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记性差,只是没找对方法经典读后感有感
《你不是记性差,只是没找对方法》是一本由【日】池田义博著作,东方出版中心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不是记性差,只是没找对方法》精选点评:
●内容不多但很实用。以后还是应该买电子书。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Lyno(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0260915/ ✨缺点:干货不多,重复较多,方法普通,实用较差。ps:作者总提自己记忆大赛冠军的事是为了凑字数还是打鸡血?鸡汤太多就馊了。 ✨优点:试用了几个集中注意力和反复复习的小技巧,确实奏效,有用的技巧:1三画圈反复速记法、2一分钟手写和匹配学习法、3集中注意力的三点聚焦法。
●点评不高,我看了觉得好很不错的,首先高屋建瓴的说明信念,注意力和形象法的重要性,然后讨论大脑需要的专注力,多次复习和感情。接着在各个方面给了一些技巧和方法。当然现在不知道效果如何,我还是想尝试的
●其实这本书的定位针对正在准备升学考试的学生是okay的
●我真觉得挺好的,他里面介绍的一分钟匹配法和快速阅读法,我深有体会,初高中时期常常会有记忆时心跳加速的时候,而这正是我效率最高的时候,但可惜的是,大学之后再没有过了。所以决定按照他的“三画圈反复记忆法”、“快速阅读法”、“一分钟匹配法”来训练大脑,毕竟,我还有很多想做的事啊。
●有一定指导意义
●里面提到的“三画圈反复速记法”和“1分钟手写学习法”非常有用。
●很多技巧很实用,立马学会了几招
●我感觉有些记忆方法还是不错的,大概半小时就能大致浏览一遍…但是内容太少,缺乏实现经验…而且很多东西也是大家所都认知的…
●简单诚恳,条理清晰,适合入门者一探究竟,个中方法也很适合在校生学习实践。
《你不是记性差,只是没找对方法》读后感(一):摘录
# 记忆力
*欺骗大脑*
1. 向大脑灌输记忆的意愿
2. 增加记忆的次数
3. 注入感情
*涂鸦* 加标签
`阮小妹`
*谐音记忆*
*布局 记忆体系*
*开发感官*
1. 听觉
2. 嗅觉。迷迭香
3. 触觉
*饮食与空腹*
6:30 - 8:30 适合复习
4:00 - 晚饭 记忆
*小睡*
15-30 min
睡前喝咖啡☕️ 30min起作用
*多复习*
进两步退一步
- *三画圈法*
11212323434545656...
一个圈表示返回上一页学习
两个圈是学习下一页
- *保持快速学习*
阅读能力提高
- *难点跳过*
- *方法*
第二轮从头至尾依次推进
第三轮查漏补缺
荧光笔
*传授他人*
费曼技巧
多输出
### 如何长时间保持干劲?
万事本就开头难
给自己打鸡血。
给自己暗示,持续激励自己。
目标分解
“学习高原”
### 集中注意力
快速阅读技巧
补水
《你不是记性差,只是没找对方法》读后感(二):你不是记性差,只是没有把每天当作人生最后一天
✨缺点:干货不多,重复较多,方法普通,实用较差。ps:作者总提自己记忆大赛冠军的事是为了凑字数还是打鸡血?鸡汤太多就馊了。
✨优点:试用了几个集中注意力和反复复习的小技巧,确实奏效,有用的技巧:1三画圈反复速记法、2一分钟手写和匹配学习法、3集中注意力的三点聚焦法。
有几个技巧确实能产生共鸣:1短暂休息前喝咖啡,15min起效可唤醒、2传授他人是知识输出,利于记忆,记得高中时候被称为班上活字典,潜意识也会为了让自己维持称号而不断输入新的词汇、3学习成果可视化,考研时候有收集用完笔芯的嗜好,看着他们就能想到自己写着的字和努力过的痕迹,一定程度增强你的自信心、4心中要有信仰,不管是宗教的还是自己的,你可以向他坦诚相向,诚实汇报和对话。
以上,方法在这,大家也都懂,关键是自己能不能发挥主观性去实践。
这个把每天当作最后一天的终极记忆法,不妨也可以试试,说不定就一下子突破自己的瓶颈,开启下一个学习和记忆的高峰了呢。
《你不是记性差,只是没找对方法》读后感(三):完全不适合“提升记忆力”这个主题
