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最后的秘密》观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我最后的秘密》观后感精选

2021-03-20 04:03: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最后的秘密》观后感精选

  《我最后的秘密》是一部由黎小锋 / 贾恺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最后的秘密》观后感(一):记实

  讲一个老人的口中的历史和现实的冷漠,当保姆或其他人拆穿她的优雅的时候,我觉得有些不好意思看下去,一个临走的老人,被人用镜头将她不愿见人的一面展示给大众,不知道有什么心情。

  第一次在看电影的时候导演,制片也在场,安静地坐在我的面前。在结束的后认真回答学生们的专业或很业余的问题。

  如此而已。

  《我最后的秘密》观后感(二):闻到了小院及屋子的气息

  说不上这个老太太有啥好的,自以为看人很准,对乡下保姆很苛刻,最后才道出其实一辈子就六个字“错错错恨恨恨”看老公走眼,乡下保姆也用同样的口气对待来院子偷菜的乡下人。两个人在光影中,玩抬轿子的儿歌,手交叉在一起,抓得太好了,人老了,也许人性回归了,忘记一切界限、提防和名利。几天,这部电影在我脑子回旋,挥之不去,没事了我讲两句给老公听,其实他也不知道我在讲什么,有天中午看《女人韵事》,导演的气氛拍得好极了,我才明白,为什么这部电影挥之不去,导演把苏州百步街老太太院子的气息带到了我的身边,也许纪录片,有时忘记镜头,才能拍出真正打动人心的画面。就像吴文光的《流浪北京》。

  《我最后的秘密》观后感(三):勉强推荐吧。

  虽然是纪录片,但是不是说很多没用的废镜头加进来就成了真正的纪录片了。这个导演还是缺练,简练的练。

  很多纪录片的镜头虽长,但丰满,让人意犹未尽。这部纪录片,可以删除的地方太多了。如果变短一些,味道会更浓一些,不会像现在,似乎是本来跑短跑的运动员,却选择了长跑,跑得拖拖拉拉,没有节奏,缺乏力道。

  但听说是位作品不少的导演。那么希望他多加油吧。还是部非常好看的片子。像我这样喜欢八卦的人,还是很好奇这位老太太的。片子里面触及宗教哪个部分的东西,太匆忙了,应该稍微再展开一下看看。有点太拘泥了,仿佛把遗产作为一个主线了。实际上可以更诗意一点,更自由一点嘛。

  也有可能我太笨了,没读懂导演更深刻的含义。哈哈~~随便说说。

  《我最后的秘密》观后感(四):孙晓霞老师生平

  孙晓霞老师:

  1913年生于江苏宜兴,2010年4月10日下午两点,逝世于江苏苏州。

  1931年毕业于上海东南女子体专,毕业后留校任教。其后历任无锡是实小学,河南陕洲女子学校,湖南蔚南女中,贵阳省立女中,无锡干部子弟学校,江苏师院(现苏州大学)体育讲师,女生教学组组长。上海东南女子体专读书时期,代表强东、强南参加上海高级组女子公开篮球赛中,连续三年获得冠军。作为主力队员,在1931年上海市田径运动会中,打破了女子跳高全国纪录,当时轰动全国。 在篮球运动方面,培养了不少体育名将,在担任苏州市女子篮球对指导时,在历次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为苏州市开展女子篮球运动作出了许多贡献。在江南师院任教期间期间训练的女子篮球队,在全省高校比赛中,一直名列前茅。

  《我最后的秘密》观后感(五):《我最后的秘密》:安慰自己

  “假如有一天你也不免凋残,

  我只有个简单的希望

  保持着初放时的安详”

  -----------------------北岛

  我在四方馆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日子,

  黎小锋行云流水的影像给了我安慰,

  老人的生活似乎传达了一种奥秘,

  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人情,

  她和保姆长达十几年之间的对话,

  有很多琐碎,

  但更多是慰藉和宽怀,

  人世间哪有那么多的美好,

  疏离也是种常态。

  许多收音的处理令我惊喜,

  结尾老太太的好转却是在我意料之中的,

  她不是要导演去娶媳妇么,

  她不是还在和保姆玩抬轿子么,

  生活终究还是要继续的。

  个人评分:8.0分

  这种故事才是主流啊,

  为什么放映厅就我和汤老师呢?

