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被猜死的人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被猜死的人的读后感大全

2021-03-08 03:44:4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被猜死的人的读后感大全

  《被猜死的人》是一本由田耳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37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被猜死的人》精选点评:

  ●刚上的新书,看了三篇,占座先。

  ●76年的作者,写出的东西像86年的,不够坚定,不够沉着。

  ●作为选集,可能都是作者觉得不错的作品,读来还是有高开低走之感。《被猜死的人》确实拓展了我的认知空间——前几天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喜欢《四个春天》,我的答复是表达上太陈旧,内容上也没有任何我不了解不知晓的新的东西——《被猜死的人》就有,对生命的渴求与对死亡的惧怕当然都不是什么新的东西,作者塑造出的那群“坏老头”在这些旧有的题材和心理表现上又进了一步,坏老头们对性的想象与限制、群体意识、生活与共谋的继承与转化……都有独到之处。其他较喜的几篇《衣钵》《一个人的张灯结彩》《鸽子血》,语言表达上还有些不足,有些枝节可以删去,可以有更佳表现。

  ●差点没看下去

  ●还不错 但有点感觉在看故事会

  ●故事是好故事,但文笔给一星都嫌多,用词重复,话翻来覆去,有的语句读起来不流畅,满篇的方块儿字好像变成了路上搁楞八叉的石子儿,读起来别别扭扭不畅快

  ●最喜欢其中的湿生活,真实、残酷又坦然。

  ●幽默好读。

  ●每篇都很精彩。最喜欢《湿生活》这一篇。有趣的比喻暗射出不可置否的真实。很有意思。

  ●非常适合电影化的文字,《衣钵》让人联想起的画面是《大佛普拉斯》,《一个人张灯结彩》又有点《白日焰火》的味道。谁来改个电影啊!

  《被猜死的人》读后感(一):关于《衣钵》

  面对父亲的死,李可显得克制。他为父亲认真地做了道场,绕了棺,烧了道士,等一切结束后,才独自在月下落泪,他是无声的。李可的父亲也是一个克制的人。他对道的信仰,有力却静谧,他从不尝试雄辩什么。这种高贵的克制才是李可继承到的宝贵衣钵。

  李可是与众不同的。大学生,青年,李可身上缺少通常的浮躁和自傲——他不像同学一样会「时髦地认为父亲这个名称本身就富含着悲剧色彩」。他原原本本地崇拜着道士父亲。但同时李可是年轻的——他想出山。

  《被猜死的人》读后感(二):咸湿的诗情画意

  2019年读的第一本书,田耳的短篇小说集,囊括《被猜死的人》《衣钵》《一个人张灯结彩》(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牛人》《打分器》《湿生活》《鸽子血》 共七部短篇小说。

  我们普遍意义上说的优秀的小说家抛开严肃文学上的流派风格之外,其实都是人群中那群最会想象的人们,这种想象,更多时候是一种臆想。

  田耳在一次访谈中说起《被猜死的人》故事的起源,是之前在一次养老院居住的经历,他躺在床上想象之前住的那些老人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所以在田耳笔下的人们一个特别明显和有趣的地方在于男女老幼们异常丰富的的内心活动。内心活动不是指缜密的心思,而是一种非常粗砺却饱含深情,非常艳俗又满腹诗意的读起来特别流畅的心理逻辑。哪怕,只是些人物头脑中突然冒出的无厘头的小心思。另外一点非常喜欢的地方在于,每当田耳要人物抛出一个念想,他会马上举出一个特别世俗,却非常恰当的比喻或者例子,让读者能马上调动自己的生理记忆来进行故事体验的精准的还原。而在一次次的完成精确的还原之后,我们便和那些咸湿的男人、失落的女人、甚至那些“佴城”的家长里短鸡鸣狗盗有了某种同情的联系。至于那些人物,是不是所谓的“边缘人物”,他们自己也许从没这么觉得,我也从没这么觉得。

  我很享受这几日的阅读体验。

  《被猜死的人》读后感(三):讲几个故事,猜猜是真是假

  《被猜死的人》是一篇由七个短篇小说组成的小说集,描绘了底层边缘人物真实而又病态的人性。这种荒诞猎奇又惊心动魄的文章很对我胃口。

  最喜欢《被猜死的人》、《一个人张灯结彩》、《湿生活》、《鸽子血》这四篇。

  在我看来,这些小故事的特点之一就是人物刻画的极其真实,你可以在回忆中找到对应的人物,也可以在某个漫步的午后偶遇小说中的人物。险恶而又丑陋的老头、孤独无依人前健谈人后心事重重的发廊女孩、自诩为诗人却又难逃人性劣根的小镇青年,以及很多人读完都觉得章宇就是书中的钢渣。

  第二个特点是奇特的、交互式的阅读体验,这大概是一种技法,它们存在于每个故事中。

  《湿生活》中的小镇青年一边给女作家讲故事,一边脑海中回忆另一个故事,回忆中是一个男生刻意用言语挑逗女生的故事。这里,读者需要返回一下才能搞清楚他到底讲的是哪一个版本的故事,那么如果你就是小镇青年,又会讲哪个故事?

