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1000字
《从一到无穷大》是一本由[美]乔治·伽莫夫著作,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一到无穷大》精选点评:
●受益匪浅 看到了科学的思维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从古希腊时期就有哲学家在为科学研究努力了 现代的人还有什么理由只关注手中的钱币而不仰望星空 追求真理的存在和规律的本质呢?从功利的角度来说,地球的资源也是迟早会被用完的,什么都不做的话,未来的人类不会突然就飞出太阳系。
●我觉得写得很好,身为标准文科生看得是似懂非懂,但是很厉害的样子,章节设置也很用心,变换了几个不同的角度。
●2019年232本: 成书年代早,所以20世纪现代物理解释很详细,高中物理对迈克逊莫雷实验也不会从原理介绍这么多。和我原想不同,内容不只是关于数学拓扑前沿,时空坐标,生物发现都涉及到,看完这种科普会不会上了科研这条贼船[偷笑]哈哈哈(ಡωಡ)hiahiahia 最重要的是,我的年轻朋友玛丽娜·冯·诺依曼(Marina von Neumann),她声称她比她著名的父亲还要博学,当然,除了数学,在数学上他们一样博学。
●“经典力学的基本原理只能被看作是“真实情况”一种很好的近似,而一旦我们试图将它们应用到比其原本适用的系统更微妙的系统中时,其结果就相差甚远了。” 都9102年了,不想自己的科学知识还停留在四百年前的牛顿时代……
●看不太懂。。
●1950
●非常好的构建世界观的科普书
●微信读书上看的,非常不推荐这个版本。除了个别明显的错译,最大的问题是译注完全不合格。这本书太老了,很多当时的数据和一些存疑的结论,现在都不一样或已经解决了,但是相关译注一个都没有。
●高中 科普
●太多数学。
《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一):我们这么理解这个世界
《从一到无穷大》,如果你把它当做有一本科普读物,想用它来普及知识,你可能会失望。这本书共分了四个章节:数字游戏、空间时间与爱因斯坦、微观世界、宏观世界。每个章节都在告诉我们的,其实都不是科学知识,甚至不是科学基础。它表达的,其实是一个哲学问题:我们是如何理解这个世界的、历史上的人们,曾经是如何理解这个世界的。
从这本书里,我第一次切实的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可能因为我是个数学渣的缘故),那磅礴的数学海洋里,居然可以蕴藏如此玄妙和庞大的知识体系,而我对其几乎一无所知。遗憾的是,即使我读完了这本书,我依然是一无所知。这本书中文字表述的很浅显,但蕴含的能量是如此之大。让我对于科学再次充满了敬畏。
《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二):尘埃的无知
这本书是在70多年前著的,可能当时这本书的内容,代表着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宇宙学等等,最经典的内容。70多年后的今天,当自己经历了高中理科的学习后,再回过头来看这本书,却发现这本书中涉及数理化生的一些知识,却是当年高中学习各科令我头疼的重难点。 这本书个人感觉更适合有理科基础的读者去读,相对容易一些。 个人总结:自己还是那样一如既往的无知,微不足道,甚至和宇宙中的一粒尘埃都无法相提并论,除了努力,只能努力 个人奇思妙想:现在的机动车是以石油为动力。那在未来,在宇宙的另一个有高等智慧的星球上,会不会有一种机动车是以光为动力,或光为燃料,而提供机动车行进的。 2020.4.24
《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三):一本提高科学认知的好书
给4星(减去一颗星部分原因是由于它的知识内容仅截止到1960年,当然这不是作者的错),很好的一本科普读物。
就像物理学家埃尔文·薛定谔所说的,对于统一的、普遍性的知识的不懈追求,是我们从先辈们那里继承下来的最好品质。中国古语中也有类似表述,正如本书的副标题“科学中的事实与猜想”所指明的,其中内容涵盖了从数字到时空、从微观粒子到宏观宇宙等方面,知识体系跨越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多个学科分支,生动的语言令原本高深晦涩的知识易于理解,简明而适当的内容令人读来收获满满,阅读本书是一次全面汇总、归纳高中、大学初期知识的良好契机。
在当前全面抗疫的关键时刻,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九章结尾处关于人工成功分离、合成病毒分子的描述,尤其是它发生在1960年之前的实验室研究。无法想象现在的病毒学研究发展到何种程度。
诚意推荐给中学阶段后期的学生课外阅读用于拓宽视野启迪思维。
《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四):关于本书的一点思考
#高屋建瓴阐释科学的发展历程 但是因为作者所处时代的限制 还有翻译的原因 本书有很多问题: 1.费马大定理已经由英国数学家怀尔斯证明;四色问题已经在美国由计算机证明;
2.夸克的存在已经被很多事实所证明 虽然我们由于夸克禁闭而观察不到 无法将其分离 但是核子就是夸克组成 盖尔曼矩阵的提出提供了夸克对应群的数学结构 即SU(3) “八重路”
3.闵氏空间的时空图是错误的 在闵氏度规下 垂直的图示和欧式几何不一样 也就是说 运动系的时间与空间的垂直在纸面上看应该是一个锐角 如果我们取观者参考系图示垂直的话 本书的配图会给初学者很大误导
4.细胞质是由细胞膜而不是细胞壁包裹的 动物没有细胞壁
5.人类应该有23对46条染色体 我不知道为什么书上写的居然是48条???
6.减数分裂的图像是错误的 最基本的就是应该分裂为四个生殖细胞而不是两个
希望下次出版时候可以把新的科学发现以注释的形式呈现 但是基本的事实必须正确 虽然是科普 但是科普也要保持准确性
(个人拙见 我认为科学应该是准确的 即使是科普)
《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五):优秀的科普读物
读完《上帝掷骰子吗》,对这类科普读物意犹未尽,根据书中的推荐来看的《从一到无穷大》。刚开始以为是本数学相关的读物,读到最二部分时间、空间时,还在想“这与1和无穷大什么关系”,直到读完全部章节才理解书名为什么是“从一到无穷大”。 第一部分主要讲数学中的1到无穷大。学了十几年数学也没有想到,虚数除了表示负数的开方,还有什么用。看到书中利用虚数找宝藏的举例,才对虚数的应用有了更清晰一些的认识。无穷大的比较这一部分也是很新颖的知识,相信很多人会和我一样想当然的认为所有的偶数比整数个数多吧,作者用一一对应的比较法告诉我们他们一样多。 第二部分主要讲时间、空间和相对论。看过许多时空穿越的影视,从没想过为什么会有时空穿越的设想。作者引入坐标,四维空间、投影、相对论的知识,以简洁易懂的文字讲述了相对速度比光速还大时,在四维空间中的时间轴上的投影有可能是负值,时间可以倒流,但由于其他条件的限制,理论上是不能实现时空穿越的。 第三部分主要讲述微观世界的分子、原子、质子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知识。我们生活的环境中这些微观粒子的数量是个庞大的数字。人造病毒是可行的,原来之前听过的细菌武器、基因武器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 第四部分主要探讨了宏观世界中地球、恒星和宇宙的起源及生命历程。对宏观世界了解的越多,越感到人类的渺小,那些对于职业、生活的烦恼都抛之脑后、不值一提了。人类对于恒星和宇宙起源的推测都是根据物理、化学、数学相关知识计算的,让我想起高考报志愿时家里人的一句顺口溜“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就像序言中介绍的,书中的某些知识点确实读起来比较生涩。但从知识点是否生动、连贯、有趣味,能否引起读者对科学的兴趣等方面来看,它不失为一本优秀的科普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