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类之城》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人类之城》经典影评集

2021-04-04 03:15: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类之城》经典影评集

  《人类之城》是一部由Paulo Morelli执导,Douglas Silva / Darlan Cunha / Jonathan Haagensen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类之城》影评(一):穷孩子们都一样

  比上一部温和,留了一些光明和希望。但不安感依然贯穿始终

  那些生活在死神山的巴西孩子与生长在八十年代的中国孩子没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是中国的枪支管制严格,所以帮派争斗多以砖块、斧头、匕首、菜刀、狼牙棒为主。

  《人类之城》影评(二):比上帝之城光明

  同样也是黑帮斗争,而且两位朋友之间还存在着杀父的历史纠葛,但是结果友谊还是胜利了,亲情也胜利了。

  黑暗的片子看多了,看片的时候总是有不祥预感,心总悬着觉着主角下一秒就要死了,终于没死,不是令人失望(因为有些导演经常不顾一切在片中扮演上帝),而是觉得光明。

  《人类之城》影评(三):关于贫民窟,亲情,友情的个人看法

  这部电影是在看完《上帝之城》之后再来欣赏的。有的人说,这部电影不如《上帝之城》,但我的想法不同,它们各有不同的侧重点。第一部可以说是一部小说,离我们距离太远。而第二部却实实在在把我们带进去了,这里面的亲情,友情,责任,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想法。两个主角都在没有父亲的环境中成长,所以从小他们就渴望能够得到父亲,教导他们怎么做人。拉让辛哈寻找许久,终于得到了片刻的父爱,但转瞬即逝,被警察再次抓走了父亲。阿塞罗拉则希望能够给予自己的孩子成长,给予陪伴。或许,这样的亲情才是我们想要的吧

  《人类之城》影评(四):友谊

  两位主人公阿塞罗拉和拉让辛哈是在里约热内卢贫民窟长大的孤儿,因为同是孤儿,所以同病相怜,成为好友。在他们18岁生日到来之际,阿塞罗拉已经是个少年爸爸了,到处奔忙学着看顾他小小的宝贝儿子——因为他的保姆老婆搬到了圣保罗。 而他的好友拉让辛哈则准备去寻找他从未谋面的生父。然而,事情并不一帆风顺。从未得到过父爱的阿塞罗拉对父亲这一角色束手无策,而拉让辛哈失望地发现他父亲只是个出狱不久的小混混。更糟糕的是,两个好友在这混乱的时刻虽然给了对方不少帮助,却在一场帮派斗争中站在对立的两边。他们的友谊能否经受考验,又如何在充满暴力、贫苦、娼妓却连政府也无暇关顾的贫民窟生活中克服困难呢

  《人类之城》影评(五):人类之城

  故事发生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内,阿塞罗拉(道格拉斯·席尔瓦 Douglas Silva 饰)和拉让辛哈(Darlan Cunha 饰)是生活在那里的两个少年,举目无亲相依为命的两人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尽管才十八岁,但是阿塞罗拉已经是一名父亲了,他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照顾他那被妈妈抛弃的儿子。而拉让辛哈则决定去寻找他那了无音信的父亲。

  就这样,命运的齿轮开始了它的旋转。阿塞罗拉从小就没见过父亲,因此根本就不知道该怎样和孩子相处,这让阿塞罗拉焦头烂额。而拉让辛哈得到了父亲的消息,却发现他不过是一个碌碌无为的无耻小混混。与此同时,在一场帮派斗争中,阿塞罗拉和拉让辛哈竟然成为了敌人,面对友情和忠诚,他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人类之城》影评(六):放下武器,找回生命

  看的是英文字幕的版本,大体看懂了。

  这个《人之城》据说是《上帝之城》的续集,应该说风格上是比较一致的,不过故事比上一部的要简单,要多一份暖意。

  《上帝之城》中,少年拿起了枪,《人之城》中,少年放下了枪。

  上一部的特点是不可预见性,给人最深的印象还是枪支与少年,随时会出现新角色,转瞬成为老角色后,又在下一个镜头死去,完全无法预料。

  这一部的特点还是不可预见性,但给人最深的印象却是孩子与父亲,让两个没有父亲的孩子坚持的,还是父亲,寻找自己的父亲,为自己的孩子有一个父亲而放下武器,活下去。

  最后两个年轻人牵着一个孩子走出了山头,走向了城市,走出了上帝之城的恶,走向了人之城的温情。

  《人类之城》影评(七):对《上帝之城》的致敬和反思

  一如《上帝之城》:明亮晃动的镜头,对比强烈的色调,浓郁的异国风情,生动鲜活的对白,纷纭繁乱的角色,本色自然的演出。这些要素被很好的继承下来,是导演对《上帝之城》这部经典前作的致敬。

  也许是对这样的风格熟悉和喜爱吧,一个半小时的影片我看下来有酣畅淋漓的感觉。

  和前作相比,故事的时代背景更近现代,人物也没那么夸张的幼龄化,然而影片的表现力依然是令人震撼的!

