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麦肯锡方法:用简单的方法做复杂的事》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麦肯锡方法:用简单的方法做复杂的事》的读后感大全

2020-09-08 16:0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麦肯锡方法:用简单的方法做复杂的事》的读后感大全

  《麦肯锡方法:用简单的方法做复杂的事》是一本由[美]艾森?拉塞尔(Ethan M. Rasiel)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96元,页数:25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麦肯锡方法:用简单的方法做复杂的事》读后感(一):简单的方法,更好的工作

  

面对职场工作,有很多事情/问题交给我们解决处理特别是对职场新人来说尤其重要到这本书对有效工作给了很大的启示书里面满满的干货

书名来看《麦肯锡的方法》,不是利用麦肯锡这个名号,来为书籍宣传。有去了解职场的读者,或许听说过麦肯锡。

作者曾经是在麦肯锡就职过,麦肯锡从1926年创立以来,到目前为止沉淀了90多年的精华工作法,作者将部分写入了本书,让我们都得益于此。

在本书里有一个观点非常认同:利用前人经验,不要做重复劳动

就拿我们大读书来说,读书,接触更高的思想,观点,与自己认知发生摩擦,或者是寻找答案,这也就是麦肯锡里所带给我们的“利用前人的经验,不要做重复劳动。”

本书的一个核心观念是:以事实基础系统化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它会告诉我们:MECE原则、二八法则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推介解决方法,组织团队等等简单有效的方法。

在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往往容易弄的数据文件弄的到处都是,自己的手如麻了,作者第一个就是利用好MECE原则(读音Me see 我看见)。

MECE原则,简单概括就是“不重不漏”。

收集所需要的数据信息,没有重复和遗漏,再“定义生成检验初始假设”,讲数据分析一步步的规划简洁全面,系统的样式

在麦肯锡团队里面他们喜欢3这个数字,所以他们也会将初始假设,分成1,2,3。

从一个大范围,生成3个分支满满扩展开

“定义、生成和检验初始假设”在初始假设的精髓在于“在正式工作启动之前就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三点就是在MECE原则的基础上所建立,“定义初始假设”这一首先将所收集到的息给它一个待需要解决的领域,分成一到两个层次

紧接着“生成初始假设”的第一步,必须要从研究事实开始,不过不需要掌握全部事实,在书本后余部分就介绍到,有了事实为基础就开始根据数据分析进行分类

最后的“检验初始假设”,在方案上路之前,检查一下是否可靠,还有没有遗漏的地方

本书其余的干货满满,图表分析、汇报工作、电梯法则、组织团队、出差所备、工作方法、生存之道等等一系列的干货在这里面。

仅仅只是阅读这还不够,还得去实践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麦肯锡方法:用简单的方法做复杂的事》读后感(二):麦肯锡方法:用世界顶尖的策略顾问的技巧助力你和你的事业 ---向你推荐《麦肯锡方法:用简单的方法做复杂的事》

  

一拿到书,我就爱上了这书的封面。五条竖的大小不同的红白相间的条纹,分别用红色的写英文书名,白色的写中文书名。两个书名一对比,我更喜欢英文书名:THE McKINSEY WAY Using the Techniques of the World's Tips Strategic Consultants to Help You and Your Business。 因为英文书名直接地告诉读者这本书所介绍的方法出自何人---世界顶尖的策略顾问、用于何处---助力于读这本书的个人及其事业。这对于原先不了解麦肯锡的人来说指引性更明确。

读完这本书,我开始认同了中文书名了:《麦肯锡方法:用简单的方法做复杂的事》。首先,作者艾森·拉塞尔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了麦肯锡思考问题的方法、麦肯锡解决问题的方法、麦肯锡推介解决方案的方法、麦肯锡生存之道和麦肯锡校友的忠告。作者没有使用拗口或者深奥的术语,所以读者可以一路畅通无阻地一口气从第一章读到最后一章。 第二,本书中的每一章之间有逻辑上的联系,但又各自有主题和独立的脉络,所以读者既可以通读全书,也可以挑自己感兴趣的或者对自己解决商业问题最有帮助的章节展开阅读。

