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海权简史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海权简史读后感10篇

2018-04-05 21:0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海权简史读后感10篇

  《海权简史》是一本由台海出版社著作,58出版的304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7-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权简史》读后感(一):征服碧海蓝天

  征服碧海蓝天

  地球上的海域面积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七个大洲被四大洋包裹在其中。

  从战略布局角度上来看,谁掌握了海上的主动权,谁就拥有绝对统治能力

  中国版图东南方向沿海省市众多,发展快速的城市基本以东南城市为主。大海兴起的不仅是海产品贸易,更是海上交通沿途带来的无尽贸易商机和文化传播

  中国古时水路兴旺。而到晚晴时我国水上力量却达到了最低值。这其中是有耻有辱的血泪史。

  古往今来众多古城依山而建,傍水铺来。第一个水上交通设施的由来,可以这么设想,一日,天降暴雨人们毫无防备,一个古人不幸落水,私下翻腾之际抓住了一根被大雨折断的树木枝干,树干可以载人,第一艘船就诞生了。

  直至明朝,中国古代水上力量达到顶峰,一个月内便可造出上千艘高质量水平的战船,郑和七下西洋,沿路向各国弘扬中国传统无私的救济各方土地,舰队所到之处,得到的都是赞扬和仰慕的目光

  所谓盛极则衰,也许是因为前人打下的坚实成果,清朝时期开始闭关锁国,故步自封夜郎自大,认为中国地大物博,不愿将中国的财富外露。在拥有强大国力的时候,中国偏偏选择了拒世界于千里之外。随后而来的苦果令人叹惋。

  中国的死敌——日本的海权意识萌芽的不算晚,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初以防范俄国为主。曾经,一个东印度舰队兵登陆日本并带来了令日本开放消息。西方弱肉强食理念便传播到了东方。日本面临的是从沿海地区打开局面进行殖民地的侵略。而战争狂人东条英机,在侵略中国的同时选择偷袭美国珍珠港海上力量,试图摧毁美国海上实力证明日本的野心。但真正毁灭性的灾难正在降临日本。

  可见,海上武装力量是国力的重要部分。早些时候,海上征服者——西班牙舰队的航线遍布世界。这和西班牙人高度自信与野心是分不开的,当然,这种野心和对财富的欲望是分不开的。西班牙舰队和英国舰队的辉煌在影视作品《加勒比海盗》系列深刻体现出来,重型火炮、水手、朗姆酒,曾经的海上文化已经形成一种传统。

  直至今日,中国的核潜艇和辽宁号航空母舰已经在海中大显神威,引来多国的羡慕嫉妒眼光。中国的黄海、渤海、东海等海域需要保卫。中国的海上实力正在崛起!

  《海权简史》读后感(二):那些年,看德国海权与陆权的冲突

  花了三天的时间,看完了熊显华著的《海权简史》。文中,作者多次提及著名军事理论家马汉的经典——《海权对历史影响》,它是“海权论三部曲”的第一部。马汉认为,海权对于一国力量最重要。传统上,西欧强国习惯重视陆权,对于海权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以致于错过了振兴国家的最好时机。德国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德国的遗憾。在路易十四的统治时期,法国积极推行大陆扩张政策,而忽视了海上力量的发展,结果,灾难纷至沓来,其海上商业贸易利益很快就被掠夺殆尽。相反,英国与荷兰,打破陆地策略的禁锢,拼命发展海上力量,结果,它们获得了丰厚的世界海洋权益。德国,从一开始就不重视海权,主要原因是它被几大陆地强国所包围。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把陆权妥妥的放在了第一位。特别是在俾斯麦出任德国宰相的时候,他更重视陆权。我们可以从当时德国陆军元帅的一封信里觉察到:“我也属于腓特烈威廉二世过往那些没文化的支持者之列,就是会卖掉一艘军舰来增加一个新的营。”在这里,海权似乎显得无关紧要,像一个孤苦伶仃孩子。俾斯麦自己也觉得,德国不宜发展海权,因为,首先来说,德国的陆权发展得很好,世界第一的水平,很有保障力。其次,如果扩大海权的力量,可能会引起英法俄等大国紧张,从而迫使它们形成反德联盟,那后果不堪设想了。为此,俾斯麦还让德国进入了《巴黎海战宣言》,成为一分子。俾斯麦希望通过这个宣言,与周边各国搞好关系,极力维持好德国这个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德国这种策略主要是针对英国而来的,它就怕过分刺激英国。如果重视海权,必将引起英法的骚动,最终联合。退一步,海阔天空。所以在俾斯麦时期,德国的海军没有太大的变化,最多只是近海防御,德国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时机。