  《我最后的秘密》观后感(六):《保姆和孙老师,孙老师和保姆》

  人难免会有弥留之际,死去不可怕,可怕的是弥留之际。弥留之际时,你没有力气把碗中的鸡腿儿送到嘴边,还需要不断讨好侍奉你十多年的保姆。《我最后的秘密》自然而然的在电影里形成了一个“好坏好”的三点环状结构,主人公孙老师刚刚出现时气宇轩昂,看不起保姆的同时也痛恨着花心的爱人。她跌倒后突然陷入了弥留,说话语无伦次却有技巧的向身边的保姆示好并答应给她2万元遗产。看到这里时,我曾经特别痛恨保姆,她为了钱而照顾孙老师的行为莫名其妙的让我觉得猥琐、下作。但随着纪录片的推进,保姆让孙老师教她认字,让孙老师做平常常作的戏曲手势,她虽然在孙老师所在学校领导前来探望孙老师时不断强调要让领导为那2万元作证,但当孙老师突然在春天病情好转后,她对那2万元也不过就是一笑置之。保姆的行为在世俗的背后体现着难得的善良,她要比那个在人弥留之际还去布道的基督徒要更亲切。孙老师身体状况逐渐恢复后,她把遗产捐给了学校,没有给那个说着“你有多少钱啊”的瘸腿侄子,也没有给日日夜夜照顾自己听自己训斥的保姆。但孙老师是个明白人,她在纪录片最后和保姆两个人用手搭出花轿的样子唱小调时,我终于释然,孙老师和保姆之间的关系,早就不是金钱能够维系的那么简单。

  2011年10月26日

  《我最后的秘密》观后感(七):临死前的尊严

  这是对一个孤独女人临死前的真实记录,也许是过于真实,让人对于衰老、死亡的恐惧、人性的自私而担忧,不由得担心起自己老无所依的样子。

  在苏州城区破败的百步街的角落中,有一座昏暗又破旧的房子,里面栖居着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她有着闪闪发光的过去与身世,如今却孑然一身,唯有病痛死亡陪伴着她。因为对死亡的恐惧,因为放不下过去的骄傲,她死死地将钱拽在手里,她看低所有人,她煎熬却又不舍得离开这个世界,也许这就是一个孤独的老人所执念的东西。

  孙老太太有一个阿姨陪着,这是一个从未读书识字的乡下阿姨,做的餐饮也很不合老太太的胃口。孙老太太嫌弃着她,却又离不开她的陪伴,两个人相互嫌弃又相互依赖着,临老了还生出点姐妹的情谊。一开始阿姨也许是为着钱陪着的吧,可是待久了,人往往就会分不清到底是情还是钱了,在这里就极为适用。

  也许导演就想展现一个孤寡老人临走前的状态,看之前我也很好奇一个自认为遗世独立有极端孤高,婚姻失败又没有子女承欢膝下的老太太会有怎么样的晚景,其实真的还好。只是比较孤独,然后就紧紧抓住钱这个救命稻草,以它为诱饵吸引别人的关照,她的侄孙女、乡下阿姨都是她贿赂的对象。影片的最后,她自得其乐地躺在床上啃着玉米,与阿姨两个人头对头地凑在一起唱着歌,也希望每个人的晚年都能够放下恐惧与自私,享受最后的存在时光。

  临死前最大的尊严,莫过于交心了吧。

  《我最后的秘密》观后感(八):老人物语——现场记忆之二

  《最后的秘密》到底我也不知道要讲什么秘密,是讲老人的钱,八万大元吗?不好想。

  看完后,我脑袋里只有四字:返老还童。主题是金钱,倒不让人觉得。全身的心被一个老人紧紧吸住。

  解放前的女大学生与别人私奔,而后又遭背叛。

  老人讲戴帽子一节,风趣极了,瞧得出她的活力。

  苏州大学前身体育学院的孙老师,领着政府津贴与保姆一起过日子。

  保持了她作为城里人、知识人的骄傲与自信,而且谈吐又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样子,她的当面嘲笑保姆,不觉她的无礼蛮横,倒是她的真性情流露。随着情节的展开,性情这一点,倒真成了吸金的法石,全剧的良药。华师会堂的笑声,全奔这个老太婆而去。

  直至生病,痴呆、糊涂,露出婴儿一样的撒娇与可爱。一直报怨的阿姨像母亲一样不离一步。

  这是暖的出现。因为老太太的病好像是不能行的样子。先前一个面色红润、谈笑风生的老人,剩了最后一口气似的,打电话一节,回光返照般,简直要哭了。临死的情形,一一暴露,导演也太残酷,心里为老人而沉重起来。

  病情好转的字幕出现,现场嘘声一片。因为不可思议,因为老人的黑白照都弄好了,因为我们都……

  是让人欢欣的结局。老人的活泼又来了,老人还是没给保姆涨工资,八万大元捐款了,是真有钱。

  是一个对高龄老人的原生态展现,质朴而又亲切。做人物素描一样,特点毕现,让人爱的不行。金钱的主题是淡之又淡。全是温馨,全是勾引的回忆,而且又是牵肠挂肚最不能忍的那种。

