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神贯注的方法》读后感1000字
《全神贯注的方法》是一本由(美)托马斯·M.斯特纳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12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全神贯注的方法》精选点评:
●关键词:冥想 旁观者心态
●关于出上一本书经历的事情也能写一本书,真是佩服了。
●案例故事讲得还行,孤陋寡闻的我才知道还有调琴师这个职业。_(:з」∠)_
●只是说了方法。
●应该就是一篇长文,居然也出书了。有可借鉴的方法,勉强3分
●不值得打开
●需要和《练习的心态》一书搭配来看
●实现和达成不一样
●其实国内国外的工具书管理书鸡汤都是一样的,一个不厚的小册子反反复复说着比较浅显的道理,很偶尔的有那么几个听起来厉害的金句。我不说完全没用,但是大部分都是能够想到而做不到的,只是他的总结话术非常强大,短时间能提醒我按这个方法练一下冥想调整一下心态【大概率很快打回原形
●一句话够了:去学冥想,冥想治一切。
《全神贯注的方法》读后感(一):全神贯注的方法
人生中的一切都源于练习!”我们所做的一切,不管它看起来多么渺小多么无足轻重,无论是刷牙还是一场重要的面试,都需要练习,都需要我们不断重复某个动作,并在这个过程中清醒地觉察到自己在做什么。
学会专注于过程而非目标;埋头做事,不对过程做任何评判;用目标来为你指明方向,而不要去管还要多久才能实现目标……只要简单调整一下视角,你的人生体验就将从此彻底改变。
《全神贯注的方法》读后感(二):评《全神贯注的方法》
本书短小精炼,阅读很流畅,以下是自己小小的感悟:
一、要想保持全神贯注可以做冥想练习(正念训练)。
你的意识可以作为自己行为的旁观者,它可以在你走神之时,一句“然后呢?”把走神的自己拉回正确的轨道。这其实就是一种自我觉察的冥想练习。随着冥想练习的增多,你越来越能够了解自己的想法,把自己从跳脱的思维当中拉回正轨。冥想练习的方法,我们可以从app里面去寻找,正念练习、冥想练习等都可以,app里面会有具体的操作方法。
二、凡事要有准备
尤其是紧急情况,要有个心理预设,万一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应该怎么办?多设想事态可能会发展的情况,以及如何处置。
三、设定跳一跳就能摘到的目标
花些时间做研究,设定切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目标。一开始可能会觉得很麻烦,但却可以让你在接下来的实施过程中保持高效与自信。因为一旦你设置了跳一跳就能摘的到的目标,你不仅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还能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
《全神贯注的方法》读后感(三):作为旁观者观察自己
生活中压力越来越大,事情越来越多,焦虑成了每天生活中的常态,另一方面,每天能够接触到的信息很多,选择很多,轻松、愉快、诱人的事情也多,导致在做事的时候难免东想西想,或是焦虑中无法集中注意力。
作者提出了几个步骤去提升注意力,首先是要察觉到自己的意识。人的大脑时时刻刻都在思考,都有事情浮现出来,消散而去,有些占用的时间可能很长,但很多都是只是一念之间。觉察自己的意识就是让这种潜意识的思想浮现到意识层面,这样便提供可以控制自己意识的可能性。在意识到自己的思考的时候,千万不要做任何的评判,因为评判只会带来情绪的波动,并不能很好的改善问题,只是单纯地觉察自己的意识,然后让自己进入到更好的状态中。
第二点是让自己沉于当下。在学习的时候,特别是遇到困难,人会不断的进行自我解读和评判。比如处理一件棘手的事情,人会经常进行自我评判,“自己好笨,这件事做不好”,这个时候已经脱离了当下和事情本身,进入到了评价和对未来的担忧当中,这时首先要进行自我意识的觉察,然后告诉自己,任何事情的熟练都来源于练习,高手也是源于不断的试错,这种错误其实不是错误,只是告诉我们此路不通,只要自己多做一点点,也是这一种进步,最后调整自己的解读方式,然后重燃斗志,专注于当下的事情。这里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一块窄木板,放在地面和放在几十米的高处让人来通过,大家的反应是完全不同的,原因就在于大家对事情有不同的解读和判断,但经过训练的人可以克服这种判断上的偏见,比如防火员就能抵抗潜意识的畏惧冲向火灾现场,所以人的意识是可以通过不断的训练进行调整的。
第三是要设置合适的目标。其实这是和第二点所讲的面对困难的情形是相关的,人不断进行评判很可能是因为目标不合适,导致内心的忧虑,如何有恰当的目标预期,就可以避免这种焦虑。这里面作者举了自己出版第一本书时候的担忧,因为不知道自己的书是否畅销,所以感到焦虑。
