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魔鬼老大,天使老二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魔鬼老大,天使老二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3-24 01:48:1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魔鬼老大,天使老二经典读后感有感

  《魔鬼老大,天使老二》是一本由诸葛越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魔鬼老大,天使老二》读后感(一):忍住!

  如果我們足夠完美,我們想要孩子復刻我們的完美;如果我們不夠完美,我們又想成就孩子的完美。所以我們總想做點什麼。我們想告訴他們「先進」的理念、「正確」的做法。我們總擔心他們錯過了什麼,好像他們會笨到會「入寶山而空手回」。

  我們最該忍住的,就是做點什麼!

我們少數幾樣應該做的就是,不在語言上、思想上、資源上限制

  《魔鬼老大,天使老二》读后感(二):“睡前故事”这一部分特别有同感

  有点不好意思,又有点感到幸运,女儿的睡前故事一直是我负责的。开始是找一些童话故事读,后来找一些专门给孩子编的故事书觉得比较扯,干脆自己信马由缰地编,等大了一些,就经常讲讲一些新闻,朋友同事身上发生的事情,外加自己的一些评论。 女儿的阅读是不是受益于此不是很清楚,反正出去读书前留下了3个比利书架的书嘱咐我“好好读书”[阴险] 各位爸爸妈妈,这一个习惯特别推荐

  《魔鬼老大,天使老二》读后感(三):不管你是否有孩子,这本书都值得一读

  很有幸可以和作者一起 共事,在偶尔的日常聊天里经常可以听到关于教育的一些非凡观点,这些观点的确是我们这些曾在“应试”教育里走出来的年轻人未曾关注过的。其实我们读了那多 年的书,考了那么多场考试,自己真正什么时候考虑过他们存在的意义?如果你从未考虑过“教育”和“学习”的意义,你又如何判断他们是正确的,或者说这些是 对下一代好的?

  这本书的意义不是告诉你怎么送孩子去名校,而且在于激发你意识到其实“教育”的意义不是我们经历的那么简单,不是好好读书,好好上课,是“点亮那盏灯”!

  教育不光是针对孩子,思考自己是不是可以继续成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成长,成为一个优秀的大人/家长。

  强力推荐!!!!

  《魔鬼老大,天使老二》读后感(四):幸福的答案就是“享受做事的能力”

  《魔鬼老大,天使老二》是一本“菁英”妈妈写的育儿书,分享了许多对教育的看法和心得,近日在朋友圈风靡,作者是IT高管,儿子眼中“美丽的老板”。薄薄一本很好读,或许因为穿插了许多写给孩子的日记和稚气的图画,倒更像是一本育儿成长回忆录,温馨细碎又有观点。即便还没有养育下一代,反观自己的成长,甚至和父母的沟通也深受启发。

  点击查看完整书评。

  《魔鬼老大,天使老二》读后感(五):成长的环境和参照的对象

  感受到教育环境和家长的价值观对孩子的影响,作者的生活环境以及后期创造的环境给了孩子很大的空间,作者强调要发现每个孩子的美,作者也是由衷地欣赏自己的孩子;作为小县城出身,在传统东方教育体系下,拿到了博士学位,但是我深刻体会到我们教育的局限性。

  学校的教育给了我们基础知识,让我们在应试教育体系下,摆脱了贫穷的生活;然而,我们依然不希望我们孩子在这样的教育体系下成长,如何在应试教育体系下仍保持学习的兴趣这一问题我仍然在思考。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我也在思考怎样去教好一门课?或者说怎样和学生共同学习一门课?我们的学生和我们一样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思维的局限性以及不愿动脑或者说不知道怎样思考都是我们要克服的,并且要积极学习改善的。

  诸葛老师能够放手让孩子去自主地学习,去探索,是她给孩子好的学习环境;诸葛老师自身也是女强人的形象,那么,我在思考“父母的水平是否真的决定了孩子的高度?”,真心想和诸葛老师交流这方面的问题。

  不容置疑,诸葛老师这本书感染了我,其中一段让我印象深刻,“精通”而不是“成功”,“精通”是人学习探索达到内在满足的顶峰,而“成功”是需要他人的认可和赞许。

  感谢本书作者!

