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被隐藏的智慧》的读后感大全
《孩子们被隐藏的智慧》是一本由[日]川手鹰彦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孩子们被隐藏的智慧》读后感(一):《孩子们被隐藏的智慧》
跟Taka老师两期言说课,疫情阻断。 当书邮寄到手,并没有马上迫不及待地拆封,因为好像没有做好准备,是的,前一阵太多啰嗦蒜皮的事情,干扰,不静。昨天到今天,书看得很快。“说时迟那时快,我的动作如此迅速,少年们都惊呆了。教室里发出东西碰撞的声音,桌椅倒了好几个。骂我的那个男孩哭了…这时由谁来掌握主动权,已经是不言而明。”看到此,我已经笑出声音了,跃然纸上,一个严厉的老头。此时老师的样子跳出来。是的,他可不是什么温和的角色,当我们一起随着钢琴配乐唱诵的时候,他也会极为不满意,你们这都是怎么了?就这样的状态带给孩子们?哦,够了,先把你们自己搞明白再来吧~温和又严厉,看似矛盾,但这两个要素几乎对每个孩子都是必要的,当然也适用于我们。坦率,真诚是基石,太稀缺。现在这个社会,人都不会好好说话,不说人话,不着边际。如此坦率和反思陈述,让我很敬佩。
书中有部分典型案例的孩子,这类型的孩子,我几乎很少接触。但有些观点是等同的,无论非正常还是正常的孩子,他们的童年应该是需要稳定,平静的生活,无论是培养意志力还是其它~我们背后是需要怎么的环境和治疗。起码家庭中,不应该是动荡的,善变的,混乱的,我们的成人是情绪稳定的。
书看着快,当然还需要再翻看,以及镜像字的练习和诗词的唱诵,更多是感受性。当然在课中,我们提了太多智性问题,这个严肃的老头依旧会答复我们。没有身后的预习,我们任何的提问都是苍白和无根基的。
与孩子们相处中,真的会有相互治愈的时刻,那个时刻是妙不可言,当然很多时候是沮丧和无力的。正是那一点点的妙不可言和欣慰,才会支撑着你一直走下去。不仅仅只是想看到若干后的结果,更想看看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变化和你的付出。
子裕学校是个好地方,终南山脚,适合发呆,当个散人。记得跟文冰老师饭后的溜达闲谈,记得临走时,塔卡老师让我去他那,他要问问我那手上几个孩子的情况,可惜要赶高铁返程,那个问题也至今留着。记得老师给我们讲的那些故事,是块能量石。他的故事,至今回味,那是演说的魅力。
《孩子们被隐藏的智慧》读后感(二):知识可以被灌输,智慧只能被唤醒
作为一名教育行业从业者,随着让人又爱又恨的孩子们开启寒假,我也终于拥有了难得的一段可以闲散些的时光,准备在寒假里读读书。这本小书来自于同事的推荐,小姐姐称赞“这是一本能让你在被熊孩子们折磨了一学期后,瞬间治愈你的白宝书”,经历了这半年的劳碌之后,我几近枯竭的教育热忱可太需要被重燃一下了,于是当即购买了这部作品。
收到这本书的第一天,就带上它去参加了学校的教职工大会,这本小小的册子放在大衣口袋里太合适了,随处都可携带,随时可以翻阅。枯燥的大会现场,我用两小时的时间就读完了第一章的110多页,感触很深。
本书的主要故事场景,名叫阿尔德里之家,这是欧洲一座致力于用言语疗法与治疗教育,为存在心理缺陷的孩子们打开天窗的少年学院,简单来说,就是一所特殊教育学院。作者川手先生是一位旅居欧洲的治疗教育家,他和他的工作室也是以到阿尔德里之家学习和交流教学经验为目的而来的。
按照川手先生的观点,对治疗教育者来说,他们是不可以容许自己存在情绪低落,心情阴暗的时刻的。面对孩子时,治疗教育师自身必须充满活力,他需要用真挚的目光注视孩子们的内心,他的存在本身应该带给孩子安宁与信赖。人不是机器,难免会因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而引起情绪的反复,因此,想要同时具备以上的几个条件,真可谓难于上青天。
但是,一直朝着这个目标不断钻研努力,应该成为心灵守护者、治疗教育者毕生的信仰。
作为一位新时代的中国本土教育工作者,我和我的同事们,也在不断进行自我教育,让自己向着川手先生所提出的师者模范靠近,尽可能永远不面对孩子们展露负面情绪。同时,在我的班级中,我也要求学生的家长转换思维。
在今年寒假前的家长会中向他们讲明:高中不再是托儿所,他们的孩子已经濒临成年,并不再像儿童时期一样,仅仅是因为家长没有时间陪伴,一时寄放在这里。我们必须把孩子的教育放在至高的位置上,于老师而言,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于家长而言,孩子更是我们的人生意义所在。