第四,在即将面临的困难面前,提前做好预演,想好解决方案,这样即使发生的情况超出自己所预想的范围,自己也能更从容地面对。举了自己面对一个很紧迫的调钢琴的事件,自己通过提前想了一些解决方案,真正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更好、更轻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第五,面对走神,问自己“然后呢”。有时很想逃离现在的事情,总会想着这个事情结束了就轻松了,就可以做别的事情了。其实如果无法对一件事情投注热情和注意力,就很难在其他事情上专注,就像此刻不能幸福,未来也很难幸福,因为幸福是由自己的心态决定的,或者至少可以说,事情是人无法决定的,但面对事情的心态是人可以选择的,这种不同的选择最后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第六,拥抱无常。举了自己母亲去世的例子,世事总是无常,但自己可以选择在任何事情面前都能得到学习和成长,每一件事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换个角度,如果人生总是一样的,人也无法获得任何的提升。
第七,亲临现场。举了高尔夫球手的例子。就像“听了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一样,思想和道理只有在自己亲历的时候,才能有切身的感受,就像刚刚觉得写了这么多字已经有些烦了,想尽早结束去做别的事情,突然想了想“然后呢”,让自己静心沉浸在文字的美好之中。
这本书里很多的想法都让我想起《看见成长的自己》,始终要以成长的思维去面对遇到的困难,办法总比困难多,困难已很明确的在那里,办法却在无限之中,只要自己肯去寻找。人真正的改变来自于思想的变化,对事物、对自己的认知。思想弱水三千,但我只取一瓢饮,我知道了众多,我才能选择适合我的一瓢,朝向我追求幸福的目标。
《全神贯注的方法》读后感(四):如何活在当下?
如果说《禅者的初心》是一本如何指导我们要保持一个平静的心态的著作,那么这本《全神贯注的方法》则是一本告诉你为何且如何保持专注的优秀作品。这本书的作者是托马斯 M.斯特纳,就是《练习的心态》的作者。《练习的心态》是一部很棒的作品,我从中学到了如何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所遇到的所有的困境。
这次写《全神贯注的方法》的读书笔记,并非是一时兴起,而是想彻底解决一件事情:我们如何正确认识焦虑,活在当下,如何正视我们所犯的错误?
其实自考研结束之后的这段时光中,我无时无刻不感到后悔和沮丧。很多时候我觉得我看到了很多了事情,但是我却任由事情的发展,最后考试的时候当然会很糟糕。当然后来我深度思考之后发现,我得不到一个好的成绩,大多和我的习惯有很大问题。我是一个很“勤快”的人,可惜 “勤快”没用对地方,很多的时间都内耗掉了;我时常感到焦虑,当我懊悔的时候没有去补救而是在懊悔。听着很可笑吧,但是这是真的发生的事情。这次重读《全神贯注的方法》,我抱着一个新的心态来去认真阅读,并写下我的想法和我的一些实践感受。我想主要讨论三个问题:
我们设计一个好的目标?如何看待我们犯的错误?我们如何活在当下?第一个问题是:我们设计一个好的目标?
设计目标是一种艺术。目标太容易实现,反馈就不是很高;目标太难实现,反馈就没有了。花些时间做些研究,设定切合实际的目标。这么做听起来麻烦,但却可以让你在接下来的过程中保持高效,保持自信。目标尽可能的符合实际情况,而非过于夸大,想清楚我们要走的每一步。在目标之上可以及时对目标进行修正,来逐渐提高自我的标准。对于我而言,我奉行“取其上者得其中,取其中者得其下。”我建议目标一开始不要设置太低,把目标设置理想的2/3就好。按照目标,看着日历表,不要太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指定一个合理的计划。最重要的是,及时修正,否则一旦达不成就会对自己的情绪产生不好的影响。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看待我们犯的错误?
多去尝试,不要害怕错。这里尝试的意思是经过自己的思考之后出现了错误,而不是盲目的试错。其实世界上没有错误这个东西,错误不应当和失败划等号。 有的只是对于我们的正确的修正。将每次的挑战都视为一种机会,自然可以变得更好。我们总是强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过分强调了投入的产出的关系,导致我们来回挣扎的时候会很有挫败感,认为所有“没有收获”都是因为“没有耕耘”导致的。我很努力了呐,但是没有收获,殊不知都有可能出现了南辕北辙都没有意识到。抛弃这种愚蠢的想法吧。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做,我们的心态就能大不一样。一个良好的心态更有助于我们做事情。
第三个问题:我们如何活在当下?