  德国的威廉二世。后来,德国对海权的兴趣越来越浓,这突出表现在它的舰队皇帝—威廉二世的身上。他在年轻时就已经对马汉的著作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曾说:“我不是在读,而是在吞咽马汉上校的书。我努力要把它背下来。”他喜欢一切与海军有关东西。比如海军制服,他一天换四套。比如,喜欢海军头衔最中意“英国海军上将”。比如,喜欢军舰,他曾经亲自设计了一艘军舰。德国重视海权与威廉二世的性格密切相关。他的办事风格,“直接粗暴,甚至是鲁莽不计后果的”。这种风格在“德兰士瓦事件”中便显得格外引人注目。1896年,英国派遣雇佣兵前往德兰士瓦共和国,准备推翻其政权无奈行动失败。此时,威廉二世欣喜若狂,他发了一封电报给德兰士瓦的国王,表示祝贺。不料,信被英国截获,英国很生气!只是后来,威廉二世连忙向英国赔礼道歉,才算了事。不过,此后,德国真正意识到海权的重要性。威廉二世的无心之举,反而造就了德国海权的崛起。威廉二世“潜意识里觉得唯有海军实力第一,才能让德国的触角伸向海外更广阔天地。”

  德国的尴尬。根据德国自身的环境,想发展海权,却是一种尴尬。因为德国的地理环境,要求他一路向东。但德国自身的经济实体,却要求它向西发展,走向海洋。这就是尴尬,这就是陆权与海权的冲突。其实,两者有一种互补关系。“陆地会给海洋造成重要影响,而海权是为了保障航道的通畅。”而且,单纯偏爱陆权或者海权都是缺乏理性思考的表现。可惜,德国没办法既拥有强大的陆权,也拥有强大的海权,所以在一战、二战中,它都失败了。

  海权与国家兴衰休戚与共,海洋利益对于一个国家的强大至关重要。那些年,如果德国更重视海权,更完美地把陆权与海权结合起来,恐怕历史是要重写了。

  《海权简史》读后感(三):读此书,有所悟

  中国百年的屈辱,是从海洋过来,打开国门,泱泱中华在经历血与肉的惨痛教训后,有志之士们开始反思,对海权的重要性也逐步明晰起来。原来,不是以陆地为主的国家就不需要海权,中国长长的海岸线也需要“强兵布阵”。这一防线,甚至还需要纵横深入才行。这一点,我们国家,当今的不少国人,其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也是《海权简史:海权与大国兴衰》这本书的突然出现能引起众人关注的重要原因。

  纵览历史,我们会发现,在海权兴衰交替500余年的世界历史进程中,控制和利用海洋一直是世界大国追求目标。在这以进程中,像英美两国通过发展海权实现了国家长久强盛。当然,也像俄-苏这样的国家通过海权而促进了国家的崛起,因未掌握好分寸,为国家的衰落埋下了根源,更有像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这样的国家因海权很快完成了崛起,但也随之衰落到几近谷底。

  这是一件值得让我们深思的问题,同样是在海权的进程中摸爬滚打,为什么国运盛衰久的天壤之别?海权的概念下的深意在各个国家将呈现出不同的态势。也就是说,海权是一个具有现代内涵的战略概念和深广延展。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1世纪海洋意识形态下的共赢战略!