  《魔鬼老大,天使老二》读后感(六):受益匪浅

  写了那么多居然被更新掉了 x。 值回书价和时间的一本书 作者的学霸背景 理工科背景 高管和创业背景让这本书给了我许多新的视角。两个孩子的巨大差异也让我觉得安慰。不再问自己为什么老大不天使,希望两个月大的老二可以天使一点。原来天使也有让人操心的事情 魔鬼也可以逆袭成天使 就像作者说的 那些管理魔鬼的书 唯一的作用就是让你心里安慰 原来你并不孤单 有人比你更困扰。没有普适的方法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作者抓大放小 哪些管哪些不管 什么是底线 注重沟通不在乎内容 注重培养于无形 不是放任自流 无为而治 而是选择性的刻意培养 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基础 注重习惯的养成 专注 享受过程 时间管理 健康习惯 对一些事情不焦虑 不比较。细节操作方面也颇多借鉴,借鉴了红豆货币系统,升级为奖状奖励卡版本用在孩子身上效果立竿见影,马上收拾好玩具,乖乖洗澡,马上赢得看西红市首富的自由时间,这个方法要长期坚持,不断优化,激励机制,可视化,调动孩子主动性,一周定期回顾反复肯定和强化,以后弟弟加入。学以致用的感觉真好,这样的投入产出比让人振奋,读书的好处太多了,过来人的经验就是无价之宝!重视身教的力量,孩子不最终是看你做的而不是听你说的。重视一对一相处的时间,重视睡前阅读,不在乎形式内容,关键是长久的坚持,从讲故事到编故事到谈心,没有固定的主题,注意引导和培养,比如十个水里生活的动物,十个同学的名字,十种花,十个记得的叔叔阿姨,不借助任何东西外部条件 也可以和孩子玩的很开心 教育其实是陪伴,是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有些教育立竿见影有些教育慢慢才会体现价值。

  成长心态的重要性 不会是可以学的 很多领域是新的 新领域才有新机会 任何新领域都是提升阶层的新机会

  阅读习惯

  《魔鬼老大,天使老二》读后感(七):孩子才是走在世界前端的人。

  给四星是因为日记里描述恺恺和骐骐生活的部分太生动精彩!

  观点是个人的,知识是可以学习的。这些都是可以寻找到不同的甚至是对立面的。但故事里的人生与经历是无可替代的。

  虽然读到后来会发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大概是自己的观点+某个科学的知识信息点引用+展开论述+引入案例(日记)。这些观点大部分和其他育儿书里也有提及,新的知识点或信息点的引入也会让我在某些时候跳出一种质疑的感觉,(并不是质疑作者或者质疑观点,只是觉得这样的数据的引入只是为了印证作者的观点,但并不代表着全部的事实。会让我保有一个念头是“真的是这样吗?”)但当回到恺恺和骐骐的世界里的时候,这些都不是很重要的事了。真的非常感谢作者在书中记录与分享的恺恺和骐骐日常的点滴。能够以这样的方式看到不同的小朋友的世界对我来说真的是会有一种幸运的感觉。因为太难得了。

  也正是在这些具体的故事之中,让我看到了作者在养育孩子中所创造的点滴。其中真的不乏一些可以学习的方式。比如里面提及的很多和小朋友的具体的互动的内容(再次感叹真的太有趣了!!),会让我对将来用什么样的方式与自己家的小朋友对话与沟通有了更明确的了解与认识。【这个部分提醒自己要找时间整理下。】那些曾经以文字方式存在的育儿信条与观点也在作者的讲述中有了具体的模样。

  回到我自己身上。虽然小慈出生的这近一年半的时间里,我几乎在每天的手帐里还有朋友圈里都会记录一些和她有关的内容,但我也一直在寻找更好的记录视角和记录方式。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也获得了新的启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每天的日记里记录的内容更多是从我的视角对自己生活进行回顾。在这里,即便有小慈的部分也只是作为“我生命中的存在”来记录的,她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且主角是我。我自己在记录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这个视角的局限性:不够具体和生动。它虽然连贯,但缺失了很多具体的特殊的独一无二的细节。朋友圈里留下的内容虽然拥有了细节,但是参杂着其他生活和思考的部分,当要搜索和回顾的时候变得没那么容易。

