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知宋》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知宋》读后感1000字

2021-03-04 01:54:5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知宋》读后感1000字

  《知宋》是一本由赵燕云著作,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元,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知宋》精选点评:

  ●透过水浒细节来铺陈北宋末年的一些社会百态,细致入微,初读不知所以云,再读知所以然,读罢怅然若失。

  ●大宋时代

  ●宋朝是文化巅峰时期,想知道宋朝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冷知识吗?就读这个吧

  ●从水浒反应出宋朝的方方面面。

  ●那些宋朝冷知识,一网打尽~

  ●换种方式读水浒,推荐

  ●宋朝是文化巅峰时期,想知道宋朝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冷知识吗?就读这个吧

  ●一看就是博客合集,属于那种由故事的一两句话引出,然后开始讲正史的写法,还算不错

  ●不错呀

  ●好看的一本书

  《知宋》读后感(一):从水浒看宋代社会

  借用水浒传这一主题介绍了宋朝的社会百态,官制、老百姓衣食住行的生活方式、勾栏瓦肆里的娱乐生活,有宋一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也随之兴起,经济的发展使得老百姓有了更优渥的条件,又有着开明、包容的社会环境,也让那个时代有了别样的魅力,宋代成为了一个五颜六色、花团锦簇的时代。

  读书摘抄: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患。

  只把鱼虾充两膳,肚皮今作小池塘。

  风流茶说和,酒是色媒人。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宋代“男子簪花”不仅体现出了北宋开明、包容的社会环境,也折射出了审美归宿、精神认同与普世态度。

  宋代以文治国,优礼士大夫。文学、艺术、科技达到帝国时代的顶峰。因而宋人热衷于享受生活,崇尚文艺,把一切风雅之事都发展到极致,甚至于将男子戴花变成为一个国家的礼制。秦尚黑,汉尚红,唐尚黄,元尚白,一个时代总有一个自己的标志,宋代应该是一个五颜六色、花团锦簇的时代。

  天下之患,最不可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

  宋代城市经济发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在于歌楼酒肆茶坊的昌盛,代表着12-13世纪中国高度发达的青楼文化与娱乐文化。

  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

  《知宋》读后感(二):让经典走进大众

  对于中国的四大名著可能更多人是通过电视剧的形式了解的,虽然这是一种文化普及方式,但是名著终归是名著,文字的魅力还是值得我们细细体味的,很多人认为《水浒传》所宣扬的拉帮结派打家劫舍有些负能量,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水浒传》的文学价值绝对是值得学习值得好好欣赏的。

  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经典的著作中蕴含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中国人性格历来含蓄,这一点也充分体现在了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各种暗示隐喻的写作手法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政治环境有关系,也和中国人特有的性情有关。所以文学作品中的很多情节不光是文字表面上的意思,如果不细细品味或者是不了解当时历史背景的情况下是很难体会作者给我们的暗示的。作者查阅各处资料抽丝剥茧从文字中捕捉细节,好像穿越到了宋朝和众多英雄们把酒畅谈,逐一还原了当时历史背景下英雄们的真实面貌,让人们在阅读名著的同时,更真切的和当时的人物有了一个更近距离的接触。对于犄角旮旯的历史人们往往是不了解的,却有是怀着一种窥探的心理极为想要了解的,作者正是满足了大家这点的好奇心,把一个你不知道的宋朝展示给读者,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历史可能比大量的文字史料更适合大众老百姓,当然你也不必用审视历史史料的眼光去看待这本书,毕竟《水浒传》是一本虚构的小说,几分虚实几分真假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个中韵味还要读者从中慢慢感悟。

  我不了解宋史,只是粗读过《水浒》,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读者,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水平,我是怀着好奇心看的这本《知宋》,总体感觉这本《知宋》没有历史文献的枯燥无味,书中的文字通俗易懂,情节引人入胜,和经典名著联系起来看是普通老百姓接触经典名著的不错桥梁。其实坦白讲普通读者能有几个读完名著,所以像这种能够像桥梁一般把名著介绍给读者的书是十分必要的,经典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把经典介绍给大众,这本书的方式就很不错,让人们在阅读名著的同时了解历史,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知宋》读后感(三):远去了鼓角铮鸣

