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黄先锋》经典观后感1000字
《扫黄先锋》是一部由关永忠执导,欧阳震华 / 魏骏杰 / 郭可盈主演的一部香港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扫黄先锋》观后感(一):我看过的欧阳震华电视剧我的排名
排名第一法证先锋,
第二陀枪师姐
第三一屋老友记
第四醉打金枝
第五金装四大才子
剩下的只能拿来随便看看啦,1什么皇庭系列,真的看不下去,偶尔拿来一集看看还可以,2夸世代有点雷人了,3洗冤录虽然励志但俩女主都不讨喜,4扫黄先锋剧情和陀枪可以比,但主配角共鸣度太小,5谈判专家剧情从头到尾都是谈判,看了几集看不下去不知道谈的鸡毛判。
还有很多豆瓣评分七分到八分的欧阳震华剧都没看,不知道哪个好?你们推荐下吧
我的排名理由是法证很严谨,节奏快,跟看电影似的,排第二三四都很温情,看着温暖,金装四大才子四个主角,但是你要很久没看的话可以看看让你感受下学生时代的浪漫。
剩下那些,要么剧情不行,要么剧的感情缺陷太大。
谁有不同的看法
《扫黄先锋》观后感(二):那个我少女时代的白马王子,谢谢你
第一次见到魏俊杰,是在《南帝北丐》里面,盯着一头小鞭子的洪七公,最后仍然孤独一人,从此在我年幼的心理种下了怀春的念头。
第二次见到魏俊杰,是很久之后的《陀枪师姐》,阿sir很硬朗,很帅气,很可爱,再见依然为他花痴。
然后就是《扫黄先锋》,名校毕业的龙少爷,一头黄发,要按照哈佛mba的原则管理黑帮,会叫身为黑道老大的父亲为“小朋友”,会恋上一个卑贱的女人而不可自拔。花痴的心思一发不可阻止。
那个时候,很多人喜欢他是最为滕丽铭的男朋友,是因为他们是天作之合。我不怎么喜欢他当时的女朋友,也许是因为喜欢他而挑剔。
我不知道答案,我也不想知道答案。看着一个少女时期当成白马王子的男人的如今,不禁在感慨岁月匆匆的时候,要说一句谢谢:谢谢你曾经在我年轻的时候给我一个这么完美的形象,给我单调而孤独的青春期一场好梦
《扫黄先锋》观后感(三):相见不如怀念
小时记忆里的港剧,突然很怀念那个时候的魏俊杰,于是看了这部老片。真的很老,画面不清,甚至找不到粤语原声。
看完,挺失望的,还是老话说的好,相见不如怀念。
对于里面的杨熊铁,实在忍不住要吐槽一下!!!
他是个绝对的大男人,不过很可惜,却又没有相应的资本。
讨厌情敌无可厚非,可是无奈,无论是比帅气,比学历,还是比财力都不如人,甚至作为一个警察,连打架都技不如人,还要前女友开枪救他。真是无语。。。
自己明明嫌弃女友按摩女的职业,却又不承认。不想要让女友那么辛苦,却又没有能力帮助她改善生活。明明知道女友要养一家人,负担很大,在情敌帮助了自己女友后,对女友大发脾气,还逼女友辞职。情敌出手段离间他们,他不相信女友,只会质问女友和自卑,做事冲动没脑,真是累人累己。
《扫黄先锋》观后感(四):黑道人物塑造得不错
看到那个不可一世又懂人情世故的龙少爷,不禁让我想起《大时代》里的丁孝蟹,都是对别人阴险狠辣,但又有对心爱的人温柔体贴的一面,这种属性的男人对爱情懵懂的少女的蛊惑力可谓无比的强大。
好样的编剧就是要我们有这样的感觉!就是要我们对这结局义愤不平!要我们面对无法接受的结局,自己在心里各种yy美好的结局。回想起《大时代》,阿孝摔死婷婷的那一段,让我至今捶胸顿足。同为黑道,为什么大毒枭周济生可以和妻子逃到台湾双宿双栖?虽然最后的结果也不好,但好歹一起过了几十年,为什么阿孝和婷婷就这么惨呢?
