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读后感100字
《人间失格》是一本由[日] 太宰治 / [法] 安德烈·纪德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017-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间失格》读后感(一):生而为人,都辛苦了
这是我第二遍读这本书,仍未理解作者意图,但每次读都有新见解是真的。最初读此书只因是名著,再读此书前做了些功课,得知是太宰治半自传体小说。作为日本战后“无赖派”文学的代表作家,因出版多部带有哀切的抒情作品而深受注目,他到底有着怎样的一生?带着对作者的好奇心,再次掀开这本书。
贯穿全书的风格就一个字—“丧”,从头到尾透露着压抑与恐惧。从笑得十分丑陋的少年,到拥有巧妙微笑的美貌青年,再到失去任何特征的不明年龄的男人,没有一个美好的形容词,隐隐透露着从出生就极度失望的人生,死亡更似一种解脱。
手记之一一个能守住恋爱秘密的男人
叶藏对生而为人辛苦不迭的体验似乎比同龄人要敏感,根本不爱吃饭的他,每天受着“不吃饭会死”的威胁,时刻萦绕在因自己的幸福观与他人大相径庭而形成的不安情绪中。为了掩盖自己的异端,拼命扮演者人们期待的样子,对于讨厌的事情不能说讨厌,对于喜欢的事情如同偷来的一般战战兢兢地、机器苦涩地品味,却眼见人类流露出比狮子、鳄鱼还要可怕的动物本性,见识到表面坦诚相待而私下相互猜忌的例子……他总结说:“我度过了充满耻辱的一生”。
生活中,谁不曾是异类(未完待续)
《人间失格》读后感(二):读后感-----《人间失格》
这本由华景时代出版的《人间失格》收录了这两位作者的作品。
“胆小鬼连幸福都会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这是太宰治在自己的小说中提到的《人间失格》也被认为是自传体的小说, 太宰治在这部小说中巧妙的把自己的一生与思想刻画在其中。
《背德者》也是一部有着自传风格的书,纪德的这部作品也使他确立了在文学界和思想界的地位。
《人间失格》的主人公似乎他有着别人所谓的一切优势,生于富裕的家庭,也很有才华,照常理来讲这样的人是大多数人都羡慕的, 可是这位主人公却觉得孤独,且不愿意面对现实,选择了逃避,自我欺骗,不能理解的是后来演变成了酗酒、自杀、吸毒,甚至被送进了精神病医院。生来所谓的优势并没有帮助他什么,反而让他选择了逃避。
人生来不能选择自己的家庭,也不能选择自己的外貌, 而有一部分人天生就具有的东西似乎也不是人人都能羡慕就能有的。 这些先天的好的条件,反而让主人公一点点的沦落,最终去了精神病医院。 生来的好条件没有帮助他,这是一个悲剧的结局。
之前我们看到的多数的人虽然自身条件不好,却凭借自己的努力坚强的活着, 不能不说这些人对待生活的太多是多么的具有正能量, 相对来说, 我们选择不了的, 需要自己坦然接受,而不是走向负面的一端。
《人间失格》发表之后太宰治就自杀身亡了, 在日本是丧文化里,之前多少有一些了解, 而这本类似于自传体的小说,主人公的心理是否是因为作者有着类似的心声呢? 我们不得而知了。
很多年前不记得是哪一部电视剧里面提到的, 有勇气去死的人, 连活着的勇气都没有了吗? 生活,生下来,活下去, 我们选择不了何时何地出生,却有选择如何活下去的机会。 手里拿着一副好牌的人,要认真的打下去,手里一开始就是烂牌的人, 认真的对待也不是没有翻盘的机会。 敢于面对生活,也是面对真实的自己的机会。
《人间失格》读后感(三):《人间失格》生命之书
我在读书之前总是会习惯性的去查阅一下这本书的创作背景,以便用我有限的见识和知识更好的去理解我将要阅读的这本书,可是面对《人间失格》,我不知道要如何才能有勇气打开它。作者太宰治在创作完成《人间失格》的同年,便自杀身死。面对这样残酷的事实,纵然手中的这本人间失格装帧精美,封面又十分好看,但依然给我一种血淋淋的感觉。虽然我也读过不少文学大家的严肃的文学作品,但从未像现在这样抱持一种庄严而肃穆的态度去面对一本书。