  当一帮孩子举着冲锋枪在舞厅忘情跳着桑巴,最后聚集成群边鸣枪边狂热的喊着“干掉××”的口号的时候,那种招摇放肆的青春和无所顾忌的疯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帝之城》中主角就是这帮孩子,观者象上帝一样冷眼旁观着一幕幕的暴力。镜头怵目惊心,然而影片并不去刻意表明什么,只是客观的记录与讲述着故事。

  然而到了《人类之城》,这些故事成了渲染主线的背景。主线很光明,讲述的是两个少年,一个要追寻他的父亲,一个要担当做父亲的责任,还有他们在这种背景下经受种种考验的友情。

  导演不再是单纯的讲述者的身份,这种承上启下的隐喻反映了影片对前作中少年暴力现象的反思和探究,影片的结局也预示着什么,非常耐人寻味。

  《人类之城》影评(八):人们,都在安静中沉沦

  看人类之城,是在一段无聊和忍耐的时间里度过的,因为对这些黑人的恩恩怨怨,打打杀杀一点也提不起兴趣。各类主题:生存,杀戮,亲情,友谊,婚姻,性爱,爱情,背叛...一切竟然都在这个贫民聚集区“安安静静”地发生。没有任何刺激与冲动,对看惯各种片子的人来说,感动都很难...

  冲片子的名气耐完了事后,突然想起了一个名词,“反叙事”。这是点亮一切的一个关键词。

  对一个贪图安逸的我来说,生活本来就成了现在的样子:缺乏感动和刺激。因为无聊,去做一些事情,而发现这些也都是很无聊,只是不要放弃习惯地习惯着。当有人(该片导演)把本已经习惯了的一切放进不应该只是这些的,寻求不一样的眼睛里时,一切都不习惯了。

  看片的习惯不习惯了,心里的那点本来就不能算追求的追求不习惯了,本来拒绝要过而,已是必然的一生怎么怎么看怎么都不习惯了!

  在回到片子吧,这就是“人类之城”,人类安安静静地过着各自的生活。两个从小一起长大的都没有见过父亲的朋友:为谋生Ace当片警,Lara开摩的;Ace早有爱人需要成家,Lara拥有爱情正享甜蜜;Ace生下儿子可外遇不断,Lara找到父亲可担惊受怕。因为Lara的女朋友Ace遭帮派牵连无处安身,因为Ace的父亲Lara的友谊要离自己远去。一切都被导演安排的那样像生活本身,让人一拿来说事就像故意要打破这里人物自己的命运一样,要扰乱这个居住地的一贯秩序。可是这里白天放枪杀人,晚上当众做爱都很平常。

  我最后,只是想着Ace那个可爱的边走边叼着奶嘴的儿子,他的路是不是意味着新生?这也是影片最后,Ace与Lara领着孩子向前走着,把友谊和新生留给观众。也许美好就在前方,永远永远!

  《人类之城》影评(九):导演,你老辛苦了

  男猪脚A和男猪脚B是好兄弟,都是孤儿,在一个脏乱差的贫民窟里从小玩到大。A十八岁的时候跟一女孩睡了一次,糊里糊涂就当了爹,孩子生出来没哭,倒是把爹吓哭了。B眼看也要18了,沉浸在想破处的苦闷中很烦躁,烦躁中就容易胡思乱想,胡思乱想就想到要去找亲爹。

