本书有颜色的话它并不是黑色的,是彩色的。正如每篇文章结束后配上明亮颜色的水彩画手稿一样。在这本书你能找得到时间的影子,比如写于1887年的《兄弟俩》,猝不及防的结束但是文字里都是清晰可见的可爱和善良,那一年黑塞十岁。比如1916年40岁的黑塞献给爱妻的《鸢尾花》--即便痛苦孤寂、精神上永远悲伤,在爱过他人之后还是怀着最柔软的信念回溯本质。还有《难走的路》--对于 意义进行诠释,黑塞有自己的迷茫困顿懊恼,他选择用独行者的形象去修行,让自己蜕变与成长,然而最后却像一场在黑夜退去时分因为缺乏体验而潦草结尾的梦。

我最喜欢《奥古斯都斯》、《鸢尾花》、《周幽王的故事》这三个故事,舒缓的节奏和温柔的笔触,谱写着不同人物人生的好奇和思考。每个人的形象都无比鲜活,怀着善意去揣测人心。这么坚硬明朗的一本书,你可看到童话中的爱、信仰与纯净。看到黑塞偶尔对世界释放的善意。善良不是天性但是可以选择。

  《给所有人的黑塞童话》读后感(七):暗黑梦境魔幻故事集

  《矮人》智者听命于蠢人,一出蹩脚的喜剧。

  《影子戏》无论智者还是愚人,逃离不了美人的影子戏。

  《神秘的山》傲视一切,却折服于崇山,唯有与山融合,才感悟和谐之美。

  《诗人》既想洞察世间之美,又盼袖手旁观。

  《笛梦》面包,爱情,自然竟然只存于梦境中,醒来依旧在黑暗中航行。

  《奥古斯图斯》一个美好的祝愿,得到了众人的爱,形成了一个狂妄自大的人格,只索取不付出的处事终究带给他一世空虚,咒语解除之后,感悟到人间百味,世界真实得可爱。

  《众神之梦》一切毁灭,唯有众神永恒。

  《外星异讯》战争比自然灾害的伤亡可怕,因为灾难产生怜悯同情,战争泯灭人性。

  《此道难》欲得人间之胜景,必跋险阻之路。人生亦是如此。

  《爱丽丝》追寻记忆,潜踪避世,重拾初心。

  《欧洲人》对贪婪傲慢的欧洲人极度的嘲讽。

  《藤椅的童话》不看本质,不得其要领,做任何事也只能留于表面。

  《帝国》原本贫穷而重文化的国度,跪拜在钱权之前,抛却内涵和底蕴,沦为空壳。

  《魔法师的童年》是黑塞个人成长录,也是对所有人童年的写照,富有想象力,随着年岁增长逐渐失去了魔力。

  黑塞的童话更像是暗黑梦境魔幻故事,他所描绘的场景需要调动阅读者所有的想象力,既有鸟语花香,色彩而梦幻,又有枯槁破败,黑暗而死寂。就像梵高一样,异样的精神世界,带给他们创作的源泉,这些童话正好在他犯病期间创作,《魔法师的童年》中的小人疑似就是他分裂出来的形象。

  《给所有人的黑塞童话》读后感(八):关于成长

  最近同时在读《给所有人的黑塞童话》和《布鲁克林有棵树》,这是两本关于成长的书。黑塞以童话的口吻讲述残酷的成长,贝蒂在残酷的生活中领悟成长。

  成长是关于变和不变。

  在黑塞《神秘的山》中,雀斯克对未知的大山充满了征服的欲望,他渴求搜寻大山的秘密,在探索过程中他和大山彼此信赖,互相给养,形成了一种亲密的关系。然而,这世上没有什么东西到最后不是以人的贪欲为准的。随着了解的深入,兄弟般的互相尊敬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夺取、征服、攻克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欲望驱使人们去扩大自己的认知,然而过度的、不被控制的认知,终将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大山没有变,它静静的伫立着等候,人变了,最终付出了成长的代价。

  贝蒂笔下的《布鲁克林有棵树》也是一种成长。一切都在改变。一切又都没有变。“弗兰西的世界从脚下溜走。和往常一样,她还是每天晚上看一页《圣经》,看一页莎士比亚。她每天弹一小时钢琴。她将钱一分一分地往储蓄罐里存。垃圾站还在那儿,其他商店也都还是老样子。变的是她。”

  小时候,幸福是周末步行去书报亭蹲一天看各种图画书和小报;幸福是每周二楼上的叔叔带来新一期的电视报;幸福是晚餐吃一根炸鸡腿;幸福是一枚游戏币把街霸打通关。不知何时,鸡腿不再那么香喷喷的让人垂涎欲滴了,不知何时,周末也不再想穿过十几个街区去看书了。书报亭还是那个书报亭,鸡腿也还是原来的味道,是我变了。

  小时候那些天马行空的梦想不是被现实撕得粉碎而亡的,是在成长中被一丝丝一点点灌喂药片安乐死的。另一些梦想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但那已不再是梦想。当我们为了成长而欢欣鼓舞的时候,衰败也孕育其中。

  我们不再为了有足够买一根“雪人”冰棍的钱而激动不已;不再为了喜欢的女孩回眸一笑而兴奋的夜不能寐;不再为了买到一套流行卡带而到处炫耀;不再为了心爱的偶像冒雨听他的演唱会。成长带给我们更多满足的同时也拉高了我们的幸福线。