我是从书的总序开始阅读的,一直读到最后一页。作为普通读者,我认为全书的精华部分集中在前三部分:麦肯锡思考问题的方法、麦肯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麦肯锡推介解决方案的方法。而我本人对书中介绍的麦肯锡人解决问题的三大流程、MECE原则(不重不漏)、“二八”法则和电梯法则印象深刻。

作者提到麦肯锡项目组首次会面讨论客户问题时,他们就知道问题的解决方案应该是:以事实为基础的、系统化的、大胆假设,小求证。事实对于麦肯锡的工作方法如此重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事实弥补了直觉的缺陷。另一个是事实可以提高可信度。作者还强调隐瞒事实预示着失败,真相最终会大白。你必须做到不畏惧事实,尽量去探求事实,要以事实为基础。如果遇到问题,读者都能够做到以事实为基础,我相信问题反而可能是进步的新起点。

紧接着作者介绍了麦肯锡解决问题流程的一个必要原则MECE。这个原则主要运用于解决方案的第一层---分析问题,也就是把大的复杂的问题,拆分成小的容易解决的子问题,列出问题的构成清单。当你自认为已经把问题解决掉的时候,请仔细研究一下这个清单。是不是每个问题都是独立、不同的?如果是,那么你的问题清单就算相互独立的。是不是解决了所有的子问题就解决了母问题。这个原则能够帮助读者在分析问题时厘清思路,因为认清问题所在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

作者还介绍了麦肯锡的咨询顾问在解决问题时发现了一系列有效的法则,其中我认为对个人发展最有指导意义的是“二八法则”和电梯法则。作者提到“二八法则”是管理咨询业甚至商业领域里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无处不在...,但假如你注意搜寻公司里“二八法则”的例子,就会想出改进它的方法。实际上,如果读者个人想更好地发展或成长,也可以运用“二八法则”来改进自己的时间安排、工作安排或职业生涯规划。

至于电梯法则,作者是这么说的:“你已经对自己的解决方案(或者产品、企业)了如指掌,可以在30秒内向客户进行准确无误的解释。假如能做到这一点,就证明你对自己的工作充分了解,并足以推销你的解决方案了。”同理,如果读者能够在30秒内向别人讲清楚自己最近所读的书、所做的事、所写的文章或者所思考的问题,那么就可以证明读者没有虚度光阴!

作者写最后两部分的主要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在高压企业中生存的技巧、应聘麦肯锡的一些小建议和不同麦肯锡人从麦肯锡得到的不同的收获。

  《麦肯锡方法:用简单的方法做复杂的事》读后感(三):初试临近,目标院校还没有确定?麦肯锡方法教你快速确定考研目标

  

前段时间,妈妈突然发了一个微信名片给我,让我添加好友。细问之后才知道,那是妈妈同事的女儿玥玥,马上大四了,突然决定考研。但没什么头绪,想找我问问考研的事儿。刚好我去年考完研,心想着能帮人家一点就一点,就直接答应了。但没曾想这一答应,自己居然收获颇丰。

玥玥是学心理学的,计划考心理学相关专业,但考研院校更没有确定。暑假将尽,玥玥突然压力倍增,想要快速确定好目标院校,安心备考。

恰好那段时间读了《麦肯锡方法》一书,我和玥玥一起用麦肯锡方法认真分析了考研择校这一问题,并成功确定目标院校。

一、拒绝假目标的4个陷阱

提到考研目标,可能会有人在想,目标不就是我考研报名时候,填的学校吗?这有啥不懂的。

但目标有真目标和假目标之分,真目标会成为你考研过程中的指明灯,引导你积极备考;但假目标则会成为你的负担,阻碍你的备考之路。

区分真假目标有一个方法:闭上眼睛,让自己安静下来。看看自己的目标能否“景象化”?

景象化的意思就是,你能想象如果自己目标达成了,那会是一种怎么样的景象,你的状态是怎么样的、你的感受如何?场景越具象,目标越真实。

因此我们在确定考研院校目标的时候,需要避免四个“假目标陷阱”。

陷阱一:目标太假

好友琴琴从去年暑假开始吆喝着,自己要考研了。那为什么要考研呢?琴琴说家里人想让她读个研,回头能考一个好一点的公务员。

但琴琴内心真的想要考研吗?并不是。她现在有一份不错工作,还在朋友圈卖一些化妆品,收入不错,没必要为工作的事情绞尽脑汁。

所以一年过去了,琴琴连考研的书都没有买,更何况要考的学校呢?

