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海权简史》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海权简史》的读后感大全

2021-04-03 04:08: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海权简史》的读后感大全

  《海权简史》是一本由台海出版社著作,58出版的304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7-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权简史》读后感(一):海权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书接上篇,话分两头。上一篇文章讲到关于一带一路对于中国地缘政治的影响以及一带一路与逆全球化的话题。今天这篇文章结合这本书说下海权与一带一路。

  《海权简史》读后感(二):很有思想好深度的好书,值得一读!

  很有思想好深度的好书,值得一读!

  正在崛起的海权时代,中国!

  马汉说过,海上利益是需要有一支组织得力的力量来用以驾驭海洋事务总进程的,并且在必要之时作为维护指导海上战争的法则。这实际上就是在说在海上的制胜权。对中国而言,海权战略的构建不仅需要海军,更需要创建海洋文明,而马汉海权论中有适合中国发展的闪光点当可为我所用。

  《海权简史》读后感(三):海权意识不应泯灭

  熊显华作为一名严谨的学者,所著的《海权简史 海权与大国兴衰》这本书必将如《大国海权》一样深受读者欢迎。这本书通俗易懂老少咸宜,引述国外多部著儿深入剖析东西方海权发展史及对大国兴衰的显著及隐性影响。近代中国是个倍受欺凌倍受奴役的国家,经济衰退,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丧失了对海洋的探索与控制。如今的时代,海权意识不应泯灭,大力发展制海权大力发展科学经济技术是每位有责任感,荣辱感的有识国人应积极面对的问题。

  纵观此书,他国的惨痛惨败教训成为我国的借鉴。晚清的張之洞曾说,“中国无海不能立国,无海军则无海。”清朝的灭亡不正是这话的最有力的佐证。

  读此书会深刻体会到中国若要在世界发展中产于不败之地,海权不可丢,得海权者得天下,无海权无以成大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成功建设必将是每位中国人都欢欣鼓舞的正确举措,富与强并重,以富促强,以强保富,中国梦的实现靠每位国人的智慧与努力。

  《海权简史》读后感(四):说起海权就心疼

  文/柴刀下山

  说起海权心就疼。

  要不是蒋公当年派了几条船,沿着南海的边缘一路丢下九段线,我们现在更加谈不上什么海权。

  要谈海权,必须从民族对海的认识开始。

  想想《驯龙高手》,里面呈现的是北欧文明,在他们的认知里,操控着船只外出,可以驯服巨龙,可以发现宝藏,可以获得奇遇,可以成长为英雄。

  《海权简史》读后感(五):海权与大国梦

  海权,是一种隶属于主权的海洋权利,如今早已进入海洋时代,海权的重要性就变得不容忽视了。但是在当今的世界上,光有法律而没有力量就得不到公正。中国在明代的郑和七下西洋,就已经开创了辉煌的和平航海的新时代,可惜的是,在1433年,明宣宗下达了严厉的"禁海令",禁止沿海居民从事外贸活动。约有千余艘船舰的明帝国就这样放弃了海权,告别了大海,这就开始了中国只有陆权没有海权的时代。海权这个概念是美国著名的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创立的。他认为,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在马汉眼中,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海权简史》读后感(六):从“片板不许入海”到王者归来

  “初,明祖定制,片板不许入海。”——《明史》卷二百五 列传第九十三《朱纨传》。

  很多年后,当炎黄子孙们在汪洋无际的大海上漂泊奋争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想起,六百多年前那个皇帝发下的这道命令。

  近代中国遭受欺凌,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唐宋的余晖,在几百年中逐渐淡色。异族入主,加剧对中原的洗荡。但从后世看来,这些,似乎都不如“片板不能下海”这六个字带来的伤害更大。可以说,这道旨意的颁布实施,注定了六百年后的屈辱结局。

  可能,我们也不能过高的要求,在一个农业社会中,在一个封闭的疆域中,谁能理解“海权”的概念呢。

  在普通百姓眼中,大海,除了能打鱼,哪里还能有什么用呢!

  拥有漫长海岸线的我们煌煌大国的海权,就是从这样一个放弃开始的。

  《海权简史》读后感(七):海权简史

  特别喜欢军事类书籍,尤其是海军方面的。此前看过这位作者的翻译的《大国海权》,这一次能读到作者自著《海权简史》这本书十分开心,书里附送的辽宁舰手绘图,更是我们军迷的最爱啊!