当我看到龙少爷和小军的那个烂结局时,我突然懂了,编剧根本不能写好的结局,所以只能尽其所能给我们一个好的开始。否则,我们根本无法看到龙少爷和阿孝,看到的永远都是大飞、泰臣等流氓狠角色之类。
想起金庸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当年看的时候,也曾在内心呼喊,是啊,魔教中人未必都是奸邪之辈啊。有人说,武侠是成年人的童话。哈哈,在现代剧中无法有好结果的黑道人物,可以穿越到古代魔教尽情肆无忌惮,快意潇洒~~
《扫黄先锋》观后感(五):那时的TVB是多么美好的桃源世界
《扫黄先锋》观后感(六):社会映射
《扫黄先锋》观后感(七):童年回忆里熟悉的TVB警匪剧调调,从《扫黄先锋》开始
在TVB黄金时代的诸多监制中,邝业生没有邓特希、戚其义波澜壮阔的大手笔,也没有王心慰、潘嘉德对人物关系、故事走向的悉心雕琢,他关心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收视市场,所以他会有意识地在剧集里搭配一些观众喜欢的演员,力求做到将各个收视群体一网打尽的效果。也因为这样的创作理念,让邝业生监制的剧集陷入叫座不叫好的窘境,尽管其监制剧集成功捧红了以欧阳震华为代表的一众演员,但剧情与人物却乏善可陈,没留下太多的讨论空间,让吃瓜群众津津乐道的,还是演员本身。
作为邝业生早期监制的警匪剧之一,《扫黄先锋》多少也面临这样的尴尬。论播出时间,《扫黄先锋》比《陀枪师姐》还早几个月,算是“邝式警匪剧”的始祖。《扫黄先锋》的前一年,邝业生监制的《皇家反千组》并没引起太大反响,当然这可能和时代有关,《扫黄先锋》拍摄于1997年香港回归前后,于1998年首播,当时香港皇家警察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我们童年回忆里的香港警察都是香港特区警察。
《扫黄先锋》英文名字叫Crime of Passion,激情所带来的罪恶,这个名字比充满主旋律的中文名字要更贴切,也更具挑逗性得多。核心内容说的就是打击色情犯罪,因此有情色内容,也是在所难免的,只不过当中的相关画面与情节都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但放在那个还相对保守的年代里来看,也算新鲜刺激。除了色情交易以外,还辅助以飙车、性虐、黑帮斗争等场面,虽然案子有些地方逻辑经不起推敲,但也是看得热血沸腾。
不同于《刑事侦缉档案》《法证先锋》这些剧集追求的是逻辑性,《扫黄先锋》《反黑先锋》追求的则是戏剧性。换言之,当大家看《刑事侦缉档案》和《法证先锋》时,抱着的是破案和抓凶手的心态,而《扫黄先锋》《反黑先锋》这样的剧集,大家则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去看的。
需要强调的是,在香港卖淫并不违法,违法的是组织、操控卖淫活动或胁迫、唆使他人卖淫,很多属于有组织犯罪。所以在港剧中,扫黄组警员在逮捕卖淫组织头目时,通常会说“你涉嫌依靠妓女为生”。但“依靠妓女为生”的罪名,也引起很大争议,因为对于一些自由身的性工作者(就是港剧里俗称的“一楼一凤”,她们通常在自己寓所里进行性交易,一个单位里只有一名性工作者,因此而得名)来说,她们的子女或等待她们供养的年迈父母,也是“依靠妓女为生”,可是他们并未作出任何危害社会的违法行为。
《扫黄先锋》共有四个单元,场景分别设置在同乡联谊会、娱乐圈、邻里街坊和黑社会,除了第二个单元里的娱乐圈卖淫案以外,另外三个都带有黑社会性质。第一个单元利用内地同乡会做幌子从事卖淫行动,幕后主脑是个组织、胁迫内地偷渡女子卖淫的恶霸。第三个单元“主妇卖淫案”的幕后主脑则是一对夫妻,丈夫彪哥开财务公司进行高利借贷,妻子心姐则扮演家庭主妇和街坊师奶们打麻将、套近乎,并怂恿她们去澳门赌钱。等到没工作的师奶们输掉了生活费又不敢和在外挣钱糊口的老公开口时,心姐则怂恿她们去和彪哥借高利贷,而当高利贷利息太高无法偿还时,便胁迫她们为街坊嫖客提供上门的卖淫服务。
这两个案子充满了市井生活的烟火气息,所闹出的笑话,也是小市民小人物的琐碎笑话。如“主妇卖淫案”中,扫黄组督察江楚帆(欧阳震华饰)和协助破案的投诉科督察欧阳枫(郭可盈饰)为了抓住卖淫集团的幕后首脑,假扮夫妻租住在扫黄组警长杨熊铁(尹扬明饰)父母家中对面的单位,谁知却引起了熊铁父母的怀疑,认为他们是假扮老千的骗子,因此熊铁母亲常常搬张凳子偷窥他们在家里练习打麻将的场景。而楚帆的表哥表嫂陷入婚姻危机,楚帆表嫂也是心姐的目标之一,借了高利贷无法偿还的她,被迫上门卖淫,谁知道接待的第一个嫖客,竟然是自己的丈夫。
相比这两个案子的小打小闹,第二个单元里的“娱乐圈卖淫案”和第四个单元里的“黑社会集团卖淫案”则峰回路转得多。“娱乐圈卖淫案”对于娱乐圈黑幕的揭露,其中的富豪饭局、造星机制、SM性虐待、明星绑架案,或多或少地借鉴了当时香港娱乐圈的真实素材,让对这个光怪陆离的圈子怀有猎奇心态的观众大快朵颐。
与次年的《反黑先锋》一样,感情线是《扫黄先锋》最大的败笔。为了让江楚帆、欧阳枫以及杨熊铁、彭小军最后能大团圆结局地走到了一起,一众第三者如江楚帆的前妻、欧阳枫的前未婚夫、杨熊铁的前女友都清一色地被刻画成符号化的人渣或拜金港女形象。这些角色仅仅是功能性的存在,要么是为了给男女主角的情感增加波折,要么是为了促成男女主角与前任顺利分手、让男女主角走到一起。相比之下,《妙手仁心》系列的感情线就要立体、饱满得多。
《扫黄先锋》因为获得了不错的收视率,大胆的题材也激起了观众强烈的窥视欲,TVB次年乘胜追击,又拍摄了《扫黄先锋》的姊妹篇《反黑先锋》。《扫黄先锋》当中浓重的市井气息、戏剧性的离奇故事、夸张的表演风格、大团圆的结局,都形成了邝业生的个人创作特色,不但延续到了后来的《陀枪师姐》系列以及《反黑先锋》《谈判专家》等剧中,也影响了之后的TVB警匪剧风格。尽管从创作技巧层面来说,《扫黄先锋》并不算太成功,但香港回归后的TVB警匪剧调调,就是从这部剧逐渐成型的,也算是童年回忆的底色之一了吧。
for《澎湃新闻》
《扫黄先锋》观后感(八):培养出N个天王嫂,送当红女星给阔少玩SM,叫A姐都不简单呀!