在教育过程中,孩子为中心,老师与学校,父母与家庭,虽然在空间上相互分离,但在精神上必须紧密相连,三者之间要尽可能做到信息实时共通。
在本书中,川手先生通过自己长期的引导和陪伴,让很多曾经的“问题孩子”隐藏的智慧绽放出了光芒,这也证明了每个孩子都有待挖掘的潜力,并不像父母描述的一样是废柴一块。
其实,不管是什么事,都有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父母在看待不同问题时,要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端正心态。假如父母总是对孩子的行为不满意,孩子的某些天性很可能会被隐藏,孩子的一些才能也很可能被磨灭。
等到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也许你又会愤愤而叹,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毫无闪光点,但那时候,如果你肯再回头看自己对于孩子的培养之路,你就会发现:当初正是作为爸爸妈妈的你自己,看到孩子满墙的涂鸦和满手的泥巴之后,亲手夺走了也许是下一位毕加索的画笔,打碎了另一个米开朗基罗的雕塑雏形。
知识可以被灌输,智慧只能被唤醒。我期待中国优秀的家长和老师们,都能够启迪孩子、发现每个孩子隐藏的智慧。
《孩子们被隐藏的智慧》读后感(三):《孩子们被隐藏的智慧》:用艺术激发被遮蔽的智慧,用关爱滋养特别的种子
记得去年听朋友谈起曾经的同事为了自己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奔波劳碌的时候,我确实非常震惊。
据说怀孕几个月的时候体检,医生便告知胎儿脑中有积水,同事和妻子仍然将孩子生下来。现在已经六七岁了,却仍然无法走路无法说话。
在我们这种十八线的小县城,根本找不到适合孩子的治疗和教育机构,普通的幼儿园也不会接纳这样的特殊孩子入园。同事为了孩子付出了很多,甚至生了第二个孩子作为姐姐未来生活的保驾护航人。
听了这个故事,我不禁为带着沉重使命来到人间的妹妹感到不平,更为我们的社会还缺少以残障儿童为主要对象的治疗教育机构而遗憾。
在我们的印象中,残障儿童是无法独立生活的,必须要有人时刻陪伴与照顾。但是《孩子们被隐藏的智慧》却让我看到了残障儿童不一样的未来。
作者川手鹰彦作为言语疗法专家,通过将他在阿里尔德之家的治疗工作经验集结成册,向我们展示了阿里尔德之家的孩子们的生活,专业人员的护理和治疗工作,以及如何使用欧洲和日本的古典是个、文学故事来激活孩子们的生命韵律,唤醒他们潜藏的智慧。
我并不是很理解川手老师的言语治疗方法,但是却被这种平等相待的相处方式深深打动。
在我的印象中,对待残障儿童就像对待瓷娃娃一样,无论言行还是态度都要小心翼翼,生怕不小心刺激到他们会产生不堪设想的后果。
然而阿里尔德之家的宗旨是努力护持孩子的心灵,却在能力上不降低要求。
从《孩子们被隐藏的智慧》中,我发现工作人员虽然对每一个孩子都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但是却并不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能力低下。
川手老师在为孩子准备学习内容的时候,设定的目标都是超出平时难度更高的目标,为的是能有效地激发动力。
比如,为培养萨比娜的自信心,不断激励她要更加努力;主动要求将沃尔夫勒姆加入一对一课程;帮助坦尼娅练习高难度的朗诵;把握时机批评斯韦恩的不专注;激发奥利弗写字的热情和积极心态;甚至通过更严厉的方法“收服”机构的不良少年头目。
无论是川手老师还是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秉持着温和又严厉的态度来支持和引导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当你怀着深深的关爱注视他们时,他们定能感受到这关爱;我们严格要求的课题,他们会想方设法努力去完成。如果你采取的是逃避责任、放任自流你、随心所欲的态度,那也逃不过他们的眼睛。对他们既不能过度压制又不能撒手不管,与孩子们的交流微妙而细致,需要把握好分寸。”
毕竟在这里学习的孩子们成年后还是要回归社会,通过阿里尔德之家宽松的教育和治疗,为的是帮助他们在社会立足,能够自食其力。如果毫无原则地时时处处回避严厉,这些特殊的孩子更加无法成为沉着冷静的成年人。