世事无常,唯一确定的就是事务都是发生变化的。我们可能会失去我们爱的人,我们的朋友圈都有可能时时发生变化。变化代表着一个人的成长,求变是人的本性。变化让我们学会思考,去权衡,去沉思。如果我们情绪失控了,我们就会根据自己的情绪来给这些变化贴标签,并很容易被这些情绪左右,这样我们就会失去从变化中学习的机会,当我们不去思考那些我们无法改变的事情,或者是尚未发生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就有时间去思考我们为何这么思考,沿着这个方向深入思考的时候,我们就能取得更多的进步;遇到新的事情,尝试将它看成对你能力的完善,不要去评价这件事情是“好事”还是“坏事”。
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想到了一个词称为“进化思维“。一搜知乎果然都有,但是可惜不是我想要说的。结合《物种起源》来讲,我们的思维都是在不断的进化的,如果我们将自身的能力和思维看成一种生物,然后把所有的遇到的事情(不只是挫折)都看成一种”自然选择“,我们不停地进化我们的能力和思维,可以适应多种”环境“,这不就是我们的”进化论“吗。如果我们将我们视为一种进化的生物,以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我们遇到的问题,焦虑和挫折就会少很多了。
《全神贯注的方法》读后感(五):从钢琴调音师到畅销书作者,他是怎么做的?
文|叶小键
每个人可以透过练习成为作家。____《成为作家》作者 多萝西娅·布兰德01
正如 多萝西娅·布兰德 所说的:写作是一门可以成长的能力,
也许 要经过长期且规律的码字创作,这个长期可能是10-30年。
写作若是副业,最终是否可以为你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最近看完这本书《全神贯注的方法》作者 托马斯M.斯特纳 主要工作是一位钢琴调音师,在工作之余投入25年写作,出版二本书:
《练习的心态:如何培养耐心、专注和自律》2016-11《全神贯注的方法》2017-09写作的过程中对于自我求知、人生旅程、工作技能都有更清楚的理解,透过写作协助认知升级。
写作是目前很红的创业。简书、公众号等平台的发展便利,让每个人都可以在网路上发布想法与创作。
同时 写作在初期可能是副业,也可能一直都是副业。
托马斯M.斯特纳的例子,让我知道在现有工作不变情况下,写作也可以达到另一种程度。这个角度引发我的思考,写作是生活与工作的一部份,认真的对待写作,那么你可以获得更多。
这里引发一个问题,他怎么做的,如何做到的?在钢琴调音师与作家的领域都有一定的成就呢,从他出版的二本书里,看到写作带来的成长与坚持的做法和心得。
《练习的心态:如何培养耐心、专注和自律》提到:对于工作或投入某件事所需要的耐心、专注、自律等部份进行解说。《全神贯注的方法》提到:怎样让自己在日常工作中全神贯注,达到“忘我”的状态?写作是要专注才行,且固定规律的进行码字,因灵感是在书写中产生的。
02
村上春树或是 雷·布雷德伯里 每天规律的写作,在写作领域获得非凡的肯定。
世界奇幻文学奖得主 村上春树,每天早上码字4000字。富兰克林奖得主 雷·布雷德伯里 每天码字1000字。许多的方法可以让你专注当下,使用蕃茄钟,白燥音等等。也有人从明确目标有计划执行,比如oka,smart、甘特图等。
《全神贯注的方法》我阅读后有所感受是作者提到:要"定义当下",因为全神惯注需要有意识的练习
若你想要提升意识,怎么做?
这时你可以运用我在《练习的心态》中所说的 DOC法则:先做( Do),边做边观察( Observe),然后修正( Correct),反复如此,不断提升水平。____托马斯M.斯特纳于是我做了一个表格来记录工作中遇到的事件,在行动任务的过程中,我刻意保有意识的边做边观察,任务完成后再来修正我发现可改善之处。
这个DOC法则带来应用是让你可以感知工作,因为你要边做边观察,所以你要让自己看到事件的进行与发展。若有什么问题的话,你会进入修正。我们才会知道当下的情绪与反馈是什么,我们要修正的是什么。
从写作到出版,再到畅销书作者,这是对自己写作的肯定。把投入的时间拉长,很多事情都会变了样。托马斯M.斯特纳 虽然开始是一名钢琴调音师,透过写作让自己对于工作与专业更加的了解与产生热情,也成为畅销书作者。
把时间轴拉长到10万天(30年),让自己在日常工作中全神贯注,达到“忘我”的状态。写作或工作中"全神贯注",相信我们都会有一番非凡的成就的。
03
长期写作需要投入,你需要"全神贯注的方法"让你在日常生活中专注进入写作。
边做边观察就是刻意使用意识的练习,"全神惯注"专注这件事情上。李笑来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提到:专注力是你最重要的财富。
同时
专注力如同写作一样,都是可以透过练习成长的。每天的投入与练习,你需要有工具来协助你的投入。托马斯M.斯特纳 推荐D.O.C 法则。
有意识使用表格来记录,将会带给自己如同在跑马松一样,时刻保持呼吸,让你可以完成所设定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