  近代航海大发现以来,能够在世界上称雄的几乎都是海权国家,从最开始的葡萄牙西班牙到后来的美国无不如此,而我们中国近百年来的屈辱历史几乎也都源自于海上。中国有海无防的经历让我们所有国人品尝了百年的苦涩。所以作为中国人,我们必须关注海上,保护我们 的海洋权益,开拓海洋。

  作者这本书从古代文明世界对于海洋的认识和利用开始讲起,文字不多,但是却能抓住要害,简明扼要的概述了那一段历史。接下来对于曾经在这个世界参与争霸的几个国家分别加以论述分析,纵论他们的得失。让读者读后对于这些国家走向海洋的发展历程有了一个虽然不详细但是却很清晰的脉络了解,这对于入门级读者十分有利。对于资深军迷也不妨借此来梳理一下自己的知识体系。对于我们对于海权发展体系的建立、脉络的呈现都很有裨益。当然,最好的目光必须回到我们中国的自身,中国在海上方面该如何发展,路应该怎样走,有那些经验教训要借鉴,作者都做了有益的探讨。

  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

  《海权简史》读后感(八):读此书,有所悟

  中国百年的屈辱,是从海洋过来,打开国门,泱泱中华在经历血与肉的惨痛教训后,有志之士们开始反思,对海权的重要性也逐步明晰起来。原来,不是以陆地为主的国家就不需要海权,中国长长的海岸线也需要“强兵布阵”。这一防线,甚至还需要纵横深入才行。这一点,我们国家,当今的不少国人,其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也是《海权简史:海权与大国兴衰》这本书的突然出现能引起众人关注的重要原因。

  纵览历史,我们会发现,在海权兴衰交替500余年的世界历史进程中,控制和利用海洋一直是世界大国追求的目标。在这以进程中,像英美两国通过发展海权实现了国家长久的强盛。当然,也像俄-苏这样的国家通过海权而促进了国家的崛起,因未掌握好分寸,为国家的衰落埋下了根源,更有像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这样的国家因海权很快完成了崛起,但也随之衰落到几近谷底。

  这是一件值得让我们深思的问题,同样是在海权的进程中摸爬滚打,为什么国运盛衰久的天壤之别?海权的概念下的深意在各个国家将呈现出不同的态势。也就是说,海权是一个具有现代内涵的战略概念和深广延展。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1世纪海洋意识形态下的共赢战略!

  《海权简史》一部探寻大国兴衰与关注当下、未来的诚意之作,读此书,有所悟。

  《海权简史》读后感(九):海权大国,大国海权

  -我们伟大的“中国梦”当中,理应有海权建设浓墨重彩的一笔。

  海洋,已经变为21世纪的热点。争端与发展似乎都与海洋密不可分。就中国而言,南海问题与争端总是如影随形,但是中国也利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舞台。海权是从何时如此被人们所重视的呢?

  作者的书中有这个问题的答案。作者的书的构架主要是由从远古到近代海权的发展以及日、德、西、英、俄、美、中几个大国的海权发展。读完之后,确实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脉络:海权意识,可以最早的追溯到远古时期人类对海洋的探秘,同时,国家的海权意识,也直接或间接的对一个国家的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反思海权历史,成就海权立国,是分析历史能够带给现在的我们的。

  虽然经过现在的探测使人类了解到海洋占了地球上的大半部分。

  《海权简史》读后感(十):海权, 海权,辽宁

  海权?不太理解,何谓海权?我只知道海上边界。原谅我的知识面太窄,慢慢的读过这本书,也是才算恶补上海权的含义,以及它所代表一个国度,对于海上领土的绝对控制。在唐宋时期就有海上贸易的往来,而当时最主要与外界的贸易,还是陆地丝绸之路的往来。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还是明的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以及盛世与海上诸国的邦交。真正沟通欧洲与的贸易,还是好望角之父迪亚士联系起来的。在当时马可波罗把中国的美丽,富饶带回了欧洲,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也是贸易的促进。这才有了明朝郑和多次的下西洋,不断完善海上丝绸之路。之后的明清的海禁,让本就沟通有无的海上利益团体,遭受阻碍。你想啊!海上丝绸之路,就是利益的交换,大家都各取所需,现在单方面破坏了,当然就要有反抗,这都是之后发生的事件。 反观最近几年,海上边界摩擦不断,无论是中非,中日 以及最近的中印就边界的相互扯皮,无非就是他们畏惧我们。这很容易看出,亚洲在平衡战略是前美国总统奥巴马,所提出的,其目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那日本与我国的海洋舰队力量对比一看,最近几年 我们从数量上 巡洋舰质量上都远远超越日本海洋舰队的编制。 在海洋战略意图上,我国不只在第一岛链的突破封锁,于第二岛链也有很强的威慑。近年来,我国不止是在舰队上大量的研制新型战舰,而且在各种洲际导弹也有长足的进步,你懂的,未面世的军事力量才是令人生畏的。 现在我们国家辽宁舰航空母舰,的服役对于我国海上军事力量,有效的彰显。就拿最近的几次巡航,海上作战磨合,看看台湾,看下日本,简直坐立不安。 特别高兴的是,执香港回归周年之际,辽宁舰停靠香港,对香港民众开放,大国形象瞬间的高大起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会有第二只母舰。。。 守我海防,卫我边关,大国崛起,刻不容缓。。。海权简史,值得一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