这就像《以家人之名》中齐明月一心想当一名记者,但齐明月的妈妈偏要她考公务员,后来齐明月把妈妈买的备考资料带回去之后,直接收起来压箱底了。

一个好的目标应该是你发自内心,有很强烈的欲望想要去做的事。比如不喜欢本科阶段学习的专业,想要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而选择考研。在我考研的朋友中,有很多都是自己想要学习法律,想要学习心理学,才选择考研。

我们从一开始制定的目标和计划都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对此,你没有任何憧憬和动力,这样的目标也只是给别人看看而已,自己也不会全力以赴去实现这个目标。

陷阱二:目标太大

我第一次考研的时候,就定了一个特别高的目标,连参考书目都是全英文的,自己根本看不懂。当时的想法就是:反正考研这么难,那我就定一个高一点的目标,万一没考上,就说这个学校比较难考,总比选一个普普通通的学校还没考上,丢人吧。

正是这样的心态和不切实际的目标,一战的时候,连国家线都没有过。

二战的时候,我突然醒悟,目标是自己的,又不是给别人看的,那自己的目标自然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超出能力预期的目标只会成为负担。

一个好的目标应该是基于自身实际能力的考量而制定的。目标是真真切切存在的,是需要被完成,而不是空中楼阁那样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

陷阱三:目标太空

表妹今年考研考学前教育学,但目标院校一直拖着,没有确定。用她的话说就是,反正这个专业很多学校的参考书目都一样,我现在定不定学校也没关系,等报名的时候,我看看自己的复习情况再决定。

这样的考研目标过于空泛,不够具体,也不具备可实施性、可验证性。直到现在,表妹的目标院校还没有确定,而且学校也没有开学,在家备考,目标不明确,复习效果也不理想。这种缺乏可验证标准的目标是无法被衡量的,也不能发挥真目标的动力作用。

陷阱四:目标太多

室友晓晓考研那会,直接给自己定了三个目标,大四上学期,要考教师资格证,要考公务员,还要考研。其中公务员和考研的难度还比较大,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晓晓直接三管齐下,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三个目标都化为泡沫,没有实现。

很多时候,我们都恨不得365天每天都有一个新目标。考研之后,我就计划着,趁这段时间,学习英语、写作、心理学、视频剪辑。结果这么多的目标,只会让我不知所措,不知道到底要学什么,最后浪费许多时间,还是一事无成。

我们毕竟还是普通人,精力有限。考研的时候,我们就专注考研这一个目标,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不要被其他目标干扰自己的复习进度。

目标是你的品牌,是你必须要去实现的理想,是激励你向前的魔杖。目标无关于你做什么,而是你怎样做,为什么做。

考研过程中制定考研目标是备考过程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如果这个考研目标,不是你内向向往憧憬的,不是符合自己的能力的,不是加把劲就可以实现的,这样目标可能会阻碍你前进的脚步。

结合制度目标过程中的四个陷阱,我和玥玥依据《麦肯锡方法》一书中三个原则,顺利确定考研目标。

二、3个原则解决目标院校问题

1.与事实为友

事实是砖,它铺成通往解决方案的康庄大道,构建支撑解决方案的中流砥柱。

在和玥玥确定目标院校的时候,我们首先从玥玥的实际情况出发。

玥玥是暑期快结束的时候才开始备考的,时间比较紧张。但她是文科生,又是心理学专业,在专业课和政治方面,有一定的基础。而且玥玥就想考编制做一个心理老师。

结合玥玥的就业规划,我们首先确定玥玥可以选择的专业: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心理学和教育学交叉学科,主要培养中小学心理老师,这一专业和玥玥的教师梦高度契合。

其次根据玥玥专业课基础,我们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学校分为三类:985、211高校;双一流高校;普通一本。