  所以接下来打算在手机里开一个备忘录用来记录小慈生活的种种,以及家人和她的互动。其实最希望的还是能够通过手写的方式来记录这个过程(之前也是因为总想着,但很可惜的是对现在的我来说,能够坐在书桌前的时间太有限,有更多更重要的任务需要我在这段时间完成。)所以能够用电子的方式来记录这一切也是好的。重要的是有这么一个专门用来记录这些细节的空间。事实上,手机也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性和及时性,昨天开始我已经着手开始相应的记录。

  ——————————

  【190803,小慈17m】

  今天收到朴朴送的东西之后我把其中的塑料透明手套拿出来给小慈玩,告诉她这是手套。她很开心地戴着手套在家里走了很多圈。

  下午睡醒之后,她在大厅晃荡的时候捡到了地上的一个小透明袋子。她将袋子套在手上,然后边走边说,手套手套。

  ——————————

  书写的重点在于以小朋友为主体去描述她的行为与语言的表达。写完之后就发现这样一种视角的书写和直观的视频与照片又是完全不同的感觉。多了一些更私人主导的细节的部分。(照片的整体是私人的,但呈现的内容是客观的。书写的整体是客观的观察的视角,但呈现的方式和呈现的内容是私人的。)

  写了两天之后就发现其实可以加入更多的东西作为一种补充,比如对于自己的某些互动行为的反思,以及对于她的状态的规律的总结。

  期待积攒一阵子之后的阅读啦!也打算和老罗还有家里的其他家庭成员一起分享这个部分。

  最后,在养育这条路上,我们从来不缺如何去做更好的父母的知识的参考与指导,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奉的理念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养育的选择。但我们需要有一个渠道,一个载体,一个空间甚至是几个空间来专门来记录和盛放这个过程。

以及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相较于大人,孩子才是走在这个世界最前端的人。就像在日常的追逐游戏中,我们总是跟在他们背后跑,然后渐渐跟不上他们的步伐。不要试图用自己的想法去替代或者指导他们,因为从某个角度来说,我们观察这个世界的视角太不同。他们带着他们新的鲜活的生命和经验,走在他们的路上,走在世界的前端。他们拥有与我们不一样的世界,甚至他们就是新世界本身。我们只要跟着他们的步伐就好,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去提供一个让他们留有余地的回归的安全港湾。这个港湾可以通过日常的,日积月累的生活细节来堆砌建造。并不需要什么惊天动地,日常琐碎就可以。平凡,日常,但充满着爱与和平。(讲出来有点俗,但味道是这样的啦

  《魔鬼老大,天使老二》读后感(八):看了这本书,我好想马上回家带孩子

  花了两天时间把诸葛越女士写的《魔鬼老大,天使老二》读完了。书中收录了许多作者的育儿日记,看着这些日记,会有一股想马上回家与儿子呆在一起的冲动。冲动之外,读到作者面对性格倔强的老大束手无策时,发出对教育的绝望的感叹,又让我觉得原来天下的妈妈们都是一样的。

  作者的教育之路是东方教育+西方教育,孩子在西方教育的方式下成长起来。诸葛女士结合东西方教育的优点,着眼于从长远的角度培养孩子,跟大家分享了育儿之路。很多理念让我有醍醐灌顶之感。

  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陪伴

  现在的我们,好像都很忙。教育界为了给繁忙的父母找出理由,一般会用“quality time”即“高质量的时间”来说明和孩子花多少时间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时间的质量。作者不认同这个理论,孩子和父母感情的建立需要足够的时间和频次。提倡父母要给孩子更多的无条件、无目的的时间。

  那么陪伴时做些什么呢?

