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忘录》读后感100字
《笑忘录》是一本由[法]米兰·昆德拉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页数:2019-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笑忘录》精选点评:
●如雾朦胧
●从国家层面到个人生活,无处不在的谎言,费劲心机的隐瞒甚至改写历史。有些故事讲着讲着就消失了,有些故事再次出现然后沉入水底。儿戏一样的性,荒诞玩笑一样的命。哀莫大于心死,嘴上说“笑忘”不过是自欺欺人,心里会一直重复,直到记忆自行褪色的那天。
●16岁读了人生第一本米兰昆德拉的作品。生活在别处,隐隐约约的、模糊的,试图找到作者想要表述的内容;26岁读了第二本笑忘录,我以为我能懂全部,可是还没有…什么是爱什么是灵,爱与灵的关系;政治信仰与爱情的关系;肉体与爱情的关系。没有了观念先行,能不能随着米兰昆德拉一起成长一起探索?
●因着特别的叙述方式,读书的过程,很像在淘金一样有趣。
●可读性很强。力脱思特这个概念直中靶心。众多绝妙的隐喻让文字在不同层次上都有了深刻的意义。读完后半本决定给足五颗星。小说中的变奏曲。
●“笑忘录”,读来哭笑不得,主题太过沉重,昆德拉惯用的哲思依然和故事同步推进,甚至作者本人化身书中与读者对话。说来也怪,如今的我已经读不下去村上,昆德拉的书却依然看得津津有味。这本书是昆德拉50岁时的作品,那时他已经背井离乡,逃亡法国,好像故事里的人都在失去,某样事物或者某个人,和现实中的我们一般无二。我能看出昆德拉对波西米亚的缅怀,但更多的是内心深不可测的对俄罗斯的恨意。
●昆大爷的书真是爱了!
●记忆,过去,装置,幻想,牧歌,两种笑,遗忘,塔米娜,写作癖,力脱斯特,爱,儿童,边界,达夫尼斯。
●太好读了都有点受宠若惊。
●米兰.昆德拉以洞见力的笔尖划开遗忘背后的欢愉,恐惧,爱和焦虑,透视人性的层层伪装,揭露看似无懈可击的谎言或回避之下,那些可能还不曾被我们被我们意识到的脆弱柔软的自己。
《笑忘录》读后感(一):人是不能有缺点的
做再多事情都没有意义,昆德拉会用一句“你没有性交”把你打回原形,你所做的一切都被归结为一个奇奇怪怪的理由。哪里还有什么仁人志士?我对昆德拉的这种写法很不满,但是这也只是一种卑微到尘土里的不满,因为米兰昆德拉会对我说:“你没有性交。别说性交,你连个女朋友都没有。”我TM真是被弹压得不成人形。就这,就这。服了服了。是真的不得不服。我都忍不住要破口大骂,但是昆德拉还是冷冷地飘来那句话。
我想人是不能有缺点的,一旦有缺点,便会被逮住不放,你所做的一切都会被奇妙的归结于这个缺点上,然后人们会乐呵呵地看着你说,“你做那么多,还不是因为XXX。”所有的人都被拉了下来,拉到尘世,贴近泥土。
唉,回头想想我这段话之所以写,大概又是那个由头吧。对此,我只有一个“操”字可说。或许它说得对,否则这个由头为什么一直纠缠我。操。
《笑忘录》读后感(二):我通过眼里的一滴泪,看见他们
“我的那些人物在遥远的布拉格,但是我通过眼里的一滴泪,看见他们。
我站在巴黎的楼塔上,那滴泪就像一个放大镜一样,让我看见他们。”
这写得也太感人了吧!是不是昆德拉所有的作品,都可以用这句话做总结。
嗯,还是同样的主题,用不同的故事表达出来。但是都折射着昆德拉对自己的认识:“生于捷克斯洛伐克。1975年定居法国”。这本书和生命之轻,挺像的。书中经典的隐喻和设计,太多太多了。
“笑”和“忘”这两件事情,好像没有怎么被认真对待过,昆德拉倒干脆把它们写成一本书。遗忘与记忆——有的人想拼命丢了的记忆,有的人又一定要苦苦找回。时间和空间的交错延伸,大概是我们对生活最大的误解? 还是同样地,如果能按自己的意愿过生活,那真是莫大的奢侈,但是谁又可以这么幸运,又或者那么勇敢呢。