《人间失格》讲述了主角的一生,不同寻常的是,太宰治将自己短暂生命的经历用巧妙的手法加入其中。不同于畅销于世的治愈系鸡汤文学,人间失格让人觉得压抑、悲观又绝望。叶藏从小通脑清洗却性格怪异,因肉体麻木而沉溺于酒色,也有过自杀的经历。更因为妻子被玷污而经受不住精神打击最后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成了一个神经性人格的人。
其实主人公一直生活在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中间,看似理智,却寸步难行。还记得《民国第一刺客》中王亚樵被师傅教导,要做一个不正不邪,不善不恶的人。但游弋于两者中间的生存状态便如同伊索寓言中的蝙蝠一样,两边都不承认它的存在,所以蝙蝠只能在夜间出没。而无论是太宰治还是《人间失格》的主人公。都只能在自己的世界中生活。
毫无疑问,《人间失格》的文字是无比诚挚的,连一点点的修饰也没有,像现在未经图像处理的照片一样稀少而珍贵,但恰恰是这样未经装饰的文字却仿佛每个字都在敲击着人类的灵魂。也许正因为诚挚,所以才敲击的如此直接。
叶藏的内心和他所表现的行为是非常不一样的,他隐藏着自己真实的内心,又用着言行去讨好周围的人,与此同时,他又觉得这样的自己是滑稽可笑的。但叶藏毫无办法,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内心是可耻的。讽刺的是,这样看似边缘化的性格,在众多读者之中却似引起了巨大的共鸣一般。多少人读完以后感叹着,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原来不是我一个人面对着世界强颜欢笑。原来不是我一个人对大家赞颂不已的所谓友谊嗤之以鼻。
然而生活还将继续,就算找到了另一个自己,我们也要为着活过今天而努力
《人间失格》读后感(四):众人皆乐我独悲
人间失格这本书,用主人公叶藏的一生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有自己的想法和个性的人在这个社会的格格不入的情况,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乐我独愁,说的便是主人公吧。我们读着读着就真的对号入了座了,有可能与主人公一样,有可能有主人公接触到的人一样,在他们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们或喜欢主人公,或是讨厌他,或是肯定他,或是否定他。但是谁也不能否定,我们从中,看到的一切,有我们自己的影子。 主人公在故事里是一个与众人不同的人,他对人类感到恐惧,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感觉就越剧烈。他不知道什么是饿什么是饱,也许与他的家境有一点关系,但更多的是他没有感觉,他从灵魂深处就与常人不同,他太清醒了。他为了与常人保持一致,让常人觉得他非异类,他努力的讲笑话,做可笑的事情来逗所有人开心,一旦看见别人的脸色,他便能找到解决的方法,用现在的话来说叫做察言观色,虽没什么害处,却给主人公带来了困扰,世界上没有一人懂他,他是孤独的。后来被送去东京读书,认识了同学竹一,竹一看破了他的一点伪装,于是主人公惊恐,后来知道竹一并不了解他,随着又一个学校的来临,他遇到了朋友堀木。堀木是个混的比较“好”的人,他把一切教给了主人公,嫖妓,喝酒等等等等。最后主人公因没钱,随着父亲的卸任,主人公的行为又使家人伤心生气,最终与家人决裂,虽有一些哥哥暗地里用钱贴补,但是终究不如前了。叶藏从一个富家子弟变成了一个穷人,不能怪谁,因为叶藏心里也没有与任何人深交,他始终是一个人,一个不为世间人所容纳的人,他想讨别人开心,但是却仍有心无力。因为他的长相和气质,有许多女人喜欢他,他即使穷,也有许多女人的支撑,但是他依旧一人,心灵的哀伤只能用物质上的东西来填补。于是他酗酒,常常喝的烂醉如泥,仿佛就能忘了自己不是一人,但却不能,最后的最后,他染上了吗啡,随着愈来愈依赖毒品,被送进了戒毒所,再到最后的死亡。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需要交流,需要帮助,而叶藏确是一个与世独立的人,也因此不被世人所理解。但是叶藏又何其有幸,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虽然卑微却很自由,他最终活成了一个真正的自己。