空穴来风,非是无因。
王思聪的朋友圈昨天在热搜挂了很久,事关郭富城、潘玮柏两位艺人的配偶,并带红了amy姐这个名字。
有人猜测此amy姐是带红了林心如、贾静雯、吴辰君的金牌经纪人吴翊凤,但当人事立刻出来澄清。
原来此amy非彼amy,真正的amy另有其人,和luna、方媛的合照确实有锤。 但至于大家猜的那种关系,暂时无从而知了,当然也不是今天这篇评论的重点。
今天的重点是昨天看了各种八卦后,想起了前几日在抖音刷看到的港剧《扫黄先锋》,里面倒是有一个故事线和今天这场八卦有些不谋而合的地方,所以想来斗胆推荐一下,吃瓜没过瘾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个精彩绝伦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5-11集,剧里也有一个A姐,不过不叫amy,叫anita,是个圈内人,以前做过电视台艺员,后来自己开了家模特公司,表面上培养艺人,实际上组织模特卖淫,专门介绍美女和富豪做桃色交易。
剧里出现过她的两个大客户:一个是富二代尚保罗,出了名的喜欢玩小明星,不光自己玩还爱组局,什么请客让朋友一起玩模特,什么私人游艇出海SM呀,玩弄女生是专家。
另一个是做生意的马老板,也和anita长期合作,不过组的局目的性都很强,为了敲定1亿生意的台湾大客户,组了一场先吃火锅后开房的淫乱party。
以上两位客人导演只是轻描淡写带过,着重故事围绕着被anita操控卖淫的女艺人——张曼红。
早年在anita手底下讨过生活后来改邪归正,想着凭自己的努力走出来,后来经济上遭遇危机,anita发放其破差假消息困扰曼红,连哄带骗下曼红只得屈服于尚保罗的淫威。对方对曼红实施性暴力,曼红不从还将其推下游轮。曼红想要逃离变态,
可anita却不放过她,将她掳走并拍摄三级视频,并在市面上流出仿制视频,威胁曼红如不听话会让原版流出市面,曼红只得二次屈服,沦落为陪酒陪客的高级妓女。
除了引诱女明星卖淫,anita也把长线放到了涉世未深想要贪图名利的姑娘身上。anita的手下kitty负责游说新模特出卖肉体,来钱快又不费力,自然有人上钩一起同流合污了。这里就算不展开,相信大家也会很容易对号入座。
当然凡是深悉90年代香港娱乐圈的人,都知空穴来风,非是无因。 引发这段剧情的关键点是有一个淫媒古惠茵自爆, ,其中就有剧中正当红的女星琪琪 。
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这么一位古惠珍,古姐, 在1989年,搞出了过轰动香港的“银鸡案”。
据她描述:
1985年才开始带人,当时手上有六名女子,一日有三餐饭局,每餐赚利市一千,一日就赚三千。当时好风光,叶子楣和陈宝莲都跟我去过。 某喜剧女星和某退休打女,未走红前就在她的旗下找活干。当然费用方面,艺人和淫媒都赚得盆满钵满了:
淫媒替富商做中间人,以金钱换取女艺人的肉体,形式有多种,包括一次过的,包一段日子的,或去一次短期旅行的,还有被安排到海外接客的。行情方面,一、二线女艺人每次数十万港元;三、四线女艺人,一万至三万港元;有选美衔头者,五万至十万港元。 做为中间人的古惠珍,则可以从中收取三分的介绍费,用古惠珍的话来说:是找到了一、两碗粥水喝。”结局大家搜搜也知道,古惠珍最终被判刑二年(缓期),倒也符合剧里面anita判监24个月。
虽然这部剧是22年前制作的,但是故事情节紧凑,人物刻画深刻,放到今天仍然有一定可看性。只是22年前剧里就告诉过世人的结局,仍然会有人“乐在其中”吧。
最后私心放下剧里面最喜欢的角色穿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