《笑忘录》读后感(三):喜欢的类型
摘抄:P4 “现在是一九七一年。米雷克说:人与政权的斗争,就是记忆与遗忘的斗争。” 开篇一上来就写时间,这个格式居然也沿用至今了。P7 “据说,知识分子们是飘荡在空中的什么地方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为了惩罚他们,大地从此彻底拒绝让他们落足,而他们就被吊在离地面稍高一点儿的地方了。” P11-13 牧歌和为所有人 《逐猎失落的事业》P16-17 我彻底爱上了这个故事hh “我没有说他迷恋上自己,而是说他迷恋上了他的命运。这是两个完全相反的事情。就好像他的生命获得了自我解放,突然有了自己的利益,而这利益与米雷克的利益毫不相干。依我看,生命就是这样转化成命运的。命运连抬起小手指为米雷克(为他的幸福,他的安全,他的心境和健康)做点什么的意图都没有,而米雷克却为了他的命运(为了它的伟大、它的澄明、它的美丽、它的风格和它的喻意)甘愿赴汤蹈火。他觉得他对自己的命运负有责任,而他的命运却不觉得对他负有责任。” P46-47 很喜欢对妈妈视野的描述,很好产生共鸣:“坦克是易朽的,而梨子是永恒的。”
《笑忘录》读后感(四):笑忘录
力脱思特
突然发现我们自身的可悲境况后产生的自我折磨的状态。(自虐)
常见药方是爱。绝对被爱的人是不可悲的。所有缺陷都被爱的神奇目光补救了。绝对的爱实际上是追求绝对同一的愿望:(TA应该和我一样)。一旦绝对同一的幻想破灭,爱就成了不断产生力脱思特的那种不尽烦恼的源泉。
对人所共有的不完美有着深刻体会的人,相对来说不怎么会受力脱思特的冲击,他所阅历的自身的可悲,对他来说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力脱思特是特属于初出茅庐的年龄,他是青春的点缀。
力脱思特自我折磨之后产生的是报复的欲望,报复的目的是让同伴显得和我们一样可悲。
由于报复永远也显示不出它真正的动力,TA就会搬出一些虚假的理由。力脱思特永远与病态的虚伪脱不了干系。
面对力脱思特的两种反应:一如果面对的人是比我们更弱,我们就会找到借口伤害TA;二面对的人比我们更强,我们会选择迂回的报复,(通过自杀达到杀人的目的)
力脱思特受阻——是坏的情况,找不到发泄的出口。
《笑忘录》读后感(五):Subtle but sharp.
天知道又是哪一个周年纪念日,布拉格的街上又有了青年人在跳舞的圆圈。我在这些人中间游荡,我离他们很近,但是我不被允许加入任何一个圆圈。那是1950年6月,米拉达·霍拉科娃前一天被绞死了。……年轻的捷克人在跳舞,他们知道,就在前一天,在同一个城市,一个女人和一个超现实主义者被吊在了绳索上。他们跳得更狂热了,因为他们的舞蹈是他们天真无邪的显现,他们的天真无邪与两个被绞死的人的罪恶行径,形成鲜明的对照:那两个人背叛了人民,背叛了希望。
……是的,他们在圣瓦茨拉夫广场上空飞翔,他们的圆舞曲就像是飞扬起来的一个大花冠,而我在下面的地上跑着,抬眼看着他们,看着他们越来越远,看着他们在飞翔中一边抬起左腿,随后另一边抬起右腿。在他们的下面,是布拉格,是布拉格充满了诗人的咖啡馆,充满了人民叛徒的监狱,而在焚尸炉里,人们正焚烧着一个社会党女议员和一个超现实主义作家……
我循着这个声音在布拉格的街上跑着,担心看不到在城市上空飞翔的由人的身体编织成的美丽花冠,并且我惶恐不安地认识到:他们像鸟儿一样飞升,而我像石头一样坠落;他们有翅膀,而我永远也不会再有。
「神来之笔的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