  《给所有人的黑塞童话》读后感(九):自我的童话之书

  童话总让我体会到一种隽永的美感。不论是幼时所读简简单单的郁金香童话,还是宫泽贤治、王尔德、安房直子、圣埃克苏佩里等笔下或纯真或唯美哀伤的童话故事。而黑塞的童话体现的是一种九九归原的隽永,结合了中国文化的美感。对于黑塞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来说不算新鲜,但在童话的阅读上,实在是崭新的体验。

  这是一本黑塞藉童话之名,向自然呈现自我之书。追寻自我精神、实现自性,回归自然并与命运融合。童话是文字与自然碰撞的最佳题材,但黑塞并未藉此表现童趣的一部分,而是选择抒写其中蕴藏的死亡、命运等主题。其中“死亡”在童话题材中所表现出的意义,在黑塞笔下还是颇为独特的。

  死亡非是为了惩恶扬善,非是完成唯美的宗教信仰,非是牺牲,没有阴谋……死亡是与生俱来的命题与责任。

  在《影子戏》里,死亡是无意识长河之中漫不经心的过程,连一种结果都称不上,在虚无的浪漫主义里飘荡、沉浮。这篇篇寂静的文章不以生为始,不以死为终,像单薄的影子般捕捉不到也看不通透,却在男爵与诗人的人称变换中使人看到无意义与意义的隐隐交锋,这是黑塞一贯喜欢追逐的事。鸟儿幽深的歌声与浸在血泊里的白玫瑰让人想到《夜莺与玫瑰》,只是王尔德要热烈、要壮美,而黑塞只选择荒诞。亦想到《自私的巨人》结尾,巨人躺在树下,身上落满了白花。你可看到童话中的爱、信仰与纯净,而黑塞鲜少追求这些意象,诗人如影子般活着,又如影子般死去,从始至终,只有男爵表演着人间戏份。彷徨又荒唐。

  死亡是《神秘的山》一文中表现出的“命运的戒律”,是《吹笛梦》中的亦生亦死:“健行、布里姬特、我父亲以及故乡,似乎只是一场梦,我年老且郁郁寡欢,长久以来不断、不断地航行在这条夜黑之河上。”是奥古斯都斯在教父面前静止下去的心跳,是脱离尘世的美丽的梦。

  只要不问结果,死亡能代表一切。不幸与痛苦才是生。

  但即便痛苦孤寂、精神上永远悲伤,黑塞还是把温柔赋予《鸢尾花》,怀着柔软的信念回溯本质,并且是在爱过他人之后。读《兄弟俩》时,猝不及防便读至结尾,对这戛然而止感到啼笑皆非,这则单纯而又调皮的小寓言,是作家偶尔也对世界释放的善意。

  这些是给所有人的童话,给处在不同阶段的所有人,都看到另一种独特的存在方式与可能。而在书中偶然会读到一些悉达多或荒原狼的影子,也属实是意外之喜了。

  《给所有人的黑塞童话》读后感(十):2020.1.18

  •小矮人

  “他这一生很单调也很贫穷——当小丑的智者,一出乏味的喜剧。”

  也许是冲淡了的威尼斯版《跳蛙》。

  •神秘的山

  人欲以其贪欲为自然之准绳,于死前发现其实人之生死与其他生命不分轩轾,虚弱地死于荒凉之中,并不比每天及到处发生的事情更残忍、更无意义,然后他和自然与世界和解,拥抱他必死的命运。

  •诗人

  西方人的东方想象,东方故事中蕴含的是西方的诗学理念。

  之前问过研究尤瑟纳尔的朋友,Comment Wang-Fô fut sauvé 中主人公的名字应翻成王福还是王佛,也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回答,结合黑塞这篇可能还是要翻成王福。两篇倒都是讲对极致艺术的追求,无论是追求画境还是诗艺,最终都达到了分不清何者是倒影,何者是真实的境界,在艺术中,诗人的梦境与真实合二为一,他是这个世界的旁观者与外人,“唯有当他成功地把这个世界完整地写入诗歌,在这些影像中他能自行涤净并永远占有这个世界时,他才会真正地快乐和满足”。

  •吹笛梦

  没有回去的路,若想探究世界,就必须一直往前走。

  •梦见神

  disenchantment

  韦伯笔下的祛魅指现代世界祛除传统社会神秘迷人的魅惑力的过程,神灵逝去的时代,世界失去了魔力与魅力。从此“研究其(原始力量)本质将成为挑战人类才智的一大任务”。

  神灵、神话、宗教,“有如来自人类遥远少年时光的一句问候和反照”。

  •来自另一颗星球的奇怪信息

  有一颗星球,那里的人的人不惧怕死亡,他们高兴地接受它,但从没有人胆敢杀死别人,那里的死者要葬之以花。

  另一颗星球,人们高度惧怕死亡,却自相残杀,他们死得艰难又不情愿,野死不葬乌可食,脸上带着尊严尽失的粗鄙。

  两颗星球的童话里和记忆里,都藏着对方的痕迹。

  •法尔度的故事

  少年想终身做一个旁观者和听众,只关注不会消逝的事物,他变成了一座山。

  山发现貌似永恒的也会消逝,包括它自己,然后它想念起存在最为éphémère的人类,和它曾经的生活:在它还是少年的时候,曾整日听另一个人的琴声,那个人许愿要一把小提琴,然后伴着琴声上升,消失在空中。

  •鸢尾花

  ymbolisme et correspondances

  •王国

  德国史

  •皮克托的变化

  关于爱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