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的读后感大全
《人生的智慧》是一本由[德]亚瑟·叔本华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4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的智慧》精选点评:
●过于悲观主义和消极了,确实只能学到一些人生的“智慧”,但价值观达不到这个境界。 貌似也不是那么的悲观和虚无,这种哲学观念统摄下的行为模式需要强大的意志力,高度自律以及反复练习、强化才能形成。ps他是枚巨蟹吧!
●虚荣;他人;幻想;无聊。
●德文翻译只能用这么晦涩的语言吗?为什么这么高的分啊。往后根本看不下去,止于60多页。
●零碎的记忆和真实的触动
●值得再再再读!
●有共鸣 有两句话:1.幸福不是人生的真谛,远离痛苦才是人生的真谛。注:幸福是短暂的稍纵即逝,来源于自己的欲望得到满足,随后烟消云散。而远离痛苦,保持平静才是每个人应该祈祷的。2.荣誉是一件很荒唐的事情,愚者才会捍卫荣誉,并被荣誉利用。对人内在的成长并无裨益。3.社交是愚蠢人狂欢,越是高贵越无法社交(周国平同样的观点)。
●读书可能无法帮你解决问题 但会让你知道原来每个人都很难。
●非常棒的一本书。#打卡#《人生的智慧》1/人生的幸福不在于名誉,地位,体面,而是你自己。不由得想到贾宝玉的遁入空门,堂吉诃德的骑士之梦,我想在世人眼中的疯狂,是他们最真挚的模样。不要去追求别人眼中完美的自己,而要去了解并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我们可以不完美。 2/关于独处生活,正如叔本华说的,人的年龄与社交能力成反比,越长大,越觉得自己一个人相处是最舒服的,虽然与同龄人相比,形单影只可能会多了些许落寞,但是我更向往独处的自由。 3//有关内在世界的探索与外在世界的延伸,不能太过偏重,要学会两者兼顾。内在世界的探索太深,可能会导致理想主义化,与现实世界无法接轨;太过偏重外在世界的延伸,会导致自己的生活当中只有喧嚣,无法与自己相处。
●时隔几个月又陷入了烦恼的迷宫当中,再次读到另一版本的叔本华,还是深深被他的智慧折服,被他的哲学治愈。 自己总是想太多,瞻前顾后,郁郁寡欢,被别人的想法束缚,被一个又一个目标捆绑。但想想,真的太渺小了,何苦为难自己呢。我才22岁,感觉时间的流逝真的太快了,我们只能做自己,活在当下,珍惜眼前时光,因为明天又是另一天了。想想只有当下是真实的,我瞬间豁然开朗,想那么多又有什么用呢,又有什么是我们真正能改变的呢?先做好眼前的事,享受现在,不管明天是痛苦还是幸福,反正明天又是另一天了。 在和人的交往中我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恼,或者是创伤,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孤零零的一个人,最终只能靠自己。就算有真正的朋友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感,就像两头冬日里互相取暖的豪猪
●书的内容和书名一样朴实有力。叔本华爷爷老年更通俗却也更诚恳。收获颇丰的一本。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一):人生的智慧
很多处事的人生智慧,慢慢参透慢慢实践。 1.思想上的快乐与内涵。 2.闲暇独处是最宝贵的礼物与财富,好好利用。 3.幸福主要由思想的安宁和满足构成。 4.智者的目标不是追求幸福,而是远离痛苦。 5.人事无须焦虑。 6.人生的果实是经历,而不是快乐。感恩,一切都是赐予。
7.快乐,活在当下。用心度过每一天,把每一天都视为特别的生活。
8.内心的安宁,那是享受此时此刻的必要条件。只有单个的时刻是欣喜的整个的人生才能是欣喜的。
9.每晚入睡之前,要细细反思我们日间的所作所为,加以改正。
10.节制于人社交,贫乏的社交是一种宁静。
11.带着稍许隐居的心态进入社会。不要对他人怀有太多期待。
12.消灭嫉妒
13.每天都是一个微型的生命。
14.前瞻能力和宽恕能力
15.我们没有理由谴责任何人。存在即合理。
16.不过分依赖溺爱他人,忽视是为了赢得重视。
17.沉默谦逊
18.礼貌友好。礼貌和自傲巧妙结合
19.不要教育别人,不要好为人师。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二):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五天断断续续看完,一直对于鸡汤都是反感的,从名字上来看就不是感兴趣的书籍。庆幸没有因为名字而贸然决定放弃,没有错过一本好书。
虽说是讲人生的智慧,让我们能够从容面对生活,但不是那一类告诉你生活有多美好,你值得为之奋斗,而是说生活的本质其实是痛苦,快乐是虚无的,只有痛苦的感觉是真实的。