考研肯定希望目标院校比自己本科学校好一些,玥玥也不例外。但因为开始比较晚,备考时间短,所以目标也不能太高,所以暂定双一流的学校。

一个好的目标需要基于我们对事实的细致和深入的分析。我们根据自己的的实际情况和实力制度目标,一方面可以弥补直觉上的缺陷,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可信度

2.借助前辈经验

考研是一场信息战,比如某个学校突然新增参考书目,其他同学都开始学习新内容了,你还不知道这个事情,就会落后大家一大截。所以如果能够找到自己目标院校的直系学长学姐,你将获得一个新的信息获取渠道。

玥玥最初在了解考研事宜和确定考研目标的时候,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是自己去搜索,浪费很多时间。

依据事实为友原则,玥玥已经确定了几个双一流学校,但具体考哪一个学校,还在思考中。这个时候,我建议玥玥去考研帮上面找一下这几所学校的直系学长学姐,分别询问心理健康教育考研的具体情况,了解他们的备考经验。

时间是宝贵的,不要浪费时间做别人已经做好的事。考研过程中,不管是择校问题,还是备考问题,都有前辈在某个地方已经分享自己的经验。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通过一些渠道找到这些前辈,尽可能寻求他们的帮助,少走弯路。

3.MECE分析法

经过上述两个原则,我们只差最后一步:选择一个和玥玥最契合的学校。

但我们已经获取很多信息,在我们最终决定的时候,会不会出现信息重复或信息遗漏的现象呢?《麦肯锡方法》中的MECE分析法可以很好解决这一问题。

MECE分析法是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的首字母缩写词,中文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即所谓的 "无重复、无遗漏"。

当我们使用MECE分析法确定目标院校时,需要分为四个步骤:

步骤一:确定范围

在应用MECE法则之前,首先要明确问题的范围和边界,也就是要明确当下讨论的问题到底是什么,以及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玥玥现在的问题就是选择一个合适的学校作为考研目标,同时难易程度适中,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可以考上这所学校。

步骤二: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切入点是指准备从哪个维度来对事物进行划分。考研的时候,大家都想一战成硕,玥玥也是如此,所以在这个步骤,玥玥的切入点是考研的难易程度。

步骤三:继续往下拆分

但难易程度又应该如何划分呢?玥玥还需要将难易程度继续拆分为:历年复试线、报考人数、录取人数、参考书目、报录比等信息。

对于拆解出来的要素,可以继续往下按照MECE法则进行拆解,但是,始终要记住你进行拆解分析的目的是什么?要以终为始,不能为了拆解而拆解。

步骤四:检验是否有遗漏或重复

分类完成之后,玥玥将拆分后的信息检查确认,以确保没有遗漏和重复,并将各个学校的信息一一补充,对比分析。

在对比的过程中,玥玥发现了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一个院校,现在正在认真备考学习中。

结语

现在,2021年考研的报名时间和初始时间已经公布了。越临近考试,我们越焦虑,担心自己考不好、考不上。

但依据《麦肯锡方法》一书中的几个原则,我们可以少走弯路,制定一个真正适合自己、可衡量的目标。同时这个目标也将贯穿我们考研的始终,引导我们回归正途,安心备考。

  《麦肯锡方法:用简单的方法做复杂的事》读后感(四):麦肯锡教给我的七个精英思维

这是登登约读汇分享的第44本书

你会因为做事一团糟而忧愁吗?

你担心成长慢而被淘汰吗?

你尝试过3分钟汇报一个项目吗?

你习惯站在牛人肩膀上成长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方法论是每个人都需要修炼的;

思维认知是我们时刻需要提升的。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新书《麦肯锡方法:用简单的方法做复杂的事》,这本书通过分享麦肯锡的精华工作法,用精英思维向我们展示了在商业世界快速成长,高效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和原则,让每一个在职场发展困惑的人能够自我解救,收获属于自己的简单易行的“麦肯锡方法“。

读完这本书,将我收获的七个精英思维分享给你!