  于是A就很积极地要帮B找到亲爹。

  两个人找啊找啊找,搞得A家庭也破裂了,工作也丢了,家也给人抄了,没地方睡觉只好去跟人混黑社会。好在B终究还是找到了亲爹。经过一番父子初见的尴尬与疑惑后,B的爹决定浪子回头父子相认,给B买了身新衣裳、做了长寿面准备过18大寿。看到这里你以为这是一部马上就要上演圆满大结局的港片,不料警笛大作,就出现大批民警把B的爹捉走了。B这才知道亲爹是个刑满释放刚刚几天就重操旧业的惯偷儿,连给自己置办大寿的费用都是新偷来的。火上浇油的是这时候男猪脚A又得知男猪脚B的爹就是杀死自己朝思暮想了20年而未曾谋面的亲爹的凶手。手足情、杀父恨,A爆发了,A爆炸了,A抄起一把枪就指住自己发小B的头。发小B双眼含泪浑身颤抖深情款款的说你开枪吧,我是不是你最好的哥们,你开枪吧。

  后来两人就一笑泯恩仇,带着A的娃一起离开伤心地到外地打工去了。

  故事我讲完了,而你要是以为这篇评论“有关键情节透露”,就是犯了唯心主义的大错特错。我虽然跟你讲述了老百姓A和B的故事,也确实是这片子的主线,但相关情节连整个片子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其他十分之九剧烈晃动着的镜头中演出了什么故事,我也说不清楚。我只觉得这片作为《上帝之城》的续集,真是差得很远。

  琢磨着,这么有才的巴西导演,是不是拿着一香港编剧的本子拍出了这么个东西?

  要是这样,导演您老真是辛苦了。

  《人类之城》影评(十):第三只眼和第一只眼

  《上帝之城》,选择用第三只眼睛来凝视众生-----上帝站在里约的山顶,端详他的子民,同时附身于男主角摄影记者的相机镜头,以一种纷乱、复杂、高速的桑巴式节奏,来描绘一个时代的暴力面目,以及它的源头所在。导演刻意追求的纪录片、mv的风格,残忍、真实而酣畅淋漓,很巧妙的把我们都引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

  而此次换导演后的《人类之城》,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是一部借《上帝之城》盛名扯大旗的狗尾续貂之作。解读这部作品,或者说想更深入的了解这部作品,最好对同名的电视剧先有所了解。

  《人类之城》电视剧版,侧重点在于讲述2位主人公的成长经历,他们不是帮会分子,但是作为黑社会的边缘人物、贫民窟的无主孤军,始终在生活中充满了这样那样的困扰。每集一个独立的故事,栩栩如生的描绘了极端状态下,底层大众挣扎求生、苦中作乐的戏剧性生活。而这回的电影版,也正是选择了一致的视角切入。正如它的名字那样,此次的“眼睛”,确确实实长在了普通人而不再是上帝的身上。电影版中两位男主人公的扮演者,依然沿用剧集中的Douglas Silva和Darlan Cunha,看着这2个家伙真实的从小屁孩长成大人,颇有世事沧桑的感觉。

  和上帝之城直击黑暗现象不同,充满忧伤的人类基本情感在这部依然披着黑社会题材皮的作品中充当了主角。尽管也有复杂的帮派火并事件作为一条线路,但是只是辅助性的。整个故事的核心还是围绕着小人物的爱情、友情、亲情展开。其中着墨最重的就是亲情,简单来概括这部片子就是一个关于“父亲的故事”:将满18岁的Laranjinha,一种强烈的感情涌上心头,想知道自己的生父是谁,于是开始苦苦寻找;而Acerola,正陷入一个作为不成熟的年轻父亲,必须单独抚养孩子的苦恼境地。

  这部片子中,父亲形象的缺失,或许正是暗喻了上帝之城的本质----一个缺乏上层政府关心的无序之地,一个没有被正确监管看护的孤儿;虽然在影片的末尾,Laranjinha与父亲之间开始平静的对话,但是幸福只是转瞬即逝。犯罪的父亲瞬间又被警察抓走了。这个时候,我不禁想起那部俄罗斯电影《小偷》,同样是父亲形象与国家形象间有着奇妙的呼应关系。

  而本片的导演,倒是最后给了我们一个颇为光明的结局,不管山上的枪战是否继续,不管死亡离他们有多近,Acerola和Laranjinha的友情将弥补他们失去父亲的苦恼。而Acerola此时,也决心肩负起一个年轻父亲的职责了。

  因此,我想要告诉观众的,仅仅是千万别把这部戏真的当作一部续集来看。虽然从艺术表现力上平心而论,它的确略逊前作,但是导演在敏锐触觉下的故事取材和整部电影流露出的淡淡忧伤气质,使得这部暴力题材向电影还是异常有看点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