书里面最喜欢的一句话“要么庸俗,要么孤独”其实现在自己的状态就是在庸俗和孤独之间徘徊。做的大部分事情都是为了合群,陪着朋友吃饭,娱乐,或者拉着别人一起,大部分时间都是为了打发无聊,其实能感觉到从心底里是排斥的、不快乐的。可是又怎么与孤独为伍呢,孤独只能产生抑郁。假装快乐至少也是快乐。
“痛苦和无聊是人类幸福最大的敌人,我们的生活实际就在这两种状态之间时强时弱地左右摇摆”为了摆脱痛苦、无聊,我们强行融入群体,娱乐方式多种多样,足以让我们摆脱痛苦和无聊,如果能接受这种庸俗的生活,一直这样过下去也未尝不是好事。但内心还有个声音,告诉自己,你不该这样的,很多有趣的事情还等着你一个人去发现、挖掘,从更深处去了解、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不一样的世界。
庸俗抑或孤独,就看自己如何选择吧。
书中另一个喜欢的观点,就是我们时常想象一下巨大的灾祸面临在自己身上,是有好处的。这样做可以让我们对日后真正发生的很多轻微的灾祸有更强的承受能力,原因在与我们可以这样自我安慰:毕竟那些巨大的灾祸没有发生。以前脑子也经常会乱想一些很坏的事情发生,自己遇见了应该怎么办,一直觉得是心里不健康,经常瞎想。看了之后才发现,原来瞎想也是会有好处的,也是,就算以后遇上很大的灾难,在心里想过至少也会有点点应对方式。人的后半生是以对灾祸的恐惧和担忧为特点,不奢求每天能有多幸福,只奢求后半生的灾祸少一点,能让我面对过去的那种。
每一天都是一段短暂的人生:早晨睡醒就相当于出生,夜晚睡着就相当于死亡和结束。所以,每天的睡眠就象征着这一天的死亡,而每天醒来则象征新一天的诞生。把每一天都当做短暂的一生来过,不做后悔的事情,不做浪费时间的事情。望岁月静好。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三):读书笔记
35:感受力的优势可以令我们得到更多的和思想相关的种种快乐,即所谓的智识上的快乐;因而,这种感受力方面的优势越突出,得到的快乐就越多。
58:人类天性中特有的一个弱点就是,人们通常考虑得太多别人对他们形成的意见了;即便是从最细小的细节里也表现出了这些意见,无论是何种意见,它们本身说都不是获求幸福所必需的。
67:我们所讨论的人类天性中的愚蠢,演化形成了三种愚蠢的分支——野心、虚荣、骄傲。后两者的区别是:骄傲,是对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绝对价值建立起的坚定信念;虚荣则是渴望别人对自己拥有这种信任,通常来说它还伴随着不为人知的想法,就是通过别人的想法来引起自己对自己价值的信任。……杰出的价值和特殊的品质,只有坚定不移地相信它们二者,才可以让一个人拥有真正含义上的骄傲。即便这种信念是一种自己对自己的误解,或者信念是源于一些偶然的或者平常的个人优势:但只要这种信念是真正的信念、认真的信念,他的骄傲也不会因为这些而有所减少。
70:个体的独特性可能比国家的独特性更为重要。
130:智者的目标不是追求幸福,而是远离痛苦。
145:关于人生智慧的另一个重要指导就是保持我们对于现在以及未来期望的平衡;以免偏重于一方而毁了另一方。很多人沉湎于现在——我的意思是,那些无聊的人;其他人,沉湎于未来——焦虑而又关切。很少人能够在这两个极端中保持适当的平衡。
150:只有当他独处时,他才是真正的自由。
195:不管在任何情况下,不要对一个刚刚认识的人做出高度赞美的评价,否则你很有可能会失望;然后你就会对自己感到羞愧,也许还会受到伤害。当我们谈到这个话题,还有另一个值得提的事实。那就是,一个人对于琐事的处理就是能够体现这个人的品性——因为那种时候他都是放松戒备的。
213:你应该把你所有的私人事情当作秘密,即使是关系很好的人,除了他们所观察到的,不要告诉他们任何事。因为随着时间的迁移、形势的变化,你会发现他们对你的事情无所不知是一件不利的事情。
218:我们所能做的,不过是结合实际,及时调整计划,以期能够一步一步接近最终的目标。我们常常感到,目前的情况与终极目标似乎是南辕北辙,而这就是我们的人生。泰伦斯曾经说:人生就像十五子棋,一次掷不出心中想要的点数,你还是可以在接下来的回合里努力补救。说得更简单一点,人生就像牌局,命运负责洗牌和发牌,而我们负责出牌。说的再贴切一点,人生就像西洋棋,我们打算怎样下这盘棋取决于我们的对手——生活中,我们的对手即命运——它们总是出人意料,难以应付。我们不得不实施变更我们的策略,导致棋局结束,我们原定的计划已面目全非。
219:只有到了从心所欲的年纪,充满智慧的老人才能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做出公正的评判。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四):生而为人,不要当个傻子
这本书穿插好多经典引言谚语,还有很多用愚蠢傻子词汇的表述让人直接清醒,这是有趣的地方。
第一篇关于人、财产和地位,说明后二者得来的幸福快乐与由人的本性如健康智识等得来的幸福根本脆弱和微不足道,因每一件存在和发生身上的的事情只发生在一个人的意志中。