  《海权简史》一部探寻大国兴衰与关注当下、未来诚意之作,读此书,有所悟。

  《海权简史》读后感(四):《海权简史--海权与大国兴衰》:略而不简的文字

  《海权简史--海权与大国兴衰》:略而不简的文字

  从人们努力为生存所驱动建造船只,到船只成为商业、交通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份子;从东方的闭关锁国,到早期的世界强国纷纷顺着开发出的一条又一条航线迈出以好奇和财富为强大推动力脚步;从蒸汽机驱动的炮舰开始在夺取殖民地的战争中获利争锋,到钢铁舰船驰骋于宽阔的海洋间为国扬威、以正义之名无情破敌取命······随着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掌握力度早已更精进数步,人们不禁要问,在速度、经济、威慑力等方面似乎都已不再占据巨大优势的海军,在现代军事方面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历史的巨轮缓缓推动着,曾经因为经商利益驱动而盛极一时的“海上马车夫”荷兰衰落了,以传教和掠夺贵金属资源为主要目标的西班牙和葡萄牙风光不再,在殖民取财的主题下历经考验的“日不落帝国”也终有走下坡路的一天,因战争崛起、至今凭借海上的强大力量扮演着“调解”的美洲白头鹰久已风光无两······无疑,海权在任何一个时期都与国力有关,与“国运”相关--国运前景的判定,则少不了一个国家对自身实力和发展阶段清晰判断与时俱进思想进步程度技术改革的水平。当今世界的复杂情势,更需要一个在崛起之路上坚定前行的国家的海军力量,在扮演好从前作为陆军守土辅助的最初角色时,继续打磨自身能作为结合陆、空两股力量的重要纽带的能力,成为攻守兼备的强大存在创造出不同以往的辉煌。

  作者在书中,以时间顺序和国别为主线,主要从这两个方面,详细地归纳了在地理上由远及近、在历史上各国成为海上霸主的先后顺序,讲述到的影响各国海军成军、壮大、改革等不同阶段起到重要作用的诸多历史人物和历史机遇,包括反复提到的一些理念,可能由于篇幅的限制稍嫌不足需要再自行了解,但最后讲到关于中国自身的海权问题的思考及展望,则颇令人感到振奋。恰似一个封闭的环状结构--像是在奇妙地呼应人们早期对地球形状探索并最终得到验证为之付出的种种努力,更有一种先抑后扬、呼应中国海上力量再次复兴意味

  《海权简史》读后感(五):海权梦,中国梦

  当钓鱼岛的渔民被抓,当菲律宾对中国的无端指责犹在耳边之时,当辽宁号航母下水,南海筑岛蓬勃而来之时,我们似乎感觉到了中国在捍卫蓝色国土上的隐痛和不屈。从明朝郑和的七下西洋,到甲午中午海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海军水平直线下降,而相反的是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美国等西方列强的强势崛起,中国的海权一点点丧失,不得不萎缩在第一岛链里。而要想实现大国振兴,民族强大,就必须增强海军实力,争夺海权地位。在当前中国海军强势崛起之时,这本书可谓是非常及时。

  在新航路开辟和环球航行之前,各个地区由于海洋天堑的影响,各自过着自己相对封闭的生活。自船发明之后,只是作为一个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且只具备短途航行的功能,并不具备深蓝远洋航行。那时的战争攻伐停留在陆战为主的状态。就算火炮发明之后,在封建制度下,更多的是一种庆典仪式,七次下西洋的郑和更多的是一种朝贡宣讲,炫耀军事实力,并不带有任何军事目的

  当资本主义的萌芽率先在地中海出现时,以资本驱动的远洋航行此起彼伏,先是葡萄牙、西班牙的进军美洲、太平洋岛国、菲律宾等,后是荷兰、英国的强势崛起,与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一较高下,大获全胜的英国如日中天,殖民地遍布亚、非、美、澳、欧所有大洲,成为了日不落帝国。但英国终究受阻于其地盘狭窄,海权大国之梦还是醒了过来。当两次世界大战,英国舰队遭受重大冲击后,而未受战争烈火,孤悬在美洲大陆的美国迅速崛起,并一举坐上了海军王者的宝座,且实力让诸多国家望尘莫及。而伴随着美国经济的萎靡以及伊拉克、阿富汗战争的过度消耗,曾经的超级大国也不复往日辉煌,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力量正在制衡这一大国。

