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少有人走的路6:真诚是生命的药》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少有人走的路6:真诚是生命的药》读后感锦集

2021-02-27 02:09: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少有人走的路6:真诚是生命的药》读后感锦集

  《少有人走的路6:真诚是生命的药》是一本由[美] M.斯科特·派克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少有人走的路6:真诚是生命的药》读后感(一):生命萎缩的原因

  1我们民族的理想人格是仁,因此压抑利己本能产生中国式虚伪 2我们到现在还没有结束,,,因此很多人都是有选择性说真话或者遇险自保,具体看陈丹青老师 3商业社会那种投机欺诈和劳动异化开始让我们冷漠和机械 因此,我们更压抑,抑郁症泛滥成灾

  现实性焦虑

  1教育质量,资源和逆淘汰,这是很多人被现实困住的重要原因

  2行业本质是经济与政治活动,因此政策和经济形势会导致失业

3大自然灾害,这是人类弱小的

  《少有人走的路6:真诚是生命的药》读后感(二):真诚面对自己的内心,血淋淋的现实和惨淡人生的人太少

  你可能要说,已经用了六张白纸,为什么每个游戏都离不开白纸?一个好问题。

  游戏是面对内心的开掘,如果和朋友们一道做,可讨论的材料就多些。

  我们选择了独处。在更深人静的夜晚,单独碰撞内心的底层,白纸是我们的好伴侣。你心我心原本白纸,形形色色的人在上面涂抹过痕迹,纸变得斑驳芜杂。经过我们的涂擦清理,心又渐渐归于简明和洁净。柔软的风轻轻拂过,挟着我们不愿保留的印记,渐淡渐远,留下的线条俊朗清明。我们知道那些线索是从哪里来,我们也知道它们要到哪里去。我们珍爱它们,承认它们已是生命的底色。我们还要用自己的手和笔,将白纸描绘得更为瑰丽。

  《少有人走的路6:真诚是生命的药》读后感(三):干货满满的书籍,警惕成为别人的影子

  体悟,创新和自己从客观世界体悟——一个人学识体系的组成部分

  感觉派克的阅读量真是惊人,他在书里精粹了很多心理学,哲学和宗教的书籍,因此读起来感觉特别吃力。

  其次,派克多次提到自己所处时代的美国和自己人生的体悟,他并没有成为前人的影子而是把他们的东西消化吸收并为我所用。

  因此,我也要自己从自己所处时代和人生中体悟并消化吸收别人的东西之后为我所用,这样才能构建出来自己的记理性大厦。

  感觉后面几本书都是派克在附录与补遗,他的理性大厦已经在第一本里构建完成了。不过他的书真的特别厚重,属于每一句话都要注释那种,可见派克阅读量之大。

  《少有人走的路6:真诚是生命的药》读后感(四):改变认知的一本好书

  《真诚是生命的药》最开始阅读是标题的吸引,真诚,生活中仿佛不常提及的一个词语,但确是生命认知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品质,不论是与自我相处,亦或者与他人相处,这本书改变认知的地方在于,或者疗愈的部分在于,意识的叙述,自我意识,他人意识,组织意识,宇宙意识,这四个层次的意识我都有感受与体会,自我,他人,宇宙这三者的体悟是生命时长进行的一个过程,但组织,一听到这个词语就让人有一种集体意识的产生,然后联想到的是个体意识的萎缩与泯灭,因而组织意识是我一直抗拒而不愿参与以及少有改变的部分,因而时常为之所困,读这本书让我正确认识到组织意识并非等同于集体意识,他是人与社会系统与他人展开联系,合作,进而满足实现社交的需求,关系之中仍然能够展开一个真实的自我,其他部分还在阅读中,一本好书能让人获得相同感受的同时,又能够让人打破固有的认知,推荐阅读

  《少有人走的路6:真诚是生命的药》读后感(五):我要的真诚,这本书能给我

  一直觉得《少有人走的路》系列的书籍有种神奇的力量,从心智成熟的旅程到最新这本真诚是生命的药,每当我遇到挫折,内心感到贫瘠、空虚、烦闷的时候,把这套书拿出来,哪怕是看两眼,看几分钟,都会获得一种无名的力量,仿佛有了依靠,不再那么孤独与无助。