唯一能做的就是顺应自己的个人天赋,满足自己的每一个意愿,enjoy oneself;生命在于运动,健康的身体是最重要的前提;利用好自己一个人的休闲时光,不要像个傻子一样;没有真正智识需求就没有真正的快乐,以单纯智识对某件事产生鲜明的事情,而不是刺激自己的意志。
因为在独处的时间中,每个人都被置于他自己的世界和思想中,他的自我就被暴露出来了;衣冠楚楚的蠢货们,会在他们简陋粗糙的个性所带来的的负担之下痛苦呻吟,他们永远也无法摆脱这种可悲的负担相比那些给他们丈夫一大笔嫁妆的女人来说,贫困的女人出嫁时,一般会提出很高的要求,也更奢侈浪费; 创造了人幸福的,并不是声望,而是给他带来声望的事物,是他的价值,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由价值所产生的气质和能力,无论他们是关于道德方面的还是智力方面。基本原则: 远离痛苦,而不是追求幸福;我们一无所有,只是被赋予了远离痛苦的自由; 放弃对欢愉的追求,那只是这世上的伪善;幸福不幸福由正在受什么困扰来评估; 不要设定漫长的人生来建设幸福,而是在于洞察力、学问和经历。
我们和自身的关系: 平衡现在和未来;局限让人幸福如田园;记日记反思自己所作作为; 我的拥有就在我身,独处时才是真正自由的;稍微隐居心态进入社会; 远离嫉妒之人,避免夜晚幻想;想想不幸的后果; 控制精力在值得的事情上;不要让大脑过度劳累。
我们和他人的关系: 没有思想的人看不到思想,允许别人存在;等人的时候保持思考而不是动东西表存在感; 不要完全依靠别人,对别人不要太慷慨;不要伪装,回到自己的本性;以他人为镜; 展示聪明的人招来别人的厌恶;礼貌,不重语气讲话,不让任何人感到敌意没必要。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五):人在孤独的时候最自由
人生最高级的乐趣是思考的乐趣,精神的乐趣。只有在孤独中才能享受完全的自由,因为你不需要去迎合任何人的喜好和观点,也不必要费心解释你的观点和思想。关于人和自身人在孤独的时候最自由人最终能依靠的只有自己,人所有的快乐最终都只能通过自己来满足,精神的快乐、思考的快乐是最高级的快乐,在孤独是人是完全自由的,快乐的,在这时,他自己拥有一个独立完整的世界,就像他一个人的音乐会,他一个人能完成钢琴、小提琴、指挥等多种角色。关于自身与他人你自己的所有一切都与别人的评价无关,不要在意任何人的评价,如果你生活在别人的评价中,你将会成为别人评价的奴隶,时而高兴,时而惶恐。除非那个人的评价对你自己的评价和行为有影响,你才考虑它。荣誉、名声,都是别人对你的评价,但是不要被它影响。你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那些都不重要。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个对国家非常自豪的人是非常可悲的,说明他自己没有什么可以骄傲和自豪的。如果不是,他应该更加关注国家缺少什么,自己能给国家带来什么。德国人很少自傲,相反,他们总是反省自己的错误和问题,那些鼓吹国家自豪感的往往是那一小撮想利用这个煽动人心做一些伤害国家和人民的事情,比如希特勒,法西斯。注:这一点我是非常震撼的,我以前觉得国家荣誉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现在才意识到这是一种无能者的表现,比如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大跃进、文革,都是一种太狂热、失去理性的情感,给全国带来了巨大的无法弥补的灾难。关于幸福幸福是尽量减少痛苦幸福最重要的是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心灵,任何人一旦身体不健康,就不会获得幸福。人老了之后,如果没有疾病的痛苦,自然死亡,那将是圆满幸福的一生。人的生活要保持节制,作息规律,经常运动,好好保养,才能活得长。每个人具有不同的能量,能量多的人,精力就充沛,活得就长,反之亦然。就像如果你的灯芯很细,油不多,那就慢点燃烧,也能活得长;或者你的灯芯粗一点,但是油很多,你也可以活得长。关于人生童年虽然短暂,只占人生的1/6,但是因为人认知有限,需求很少,每天对他来说都是新鲜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习和玩乐,因此,童年留下了很多很深刻的美好记忆。就像爬山,刚爬的时候,总是欢欣雀跃的,总觉得还有无数的风景在前面。到了中年以后就开始走下坡路,这时,自己剩下的时光比过去的时光短,看见的是终点,知道自己越来越接近终点,而且感觉时间越来越快,开始觉得人生的虚无,到了老年,因为越来越接近生命的终点,知道自己无力改变,开始接受现实,内心变得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