《人间失格》读后感(五):面对脆弱的自己,勇敢接受现实的挑战
日本评论家奥野健男说:“无论是喜欢他还是讨厌他,是肯定他还是否定他,太宰的作品总拥有着一种不可思议的魔力,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太宰治笔下生动的描绘都会直逼读者的灵魂,让人无法逃脱。”是啊,这一点早已在阅读《人间失格》的时候体会到,而读着读着仿佛就深入了自己的灵魂,看到那个曾经孤独无助的自己。
只不过这次阅读终究有了不同,在这本唯美版《人间失格》里,不仅收录了太宰治这一“无赖派”作家自传体小说《人间失格》,还同样收录了被誉为其姊妹篇的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的《背德者》。很难想象,两部作品会出现在一本书中,不过也更是因此才对阅读有了新的期待。日本作家VS法国作家:一个性格敏感,深沉孤独;一个豪放不羁,追求自由。究竟谁更有魅力呢?那就只能自己从阅读中感受了。
越是美的东西,揭开其面目时越容易感伤,用这句话形容唯美版《人间失格》再合适不过了。在前半部分太宰治的作品《人间失格》中,我们可以看到太宰治将自己的人生与思想巧妙地刻画在主人公叶藏的身上,他敏感孤独,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小心翼翼地活着,像个小丑一样卑微,只为娱乐他人,以至于当幸福来临都不知道自己守护,反而浑浑噩噩,一生凄惨。
而后半部分纪德的作品《背德者》,同样是一部能够反映他本人思想,带有自传意味的小说,在书中讲述的是24岁米歇尔为了让父亲含笑九泉仓促与小他四岁的玛丝琳成婚,两人的结合虽然谈不上感情,但婚后的生活也算安宁幸福。可是不甘寂寞的米歇尔却苦心经营的幸福一点一点葬送掉了,最后变得一无所有,更失去了那个善解人意、时刻包容守护他的妻子。终于自由了,却发现自由竟无处可用。
凄美的文字,不同的人生,却导致了相同的境遇,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呢?太宰治的一生是悲苦的,他在理想主义与现实世界间徘徊,直到有一天,再也承受不下去,选择了自我毁灭。而纪德的内心世界,充满了禁欲与享乐、灵魂与肉体、个人幸福与社会规约、信守道德与蔑视戒律、寻求信仰与悲观焦虑的深刻矛盾,终其一生都在追寻自由和真理,并在作品中寻求自我救赎。他们都看到了人性的弱点,也明白人必须超越自身的局限,所以才成就了独一无二的人格魅力,并一直被人们尊崇至今。
《人间失格》和《背德者》是两部来自灵魂的自白小说,用文字引导着读者认识内心的脆弱,并接受自身的不足,随之勇敢的战胜它,面对未来的挑战和生活。
《人间失格》读后感(六):绝望之塔~重生之现
《人间失格》作者太宰治,一个碰着棉花都会受伤的男人,可以说是打开他的自诉,一种罪意识的方式,浓郁的低气压扑面而来。
到底是治愈还是致郁,从叶藏的童年开始,一路经过几次自杀后,发现这完全取决于人,而不是这本书。 整本书的内容笼罩着负能量,充满着阴郁、厌世……这类散发着阴暗气息的词汇~从叶藏身上影射他自己对生活的渴求隐藏地比较深。
从手记开始他心里产生的渴望、恐惧以及嫌恶的种种矛盾心理,人物之间的淡薄情感。
叙述自己是深处地狱塔下的边缘人,基于这种特殊的情感与矛盾的心理,用第一人称谈话式文体描写,有关自己独特的思想与信念,也因为其思想与信念的独特,使得平常人对其行为活动等难以理解。
看此书中很多的心里阴暗面里太多的两面表现,这些其实就是太宰治自己,每一段故事情节的文字其实就是太宰治自我的挣扎告白。
《人间失格》负面情绪影响比较深,当然也要看读到的人心理承受能力,他的绝望之塔住着都是一些精神边缘上的人,颓废到让人失去理性思维,不是一个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故事,各位点开之前还是先做好心理准备,因为这个故事里能让你知道什么是冰冷地绝望!