  书中介绍了包括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在内的诸多国家的海洋振兴之路,也特别提到了一个中国的近邻,日本。日本曾经也是个闭关锁国的国家,当美国的通商逼迫日本打开大门后,特别是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渐渐走上了富国强军的道路。特别是法西斯时期,军事力量的空前膨胀,一度与美国在太平洋一较高下,最终的战败也导致其海军的覆灭。

  纵观大国兴衰与海权的争夺不无关系。在迈向海洋经济的今天,一个国家要想振兴,就必须牢牢握住海权。中华民族要想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掌握自己的海权。目前我们面临的形势是海洋国土仍处在被资本主义国家围困的情况下,如何打破岛链封锁,在东海和南海控制自己的权益,在太平洋、大西洋实现自己的远洋梦,是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去为之奋斗的。

  《海权简史》读后感(六):男人必知的大海和权力故事

  每个男人的热血中都流淌着海水的咸味,从远古我们走上陆地开始,我们内心就种下了征服海洋的梦想,从四海骑鲸的梦想,到驾着大船扬帆远航,站在钢铁巨轮的甲板上乘风破浪,大海象征着自由和浪漫,征服海洋则是我们每一个男人心中始终潜藏不灭的信仰。

  《海权简史》书写了人类自远古对大海畏惧,到英雄们纵横大洋的大航海时代,从钢铁巨轮七海争雄的世界大战,再到互利共赢的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一部人类征服海洋的热血史诗,有令人热血沸腾的传奇故事,也有血肉横飞折戟沉沙的海上战争。你知道西班牙横行七海无人争雄的无敌舰队吗?你知道曾经统治世界的日不落帝国吗?你知道英国伦敦现在最大的广场特拉法加广场,竟是为了纪念一场超级海战而命名的么?你知道世界上唯一一次多艘航母之间决定世界命运的大海战是美国与日本之间的较量么?那你又知道是什么造成整个美洲大陆都沦为欧洲小国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地么?读史使人明智,现在的中国正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我们的第二艘航母即将下水,中国海军正在以“下饺子”的速度装备新型战舰,中国正在举全国之力,打造一支强大的海军,弥补中国千百年来无强大海军的遗憾,圆中国民族的远洋梦,而身为热血男儿的你,这些历史,你必须知道!

  《海权简史》之所以称为简史,就是它历史脉络清晰,重点突出,用海权历史的主干,以特有的冷静和客观告诉我们,将英国,德国,西班牙,日本,俄罗斯的海权之路逐一呈现给我们,同时也提出我们中国发展海洋力量所要面对的机遇和挑战。本书详细的展现出人类征服海洋的智慧和伟大勇气,同时也用事实证明,大国崛起和制海权是分不开的,历史上每一个大国都有一支当时世界上强大到无可匹敌的舰队,例如西班牙称霸有无敌舰队,英国统治全世界有日不落帝国海军,日本和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也表现出强大的海军力量,新霸主美国维持着很多个航空母舰战斗群编队,这些都是用鲜血写就的历史。

  《海权简史》告诉我们,如果中国要持续的和平发展,就必须拥有一支强大到让任何敌人也无法忽略的强大海军,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制海权和大国的发展密不可分,我们内心对于大海的渴望才会最终实现。

  《海权简史》读后感(七):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大概这篇古文我也记不清几句话了,也不想去找来原文,可是基本意思还是记得很清楚的 ,鱼和熊掌只能选一个吃,生和义也只能选一个,不然不行,你只能选。不选的话这文章还咋写?咋教育你啊!