本书作者以45岁“高龄”首次参加日本记忆大赛即获冠军,对高速记忆颇有心得,但整书质量较差,许多方法属于老生常谈,且举出的例子由于是日本人,而不适合中国读者使用,参考一下是可以的,真的认真研读却无必要。 对于强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提升记忆力……我猜他本人并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心得。至于高阶的“记忆宫殿”,作者看起来并没有深入研究过,也无从谈起教授读者,而且普通人也不是非学不可。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人类记忆力的一些生理特性,空腹时注意力更集中因此记忆效率更高,以及淡雅怡人的气味(作者推荐迷迭香,个人认为薰衣草和柠檬效果更好)是提高记忆力的有效方法。
书中有两个学习/复习方法颇有新意,值得了解一下:
1. 三画圈反复速记法
目的:短时间内进行快速阅读,初步掌握所学内容并完成复习
适用场景:背单词、教科书或重要文本材料学习
具体方法:以页数为例,1-1-2-1-2-3-2-3-4-3-4-5-4-5-6-5-7…… 也就是进两步退一步,每读完一遍画一个圈的话,一个圈提示复习上一页,两个圈提示学习下一页,也就是“短时间多重复”;
一个section完结后再重复两遍的顺序学习,不需要三画圈了,第二轮和第三轮主要是查漏补缺,提高学习的完成度,也就是说全部完成后,页码上应该会出现5个圈,分别在三轮学习中完成。
限制:作者认为做数学题也要如此“直接阅读解题过程而不必花费时间解题”,恕我无法苟同,个人感觉这个方法更适合纯阅读记忆的文本类材料
进阶:将大部头拆成一个一个分量相似的section,然后集中精力进行学习
2. 1分钟手写学习法
目的:结构化、图形化、色彩化、音律化,进一步刺激大脑的记忆力
适用场景:检验自己是否已切实掌握了所学内容,“查漏”
具体方法:“奋笔疾书”,最好是在清晨以此方法来检验前一天睡前所学内容;但不是机械地“写出来”,而是看自己是否可以进行运用
单词——是否可以写成句子或文章,联想出它的近义词、反义词、关联概念
数理——展示推理过程,看看自己是否能够清晰地理顺逻辑
概念——以自己的语言复述,有可能的话画出图示
“1分钟”,心理学所谓的限时效果,强化记忆;1分钟内完全停不下来而非磕磕绊绊,1分钟后对自己所写的内容满意,而且觉得还有干货可写,那就代表学习效果基本达标;然后立即重读所学内容,也就是三画圈法的第二轮。
进阶:知识网络化,将概念联结起来
3. 费曼技巧:输出是最好的输入,还能激发灵感
没数错,因为书中并没有出现这一名词,虽然提及了一下,但作者反而没有详述,也许对他而言是太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吧? 其实上面两个方法可说是因人而异或者对有些人来说属于完全的冗余,而费曼才是大道。
==============
还有例如借助计时器(番茄工作法)、分割小目标(SMART)、写下你的目标之类的方法其实不完全属于提高记忆的范畴,而是更为普适的规划原理。
《你不是记性差,只是没找对方法》读后感(四):5个超简单专注方法,个个可靠
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你不是记性差,只是没找对方法》。
这本书是由日本记忆能力培养协会会长池田义博所写。记忆不是天赋,而是技术。作者总结了自己的记忆力训练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提升记忆的5大锦囊、32个进阶技巧和大量实例,帮助我们拥有更强的大脑,成为记忆高手。
这次我们要分享的是,书中5个关于帮你做到专注的好方法。
①
『使用计时器』
做事前,我们可能会做规划、拉清单。因此,在具体操作时,我们可能并不在意速度,而是在于最终的结果。想要提升专注力,你可以尝试把每件事都用计时器做限制。
简单讲,计时器的作用就是为了催生紧迫感,让大脑意识到,“接下来,必须要卖力了。”
只有计时器被按下的那一刻,我们才会在过程中加速,大脑也会更专注。从集中注意力的持续性考虑,我们在练习时,任何零散工作的时限设为15分钟最理想。高颗粒度的大脑使用,有助于养成迅速专注的习惯。
15分钟之后呢?设置5分钟的休息时间,是不错的搭配。比如你要阅读一个小时的书,和按照15分钟加5分钟的循环模式比起来,明显后者效率更高。不要抱怨我们的时间被碎片化了,要利用这种碎片感提高专注力。
②
『关键时刻补水』
