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超度指南》的读后感大全
《宇宙超度指南》是一本由李诞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宇宙超度指南》读后感(一):一本很烂的科幻小说后藏着庸俗世界的人生大悟
刚打开以为是一本写的巨烂的科幻小说,后来发现巨烂的小说背后却还藏着人生大悟。生与死,好人与坏人,你以为你知道现实也梦想的差别,可你不知道也许你30年来只是活着自己的泡沫里,是善是恶,是真是假,谁又说得清楚呢?仔细想想,人生不简单,但也别细想,毕竟“想对了问题,人人都容易得抑郁症”。
《宇宙超度指南》读后感(二):宇宙超度指南
《宇宙超度指南》,李诞著,四川文艺出版社,2017年11月第1版。看完就想说两句话:一是越荒诞的故事越真实,越真实的故事越荒诞,前者如“中国奇谭”和本书,后者如太多的纪实了;二是有才的人是真有才。别看李诞那小眼总跟没睡醒一样,脑洞开的真大。这只能说是天生的。而且,他的有才是戏谑中带着悲悯,真不错。
《宇宙超度指南》读后感(三):不值得
一本书的价值不完全只在提供新知,更重要的是能点醒世人多作思考,并提示人性与良知的走向。
这本书完全达不到这样的水准。人间不值得,我倒是觉得此书不值得一读。
故事没有连贯性,充斥的是无病呻吟的文字,国人现在的写作水平被拉低了一个档次!
现在的所谓明名人,都是趁着自己还有热度,就各种出书,拍电影,也不看看自己有几斤几两,真的是不自量力。
《宇宙超度指南》读后感(四):如果人都有信仰
读完了这本略显荒诞的书,师傅空舟和澈丹在宇宙穿梭,为在平行宇宙、空洞星、梦里的英雄、熊猫、小丑等人超度。
如果人都有信仰,超度似乎是一个不错的职业,可以去到很多客户的居住地,听到一些故事学会一些道理,而且这个宇宙里一直有人会死去。
师傅空舟打开就是看了足够多的宇宙百态,所以荣辱不惊,遇见什么都能沉着应对且说出一些无厘头又有道理的话让人臣服。
开心点,人间值得开心点。
《宇宙超度指南》读后感(五):一本适合睡前读的书
看完奇葩说后发现李诞这人属实有趣,看着其貌不扬,但其实很有自己的想法。
如果怀抱着重新认识李诞一遍的心情去读书,你就会收获惊喜
但如果单把这本书看成一部科幻、虚构的文学作品,或许就会像大多数的读者说的那样,大失所望
但总体来说我还是挺推荐这本书的,作为一本由短篇构成的休闲读物,只需要偶尔简短的点睛之笔就行了,点到为止,剩下的就交给读者去想象吧,这也是我为什么说它适合睡前读的原因。
《宇宙超度指南》读后感(六):题目翻译
1.老张求死(该不该思考生命的意义这种问题) 2.黑洞送别(人类文明) 3.量子小丑(像是在写李诞自己) 4.英雄不朽(所谓正义是否该被伸张?) 5.宇宙杀手(真的有真像么?) 6.梦中乐手(大众偶像也并不一定就是傻白甜) 7.银河系漫游者(记不清了) 8.酒厂入侵(关于向宇宙中发射友好信号这件事) 9.克隆伦理(如题) 10.熊猫灭绝(物种) 11.坠落星球(忘了) 12.死不相逢(人人都有的老相好) 13.月球居民后记(胡扯轮回和平行宇宙)
《宇宙超度指南》读后感(七):听说是被黄磊夸过“有意思”的一本书
首先 李诞脱口秀演员 思想天马行空无拘无束 有时又针砭时弊 难得的正经时是我看来他最有魅力的时刻哈哈哈
没必要刷恶评 书名已经如此别具一格 对新鲜事物接纳度不高的大有人在
探索自己不了解的领域 体会不同的人或者这样一个有趣的人的思考方式 也是一种有勇气拓展未知 能够开拓自己视野的不一样的体验
我其实是有“窥探癖”的人 特别是想窥探有趣的人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 有趣也是一种才华 有趣太难了
正在看 看完后再来些真情实感吧吧
《宇宙超度指南》读后感(八):小确丧
人间不值得。 周一开始的丧
小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小还有自己的坚持。
为什么不让落叶真实一点?落叶本来就是假的。
一瓶酒如果不喝,他始终都不是一瓶酒。
对于死去的人来说,死去的是我们。
这该死的悲剧式宿命感。并非不热爱工作,大概是不热爱生活。明白不应该有如此多的负能量,对本就不易的生活添砖加瓦,我到底为什么这么丧?
还是没有接受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软弱者。
不能接受=低于预期=对自己失望=丧
啧
《宇宙超度指南》读后感(九):文艺范的诞总
这本书是不停的被李诞在节目中洗脑后,出于好奇看的。因为对李诞的印象还是蛮好的,觉得他是一个外表看似一切都无所谓,内心对这个世界有独特看法的人。挺有趣的一个人。
总的来说,这本书以“超度”为书名,借助佛的外套讽刺了很多现实,也多多少少带有一些佛性,即一切为空,戒律都为空。“扯淡”这个人我认为就是一个世俗的普通人,而空是李诞内心写照。
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你非要在人间建天堂,最后只能造出地狱”。
《宇宙超度指南》读后感(十):丧丧的小故事
上一次读到类似风格的文,还是《长安乱》,翻到最后一页,看到了监制韩寒……可能作为同龄人,我们或多或少都收到了韩寒的影响。
我比较抗拒读这样“弟子问禅师”似的文,颇有种读《读者》的味道,更不用说进入网络时代后不少翻新的段子,总会让人感到作者躲在文章背后狡黠一笑。
书扉页的“人间不值得”已经成了一句口水话,每个社会新闻下面都有人念叨,频繁的程度已经比得上“地狱空荡荡”。这句话莫名让我想起“四大皆空”,但是后者更豁达,前者总让人莫名感到怨气,仿佛已为“人间”牺牲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