他认为的一个“充满了可耻的一生”。在发表这部作品的同年,太宰治就自杀身亡。
我觉得,身为人乃至已为成人,应该坦然地去接纳这个世界,神经太过于敏感的内心深处时不时地暗生痛处。 在太宰文学里,一切本应该正常人看起来太不过寻常的事,而在太宰治的第一人称中掩藏的却是如此不可理喻。
一个天生敏感体质的人生,从童年时光极为敏感到39岁结束自己生命的,可以有对一切新鲜的丑陋的事物怀有一切求知,判别的正义感,一种为人高贵的人格中不愿意去容忍丑恶的天真与纯净。 他对自己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的人性越来越失望透顶。
面对任何人和事都会观察入微的人,却又偏偏敏感如玻璃,一触即碎,把这个世界的阴暗面,虚伪的面具后面全部一一呈现。
用将近的一天从他的世界里脱离出来,剖析地如此深刻,内心透彻看着身边周遭的一切,担心自己会抑郁么?
生而为人,对不起” 他说: 每个人都得面临死亡,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我想说,生命本身的意义在于,一个鲜活的生命,从被孕育到成长的过程都是不易的,不要轻言放弃,好好活着,没有什么大不了!
《人间失格》读后感(七):碰到棉花都会痛的人——《人间失格》
“就怕,读着读着,就对号入座了。”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卑微而自由。” 这是封面上的两句话,一读,触动心灵。 朋友说这本书不要轻易去读,因为这本书有很大的忧郁的意味。 然而我还是执意的把这本书读完。 它正文开头第一句是“我度过了耻辱的一生。”说这句话的人是叶藏,他为什么要说这句话?他的这一生到底是怎么样以至于他说是耻辱的一生呢? 这令我这个读者很好奇。 接着读下去,进而了解。 叶藏是一个富人家的孩子,不懂贫穷的滋味,不懂饥饿的滋味,他甚至不懂人类这种生物。他从小不愁吃穿,从小就不懂父母,也不会跟父母深入沟通。他多次提到不明白父母的心思,也不敢跟他们说心里话。 生活的周周让他学会了伪装、欺骗、阿谀奉承。有一次父亲的演讲实质上很不好,父亲的朋友在回来的路上说着父亲的坏话,可是上门拜访父亲时却一脸笑意地说:“今晚的演讲很成功!” 他那时就想:“人们互相欺骗,并且奇怪地谁也没有受伤,仿佛没有觉察到他们在互相欺骗一样。”于是他在这样相似的生活列子下也学会了欺骗,他觉得欺骗似乎让自己更受别人的喜爱,他把装傻逗乐变成与人交往的技法。 我们都知道有时候善良的欺骗是必须的,但是过度的欺骗就是无耻的欺骗,无耻的欺骗是不可原谅的。 欺骗和伪装使他害怕被人识破,他越来越恐惧人类。因为他恐惧人类发现他的伪装,他发现人类的欺骗太多,他不知道去相信哪一句话。 后来一个叫竹一得同学发现了叶藏的欺骗,他开始和竹一熟识。跟竹一认识之后,叶藏去学了画漫画。 竹一说叶藏是一个招女人迷恋的人。确实,这一说法成了事实。 他开始还会躲避女人对他的暧昧,后来由于每天得见面,避不开,又因家里减少了生活费的供给,他跟多个女人开始了纠缠,尽管他口口声声说着这些女人的坏话。 他说他从小就很了解女人,他对女人的评价不是特别好。但是这可怜的人,他生活的见识使他变敏感极了。他在跟 诈骗犯的妻子在一起是感觉到幸福的,但是他在第二天清早得匆忙离开幸福,真的,胆小鬼连幸福都会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 “胆小鬼连幸福都会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多么可怜,有多么无奈。我印象最深也就是这句话。 叶藏在生活中过于放肆自己,身体、心理都已经是一种颓靡状态。 叶藏后来变成了“废人”,他自己觉得这的确像是一个喜剧名词。 对于他来说,已不再有什么幸福与不幸了。所以他连胆小鬼都不是了。 只是一切都将逝去。 在他一直过着地狱般生活的这个所谓“人”的世界里,这或许是唯一可以视为真理的一句话。 只是一切都将逝去。
《人间失格》读后感(八):一部反衬世间百态的心理剧
提起太宰治,我是不陌生的,他被誉为“私小说”领域的天才。他写的《人间失格》是流传世界的文学经典。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齐名,被视为日本战后文学的巅峰人物,后人称其为“无赖派大师”。