  《被猜死的人》讲敬老院的老头为了摆脱无聊,将赌博的内容定为院子里下一个死去的人,其中的一个坏老头利用他对人性特有的洞悉屡屡赢得赌赛,钱财越来越多,欲望也越来越赤裸裸。游戏规则开始后,整个氛围变得灰暗、冰冷。这种道德伦理的颠倒令书前的读者蹙眉,却又忍不住像一个上帝一样参与下一轮的狼人杀游戏。

  没有一个人在心理上是完全健康的,起码不可能一生都健康,这种浮世绘小说大概就是让你和一个不健康的人相遇,诉说心中郁结,再擦身而去。书中人物翩然离去,你也合上书,在现实生活里一个人张灯结彩。

  “在那里

  人们平静着,隐秘地

  痛苦着,喜悦着

  活着,死着

  和所有的地方,一样”

  《被猜死的人》读后感(四):梁瞎子没有猜到自己的死。

  《被猜死的人》是个短篇 ,讲的是一个养老院,里面有一个梁瞎子,其实他也不瞎,是独眼龙,养老院里面的几个“坏”老头总欺负他。这几个坏老头,常常找老太太发挥自己的“余热”,因为他们这个年龄还有这个能力,自然是牛的很。一天梁瞎子他鼓足勇气,也要“整”个老太太,虽然最后没得逞,过后那老太太很快就死了。但是梁瞎子因此一举成名,与这些坏老头们混在一起。他们在一起天天打扑克、闲聊,很快就没意思了。闲得无聊的几个老头开始玩猜谁先死--赌钱。梁瞎子他总是猜中,在养老院名气越来越大。因为梁瞎子他以前给人算过命,懂得心理暗示,他知道一个道理:恰当的安慰可以导致人死亡。

  养老院的老人们在死亡的阴影笼罩下,逐步把算命的梁瞎子塑造成拥有死神魔力的人,大家都怕死,就都给梁瞎子送钱。时间一长,小护士发现梁瞎子很有钱,梁瞎子为了堵住小护士的嘴,给小护士买手机又买好东西,最后还和小护士打的火热,突然一天小护士出车祸死了。这一次赌局他猜错了,没想到小护士的意外,使梁瞎子的信誉下降,神话打破。其他几个老头代替他,开始收钱了。梁瞎子财路断了,他就开始猜收钱的人要死。果然,收钱的老头出去嫖妓的时候回来翻墙的时候摔死了。这件事情,让他重新掌权。

  他们坏老头集团中的一个“老李”尿床,为了遮羞把尿过的床单偷着换给梁瞎子,梁瞎子有口难辨。而梁瞎子在下次赌局中直接猜“老李”要死。结果“老李”就这么给猜死了。但是这也引起了梁瞎子身边剩下的几个坏老头的恐慌。他们几个半夜过去把梁瞎子掐死了。

  梁瞎子,灵魂离开身体那一刻,他并没有留恋,只是看着床上躺着一个丑陋的自己。

  《被猜死的人》读后感(五):读田耳《被猜死的人》

  《被猜死的人》是7个短篇共21万字组成的集子,这样的安排让人感觉既贴心又聪明、既印象深刻又意犹未尽。我自以为是地认为:小说读完后能留下印象的就能算是佳作,读完后要是还能复述故事梗概和痛点那就属上上乘。很显然,田耳的小说属后者。读田耳的文字容易想起余华,荒诞中带着诙谐幽默灵魂拷问,也容易想起野夫,遥远年代中蕴涵着怀旧伤感。

  “被猜死的人”故事发生在养老院,开篇几个“坏老头”总要打新来老太太的歪主意,坏老头总有势在必得的把握,这样的笔调会牢牢抓住读者的心思。正好前不久去过一趟养老院,读的时候实景扑面而来,帮助我找到了依托,小说就是行走在现实与想象之中,飘浮、徘徊、落地、反思。

  主角独眼龙梁瞎子以前算过命,在养老院属于被坏老头欺负的孱弱对象。养老院的老人们在畏死的心理阴影下,逐步把算命的梁瞎子塑造成拥有死神魔力的人,几件恰巧的死亡铺垫印证了梁瞎子的神功。老人们不想死,就得求梁瞎子别猜他死,因为老人们逐渐相信被梁瞎子猜中的人真的马上会死。这可怎么办啊!还是老办法,送礼给梁瞎子。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就这样,梁瞎子成为养老院的实际“掌权者”。故事的结尾,梁瞎子被人合力掐死,死后他的灵魂穿过房间看见了躺在床上很丑的梁瞎子,故事戛然而止。

  剩下的6个短篇也很精彩,不敢再赘述了。读田耳让我想起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兄弟》等等,也想起过野夫《1980年代的爱情》。余华的荒诞感要强烈一些,像是在肉摊上看屠夫砍肉骨头,血肉模糊伴随着吭哧碎骨还挂着肉丝的那种残忍和直接;田耳同时也兼备野夫的温情怀旧,八零年代的那种一座城一段情的朴实无华与温情脉脉,像现在抖音上专门拍摄80年代风情的短视频,衣着、发型、音乐、舞姿、背景墙,让人忍不住掉进记忆深处怀念逝去的日子。

  愿你八十岁的时候还能像《被猜死的人》中的那些坏老头有实力打老太太的歪主意;愿你像《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在等待了53年7个月零11天后,还能与心爱的费尔明娜•达萨一起度蜜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