世界记忆力大赛是三个小时,大脑在三小时中保持高速运转。其中,绝大多数参赛者,都选择了水作为补充。因为研究表明,大脑的80%是水,一旦大脑中水的比例发生变化,这给我们的理性分析问题,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既然大脑耗能,我们能不能补充糖水呢?虽然葡萄糖确实可以作为大脑重要的能量补充,但是,糖分的摄入会导致血糖升高,然后在胰岛素的调节下,迅速下降。下降时,大脑的机能也会受到影响,无法专注。
同理,茶、咖啡也都不是适合的饮料。虽然咖啡因能够帮大脑发挥作用。但是,过剩的咖啡因很容易让人精神紧张,引发大脑疲劳。因此,感觉大脑无法专注的时候,喝点清水,一定能帮你缓解。
③
『三点聚焦法』
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明星击球手铃木一郎,就是以卓著的专注力闻名世界的。最让人称道的是,每次他在击球区站定,都会做同一套动作:眯着眼睛凝视球棒的最上端。在采访中,作者了解到,他这样做,就是要把目光聚焦于一点,排除杂念,进入专注模式。
同理,在工作或学习前,你也可以找到你能凝视的焦点。其实这个方法不是他发明的,很多体育明星都会做。在提炼大量方法后,作者找到了非常实用的三点聚焦法。
找一张纸,用笔在上面画三个点,它们在位置上构成三角形。之后,我们需要屏住呼吸,从最上面的顶点开始,顺时针,分别聚焦这三个点。反复练习,你一定能控制住自己的专注力。
④
『专注的热身』
在自己对专注的控制力还较低时,不要强求自己从一开始就进入状态,而要给大脑做一些热身运动。比如,开车时,我们都要给车做预热,从一档逐渐过渡到五档,是一个意思。
基于这个原理,心理学家米哈利·奇克森特米哈伊提出了心流模式。进入心流,首先要有低难度工作做引子。当我们面对任务时,可以先从基础工作做起,比如从完成任务的辅助工作做起,给大脑做热身。
比较简单的方法有:做简单运算或者背99乘法表,当你感觉自己忽略了时间时,说明我们大脑进入状态,你就可以转入正式的工作和学习了。
⑤
『用好耳塞』
探讨办公环境这个问题时,噪声、音乐和安静被反复提及。到底哪种情况更有利于我们集中注意力呢?
我们还是看一下记忆高手的表现吧。在世界记忆力大赛上,绝大多数选手都会带上耳塞,或者带有减噪功能的耳机,因为,外界的声音很容易打断心流。
如果你总是容易分心,不如给自己买一套质量较好的耳塞或耳麦,尝试带着它们去工作,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更容易安静下来,进入专注状态。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是,它会让你形成专注的仪式感,一旦戴上耳机,这种和平时不同的“操作”,能让大脑告诉自己“我得专注了”。
需要注意的是,耳塞法更适合记忆的工作,它对解题或者写论文等输出性工作,帮助不大。
总结一下,不是“学海无涯苦作舟”,而是围绕学习工作的各种麻烦和苦恼,才是无涯的。而学习本身会给大脑带来获得感,非常愉悦。减小工作和学习中麻烦和苦恼的最好方式,就是专注。学会运用这5个方法,帮自己赶走苦恼,你一定能学有所得、习有所成。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给你带去启发,记得给我们点赞鼓励哟。
参考书目:《你不是记性差,只是没找对方法》[日]池田义博
——END——
《你不是记性差,只是没找对方法》读后感(五):你不是记性差,只是没找对方法
学习上,英语单词、数学公式、语文句子各种知识点混在一起杂乱无章,总是记不住;
生活中,总是担心自己丢三落四、锁门的时候要反复确认,经常不记得自己要买什么;
工作中,要说的话、要做的事儿总是不经意间遗忘、工作中总是犯些低级错误;
我们常常把这些原因归结为记性不好。其实不是我们记性差,而是没有找对方法。
在2016年《最强大脑》中担任中国队队长,战胜了拿过6次的世界记录的马劳的李威,曾说他接触过的97%的世界记忆大师并不具备什么惊人的天赋,他们是靠科学的记忆方法,包括他自己。
《你不是记性差,只是没找对方法》的作者是池田义博,他以45岁“高龄”参加世界记忆大赛的日本选拔赛,当时和他一同参赛的选手都是十几二十几岁的青年,所以大家并不看好他,并劝他早点放弃。然后池田义博并不在意这些看法。他觉得记忆力与才能和年龄无关,可以通过技巧提升。于时,他在家通过各种模拟训练,来提升自己的记忆力。当比赛结束后,所有人都大吃一惊,45岁的池田义博不仅获得冠军,还刷新了历史最高记录,成为日本最强大脑。后来,他把自己的经历及训练方法写出来,也就是今天我们要说的这本书《你不是记性差,只是没找对方法》。