以前看佩利奶奶的书,曾感叹真正懂孩子的人的眼中,每个人类幼崽都是天使。而在川手老师的书中,虽然是有残障的儿童,却感觉每个都是独特的种子,只有通过正确的打开方式,才会被唤醒被激发出璀璨的光芒。
《孩子们被隐藏的智慧》读后感(四):特别的爱给特殊的你
特别的爱给特殊的你
中国有一个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传说,在世界范围内流传得不广。即使是在中国,知名度也不那样大,中国的神话传说缺少欧美神话传说的体系,另外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文学作品中,中国神话的占比还是不大,而欧美西方的神话影响则无处不在。这是中国神话和外国神话的影响的一个区别之一。不过中国的神话传说解答了一个人们不能理解的问题,就是人类除了健康的那部分人之外,还有的残疾人是如何来的?女娲造人用的黄土,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有些可能着急或者土质不好,往地上一弄,就给弄残疾了。这些人也就成了残疾人的始祖了。
其实,神话故事也就是个看似合理的瞎话。残疾人可能这么来,可是残疾人的后代,那就不一定残疾了。按照现在科学的说法,是人的基因决定了一些残疾的诞生。另外的一些,则是后天的事故灾难或者疾病造成的,先天的和后天的,还是有巨大区别的。但无论如何,在人类这个社会里,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存在的也就不能被忽视忽略,所以对残疾人的教育,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性工程。一般地,人们称这为特殊教育,世界各国往往建立有这类学校。最多的就是聋哑学校,还有一些其它的专门性学校。
残疾的人,因为缺少了一些肢体功能,所受到的教育就和正常人不同。这里说的还是肢体残疾,也就是功能性残疾,还有心灵精神疾病,其对治方法更加多样。因为,每个人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成长环境都不一样,那么对他的治疗,也就更为特异和差异。本书《孩子们被隐藏的智慧》中,就讲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这些治疗的例子,都是一对一治疗的,也就是说,根据个人状况量身定做治疗方案。
这里面讲了13个案例,有轻度缺陷焦虑症患者,有唐氏综合征患者、自闭症歇斯底里患者,还有癫痫、脑功能障碍者。这些疾病对于家长来说,都是一个个大难题,除了时间有限之外,还有就是专业技术上的不足。可以说,无法给与好的治疗。这就要依靠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也即是特殊教育工作者,专门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治疗调理。本书作者也就是特殊教育工作者川手鹰彦就在德国北部的治疗教育机构——阿里尔德之家参与实际治疗工作,他的方法很独特,用的是艺术与言语治疗。
文学是安慰人类心灵的一剂良药,对于残疾患者来说,也是如此。本书中对诗歌的运用,对朗读的运用,以及戏剧艺术的运用,在治疗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患者们在这种独特的治疗中,恢复了丧失了的功能,还原成一个个健康的能独立于社会之中的人。这其实就是教育的作用,教育就是使之成才。这些有效方法的运用,离不开对现实社会人性心理的精准掌握,比如对孩子影响很坏的三件事:让孩子看电视、看录像,吃甜食,给孩子买很大的动物毛绒玩具。最后造成结果是,孩子精神涣散损害身体,持续性疲劳、意志消沉,还会产生人的自我意识的堕落。这些分析,有理有据,值得警觉。
特殊教育是全社会都应该关注关心的,对于特殊群体,我们并不缺乏关爱,但是可能在关注关爱的方式上,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更为适合的方式。本书作者依靠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可以说取得了较为成功有效的方法,把艺术融入治疗之中,让更多的患者纠正自我,重新返回社会,这是功德无量的,也是本书带给人们的巨大福音。了解、参与、应用、改进,我们的社会教育体系会更加健全、完备,人类终将走向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