1,精益思维,掌握最关键的那20%

用最多的时间做好最重要的事情。

二八原则是很多人所熟悉的方法论,但很少有人能够做好,究其根本,有三个痛点:

1)总会被日常事务型的事情所打扰,于是一味的忙碌一些没有太多价值的事情;

2)很多人以为自己很强,欲望很大,什么都想要,根本不懂得拒绝;

3)大多数人以为完成就够了,经历就够了,不但没有升华,甚至连及格线都没有达到。

如果你有总结的习惯,不妨在每天或者每周工作结束的时候,去梳理一下自己已经完成的事情,看看他们是否有价值,是否是你当前职责内最重要的事情。

很多人一看结果,总是会被吓一跳,因为大多数人用80%的时间做了那根本不值得做的80%的事情。

其实,我们只要用80%甚至更多的时间,做好那最关键的20%甚至10%的事情就足够了。

试着列出自己工作职责内或者生活中最重要的三件事,看看你自己在这方面投入了多少时间,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2,电梯思维,30s讲清楚一件事

你已经对自己的解决方案或者产品和公司了如指掌,可以在30秒内向客户进行准确无误的解释。假如能做到这一点,就证明你对自己的工作充分了解,并足以推销你的解决方案了。

电梯法则,是指的利用和牛人或者领导在做电梯的事情进行项目的汇报展示。

在这个里面有个三法则,只要你自己梳理好123就足够了。

以前因为工作的关系,总是会接待很多的领导或者合作伙伴,初次见面一般都是从大厅迎接过来,然后一起坐电梯,这个时候我往往会准备三句话来交流:

第一句一般都是自我介绍,顺便问下他们从哪边过来;

第二句是对公司的关键一两句话的介绍;

第三句为和对方有关系的聊天,比如爱好、大学、家乡或者经历。

每一句很精练,但都是关键的句子,也算是一个热身。

如果是送下楼,陪领导或者合作伙伴出去,那又是另外的三句话,

今天感觉如何?聊聊对方的收获和感受;

感谢对方,真诚夸赞对方的优势;

建立联系,示意期待后续交流合作。

因为在这种场合,时间比较短,所以讲话一定要精炼,并且突出最关键的信息。

3,师父思维,跟对人做好事

在麦肯锡有一个师徒制,这个非常好,也是很多厉害的企业都在做的。

但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我们要学会师父思维,每个阶段都要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师父,不要局限,可以是多个人。

也可以是一门课程,一本书,一个公众号或者微博。

师父的形式千万种,虽然背后都是厉害的人,但我们求师的方式不同,这也适合了每个人最舒适的发展。

有人习惯当面请教,直接找人;有人习惯安静学习,默默阅读,那么书或者文章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在找师父的过程中,一定要寻找一个比自己厉害很多的人,只有这样你的成长速度才足够的快。

师父是你发展的天花板,你要不断的去找更高的天花板,甚至不断的去掀翻天花板重新来看。

4,经验思维,站在巨人肩膀上成长;

我们身边总会有这样的经历,三五年不见的朋友,猛然发现他变化很大。

一般这种情况,除了个人的努力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借助了平台和团队的力量。

我们常说,你的财富就是你身边十个人的平均水平,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书中提到,利用前辈经验,不要做重复劳动

优秀的年轻人,本身素质够格,一旦加入了这个强势品牌,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靠着公司积累了数十年的行业知识,并不断有成熟的合伙人或者资深经理从旁教授,说话办事靠谱起来也是应该。

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可能都有人在某个地方已经对类似问题展开研究了。

这个人或许就在你的公司,打个电话就可以解决;或许他在与你同一领域的其他公司工作,而他已经注意到了同样的问题——你要找到他们,认识他们。然后再做你的研究,提出问题,这会为你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

时间是宝贵的,不要浪费时间做别人已经做好的事,再去重新发明车轮没有意义。

经验思维还有一点非常关键,那就是要做好内部的沟通,一般有两种方式:

1)传递信息(以语音信箱、电子邮件或备忘录等形式);

2)会议。

有效的商业信息有三个特征:简洁、全面、系统。把这三点蕴藏在你的语音留言、电子邮件或者备忘录中,你的信息就会得以有效传播。

5,事实思维,用实际数据情况说话;