  无论何时选择都是要有的,看你咋选了,可是有时候如果选择时间错过了,即使选择了也不会有啥好结果的,比如德日据说发展海军的时机不太正确(如果没记错是书里这样说的,个人比较倾向别的问题)当然综合起来看有些选择也是逼不得已的。例如英国的大陆均衡还是叫啥孤立主义来着?避免对面儿一家独大,搞不少战争来着,渔翁得利的事儿,从这儿来说英国可是资深外交老油条了。

  時也?命也?都不是是你没搞明白问题出在哪儿了,所谓两条线,一条叫守卫主权线,一条叫保护利益线,此两条线乃是根本。主权线很简单就是守土有责,俄罗斯说的好,虽然俄罗斯国土面积很大,可是一寸都不多余。而我们和周边的岛争也是同样的道理。至于所谓的利益线,便是利益外延线,从本土上外延出去的线,表现为贸易和人员(资本输出)往来。举个例子,前些年好像有过大规模的撤侨行动,好像有几次来着,是利比亚还是哪儿来着?这个记不清了,但是有个索马里亚丁湾护航,虽然现在报道很少了,但是也护航好多年了,至于别的地方的海盗那也是很多很多的,也就是你动我蛋糕了,讨打!

  能吵吵尽量别动手,不然打不过咋办?这要是路上接壤的话直接过去,要是海边儿上的呢?就得运兵了,还得空中支援。这就有问题了,我是先陆军还是先海军还是先空军呢?无论是何种兵种武器装备、理论教育、人员养成都是少不了的。武器装备很简单数量和质量的事儿,还有样式也不能少。理论教育,打仗可不是一群人呼喊着就上去了,孙子兵法也问世好几千年了,空战和海战各有对应理论。海战就是马汉的海权论了。人员养成不仅仅是相应兵员的养成,比如空军需要飞行时常之类的要求。装备制造人员以及民众的陆海空意识也是要跟进的,各类装备的研发、制造队伍的源源不断更新换代,民众对于海陆空各军的意识,比如大陆军主义和海权论,空军有啥我也不知道,至于别的军种我就知道的更少了,虽然我也是挺喜欢军事的,但是局限于各样是武器更新换代,至于技术指标不清楚,有几个名将和几次战役,也只是看看热闹,打发时间,一点儿也不狂热,比较喜欢看文章介绍看完就忘的差不多那种。

  哎呀!我都忘了我要咋继续往下说了,对利益线,现在我们的利益外延的越来越厉害,相应的海军空军和人员没跟上,装备和人员操作可以慢慢培养,可是海权意识,利益线的意识太少了,动不动就是东风洗地的,你当我们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动不动就动手,能吵吵就别动手,毕竟动手成本高不说,利益回报也不高,以前回报高不高不知道,现在肯定是回报可低可低的,不然也不会好几十年没有大规模战争了,局部战争为了啥也就见仁见智了。

  也就这样了,冷静,把握时机。

  另有时间找来马汉的三本儿关于海权的书来看看,据说版本也不少,外语差只会看翻译,不然看原版会好很多的。有时间再说好了

  溪川上

  2017.05.29日上午 七点算早上还是上午来着?

  《海权简史》读后感(八):海权的重要性

  对于我们人类来说,陆地已经是无比广阔的地域了,但是海洋却占地球的71%,由此可见海洋在很多方面十分重要。在过去没有航空业的时候,海运是最发达的运输方式,可以说海运发达的地区其经济发展也会有明显的优势。虽然人类通常栖息在陆地上,但是海洋一直被人类所统治,有时占领一片海域要比占领一片陆地更有优势。这本《海权简史》是作者熊显华经过多年的实地考证与资料收集总结出来的海上历史著作,几乎解决了在海上历史的大部分迷惑。

  海权顾名思义就是海上权利的意思,看过电影《加勒比海盗》系列的人可能都知道,不同的海盗统领着不同的海域,可以说对于国家而言,这种划分就代表着海权。所谓海权不是随意划分的,而是以国家实力为基础,从一个国家所拥有的海权就能够直接看出这个国家的实力,所以说这本书的副标题叫“海权与大国兴衰“。在书中可以直观的看出,海上的战争与争夺比陆地上要恐怖惊险得多。