  有趣的内容离不开精美的封面,《知宋:从水浒看宋朝的犄角旮旯》封面设计非常接地气,一个放大镜下是北宋的山峦水系,似乎是登高望远故能见深浅,而且在颜色的调配上也是黄绿相间,与我们意念中的大红大紫有着显然的区分,后者让人庄重地热血沸腾,前者只是让我们万花丛中过片叶不占身的轻松与愉快。 当年,学习宋代史时,觉得这真是一个美好的时代,虽然在政治与军事上积贫积弱,但人民生活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流离失所,除此之外,我们对苏东坡、欧阳修等大家的推崇,更令我们感受到宋代浓厚的人文气息。欲要了解宋代的细枝未节,我想《知宋:从水浒看宋朝的犄角旮旯》足矣。 也许是为了满足现代读者猎奇的心理需要,本书节选的故事都源于稗官野史,并不见经传,但是别有意韵。我们如果只是从刻板的历史史料中看,水浒顶多是一场值得怀想的农民起义,但是与之前的黄巾、黄巢起义并没有太多的区别,都是轰轰烈烈一阵子之后就灰飞烟灭了,总结失败的原由总是阶级的局限性与封建统治的顽固强大性的矛盾,但是这有什么意义呢?其实,即使是失败的结果,其中也有些片断让我们更加激动更加振奋。比如黄泥冈生辰纲价值几何,是否值得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劫杀呢?以至林冲号称八十万禁军教头与那呼保义及时雨在官场的屡屡失意,其结局都是逼上了梁山,但后来的政治路线为何分道扬镳、一错再错呢? 对犄角旮旯的重视与关注,虽然不能完全体现作者的治学态度,但是这种尝试对于后人了解历史的本来面目颇有借鉴意义。带着疑问去审视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或者虚构的人物,我们觉得自己有些事后诸葛亮的算计,但是我们真心想到即使是现代,在森林水泥与钢筋的海洋中,我们仍然需要尊崇文化、信仰文化,而不是像孙悟空一样从石头蹦出来,打打杀杀却是无厘头的躁动。当然,此书只是从《水浒》这部人见人爱的著作起笔,所涉及的内容远非北宋那几年的风风雨雨,对于每一次的道听途说都写得有鼻子有眼睛的,特别是关于北宋那风起云涌的边防,更是呼家将、岳家将的你方下台我登场,他们从本质上与农民起义并没有关系,但是他们仍然不失为北宋国防不可抹杀的背影。

  《知宋》读后感(四):知宋如何知所以

  还记得以前小时候网络还没那么发达的时候,我们小孩子呢最喜欢看的大概是电视上的西游记,爸爸大概最爱的是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妈妈最爱的则是红楼梦了。四大名著,我国有名的文学经典,长大后,就会想着去看书籍版本的四大名著,想知道是不是像电视里那么好看。这一看不要紧,这可比电视精彩多了,毕竟很多东西电视拍不出来,只有你自己去读了书,你才知道作者写了什么,想表达什么。

  其实四大名著里我还是偏爱水浒多些,不论情仇恩爱,我喜欢的是这108个顶天立地的江湖好汉,这天罡地煞108个兄弟的故事。他们生活在宋朝,一个好坏参半的朝代,有人吃不饱,有人穿不暖,朝廷又冗兵冗官,但是它也有辉煌的时候,只不过水浒的故事,是描写了一群因为种种原因,当然肯定是不太好的原因,不然太平盛世谁愿流离失所,而上了梁山的一群人的故事。