麦肯锡的专业,在于各种高效方法的利用,也在于它底层的事实思维。

以事实为基础的系统化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麦肯锡人把项目也称为“研究”(study),他们把商业问题按照科学研究的态度和工作方法来加以解决。

商业问题有相似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它们要采取类似的解决方案。用以事实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证实你的初始假设,这更有利于别人接受你的观点。

万事万物,从事实开始,用实际数据情况说话。

6,牛人思维,永远和更牛的人合作;

身边牛人多了,你自然也会成为牛人;

和牛人合作多了,你终究也会被影响。

无论是内部团队的交流还是外部的合作,我们要多找更牛的人一起来做。

同时也要习惯把不属于自己的事情分解出来,你不可能事必躬亲,如果有一次,你设法去做了每一件事,就会让周围的人对你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假如没能满足这些期望,将很难重新获得信任。

麦肯锡人有两种团队选拔理论:

第一种理论认为,智慧最重要——要为你的团队挑选最聪明的成员,不管他们的阅历或者个性如何。

第二种理论认为,最重要的是成员的特定经历和技能;聪明在麦肯锡是基本的——每一名麦肯锡咨询顾问都很聪明,否则,他就待不下去了。

7,清空思维,跳出日常看全局;

很多人习惯了用固定思维去看待世界,去解决身边的问题。

其实,我们更应该跳出框架思维,多一些清空思维,站在全新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

比如书中提到的一个清空思维的方法,一周中有一天不要工作。

选一天(大多数人选周六或周日)告诉你的上司(和你自己),除非有绝对紧急的情况,你在这一天不做任何工作。

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的上司会尊重这个决定。你自己也要尊重这个决定。

这一天和你的朋友、家人在一起,或者只是看看报纸,或者去郊外游玩,让你的精神离开工作,稍稍放松。

清空思维还有一个重要的是不要把工作带回家。

把工作和家庭分开,如果你需要再工作一小时,就在办公室工作。

家是一个可以做回自己的地方。

清空思维的培养,可以多一些头脑风暴,因为这里会不断生成新观点。从白板开始,既然召集了整个团队,就要把已有的观点抛在门外。带着你所知道的事实,但要找到审视它们的新方法。

清空思维的关键是充分的准备和正确的心态。

麦肯锡方法,用简单的方法做复杂的事。

在好方法论中修炼自己;

在思维认知里提升自己;

在实践总结中改变自己;

在经验梳理中做好自己。

麦肯锡教给我的七个精英思维,受益匪浅,希望它也能够帮助到每一位极度渴望成长的人!

  《麦肯锡方法:用简单的方法做复杂的事》读后感(五):《我的前半生》罗子君,离婚后从职场小白做起:不蛮干,才成长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讲述了罗子君从一个只会花钱的阔太太,成了离婚后要自谋出路但一无是处的女人奋斗史。那时候的她只能放下一切,从最基层开始,即使街头调研问卷也不敷衍。虽然没有工作经验,但她并不是一味盲目做事儿,很会借力、找窍门,后来不断在职场上提升,过成了离婚也能过得好的典范。

可对于好友希希就不一样了,刚参加工作的她,也是被领导分配了街头调查问卷的活儿,可是干完了却被领导一顿骂,要她注意工作方法,不要蛮干。

这已经不是希希第一次挨骂了,每次被领导暗指“没脑子”的时候,她觉得很丢人,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其实希希并不是一个笨人,跟我们玩在一起的时候头脑非常灵活,但她之所以总被领导骂,是因为工作中的她总凭自己的直觉做事,蛮干不知道找巧劲,造成费时费工,影响团队工作进度。

任何一个行业或者企业,都希望员工干得活儿又快又好,但这并不是一毕业就能马上做到的。在艾森·拉塞尔的《麦肯锡方法》这本书里,就有专门针对这一情况给出了方法。

一、为什么职场新人总是习惯靠直觉蛮干,不知道找巧劲?