  叫一声吧,奶奶。

  《我最后的秘密》观后感(九):百步街老人

  我在08年的寒假第一次看到这部片子,当时窗外正在下50年不遇的大雪,纷纷扬扬。看完《我最后的秘密》,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伤感。也许是因为那位老人住的离我以前的家那么近——上学必过的一条小巷,百步街。就在这条熙熙攘攘的小街上,住着这样一位闪烁着生命的奇光异彩的老人,我们大多数人却浑然不知,而黎小峰用他独到的眼光,呈现给我们一个极具吸引力的一个老人的晚年。看了这个片子,看到街道里住的那样一位老人,你一定会对“大隐隐于市”的感觉有更深的体会。

  这个片子的开头绝对可以用“华丽”来形容。对一个纪录片来说,怎样进入一个人的生活?这是一个问题。黎小峰可以让老人在镜头前独自说上一两分钟再进入字幕阶段(可以猜测采访者的问题被故意切掉了),真是很别致。

  在黎小峰故事片式的镜头和剪辑下,我有一种天然的耐心听这位耄耋老人细说自己的旧日情人、她的丈夫、她对保姆的抱怨以及生活和往事中的种种。空镜头在黎小峰圆熟的运用下起到了不可思议的效果,在老太太病发呻吟之时的那组镜头可以用震撼来形容,要意境有意境,要叙事有叙事。

  遗产问题是所有老人故事中最多被表现的问题,影片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真正反映了纪录片的特性。镜头冷静地对准老人的晚辈、保姆、以及来看望她的校领导,创作者对这些人的表现不置一词。在这里没有表演、没有评价,就这么展现给你。有一个场景令我深深感动:老人要把钱送给学校,并认为这是一个义举。结果镜头对着远去的老人的轮椅,传来邻居评论的画外音:“苏大还少她那两万块钱?”素材的重要性在这里体现出来,没有大量的素材积累,哪有这么好的配合(这个镜头里一点摆拍的痕迹都没有)?

  看完了很激动,一口气又看了《夜行人》和《无定河》,感觉还是《我最后的秘密》气韵最好。

  《我最后的秘密》观后感(十):《我最后的秘密》

  ――究竟是谁的秘密

  看了影片的开头,大致明白说的是苏州大学退休教师孙小霞的晚年的生活片段。然而常规的思维定势,使得我立即想到这个老太一定是晚景凄凉,子孙不孝,寿而多辱。

  然而出乎意料,记录片用一种轻松的手法将她多年的生活片断还原在我们面前。节奏舒缓,推进自然。然而观影结束后,一些无端端的问题却又压的我内心沉重不堪。

  无法挽回的岁月流逝,是不是应该死于青春,死于叛逆。对于那些英年早逝的人,如卡夫卡陆,有时候反而是一种羡慕。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脑在岁月的沉淀之下,由于不可逆的因素,再了不起的人,思维都会变的如同孩子般滑稽可笑。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无法抵抗化学上的氧化,再美的人,丰润的肌肤变得如同陈年橘子皮一般。

  93岁的孙小霞只能一边又一遍的复述当年无与伦比的美丽,家境是如何的显赫。试图一遍遍的直接让拍摄者和间接的观众明白,这是一个有着怎样风光历史的老人。导演和嘉宾在观影完毕后,似乎都有想到自己垂暮的情景,这个情景或许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必定会到来。任何人想到于此,都会从脊背上升起一股寒意!

  故,珍惜当下,珍惜年轻的每个时光。故此我又想起,只要有青年的梦就有将来。但这个所谓的将来必将走进一个衰退的过程。到底甚么是希望,是不是每个希望都会走向绝望的必然。

  之前本不太喜欢该导演的风格,总觉得他的片子里面有太多晦涩阴暗的东西,或者说,绝望而没有希望的本身令我这样的理想主义者无法接受。但是该片,让我感受到了导演内心以人为本的善良和质朴的本质。敏锐而又细腻的触觉,我们每个人的将来都映射在孙老师的身上。

  另外除了这部电影表面叙述内容之外的东西,导演的创作态度也令我欣赏。那就是内容大于形式,主旨大于技巧的记录片灵魂意义,作为记录片导演,我想这也是最难能可贵的东西,真诚和真实。

  结束前导演说,片名是我的秘密。作为观众的我自然无法窥探这个秘密究竟是甚么。然而,是夜我失眠了,想到即将走向生命彼端的自己,孙老师仅仅比我更接近一些而已。生命的意义又是甚么,活着又是甚么,难道真要经历收而多辱的风烛残年,但是又怎么不活着,我不禁头涔涔泪潸潸,却又找不到目标和方向。

  文很早就写了一部分,但是感觉写不下去。可能是自己写不出来自己所想的意境,但是没有关系,我只表达我要表达的部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