  海洋不仅可以方便国家的资源运输,在海洋本身也存在着很多榨取利润的资源,比如说海鲜、燃料等人类离不开的资源。在历史中,海权强大能够给一个处于战争中的国家直接的优势,很多忽略了海权重要性的国家在失败之后都着重于这点。认识海权对于我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提到,在中国现代历史中,主要是以陆地的形态支配者与其大陆接壤的国家,这主要由于民众对于海权知识的匮乏而导致。如果只是一味地扩张内陆而忽视海权,这样就无法完成全球化发展,也是根本不可能比拥有强大海权的国家先进。

  21世纪是海洋时代,我们每一位中国民众都应该对海权重视起来,这也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前提。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中国若要和平发展,在海权建设的路途上任重而道远。这本书记录的是世界的海权简史,但是他的主要目的不仅是让我们了解这些历史,而是为了我们的美好未来,尤其是中国的未来。作者结合中国现今的发展形势,分析了哪里薄弱,哪里应该加强,为了这本书相信作者付出了很多。

  书中在介绍一些历史场景和人物的时候加入了真实的历史照片,更直观的体现了当时的历史原貌,这与其他地区或是时间产生了明显的对比。作者善于运用准确的数字信息体现一些历史的影响力,在书的末尾还列举出了主要参考文献目录,对于研究或是想要了解海权历史的人们都有着不小的帮助。

  《海权简史》读后感(九):说起海权就心疼

  文/柴刀下山

  说起海权心就疼。

  要不是蒋公当年派了几条船,沿着南海的边缘一路丢下九段线,我们现在更加谈不上什么海权。

  要谈海权,必须从民族对海的认识开始。

  想想《驯龙高手》,里面呈现的是北欧文明,在他们的认知里,操控着船只外出,可以驯服巨龙,可以发现宝藏,可以获得奇遇,可以成长为英雄。

  《海权简史》读后感(十):海权在大国崛起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读《海权简史: 海权与大国兴衰》

  盼星星,盼月亮,中国终于有了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它给国人带来了巨大的喜悦与激励,也使得更多国人关注中国海权的发展。

  本书作者通过探索历史上主要国家的兴衰史与海权的关系,试图向我们传达一些理念,比如:

  一,民众的海权意识对于国家的海权发展至关重要。

  作为岛国,比如英国和日本,英国一度作为海洋霸主、日不落帝国统治着世界,而日本在亚洲也一度海军力量非常强大,在海战中分别打败了清政府和沙俄。他们民众的海权意识本身比较强,在海权发展方面占有优势,而且日本很早就有许多有识之士著书立说,积极向国人传播先进的海权理论和技术。与之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自从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之后,采取闭锁的政策,甚至禁海,这造成了近代中国在海权力量方面极度薄弱。

  中国海权的发展同样需要民众的海权意识的提升,那么就需要更多像作者这样的有识之士,就海权理论和技术对民众进行宣传和教育。

  二,历史上的一些陆海复合型国家海洋力量的发展都遭受到了当时的海洋强国的抵制。

  德国和俄国还有中国都应该是陆海复合型国家。德国一度在发展海权还是陆权上犹豫不定,当德国意识到海洋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快速发展海上力量时,让当时的世界霸主英国感受到巨大的威胁,因此德国受到了来自英国等的强烈压制。而俄罗斯为了海上力量的发展,在争夺出海口方面,同样受到了来自瑞典和英国等方面的武力抵制。

  中国在海权崛起时,势必会引起相关国家的关注,甚至可能遭到压制,那么,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应对这种阻碍。

  三,海权和陆权是相辅相成的,当今的海上力量应该和空—核实施有效地结合。

  英国的海洋霸主地位的丧失,而由美国取而代之,恰恰说明英国作为资源匮乏的岛国经济是无法与资源和技术都雄厚的大陆型国家美国相争雄的。二战日本海军败给美国,也说明了这点,强大的陆地经济和技术的保障以及基地建设,才是海洋力量强大的源泉,否则海权将成为无本之木。

  当今与空—核技术相结合,海洋技术也在日新月异的发展。

  中国的商业贸易需要海权力量的保驾护航,中国的崛起包含海权力量的崛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海权简史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