  而真诚是生命的药这本,我从第一眼看到这个书名就下定决心买它。真诚做人,是我毕生所追求的,也是当下这个社会极为稀缺的,其实,这本书我还没看完,就迫不及待的想写下一些读后感与大家分享,这本书让我理解了所谓真诚的定义,并教导我们如何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婚姻、家庭、工作等,做到真诚。

  真诚让我们活出真实的,健康的自我,还能帮助我们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活出幸福,收获更为平和的心境。

  这本书写于很多年前,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是本集大智慧的书籍,斯科特的很多想法、观念,放到当代社会仍然适用,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具有指导意义!

  《少有人走的路6:真诚是生命的药》读后感(六):一点五之后检视阅读这本书

  一点五之后的我终于有以问题为中心去检视,注释最后透视一本书的意识了,这样才能将一本好书里的经验感受和思想化为自己的血肉并解除自己的困惑和与这本书论题相应的问题。

  书籍定位:这是一本用论说形式写得心理实用类书籍而不是描述心理现象的理论性书籍,因此它可以帮助很多人解决心理疾病。从内容看,这本书是派克在第一座房子的基础上盖得偏房即对第一本里的婚姻部分和第二本进行了扩充。

  这本书的论题:要活得简单通透才能避免心理疾病。

  经验感受来源:派克对世事人生和临床的观察

  方法论:观察,思辨为主

  理由模型:不知道,只知道派克注释了不少宗教和心理学书籍

  解决方案:听得懂的人自然懂,贫乏复杂的人注定活在名利场复杂人际关系被罗博士所说得心身疾病折磨得生不如死。

  我的评价:派克这本书的论题和尼采那本作为教育家叔本华,绵羊那本书里的创建自己的生活和老周常说得真性情有重复,一点五之后的我需要这本书里的使命召唤那部分去帮我指点迷津。

  《少有人走的路6:真诚是生命的药》读后感(七):简单、纯粹、真实。。。没有那么多套路、没有那么多担心忧虑、没有那么多敏感多疑、没有那么功利。。。

  

活着就是很累。 我发现有两类人活着不累。 傻子和孩子。 傻子我们可能做不到了。 但是孩子可以做到吗? 简单、纯粹、真实。。。

我对智慧的学习理解和领悟,对心理学的研究和对人性的洞察,最终目的并不是让自己反过来利用人性为自己服务,为自身谋利,去控制和利用他人,成为统治者。 这让我更理解每个人,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相信每个人的无限潜能个发展可能性。 选择傻傻的笨笨的拙劣的真诚的方式面对这个世界,用心的对待每一个遇到的人,嗯,这样挺好的。 没有那么多套路、没有那么多担心忧虑、没有那么多敏感多疑、没有那么功利。。。 我一直跟我们中心咨询师说: 在其他行业,你们要用脑.........那会让你们工作效率、事业发展; 但是在心理咨询师行业........你们要用心。先像个孩子。 人家访客在外面遇到的那些套路和思谋比你多,人家愿意付费来, 就是要感受到真实的人性温暖。。。 来自人本真的。。。。 唯有真实可以唤醒真实。。。 唯有纯粹可以唤醒纯粹。。。

  《少有人走的路6:真诚是生命的药》读后感(八):越觉得“心病难医”本质上不在于病,而在于病产生的机体和环境。如果整个社会在病态扭曲的情况下已经发展了好久,许多看似属于心理咨询范畴的“问题”其实很难得以解决