  初看故事,精彩之极,再看知宋,茅塞顿开,我们只看到了作者描写的故事,但是你知道在宋朝,什么官比宰相大吗?你知道武松的原型是谁吗?宋江是不是公务员?禁军教头林冲是几品官?这一个个的问题,赵燕云作家抛出来后,我才发现,咦,有点意思,这些恰恰是我们平常不会去注意到问题,但是这个确是写作时不能忽略的重点。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他写的水浒是宋朝的故事,那为什么就他写的宋朝的故事火了,成了四大名著,你说换你来随便写写,有没有这个效果?肯定没有,我们现在对很多东西的要求都变高了,看个电视剧电影,很多观众都能发现很多穿帮镜头或者不合理的镜头。那么施耐庵肯定写了很多符合当时背景以及合情合理的故事,才能让我们这样子推崇。

  其实换成我们去写小说也好,写故事也罢,你想写什么,就要去做调查,你的故事必须符合规则,讲得通才行,赵燕云作者就是这样子,他调查了解了很多宋朝的背景,考究了很多关于宋朝的事例,才为我们奉献了这么多精彩的知识点。这篇知宋,写了宋朝的很多背景故事以及情况,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宋朝的背景,你如果知道了这些,再去看水浒,再去看宋朝有关的历史故事,你才会得心应手,才会明白这里是怎么一回事。宋朝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朝代,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些各种各样的知识,我们多了解一些也挺好,起码你在跟别人讲水浒的故事的时候,因为有了更深的了解,所以讲的更加生动有趣呢?读书,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呀。

  《知宋》读后感(五):有趣的东西就藏在这些犄角旮旯里静静的看着你

  名著之所以被称之为是名著,必定有其存在的根本意义。粗看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书中讲述的虽然是一班英雄好汉快意恩仇的江湖故事,但其中若是细究起来却不仅仅只是为了告诉读者几个单纯的人物故事而已。就如同《红楼梦》一般,《水浒传》中所隐藏的社会现象与历史知识同样是精彩而丰富。上至达官贵族,下到贩夫走卒,不管是宋朝的社会制度还是风土人情。只要你细细的探寻,总是能够有所发现的。

  不过我想大多数人怕是都跟我一样只去看表面的虚热闹了,而对于真正有料的那些内容却视而不见。不过好在总有一些人偏偏要较这个劲,他们就如同手持放大镜的福尔摩斯一般,翻遍全书的角角落落,将那些隐藏在犄角旮旯的热门的、冷门的细碎知识翻找出来,汇成文章集结成书拿给你看。而这本《知宋》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押司宋江是公务员吗?

  林冲八十万禁军教头是几品官?

  为什么卖炊饼的武大郎能租别墅?

  李师师的出场费多少钱?真实的李师师有多红?

  ……

  ……

  上述与《水浒传》有所关联的各种问题,你都能够在这本名为《知宋》的书中找到答案。虽然同是以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作为研究对象,相比于我之前所看的“大家小书”系列中的那本《水浒传与中国社会》,这本《知宋》明显是要接地气的多。这倒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水浒传与中国社会》本就是学术味道偏重一些,而人家《知宋》的副标题就叫做“从水浒看宋朝的犄角旮旯”,走的就是亲民的阅读路线。

  如果你单看“犄角旮旯”这几个字就判定此书的内容大部分为戏说,而将此书看轻了。那么恐怕你会错失不少好东西。作者绝非那种满篇胡说八道之人,书中所设置的问题虽然颇有调侃的味道,但是作者治学严谨的态度还是能够在书中的这些内容中深切的感受到的。每一个问题的解答,除了来自于对《水浒传》内容的深刻剖析,作者还引究了一些与之内容相关的其他古籍中的记载来作为佐证。可谓是有条有理,有例有据。全书读下来,对于宋朝这个时代的知识内容的了解感觉一下子又丰富了不少。

  其实真正有趣的东西就藏在这些犄角旮旯里静静的看着你,暗笑你无知将其错过。不过好在还有如《知宋》作者一般的人将他们翻出来晾晒。如此,才不会错失好物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