《人间失格》以小说的形式讲述的是以“讨好别人”而伪装自己、躲避内心对社会、对他人恐惧的心路历程,通过主人翁的角度,反衬世间百态,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本书的主人翁叶藏,从小体弱多病,懦弱敏感,内心充满了对人、对社会的恐惧,为了获得生存,他通过扮演“小丑”取得他人的欢笑以隐藏内心的不安和恐惧。他从小就学会了用假装的笑脸博得家人欢心,在学校里他通过搞笑表演成为受欢迎的学生,通过刻画搞笑的人物和故事的作文去获取老师的欢笑。高中时代起,他经常逃学,开始结交酒肉朋友,参加一些非法的集会活动;后来还与酒馆服务员恒子相约跳海自尽,然而恒子身亡,他被人救起。后被以教唆杀人的罪名短暂入狱。后来遇到爱情,本憧憬着美好的婚姻生活。然而结婚之后,他又因为纯洁的妻子遭到卑鄙之人玷污而神情崩溃。他像看透人生无奈一样,沉湎于买春、酗酒、自杀、药物,最终一步步走向堕落,导致贫病交加,最终被送入疯人院。
书中描述了一个看起来与众不同的叶藏。他从小就对生活当中的很多事情怀有与同龄人不一样的看法,比如,他从小就觉得床单、枕套、被套都是无聊的装饰品。直到将近二十岁的时候才意外发现这些居然都是实用品。还比如,他说,小时候最痛苦的记忆,其实是在自己家里吃饭的时候。这倒不是说他小时候经常吃不饱饭,而可能是他小时候一家十几口人围坐在昏暗的房间,大家都以很严肃的表情吃饭,一日三餐,遵循着时间聚集到一间昏暗的房子里,按正确的顺序摆好饭菜,即使不想吃也一边无声的嚼着米饭,一边深深地低着头,这或许是为了向在家中蠢动的灵魂祈祷吧。打小时候起,对于家人活着有多痛苦、想些什么,我都丝毫不解。只是心怀恐惧,不堪忍受这种不融洽感,并在这种恐惧中变成一个扮丑逗笑的高手,总之,在不知不觉中我变成了一个一句真话都不说的小孩。
叶藏的想法看起来很古怪,但是他的想法却是他内心中是的表达,他不愿意被他人看出自己这些真实的想法,所以他选择了通过扮演小丑逗笑以掩饰他真实的内心。
叶藏的故事,实际上刻画了一个现实的人生百态,许多人都能从这部小说里找到类似的影子。就像本书封面上的一段话所说的,就怕,读着读着,就对号入了座。显然,本书刻画的人物和故事具有深意,并不是一般的取悦他人的小说,而是一部刻画人物真实内心的写实之作。
《人间失格》读后感(九):绝望下的呐喊
从很早的时候就知道人间失格是一部难得的好书,但是一直没有勇气去翻开它。如果说有哪一部书可以让人感到深深的压抑,如同被鬼压身一样,喊也喊不出来,动也动不了的恐惧,人间失格绝对可以排进前三。人间失格的色调是暗淡无光的,让人感到深深的无力感,以至于竟然不能一口气读完,我必须要歇一歇,缓一缓,带给自己的冲击实在太大。读书最怕的是和作者产生共鸣,因为那样你一下子就陷进去了,无法自拔! 小时候的叶藏是一个心思很重的孩子,太早的成熟使他有着同龄人所没有的敏感。虽然生活在所有人中间,但是给人的感觉确实离群索居的,与周围的人或者无都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在很小的时候他就知道她的幸福观与这世上所有人的幸福观都大相径庭,并为此而彻夜难眠痛苦呻吟走火入魔,这种状态,在其他人看来或许是离经叛道的,一旦他表露这种想法的话,大概会被人当做精神病人送进冷冰冰的医院吧。他决定扮演一个小丑,来掩饰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来取悦这世上所有的人,自己的亲人朋友,自己的老师同学,乃至周围的各种形形色色的所有人。读到这里,心真的很难不痛,这本不是一个孩子应该承受的!不知道他的这种想法从何而来,消极悲观,你可以赋予他所有你能想得到的负面词汇,这或者已经注定了叶藏以后生命的悲剧。。。 我们无法去同情叶藏,因为你一旦开始同情,便代表着你开始思考,思考过后,你会骇然发现,你与叶藏并无不同,每天都带着一张假面具,过着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日子,无时无刻不在看着别人的脸色过日子,无时无刻不在担心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无时无刻不活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累不累啊。。。 长大后的叶藏越发的颓废,逃课、酗酒、抽烟、娼妓,糜烂的生活像极了我们眼中坏小子的形象。