1.不能接受“我没有想法”的回答

像希希一样的职场新人,往往喜欢尽快做出成绩,让领导满意,不想事事问领导。

“我没有想法”意味着“我不知道,我不懂”,希希觉得在领导问到她问题的时候,她一定不能这样回答。这会显得她无知,让她在领导面前显得特别无能,所以她要为每一个问题都想出答案。

其实,她应该去“找”出答案才对。不熟悉的领域,不是凭自己的想象就能给出一个标准答案,标准答案都是经过了无数案例的总结才得来的。先去研究案例,研究解决方法,再通过实践,才会得到真知。

而话又说回来,作为职场新人,本来不就是无知的嘛。因为无知,才要通过不断学习变成行家里手。接受真实的自己,才是对自己负责。

2.不懂“二八法则”,抓不住重点

越是想快速得到结果,就越容易看不清楚自己到底该做怎么。希希越想证明自己,揽在自己的手里的工作越多,领导每天安排很多工作,希希就像骆驼一样,一头埋进任务单里,不停地干啊干。她却没有好好理一理,到底哪一件才是最重要的,能够让她产生最大业绩的事情。

书中提到了“二八法则”: 最好的20%的资源(包括但不限于时间、精力、金钱、人脉等)的产出占全部产出的80%以上,剩下的80%资源的产出只占总产出的20%。

也就是说,职场人应该聚焦自己的精力用在20%的重要事情上,就能产生80%的结果了。并不是要搞定80%的事情,领导才会认可我们。

像希希这样的职场新人,可能并不懂这个道理,而正因为如此,你会陷入一个又一个错误的漩涡:

(1)不能理解领导意图

领导往往每次安排工作的时候,常常会说:“这件事儿很重要,快去做吧”。可是他却忘了刚刚也对你说了同样的话。如果你不问也不说而只是全盘接受,那每天的工作自然是积攒成山。所以,应当及时跟领导确认他的意图,明确事情的重要性排序,工作就好干多了。

(2)不会观察同事

职场新人刚上班的时候,跟同事们还不够熟悉。领导给安排的工作就只顾自己闷着头干,不好意思向同事取经。其实,即使不好意思张嘴,每天多观察同事们的工作节奏,也能看明白些道道。

(3)不会拒绝别人

希希虽然不好意思请求同事帮忙,但同事们却会很好意思让新人帮自己跑个腿打个杂。给老同事帮忙,有时还能学点东西,其实并不是坏事,只不过要分轻重缓急。如果你手里还有很多领导交代的工作没做好,还不会拒绝同事,那就只能等着被领导批评了。

3.急于凸显自己,却忽略了领导要什么

职场新人逐渐拉开差距,基本都在工作的前两三年里。所以大家都削尖了脑袋想表现自己,“希望被看到”的心理往往会让他们做出一些自以为“创新”的事情。

比如,领导有次让希希收集上半年的市场数据,但是官方数据只有1-5月份的,6月份的还没出。希希为了给领导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自己就开始各种地方找数据。找了3个小时还没收集全。

领导火了,十分钟就能搞定的事做了3个小时。其实,6月份的数据只要拿前5个月的平均数估算一个就可以了,官方数据也很快就会出来的。希希不懂做法也不问,还以为自己“创新”可以让领导满意呢,结果适得其反。

站在领导的角度,不仅希望下属工作完成得有数量,更要有质量、有效率。想要高效工作,就要找到对的方法。而希希空有一腔热血,按自己的想法收集数据,从一开始就跑偏了方向,自然到达不了终点。

创新可以有,但前提是先模仿,先学会最基本的做事方法,有了经验再谈创新。职场路都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急于求成的心态只能拖你的后腿。

职场新人在工作之初,往往对自己没有清晰的认知,喜欢逞能,喜欢用“成功”激励自己,却混淆了工作的重要性排序,也忽略了领导真正要的东西。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蛮干,怎么可能做出成绩得到领导认可呢?

二、职场新人该如何找到巧劲,用对方法?

对职场新人来说,踏踏实实找对方法,学会用巧劲儿,才更容易做出工作成绩。如果领导安排希希调研一家企业当前的运营状况,想要不被领导批评,她该如何又快又好地完成呢?

1.利用前辈经验,不做重复劳动

《麦肯锡方法》这本书里说,要更聪明地工作而不是更辛苦。

不管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都不用觉得自己是“第一人”,你的前面一定有前辈已经踩过一些坑,也得到一些经验教训,而你要做的就是想办法去找到案例,认识它,研究它。而不是浪费时间去做别人已经做好的事,那是没有意义的重复劳动。

那么希希该如何利用前辈的经验去采集数据呢?