  亲子阅读是一种方式。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一起阅读(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促进习惯的养成)。我们家的阅读时间是晚上睡觉前的30分钟。这项亲子活动在宝宝3岁的时候就开始进行了,刚开始我还会把这种阅读当成每天的任务,暗示自己一定要完成。但时间长了变成一种习惯,我会慢慢体验到夜晚亲子阅读的美妙,那是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这种美妙幸福的感觉也会感染孩子。

  在亲子阅读中,我也增长了不少见识。还记得我家宝宝5岁左右的时候有段时间对一本地图绘本很着迷,每天晚上都让我和他一起看,就是这本绘本让我也了解了许多国家的国旗、地理位置、著名的建筑、国民的饮食、主要的动物等等。(我以前可是地理盲)

  除了亲子阅读还可以在周末安排一家人的游戏时间,玩什么游戏都行,只要是一家人一起玩就好。再或者一家人看场球赛,看场电影,去公园玩玩,陪伴的方式还是挺多的。

  老舍说:“在没有小孩的时候,一个人的世界还是未曾发现美洲的时候的。小孩是科仑布,把人带到新大陆去。这个新大陆并不很远,就在熟悉的街道上和家里……”

  传统教育不教但又十分重要的技能

  批判性思维

  曾任耶鲁大学校长的理查德.莱文说过:“教育的核心是通识,是培养学生批判性和独立思考及终身学习的能力。”西方教育重视孩子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在孩子还比较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这种能力。而我们的传统教育还是比较侧重知识点的学习,对批判性思维的指导较少。这种能力我们父母可以在家里培养。

  那么,日常生活中怎么培养呢?

  著有《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一书的丹尼尔.T.威林厄姆教授说过批判性思考是不能够脱离背景知识而单独实践完成的。比如你问孩子“住在雨林里会是怎样的?”如果TA对雨林都不了解,这个问题TA是回答不出什么内容的。所以丰富的基础知识是批判性思考的基础。这些知识从哪里来呢?答案就是大量的阅读。

  阅读之外就是引导孩子学会问自己问题,诸葛女士认为孩子要学会问自己问题,每个问题都会开启自我探索的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聊天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啦。比如孩子和我们聊TA在学校里的一些事情时,我们可以问TA:“这个事情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在哪里发生的呢?”“发生这个事情的时候有谁在场呀?”“冬冬为什么打小军啊?”“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处理呢?”

  在这样的交谈过程中,家长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不管孩子的想法对不对,都要接受。而不是一听到孩子的想法和自己的不一致,就马上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项目式学习

  传统教育中都是别人设计题目,学生负责解题,标准答案还只有一个。但步入社会工作后,所需的能力不再是解题能力。工作经常是上司交代给你一个项目后自己想办法完成,你要自己会设定目标,制定计划,获取信息,分析数据等等,而这些能力我们传统教育中涉及的很少。

  作者在书中提到西方教育中已经广泛使用“项目式学习”这种教学方法。这种学习方式有几个关键点:设定目标、制定计划、获取信息、团队协作、测量数据、分析总结、演示结果。这些关键点完全由孩子自己决定,允许犯错甚至被期待犯错。项目式学习最最最重要的是:孩子变成了主动的学习者。

  作者举了一个她孩子的例子:

  她的小儿子上小学一年级时学校举行了“科技展”,孩子选的题目是“蚕宝宝生长图”,任务是每天量家里蚕宝宝的长度,连续量好几个星期,每次做记录,最后做成一个展板在校园里展示。

  这就是一个小小的项目式学习,并没有那么深奥。我们也可以带着孩子在家里进行。比如去哪个地方玩了一圈,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个介绍这个地方的mini海报,向亲戚朋友介绍下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啊,好吃的东西啊,好玩的地方啊,有趣的风土人情等等,和亲戚朋友分享旅游的快乐。

  漫漫育儿路,有前辈与你分享她的育儿经验,与你前行。真好!

  《魔鬼老大,天使老二》读后感(九):一个学霸妈妈分享给你的品质教育

  当代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需求逐渐增高,那些枯燥的方法论已经不能够满足他们了。随着知识结构的变化,随着时代发展对教育环境和理念的影响。很多高知识阶层的年轻父母们,都有对孩子更高的要求。这和传统的”望子成龙“的意义还不太一样。他们希望孩子的成长过程是有品质保障的,而不简单是把养大而已,他们更多是需要与时代脉搏相匹配,与他们知识结构相对应的教育模式。

  这本《魔鬼老大,天使老二》的作者诸葛越,就是一个学霸级别的妈妈。她把两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言行记录下来,从而得出有效的培养孩子的经验。她思考了中西方思想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从而总结出了真正面向未来,而不是陈旧的,或者只对应的当下的教育经验。最重要的是,她是个活生生的母亲,用分享故事的方式在给各位家长带来最前沿的成长报告与心得。