他陷得越来越深了,终于在某一天,与常子一起跳入了冰冷的河水中,常子死了,叶藏还活着,只是这种活着真的是叶藏所需要的吗?行尸走肉一般卑微的活着。。。 除了压抑,还是压抑,找不到别的形容词更能形容读人间失格的感觉。好吧,暂且歇一歇。 与其说人间失格是太宰治最后的遗著,不如说这是他留给这个冷冰冰的世界的遗书更合适。这是他真是内心世界的独白吧,借着叶藏的口,讲出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然后毅然决然的走向死亡,那个活着更加冷冰冰但是对他来说是最好归宿的世界!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卑微而自由,这是叶藏或者是太宰治的选择。与他相比,我还是更喜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做一个幸福的人,关心粮食和蔬菜,关心每一个关心我的人!即便生活有着再多的不如意,依然选择勇敢的活下去,活下去,才是生活! 人间失格,读过便相当于一次心灵的洗礼,洗礼过后,依然要重复着日复一日的生活,并告诫自己,要好好的活。。。
《人间失格》读后感(十):小丑面具
——不是小丑,却活得比小丑还卑微 …… 阿叶是个可怜又可悲的人。 “只有我自己是异端”阿叶是这样想自己的。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办法理解旁人所谓的痛苦,也没有办法理解旁人所谓的心满意足……他就像是个旁观者,不,也许应该这么说,在别人的生活里,每个人都在想着怎样独善其身,只有叶藏,旁观的同时,又拼命地想要融洽期间。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向他阐述着一个事实——也许,他就是一个另类吧。另类地矛盾,在害怕着人类的同时,又几近执拗得放不下对旁人的接近。
于是,阿叶想好了一个好主意,这是他认为的,唯一能够让他与人类相处的途径——扮小丑。 戴上了小丑面具的阿叶,开始了他扭曲又癫狂的一生,这是他一步步走向的深渊,最终走下了地狱受尽了业火。 打小起,阿叶就觉得自己身为人类,却在人类的世界里没有半点归属感。于是,为了掩饰内心的恐惧,他成了一个扮丑逗笑的高手,并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一个连真话都不敢说的小孩。 他把自己的心事,都藏进了内心深处的黑匣子中,匣子里暗无天日,却也是藏得住秘密的好去处,藏下了内心的战栗,藏下了一直以来的忧郁。阿叶想,如果把一切都藏起来,这样的话,他在别人眼里,就会一直是个无忧无虑的乐天派吧…… 但一辈子的“无忧无虑”啊,怎么可能存在,这种东西自他有意识以来,就已经不在了吧。小丑的面具,一旦戴上,就难以摘下了。 面具上的伪装,是笑得比谁都还开心,面具下的裸面,却是一颗渴望温暖的心。藏住了自己的真面目,藏住了表面的喜与怒,却藏不住内心,那真正的感触。人们互相欺骗,而小丑却是在自我欺骗,谁比谁更悲哀? 人类关上了信任之门,小丑关上了心灵之门,但两者都将自己伪装起来,都不敢显露真正的自己,这在本质上来说,不都是一样的悲哀吗? 而小丑比人类卑微多了。 在面具之下,小丑活得越来越冷酷,却一直被人所羡慕,羡慕什么?是好人缘,还是无忧虑? 然而,这些东西,都是不存在的虚幻的啊……好人缘,是伪装下的完美演技,无忧虑,更是可悲下的自我欺骗。当卸下伪装后,一切欢乐,都会变得无比的空虚,无比的怯懦。 瞧啊,这,就是小丑,从未真正活着的小丑,从未将真实的自己,从面具背后露出脸来的小丑。但与其说,这是小丑,倒不如说是“胆小鬼”,胆小到,连真正的自己都不敢面对…… 卑微地活着,毫无自我地活在——自己的虚伪之下。 “胆小鬼连幸福都会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有时还会被幸福所伤。” 阿叶是个胆小鬼,胆小到抵触外界的一切,胆小到连小小的幸福都不敢奢望。就像是绝望的人仰望着眼前希望,却不敢靠近,因为他认为,那希望太灼热了,只要一靠近,就会如飞蛾扑火般,被烈火包围,无处逃脱……
……
他就是如此的胆小,又是如此的卑微。
——人间,失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