(1)数据库

对于市场调研工作来说,所有的工作基础都来自于数据收集,这是每个新员工都需要反复操练的技能。

数据库可以分为市场数据库和企业数据库。很多行业都会由市场调研公司,通过调研行业里的大部分企业,来形成行业市场数据。再者像麦肯锡的PD网,里面包含了很多项目及内部研究的报告,这就是企业内部的数据库。

这些数据都是经历多年的累积和修正得来的,新人只要学会如何调取和使用,就会对自己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而不需要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去找数据。

(2)人脉资源

市场调研人员除了在办公室内搜集数据之外,还需要经常实地考察项目。因为市场是动态发展的,亲身参与才能知道市场实际的冷暖变化。

而在实地调研过程中,会联络到很多同行朋友。日积月累,这些都是“有来有往”的人脉资源。当你想知道某个数据,打个电话就拿到了。同时还能增加对商业对手的了解。

从别人的成功和教训中学习经验,充分利用自己的宝贵时间,不做无用功,能让职场新人迅速又准确地采集到的想要的数据,便于后面进行研究。

2.专题研究的秘诀

当希希收集到足够的数据之后,就可以展开专题研究了。《麦肯锡方法》中有三个让研究更有成效的小技巧。

(1)从年报开始

如果想迅速了解一家公司,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找到它的年报。互联网上就很容易看到。第一步是全面预览前面的“股东信息”或者“董事长寄语”,仔细阅读,能够发现公司在上一年度的表现,以及管理层对公司发展的战略等。第二步是观察业务和生产线、股票价格等数据。

(2)寻找异常值

面对大量资料和数据,希希觉得一下子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了。其实,可以尝试寻找异常值,也就是特别好或者特别差的数据。把找出数据异常的原因作为突破口,能让研究顺利走上正轨。

(3)寻找最佳经验

找到你在收集数据阶段时的那些人脉资源,向他们询问年报以及数据背后的故事。

3.展开访谈

在你独自完成一部分研究之后,需要向企业员工、客户等展开访谈,以辅助确认你的研究方向和结论。同样,使用访谈秘诀,也能让希希仅一次访谈就能成功获取自己想要的结果。

(1)访谈前准备访谈提纲

根据访谈对象,首先构建访谈提纲,明确自己最想知道的三件事是什么。一般来说,先从一般性的问题问起,然后再说具体问题的提问,切记不要一头扎进敏感领域。

访谈前,也要对被访者信息做基本了解,避免访谈过程中的不配合状况发生。

(2)访谈中注意倾听和引导

希希要知道,提问的目的是引导来访者说出更多信息,所以她的身份就是一名倾听者。不要试图打断来访者,让他尽量多的表达。

希希可以不断地做记录表示对来访者的积极倾听,同时在来访者卡壳的时候做个提问,引导他继续讲下去。

(3)访谈后使用“哥伦波策略”

访谈结束时,来访者的压力减少,会变得轻松起来。对希希的防备也会减少,这时希希问了一个她知道答案的问题,没想到来访者居然说出了很多在访谈中没提到的事情,比如公司业务哪个计划准备开启,或者哪个高管要离开等等。这种让来访者开口的方法被称为“哥伦波策略”,起源于美国70年代一位影视人物哥伦波探长询问犯人的方法。

通过严密安排的访谈,希希高效获取了她想要的答案,迅速完成了领导安排的这项任务,得到了领导的表扬。希希明白了,蛮干是走不通的,以后工作要巧干。

结语

有句俗语说,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

职场新人初入职场,总想快点出成绩,结果工作很努力却总被领导批评。因为他们根本没看懂工作的本质,没找到那20%的重要事项,而是凭借自己的想象一通乱干。

《麦肯锡方法》这本书中给尚不知道找巧劲的职场新人们指出了一条清晰的方向。任何工作都是这样的道理,找到正确的方法,学会用巧劲儿,才能做出工作业绩,才会越做越有信心,才能真正得到领导的认可升职加薪!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