  心理咨询可以解决一部分家庭问题和心理问题,这也是我选择读心理学的初衷。后来接触的来访者越多,经历的事情越多,越觉得“心病难医”本质上不在于病,

  而在于病产生的机体和环境。如果整个社会在病态扭曲的情况下已经发展了好久,许多看似属于心理咨询范畴的“问题”其实很难得以解决。改变环境和改变世界很难,非一人之力可以达成。 心理咨询解决不了来访者的贫困问题,解决不了来访者与同龄人相比背负的巨大家庭压力与生活压力、解决不了整个大环境下畸形与狂热的消费主义、解决不了社会的本质是少数金字塔尖上的人控制奴役大多数人、更解决不了贫富分化,也控制不了生老病死。 人何其脆弱,心理咨询想做的很多,能做的太少。 佩服题主的勇气,在自己深受荼毒的同时仍感同身受地理解他人的痛苦,并想要解决这种痛苦。我曾经也是这样,但是现在觉得,改变世界从改变自己开始,然后在自己生活无忧的情况下,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然后再去改变环境,改变世界。 没有谁真的可以拯救另一个人,更遑论拯救一些人,除非身处痛苦之中的人们觉察到自己的痛苦,理解痛苦的来源,并有强大的动机想要主动想要解决这种痛苦,拯救与被救才可能发生。 众生皆苦,但很多人苦而不自知,更不知为何而苦,一生都在在痛苦的泥潭里挣扎、重复。

  《少有人走的路6:真诚是生命的药》读后感(九):先认识自己,再做真实的自己

  终于知道为什么这本书的腰封上说“你的认知会因这次阅读而改变”了。它给我的影响是深远的,带给我的认知改变是颠覆性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事原则。以前我一直要求自己要讲理也要讲礼,因为觉得和人的交往中说一些让对方感到尴尬的话真的很没礼貌。所以当我对某事或某人有不同的看法或意见时,除非对方的观点直接触碰到我的底线,否则我会选择宁愿不说,也不要说一些可能会让对方觉得不舒服的话。多年以来我一直奉行这个准则,并认为这是成年人的世界中普世的交往礼仪的一部分。殊不知这样的习惯不仅阻碍了我与他人建立真诚关系,也阻碍了我认识真实的自己。

  一直以来,我认为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人与人的交往大多都很肤浅,没有必要在这些事情上较真,人只和与自己三观一致的人敞开心扉就好了,和其他人只需要保持基本的礼貌。但其实,有这样的想法恐怕是因为想要避免与他人发生冲突,深层原因则是在逃避痛苦。逃避可耻但有用(表白新垣结衣~~),但这个最简单的方式,对应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因为问题并没有解决,双方也没有得到任何的成长,只是看似彬彬有礼的避开了一次可能的争吵。但其实,引起人的焦虑、让人想逃避的所谓冲突,首先并不一定会发生;其次正如书中所说,“每经历一次痛苦,都是对自我的一次界定和认知”。

  因此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知道如何做真实的自己。我想这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收获。

  《少有人走的路6:真诚是生命的药》读后感(十):他描写心灵世界突破了我对语言的想象

  作者是 斯科特 派克。我以前没有读过他的书,也没有听过这个人。

  但是这本书很震撼我,他用语言描述了我们日常生活被称为老理儿或者说生活智慧的那个范畴,语言和结构非常清晰,在他构建的心灵世界里观察和分析有种收获的快乐。

  东方文化不主张这种表达,更多的是不说不谈。但当人对内心需求的洞察更敏锐,那么“悟”的主张是缺少些实操的。这本书是个另类。

  名称叫真诚沟通。但是名称不重要,主要围绕个体意识的成长层次展开,特别是 我与它,我与他/她。处理不好个人意识与外在世界的关系,会必然的出现婚姻、子女,甚至工作方面的困扰。

  我与它,最精彩的部分是关于自恋和控制的描写。比较亮的观点是没有否认生而为人的种种局限,承认并探讨各种方式以达到我们期待的相处效果。思想还是非常正面的。

  我与他/她,谈到了 婚姻关系里的沟通和影响,谈到了子女意识的引导和教育。虽然我没有专门读过这个领域,但是能感受到是一些新的理论,比我成长年代的认知更细致更系统。

  最后谈到了团体组织的心灵健康问题,乌合之众vs真诚共同体。同样,这本书正面的地方是已经不去理会乌合之众的种种了,理性人没人希望深处其中。所以,我理解到,真诚,这条路走下去,会面临人生的种种痛苦,痛苦是意识成长必经状态,意识的不断成长是我们生命延续始终要关注的,不仅仅是一代人。

  作者还有一种关于人类整体走向何方的表达,能感受到其情怀和关切;但我不在那个高度,此处不提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