在着手训练记忆力之前,我们要先知道记忆是如何工作的。
记忆如何工作
《你不是记性差,只是没找对方法》的作者是池田义博认为一个人记不住东西,就是因为我们缺乏对信息的有效整理,我们大脑喜欢有规律的信息,而那些没有经过整理的信息,就很容易被忘掉。就如我们去超市购物,总是买不全自己想要的东西。
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存储器,记就是存储信息、忆就是提取信息,但在《记忆》这本书中指出除了存储和提取,记忆还有个重要的步骤就是编码。也就是说我们接到信息之后,回先对它做一个编码处理。然后再存在脑子里。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大脑里的记忆就像家中摆放的物品一样,如果每次用完的物品都随意丢放,等下次再用的时候我们就很难找到,但如果每次都放在固定的抽屉里,我们就很容易找到了。作者池田义博给我们推荐了一个记忆方法——记忆装置。
记忆装置:找出身边耳熟能详并且今后也不会变化的物品,把它们同记忆对象练习起来。
搭建一个记忆装置只需三步:
我们在家中挑出身边最熟悉罪不容变化的物品,比如床、衣柜、电脑、桌子;我们把这些物品进行编号,要按照环视家中物品的顺序,比如床是1号、衣柜是2号、桌子3号、电脑4号,数量不易过多,有10件物品足以,并且要熟记;最后一个步骤就是要把我们的记忆对象与这些物品意义对应,变成具体的视觉图像。比如,我们要记忆张爱玲、金字塔、香奈儿套装、影碟;就可以按照编号的顺序,在脑海里浮现形象,比如1号床上睡着张爱玲、2号衣柜里挂着香奈儿套装、3号桌子上摆放着介绍金字塔的书、4号电脑里放着影片。这样经过多次模拟训练,我们的记忆就会形成固定模式,再次回忆物品时,就可以快速回忆起对应的物品。
加深记忆,需要反复练习
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最早用实验的方法对记忆进行量化研究,他最为著名的就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他发现我们的遗忘速度并不是匀速的,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遗忘最快,随着时间的退役,遗忘的速度逐渐放慢,并最终会停止。所以在遗忘点出现之前复习,效果时最好的。
如何提高记忆力,几种方法来帮忙
你不是记性差,只是没找对方法》的作者是池田义博还给出我们几种方法:
1. 三画圈反复速记法
目的:短时间内进行快速阅读,初步掌握所学内容并完成复习;
适用范围:课本、辅导书、习题册、英语单词、学习教材等;
具体方法:不看目录顺序,划分区时要统一,以1页为最小范围,反复学习三遍,然后推进下一个范围,如:1-1-2-1-2-3-2-3-4-3…… 也就是进两步退一步,每读完一遍画一个圈的话,一个圈提示复习上一页,两个圈提示学习下一页,也就是“短时间多重复”,保持记忆。遇到难点暂时放置,以速度为第一要务,如果遇到难题,先记忆在脑中。
2. 1分钟手写学习法
考试的时候,看卷子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是具体的做的时候偏偏写不出答案。原因就是我们做了记忆的输入,却没有跟上对应的输出。
目的:对知识和思路理解不能停留在印象阶段,需转化为文字和语言。
适用场景:检验自己是否已切实掌握了所学内容,强调输出
具体方法:准备好一张A4纸,在1分钟之内全凭本能去作答,从前一天的学习内容中选出一个关键点,围绕这个点组织成文。
单词——是否可以写成句子或文章,联想出它的近义词、反义词、关联概念 数理——展示推理过程,看看自己是否能够清晰地理顺逻辑 概念——以自己的语言复述,有可能的话画出图示“1分钟”是我们最大限度集中注意力的时限,在心理学称为现时效果,现时一分钟能让我们的大脑保持危机感;1分钟内完全停不下来即便头脑空白,页要形成文字,可以写现在没有想法,以后怎样....1分钟后对自己所写的内容进行复盘,找出记忆模糊的地方然后立即重读所学内容,也就是三画圈法的第二轮。
进阶:知识网络化,将概念联结起来
输出是最好的输入,还能激发灵感,愿我们都能掌握记忆方法,改善记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