  无论“魔鬼”,还是“天使”,都有Ta独特的地方

  本书的第一章标题,也是书名,其中谈及魔鬼和天使,指的就是诸葛越的两个儿子。他们有各自的特点和缺点,即使是被称为天使的那个孩子。一开始,没有经验的诸葛越还是有可能因为孩子暴露的各种问题或反叛情绪而恼怒。但时间一长,发生在孩子们身上的小故事,让诸葛越收获很多。魔鬼和天使有时候不再属于某一个孩子的属性。一贯“折磨”母亲的小魔鬼也有突然善意和天使般的行为和笑容;而天使般的孩子,也可能带来令人崩溃的魔鬼之举。

  所以,每个孩子身上都同时包含着天使与魔鬼的双重特性。诸葛越的文字出版后,关于孩子故事的那部分用绿色框起来。让阅读它们的人,能够清晰地区分孩子的故事和作者的观点。这也是给家长做了一个榜样,可以尝试着自己去记录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随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问题,或者是令人怀念的某个闪光点。从而针对孩子身上不同的特点去指引和辅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魔鬼老大,天使老二》立体封

  正确的教育观,不光能说出,还要能做到

  新理念不光是一句话或几个字的总结,其背后不但有实践的经验,更是个体良性发展的前提。比如关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多家长虽然也知道不能以此作为衡量孩子的标准,但考试成绩差了,他们还是会愤怒,甚至骂孩子。而诸葛越在这本书里直接给出了清晰的标题“不做第一名”。这里说的是不争,而不是不学,不但要学,还要兴趣广泛,不能仅停留在应付考试上。

  对学习成绩的焦虑,面对的不光是学习不好的孩子,相当一批家长恰恰是孩子考了前几名,还要让Ta考得更好,其实是恶性循环。还有的家长则相反,是陷入孩子成绩好的幻境中,逢人就拿出成绩炫耀,也会让孩子本身有种了不得的错觉。这正是诸葛越说的那类家长,只懂得孩子的聪明,但不知道他们在哪方面聪明。只有知道他们的兴趣点,才知道如何去引导他们走入对的人生之路。这是健康成长,甚至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前提。这里还有一层隐含的意思就是,如果孩子光是学习好,其实才应该担忧。

HULU全球副总裁诸葛越,本书作者

  不一定要所谓的散养,而是要会养

  家长对教育理念的另一种误解是,不是都说管得严吗,那都不管还不行吗?孩子在未成年的时候,当然是需要管教的。但是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才是问题的关键。所以在这个本书里,第五章的标题很醒目:我不教的事和我反复教的事。

  诸葛越不会管的事里,首先就是作业。当然这里也没有绝对,当孩子们来找她问作业问题的时候,她也会帮忙解答。但很多家长会帮助孩子修改作业中的错误,这样的话,孩子就有了依赖,总想着有家长来纠正,久而久之,孩子就不会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看待。

  那反复教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为人处事的道理,比如善待他人,简单生活。这些道理虽然是最基本的,但往往是家长不太说的,或者是放在学习成绩之后的事。有些事情,家长只是说还不够,要身体力行,做孩子的榜样,让自己对的行为去感染孩子,比如对金钱的态度,对友情的看法等。而有些事情则完全不用担心,比如过马路和找女朋友。

《魔鬼老大,天使老二》内文图片,作者诸葛越两个儿子的照片

  这本书的特点和附加值

  以上大概是对作者某些观点的介绍,既然从文字变成书,自然会一些不一样的地方。书的主题颜色是黑色和绿色。最开始提到了,书中关于孩子的故事,是用绿色方框框起来的,另外,一些作者认为很重要的话,也被标成绿色,让读者在阅读时,对重点的部分有所了解,从而会特别留意和反复思考。

  书的最前面,有些孩子手绘的插画,这为本书增添了一点童趣,随时提醒着孩子的存在,而与之呼应的是,在书的后记和参考文献之后,还有诸葛越和孩子们的照片,让你体会一种家庭温馨的感觉,当家长在孩子的照片中找到那份快乐感觉的时候,也会给他们的生活,特别是对孩子的教育之路带来更多自信。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